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故宫入口,天安门皇城的正门
关于【天安门故宫入口】,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天安门故宫入口:天安门皇城的正门,午门紫禁城的正门,那么端门呢?
我们去故宫,通常是过天安门,再经过端门,就看到午门,也就是紫禁城的正门。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那么端门是做什么用的呢?
位于天安门和午门之间的端门, 矗立于皇城大门和皇宫大门之间。每逢皇帝举行大朝会或者出行,城楼下的御道两侧,仪仗种类纷呈,数量庞大,队伍宏伟,从太和殿一直排列到天安门(明代称承天门),长达两华里。
端门与其说是一座门,倒不如说是一座巨大的屏壁,在端门向北的甬道两侧,布局设置排列整齐的廊庑。这里是中央机构的六部公署(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俗称东朝房和西朝房。
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
各朝各代在宫殿的建立都基本上遵循了“五门三朝”的制度,但对于门和朝的定义又多有区别。
紫禁城为大明所建,起初的五门为: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和太和门。
到了清朝,则改为:乾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而三朝则对应了三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分别用于处理不同级别的政务。
2、天安门故宫入口,天安门-故宫城门
天安门在北京城区中心,东城区西部,天安门广场北侧。东邻劳动人民文化宫,西毗中山公园。原为元大都城丽正门。
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重建为皇城正门,名承天门,寓意封建帝王“承天启云”,仅为3层楼式木牌坊。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被烧,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重建为东西宽5间、南北进深3间的重檐城楼。明末再次被烧。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更名天安门,取“受命便于天”、“安邦治民”之意。仍为皇城正门。总高33.7米,面宽62.77米,为9开间;进深27.25米,为5开间。双层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朱柱菱花窗格,屋脊两端饰有琉璃吻兽,每条垂脊镶有9个琉璃走兽和1个琉璃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高悬在上檐下正中央。基座是汉白玉须弥座,座上为高10余米红色墩台,用每块重24公斤大砖砌成,开有5个拱形门阙。中门上悬毛泽东巨幅画像。左右分别置有“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灯光标语。门前有7座汉白玉石桥,总称金水桥。正中1座桥身最宽,称御路桥,左右两边分别称王公桥,再两边的称品级桥,最靠边的称公生桥。正中栏杆石柱上雕有姿态生动的蟠龙,其他则雕有荷花。天安门前后各有华表一对,汉白玉雕刻而成,每个重万余斤;上端承露盘上立蹲兽石,门外朝北面向皇宫者称望君出,门内朝南向外者称望君归,柱上雕有云朵和盘柱巨龙。另有石狮4个,左边雄狮戏弄绣球,右边雌狮抚摩小狮。两侧设巨大花坛。
天安门昔为皇帝“金凤颁诏”的地方,又是皇帝出进皇宫的门路。清后天安门前是时代政治风云汇集之地,“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于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1949年后曾多次修缮。1969年将旧城楼拆除,按原建筑形式重建。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就是关于《天安门故宫入口,天安门皇城的正门》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