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05-07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贾宝玉#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这是《红楼梦》第三回通过林黛玉的眼中对贾宝玉形象的描述。一眼望去头戴金冠,身披锦衣,悬着金银玉坠,面如敷粉,唇若施脂,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风情系堆眼角。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贾宝玉因衔玉而生,出生不凡,又是荣国府嫡系子孙,备受家人宠溺尤其祖母,吃穿用度近乎奢靡。宝玉其实是贾政的次子,只因同胞哥哥早逝,封建思想下本来就是重男轻女,有着嫡子继承家业的重任,所以是被全家人捧在手心里怕碎了,含在口中怕化了。

此人天生性格就有一大怪癖,喜欢往女孩堆里厮混。他的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被贾政骂道:将来酒色之徒耳!此后便不再喜爱贾宝玉。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贾宝玉认为众生平等,对待女儿不像其他人一样,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下他不认为女孩子低人一等。相反他却特别怜惜女孩,读红楼梦的人不应该觉得贾宝玉是个拈花惹草滥情的人,并没有纵情声色之美,贪恋肉欲之欢,书里别人对他的评价是“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我们应该赏析他身上的那种艺术气息,那种对“唯美”的至高追求,反观现在我们发现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艺术家们身上是不是都具有这种特征?

父亲贾政是一个热衷于读圣贤书、走经济仕途的人,是那个时代标准的严父类型。偏偏贾宝玉视他的读圣贤书、读书做官是“禄蠹”、是“沽名钓誉”,因为他们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在贾宝玉看破红尘跟两个道人走了以后他才完全醒悟。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若说贾宝玉是纨绔子弟,不务正业也尽然。在那个时代不读圣贤书,不谋仕途的人就是不务正业,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虽然不喜欢读圣贤书,但是对当时的杂书禁书却非常热爱,有次他偷看别当时列为禁书的《西厢记》,恰巧被林黛玉撞见,因为两人互相视为知己,有好书肯定是一起看的,他对黛玉道:真是好文章,你看了肯定连饭都不想吃呢,可见是真心喜欢读书的。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宝玉不喜读八股文一类,他认为“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因此不喜欢阅读。身边的丫环袭人说他:“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他禄蠹。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读书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诽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话。”湘云也劝他读书: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学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宝玉一听,马上翻脸说:“姑娘请到别的姐妹屋里坐坐去,我这里仔细脏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由此可见,他对读书是由内心自发地去选择并热爱,他讨厌的是世俗的拿读书去和经济仕途发展作为交换条件,把自己捆绑在读圣贤书的标杆上,而不是真心喜欢读书的人。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里,一般所言的正经上学基本上都是为了科举应试,所以对于贾宝玉不喜欢读正经书的人而言,可不就是所谓的顽劣不堪、不务正业。

红楼梦作者写人物有一个特色,就是喜欢把虚实混淆,让人得费心仔细品读,越读就会发现越有意思,越有兴致去探究。以上观点纯粹个人角度发表,望广大的红迷们不喜勿喷,欢迎大家下方留言一起探讨交流。

下面送上书中对贾宝玉的评价:

判词《西江月》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2、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红楼梦贾宝玉形象深度解读

导读:贾宝玉虽是《红楼梦》一书的男主角,却一直被众多读者所嫌恶,因为他既不以科举功名为要,也不懂应酬交际之世务,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都是为正统价值观所不容的;同时,贾宝玉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他一生高赞女儿,厌恶须眉,可是在金钏、晴雯等人遭到迫害时,他却只能站在一旁观望,不敢出言相救,更让读者不齿,包括作者曹雪芹也作《西江月》来批判贾宝玉的无能: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而实际上,贾宝玉“天下无能第一”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哲学内涵与人生理想,并具有时代超越性,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详细分析,能帮助大家全面地了解贾宝玉的思维模式与人生状态,解除大家对贾宝玉一向的误解和偏见。

贾宝玉之厌恶,是“变了味儿”的仕途经济

细究贾宝玉的内在心理,他并不是真正厌恶仕途经济,诚如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贾宝玉给林黛玉起字“颦颦”,受到探春的质疑,认为这是贾宝玉自己杜撰出来的,贾宝玉的回答却值得读者细思:

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第三回

贾宝玉内心其实并不反感《四书》这样的儒家经典,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贾宝玉是完全赞同儒家的。

儒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从修身养性,自我内治为开始,到“治国、平天下”的外治为终端的人生过程,即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实现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变。《孟子》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便是对个人如何实践儒家价值观的细化阐述。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而要达到“兼济天下”的目的,就必须有进阶途径——科举功名!可在贾宝玉看来,那些嘴上说着要践行儒家价值观,造福天下的仕途学子,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而是将科举考试、立身功名,当做个人追求功名利禄、金银钱财的一个工具!毫无疑问,这样的科举功名,已然背离了儒家最初的目的,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笔者不禁想起一个小故事:一位母亲问孩子:“你将来长大了要做什么职业呢?”小孩回答:“我要做一个医生。”在一旁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就开始讨论开了:“当医生好,不但工资高,那些患者家属还塞红包,我们家宝宝真有志向。”孩子在一旁喃喃说道:“当医生不是为了救人的吗?”众人愕然。

贾宝玉之所以厌恶仕途经济,根源正在于此,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科举功名,当官做宰已然背离了“兼济天下”的初衷,而成了掠夺金银财富以及人前显贵的一个道具。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贾宝玉自己就是贵族阶层,这让他可以接触到其他达官显贵,可这些人却大多都是贾雨村、孙绍祖之流,他们人品卑劣,为了个人利益不惜以权谋私,害人性命,所以贾宝玉很厌恶跟这些人在一起讨论仕途经济之道。第三十六回,贾宝玉与袭人之间对“文死谏武死战”的论点进行了争辩,期间贾宝玉的论辩可谓振聋发聩,且看原文记载:

宝玉谈至浓快时,便笑道:“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第三十六回

在贾宝玉看来,主张“文死谏,武死战”的官员,其实根本目的是为了自己,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万古流芳的美名,其行为却于君于国无利,自己把美名挣了,徒留下一堆烂摊子,这哪里叫兼济天下?哪里符合儒家最初“治国、平天下”的初衷?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除了贾宝玉,近代还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曾提出过类似观点,那就是鲁迅,他曾在《文学上的折扣》中提到:《颂》诗早已拍马,《春秋》已经隐瞒,战国时谈士蠭起,不是以危言耸听,就是以美词动听,于是夸大,装腔,撒谎,层出不穷。现在的文人虽然改着了洋服,而骨髓里却还埋着老祖宗,所以必须取洧或折扣,这才显出几分真实。

宝兄与鲁迅之言,异曲同工,均是凉水灌顶之句,值得细细品味,参悟。

“情不情”,成为贾宝玉的心灵寄托

由于贾宝玉看透了仕途经济的虚伪,所以他不愿意与那些士大夫相处,也不愿读书学习,立身功名,于是他转而追求真实,由此“情”便成了他唯一的心灵寄托,再加上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曹雪芹塑造贾宝玉之形象,受到二袁“性灵说”以及李贽的“童心说”的影响),最终贾宝玉形成了“情不情”的人生观趋向。

何为“情不情”?第一个“情”乃是动词,指“体贴痴情”之意,后面的“不情”二字,则为动词,指天下无灵魂、无情感乃至无生命之物,也就是说,贾宝玉并非只对人“体贴”,而是对世间万物皆以一颗真心相待,这一点在《红楼梦》文本中的佐证例子可谓数不胜数。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譬如第十九回,宁国府大摆酒戏,贾宝玉却无心喝酒听戏,他去干什么了呢?他想起宁国府有一书房,房中挂着一幅美人图,他担心这么热闹的场景,那画上的美人岂不寂寞?于是他巴巴地赶去书房去陪画上的“美人”,且看原文记载:

宝玉见一个人没有,因想:“这里素日有个小书房,内曾挂着一轴美人,极画的得神。今日这般热闹,想那里那美人也自然是寂寞的,得我去望慰她一回。”说着,便往书房中来。——第十九回

对于贾宝玉而言,宇宙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只要具备“美”的特征,不管是人是物,贾宝玉都会对其倾尽体贴之情,所以我们看到,贾宝玉对着天上的飞鸟、池中的游鱼、飘零的落花,时常长吁短叹,感慨人生,这都是基于他“情不情”的情感需求而引发的。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同时,贾宝玉偏爱女孩,也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的男子本位主义下,女儿无法真正干涉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但这也间接地让女孩们能始终保持自身的纯洁,而不至于沦为他所厌恶的“国贼禄蠹”。

而不可忽略的是,尽管贾宝玉秉承“情不情”的原则,对女孩、花鸟鱼虫、天地万物给予了最大的“痴情体贴”,可反过来,他虽喜爱的女孩与天地万物,并没有给他实质性的理解反馈,换句话说,他始终处于孤独状态。

比如贾宝玉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并且在贾府日常生活中经常为丫环们“背黑锅”,藕官烧纸,贾宝玉替她开脱(第五十八回);彩云偷王夫人房中的玫瑰露给赵姨娘,贾宝玉也自己担了这个责任(第六十一回),贾宝玉对女孩们给予了最大的理解和帮助,但却几乎没人真正懂贾宝玉。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袭人、史湘云、薛宝钗都反复规劝贾宝玉应该好好读书,立身功名,薛宝钗甚至采用激将法的方式,当着众人称贾宝玉是“富贵闲人”;贾府的小厮们也都认为贾宝玉是个不中用的,第六十六回,兴儿曾言贾宝玉:外头人看着好个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是外清而内浊。可见贾府上上下下,大家都认为贾宝玉是个无用之人,空长了一副好皮囊。

细数下来,只有林黛玉一个人是真正了解贾宝玉,并支持贾宝玉,这给了贾宝玉内心极大的慰藉,让他暂时从孤独寂寞状态走出来,毕竟自己还有一个同类——林妹妹!所以,贾宝玉最终的“悬崖撒手”,选择出家,跟林黛玉的逝世是有极大关系的。

出家为僧,贾宝玉最后的精神出逃

现世的仕途社会价值,不被贾宝玉所认同,他只能将生命价值寄托在“情”上,将所有痴情体贴,全部给了家中的女孩们,以此作为自己的“事业”,可一个情字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贾宝玉的内心归属需求,一方面封建社会的大环境注定阻止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情感抱负,另一方面贾宝玉自己本身就是封建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贾宝玉虽然盛赞女孩们,可他终究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长大,身上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封建纲常伦理思想的烙印,他虽然有“天地灵秀只钟情于女儿”的言论,可真要让他在心中为众人排位,他还是以贾母、贾政、王夫人为先,就连林妹妹,也只能排到第四位,第二十八回曾有记载:

宝玉道:“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们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就说个誓。”黛玉道:“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第二十八回

可见贾宝玉虽然蔑视科举功名,但封建纲常伦理在他心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也正是因此,才出现“贾宝玉盛赞女孩们,可在女孩们受迫害他却袖手旁观”的奇怪现象。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第三十回,宝玉与金钏调笑,被假寐的王夫人当场逮住,王夫人顺手就给了金钏一个耳光,骂其为小娼妇,而贾宝玉呢,他“早一溜烟去了”,因为他不敢违抗作为母亲的王夫人;

再有第七十七回,王夫人以莫须有的“女儿痨”为由将晴雯从怡红院中撵走,贾宝玉虽然伤心,可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晴雯被撵走,最终在姑舅哥哥的破屋中凄惨死去。贾宝玉的心灵深受封建纲常伦理的束缚,他既不敢向王夫人求情,也不敢向贾母求救(这等于向奶奶告母亲的状,乃大不孝之举),只能默默看着这些女孩们被迫害。

所以贾宝玉越是重情,就越被情折磨,这已然注定了他最终会走上“由情开悟”的结局,即悬崖撒手,遁入空门。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早在书中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曹雪芹就已然埋下了这个因果。彼时正值薛宝钗生日宴,因为宴会上有一个戏子长得像林黛玉的模样,被史湘云直言点出,贾宝玉担心湘云会因此得罪黛玉,于是他向湘云使眼色,又被林黛玉看在眼里,最后反而被林黛玉、史湘云两个人厌弃,夹在两人中间受气,最后贾宝玉由情开悟,写下一首《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回头试想真无趣。

贾宝玉被情所困,进而由情开悟,这也是他精神出逃的唯一选择,贾宝玉心中一直都有“悟”的意识,比如第七十七回,晴雯被撵走后,贾宝玉自知无力救晴雯,于是他干脆狠下心来称:“从此休提起,权当她死了,不过如此。”

但并不能因此批判贾宝玉无情,这是他欲救而不能救,夹在“情”与“纲常伦理”之间的最终妥协,而非他主观意愿上的无情。

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

而贾宝玉的最终结局:林黛玉去世,贾宝玉被迫迎娶薛宝钗,不久后贾家又被抄家,贾宝玉夫妇只能流落民间,受蒋玉菡、袭人夫妇搭救,才勉强度日,在这样的情况下,贾宝玉丧失了心理上的象牙塔,他的情感寄托也随之破产,最终他只能选择悬崖撒手、遁入空门,作为自己的最终归宿,亦是他无可奈何的精神出逃。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的形象,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概括,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分析,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性格与特点,《红楼梦》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这就是关于《红楼梦贾宝玉形象特征和故事,贾宝玉:二少爷的顽劣与素养》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