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玌怎么读,曹寅重修的仪征东关闸

11-15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玌怎么读】,曹寅重修的仪征东关闸,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曹寅重修的仪征东关闸

作者:巫晨

在仪征市的东门外小街,有一座不起眼的水泥小桥,跨建在里河上,最近东门外拆迁,附近已无居民,但这座小桥时不时地有人来访,这些访客中有耄耋学者,也有年轻男女,有仪征本地人,也有来自北京、南京等外地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红迷。

玌怎么读,曹寅重修的仪征东关闸

【里河小桥】

红迷就是《红楼梦》爱好者,他们的组织叫“某某市红迷会”,搞大了就叫某某市《红楼梦》学会或研究会。红迷们感兴趣的这座小桥,仪征东门当地人叫它 “闸窝子”,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没建小桥之前,这里是一座古代石闸,大石头被拆往新的大闸建设工地后,这里成了深深的水塘,这就是“闸窝子”之名的由来,水泥小桥就建在石闸原址,而这座古代石闸,学名叫“东关闸”,曹寅曾撰写《重修东关石闸记》,因此这里成了红迷们寻访的圣地,笔者多次在小桥上向来访者讲解东关闸。

玌怎么读,曹寅重修的仪征东关闸

【插图:笔者向红迷讲解东关闸】

红迷到仪征是来寻访曹寅遗迹,曹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起,曹寅和内兄李煦轮番担任“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简称巡盐御史、盐政),办公地点(使院)在仪征天池,他俩在仪征陆续工作生活了八年,留下了一些遗迹和大量诗文,《重修东关石闸记》是康熙四十九年(1710)曹寅第四次出任盐政时,指定仪真县丞金玌(qiú)实施重修工程,次年三月竣工后所撰。

曹寅在《重修东关石闸记》中说:“盐艘在淮南者,万樯矗立,商经二、三百里,从都转运使分司于通、泰,催办于停场。至是,通赴仪真批验过所,始抵里河口闸,则由东关闸入,檥泊天池。御史躬亲临按秤掣,覆验、割没遵定则,后乃解捆运行,俾商载往江南、江西、河南、湖广四省户口运销,立法至为综密。视河东、两浙转运,尤重地焉。是此一闸,区淮水而分漕,于平地为岩险。候潮汐盈缩,设版进退。城之内外,轮蹄络绎,须置浮梁,以通往来。”

这段话的意思是,从两淮盐场生产出来的海盐,经过设在南通、泰州的几个分司,航行二、三百里(通扬运河)水路,到达仪真(原名,因避雍正讳更名为仪征),从东关闸驶入天池停泊,来到仪真批验所(全称是淮南批验盐引所,简称盐所)。我作为两淮巡盐御史,要亲临现场,监督秤掣,覆验、割没、解捆诸多环节,保证引盐销岸(指定专卖地)江南、江西、河南、湖广四省的供应,两淮引盐的销量比河东、两浙大多了,这地方是个重地啊!东关闸就在这么重要的水道上,它将漕运和盐运的水路分开,为天池水路设置了屏障。利用潮汐增减天池水位,保证盐船畅通。我还在闸上建了桥梁,方便两岸往来。

从《重修东关石闸记》标题就可以看出,东关闸不是曹寅始建的,他只是重修。文中强调东关闸如此重要,它是什么时间建造的呢?这要从运河入江口的演变说起。

仪征自古是运河入江口,春秋吴王开挖邗沟,其入江口就在江都故城(唐城西南四十六里、今仪征市新城镇林果村);因长江涨滩,东晋时发生“江都水断”,运河入江口向西南开挖延伸至欧阳埭(仪征市新城镇镇区);隋文帝开山阳渎,入江口延伸至扬子津(今仪征开发区旧港);唐代延伸至白沙(今仪征市区天宁塔南);宋代延伸至真州灵潮堰(真州是仪征宋代的名称,灵潮堰在今仪征市区清江闸)。

宋代是中国漕运史上的顶峰,宋仁宗时期曾创下年漕800万石的记录,在运河入江口诞生了著名的真州复闸(《宋史》和沈括《梦溪笔谈》都有记载)。宋代实行的是漕、盐混合运输体制,在真州设有漕粮和淮盐转般仓,江船从湖广等地载粮到真州后即卸货,回船也不空载,带回淮盐。

由于宋元、元明战争的影响和江滩不断上涨等原因,明初时宋运河淤塞严重,致仕在仪真养老的原兵部尚书单安仁奏请朝廷同意,于洪武十四年(1381)实施:一方面疏浚宋代运河、重修宋代水闸,另一方面在仪真城南利用江边洲间水道(莲花堰),开挖新河到天池,将入江口沿玉带河延伸至黄泥滩(今仪征大码头),为保证新河水不流失,将其与长江原来相通的五个港汊全部建坝,史称五坝,新河则称堰河,五坝所围起的宽阔水面,称为天池。

盐船从通、泰海边到达天池,挑夫将淮盐抬上岸,到一坝、二坝西侧的盐所办理掣验手续,然后搬运到盐所另一侧的捆盐垣,将大包拆开(解捆),重新做成小包(子盐),以适应湖广地区州县溪流小船运输,再用驳船将子盐运至江边上江船,由江船运往上江的扬子四岸(湘、鄂、赣、皖)行盐专卖地。天池,成为了淮盐中转、集散、秤掣、覆验、割没、解捆的要害之地。

明初是将宋运河与天池堰河配合使用的,遇到宋运河水浅,则漕船必须过坝走堰河。到明朝中期,宋运河已完全浅涩,天池堰河既要行盐,又要过漕。行盐还好说,人工抬盐过坝,运河盐船原路返回;过漕就复杂了,不仅要把粮食卸下船,还要在坝上铺些淤泥水草,增加润滑度,然后用牛马带动绞盘,牵引漕船上坝、“轰然入水”,再将粮食重新装船,经堰河进运河去淮安上北京。费人、费时、费力,船只和漕粮损失严重。吏部左侍郎钱溥说:“仪真面江背淮,为一都会。凡南京供应,江西、川湖、云贵等处粮货,及并海诸蕃贡献,悉从江车坝入淮,以达于京师。其诸船至坝,经旬需次,起若凌空,投若坠井,财费舟坏,不可胜算。”曹寅也说:“漕舟抵坝,则辘轳过之,上下万艘,无不病壅。”所以就有了再开外河的动议。

明成化十年(1474),巡河工部郎中郭升开挖仪真外河,并在其上新建罗泗闸(撤罗桥为之,故名,又名临江闸)、通济闸(中闸)、响水闸;弘治十四年(1501),漕运都御史张敷华又在外河上新建了拦潮闸,这条新开的河道由于在天池堰河的外侧,就叫外河,又叫闸河;相对应的,天池堰河就叫做里河了。四闸组成三级船闸,建成后,漕船走外河,盐船走里河,互不影响,相得益彰。明代的“五坝四闸”虽然没有宋代的“真州复闸”名气响,但在中国航运史上,尤其是在运河入江口演变史上,也占有很重要地位的。

里河上开始是没有闸的,只有东关浮桥,郭升在修建外河响水诸闸时,在里河上同时新建了东关闸(又名里河口闸、首闸、头闸,去响水闸百步许),然而由于新闸建在宋运河与里河重合的河段,影响进城的民船,所以建成后并没有正常使用起来。

成化二十二年(1486),南京工部分司主事夏英在郭升东关闸址向南、里河干流上原浮桥位置,新建了东关石闸。明朝首都迁往北京后,在南京留有六部(实际只有五部),设在仪真的“南京工部分司”是南京工部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责是江南砖瓦集散,后来转变为漕盐运输管理。夏英所建东关闸就是本文的主角。

玌怎么读,曹寅重修的仪征东关闸

【东关闸水道图】

东关闸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天池水位稳定,翰林检讨庄昶在《东关闸记》中说:“仪真,京师喉襟之地,转输漕运之所必由,朝贡商贾之所必涉。有京师,不能无仪真也。然仪真五坝,又非取给于东关不可。五坝盈,则蓄东关以待其涸;五坝涸,则泄东关以济其急。有五坝,又不能无东关也。是五坝者,用于仪真;东关者,用于五坝也。”

东关闸的建成,为仪征天池淮盐集散的正常运行提供了航行保障,进入清代后,一直沿用,其间亦有多次维修。乾隆中期,外河四闸损坏、河道淤塞日趋严重,漕运被迫改行瓜洲,但里河盐运线路由于东关闸的护佑,运行正常,乾嘉时期仪征天池甚至创下了盐运134万引的天量,著名文人汪中赞曰:“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绾其口。列樯蔽空,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廓”。

玌怎么读,曹寅重修的仪征东关闸

【《道光重修仪征县志》水利图】

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后,仪征成了拉锯战场,太平军四进四出,县城及城外天池周边的使院、盐所等衙门和民房大部被毁,河道淤塞,天池鞠为茂草。战争结束后,两江总督曾国藩尝试在仪征恢复盐运中转,但天池已无法修复,同治十二年(1873),盐政李宗羲将两淮盐运总栈新建到了仪征县城下游五公里的十二圩,两淮盐运因此延续了63年的辉煌。

作者简介:

巫晨, 1961.12出生于江苏姜堰,198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物理系,现任仪征市政府办公室四级调研员。所著《阮元与仪征》,2014年广陵书社出版;《阮元仪征事》,2015年广陵书社出版。2014年曾以阮元家乡学人的身份,出席在韩国举行的“阮元与金正喜”国际学术交流会。

本文收录在中国盐业协会、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编,钟海连主编,《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版。

2、玌怎么读,曹寅重修的仪征东关闸

玌拼音:[qiú]玌是一种古老的玉,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玌怎么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玌怎么读,曹寅重修的仪征东关闸

玌怎么读

玌拼音:[qiú]。

玌是一种古老的玉。

玌笔顺读写:横、横、竖、提、竖弯钩。

古玉是古代美石之泛称,具有质地细腻、色泽湿润、莹和光洁、冬不冰手、夏无激感等优点,遂为世人所喜爱并逐步成为封建礼制的重要表征。一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

本文关键词:璀璨怎么读,瑞怎么读拼音,瑞怎么读,瑀怎么读,瑾怎么读。这就是关于《玌怎么读,曹寅重修的仪征东关闸》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