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艺术文化,传统文化——古琴
关于【古琴艺术文化】,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古琴艺术文化:济职 · 文化 | 传统文化——古琴
古琴,
又称瑶琴、玉琴、
丝桐和七弦琴,
中国的传统乐器,
至少有三千五百年
以上的历史。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自古“琴”为其特指,20世纪20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琴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大量诗词文赋都中有琴的身影。嵇康《琴赋》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养性,乃至以琴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列子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剑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
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百家争鸣,对于学术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琴文化自然也是如此。
琴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艺术,不同地域、不同师承的琴家的风格彼此都不相同。
同一地域、同一师承的琴家的风格也是各有特点而不尽相同。同一曲目,不同的琴家就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
要达到这样的意境,
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
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
内在心境合而为一,
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
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不是我们主导世界而是世界告诉我们,
该如何继续人生,
就像这面塑一样……
策划:边汉卿
头图:闫红星
内容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编校:胡云龙
监制:闫琼予
2、古琴艺术文化,古琴艺术圣人治世之音
一段乐曲穿越了千年时空
一件乐器铭刻着古老的文化传统
古琴,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琴艺术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四艺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
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
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
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古琴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
中国古琴文化历史悠久,传说炎帝在沁源景凤羊头山下“黍定黄钟”,发现了音乐,炎帝神农氏又“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
《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琴的演奏形式以独奏为主,而此时的乐队则多以打击乐器和管乐器为主奏,弹拨乐器的发展仍是初级阶段,在乐队中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汉魏六朝是中国古琴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有大量的器乐曲问世,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则是本时期的代表作品。
唐代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鼎盛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古琴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对后世古琴音乐的继承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宋、元时期的古琴音乐发展显著,琴坛上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最大特点是由宫廷向民间蔓延,并大量吸收民间音乐的精华,使之有机地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明、清时期,是古琴流派产生的重要时期。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师承渊源以及所据传谱地差异,以地方色彩为主要特征的流派相继产生,并均有一定数量的代表作品,为以后各流派的发展起到了传承的作用。
岭南琴派
在岭南地区,早在南北朝时期,广东曲江人侯安都(518-562年),就有很高的琴艺造诣。
南宋末年,金元入主中原,南宋皇帝被迫南迁至冈州崖山,中原琴艺也在冈州留下一批琴谱,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在当时遗留下来的古琴谱。
其后数百年间,广东琴学昌盛,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岭南琴派”。
明代时,广州府琴人辈出,有陈白沙、邝露、陈子壮、陈子升等;藏琴丰富,有琴曲流传至今。
但自近代之后,岭南古琴一度命如悬丝。
为抢救岭南古琴文化,1980年,在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的支持下,杨新伦、莫尚德、谢导秀等共同倡导成立了广东古琴研究会,不遗余力地传授和推广古琴艺术使古琴再次焕发出了青春。
岭南古琴的演奏营造了清、微、淡、远的意境;构筑出传统文人抒情达意,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殿堂,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
极具岭南特色的传统名曲有:《碧涧流泉》、《渔樵问答》、《怀古》、《鸥鹭忘机》、《玉树临风》、《双鹤听泉》、《神化引》、《平沙落雁》、《乌夜啼》等。
这些琴曲的演奏手法与其他流派的传谱有很大区别,充分体现了岭南琴派的古朴、刚健、爽朗、明快的特点。
从艺术价值方面看,古琴一弦多音,音域宽广,达四个八度之多,演奏手法复杂多样,能奏出上千种不同音高与音色的变化形态,表现力极其丰富,可谓中国器乐艺术之王。
从文化价值方面看,古琴承载了儒家的理想人格与道家的自然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邃。无论是曲目、音色、音乐结构还是弹奏姿势,均反映出一种清和淡雅、温柔敦厚、偏向优雅恬静的风格。
当古琴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人们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再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便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编辑:依桃
图文:国家公共文化云
本文关键词:古琴文化简史,古琴艺术文化特点及其当代价值,古琴音乐文化,古琴艺术介绍,古琴艺术文化在厦门集美百年历史资料。这就是关于《古琴艺术文化,传统文化——古琴》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