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森林圆舞曲,世界名曲圆舞曲维也纳(冯骥才: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关于【维也纳森林圆舞曲】,世界名曲圆舞曲维也纳,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维也纳森林圆舞曲:「经典」冯骥才: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且悟且吟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郊区有一片美丽的茂密的的森林,它离城市不远,历来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作为音乐之都,这片森林也是许多居住在维也纳的大作曲家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森林的美景常常激起他们的灵感约翰·施特劳斯是地道的维也纳人,《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是他献给故乡的赞歌。冯骥才借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样一个题目,向我们展示了维也纳的森林这样的一个异域风情。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文 | 冯骥才
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不单是维也纳人度假游玩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敞开肺叶,张开嘴巴,大口吸吮林海散发出来的清新、湿润、凉意和充沛的氧气。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也纳人整天眼睛被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所以,维也纳人喜欢绿色。绿色的家具、窗帘、墙壁、器皿都是常见的;盐溪湖一带专门烧制一种带有绿色条纹的陶瓷,是奥地利最富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这里的男人还爱穿绿色西服,打绿色领带,就像温暖的澳大利亚的男人们爱穿粉红色的衬衫一样。
世人只知道这片森林受益于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而名扬天下,引来千千万万旅游者,为这座城市赢得外汇。哪里知道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生命攸关,互惠互助,相依相存,因而才给了那位“圆舞曲之王”以创作的灵感、冲动和深情。
维也纳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面积四十平方公里,有人说方圆百里。其实这个被称做“森林王国”的奥地利,拥有370万公顷森林,整个国家土地的百分之四十四被森林所覆盖。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一出城市,到处是这样的景象: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阳的山坡上,森森然像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维也纳森林是指维也纳城市近郊一带,地势最高不过海拔四百米,很少针叶树,多为阔叶林,榆槐桉桐等数十种树木,交相混杂,每逢春至,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这感觉与南部蒂罗尔州那种高山峻岭,松柏参天,雪溪喷泻,全然两样。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倒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相调和。
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呼吸舒畅,排除烦恼,它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钻到树荫里便立刻清爽宜人。这感觉异常分明。“太阳地”和“荫凉地”,好似两个季节;中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即使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会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特别是一场雨后,天气如秋;气候多变,穿衣常跟不上变化。有时风起雨过,那些等候公共汽车的人群,可谓千奇百怪。有的依然穿背心光膀子,有的已经穿上毛衣和皮茄克。此种奇观,很像中国北方的“二八月乱穿衣”,但这里却是“五六月乱穿衣”了。
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骤然风雷交加,大雨疾降,忽见大片草地冒起浓浓白烟,林间更是烟雾飞扬,很是壮观。这种景象以前很少见到。导游告诉我,这因为森林和草地吸收阳光的热量,冷雨一浇,顿成烟雾。我才深知森林与草地作用的非凡。
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由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倍加珍爱。早在1852年奥地利就颁布了《森林法》,一百余年,沿用至今。这实际上就是严格的森林保护法,科学性与应用性结合得很完美。比如采伐,伐掉的那一片林木的空地,正是需要阳光射入,促使森林更好生长之处。所以,奥地利人从来不缺乏木材,也不缺乏绿色。
如果留心观察,还会发现维也纳人对房前屋后的草地就像对居室内的地毯一样爱惜。你很难发现一小块枯草。他们甚至不肯使用汽车里的空调,担心废气污染草木与空气。在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无论何处,张目一看,总有鲜艳的花木在视野之内;放眼望去,空气透明,视线无阻,只要目力所及,那些远远站在楼顶上的一座座雕像的面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绝无尘烟障目……这样,各种各样的鸟儿就像在维也纳森林里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千楼万宇中间。
一天黄昏,我在城市公园正兴致勃勃欣赏露天音乐会,忽然大厅顶上发出声声异样鸣叫,音调似猫,其声宏大。扭头望去,原来是一只大孔雀站在上面。孔雀是逞强好胜的飞禽,她要与乐队一比高低。这引得欣赏音乐的人们都笑起来,但没有人驱赶孔雀,乐队更起劲地演奏,随后便是乐队与孔雀边奏边唱,奇妙之极。
还有比这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亲密关系的更美好的颂歌吗?
“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被绿色包围”何以成为骄傲与福气,是作者在平实的叙述中,一点一点向读者揭示的主题。
维也纳森林,它足够大,维也纳的森林景象纷繁,最能体现福气之处可能在于“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疾降的骤雨中,林间烟雾飞扬的景象,就是最好的注释与说明。
福气源自于维也纳人祖祖辈辈的积福与惜福一百余年的《森林法》,现代维也纳人对每一片草地,每一棵花木的呵护,都成就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很有意义的是,冯骥才一直提倡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可实际上在外来文化上,对环境的保护上,他笔下的维也纳也许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范本与教材。
作者简介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青年时代师从北京画院画师恵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先生,学习古典文学。曾在天津书画社专事摹古。文革中饱受磨难,得以深谙社会人生。文革后登上文坛,为新时期文学重要作家。后重拾丹青,开创中西兼容、清新精雅、意境隽永的画风,海内外有“现代文人画”之称。冯骥才兼为文化学者,二十世纪末以来投身文化遗产抢救,影响深远。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以及开明画院院长,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2、维也纳森林圆舞曲,世界名曲圆舞曲维也纳
世界名曲圆舞曲维也纳?
世界名曲圆舞曲维也纳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是1868年由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继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之后的又一部杰作。
1868年6月19日由作者亲自指挥,初演于维也纳。
一、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维也纳郊区有一片美丽的森林,是许多居住在维也纳的大作曲家经常光顾的地方,“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献给故乡的赞歌。
这首乐曲由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式,即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为了使乐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小约翰·施特劳斯在管弦乐队里加上了奥地利的民间乐器——齐特尔琴(一种拨奏弦乐器)。
二、乐曲解析
♡序奏
乐曲开始是一段很长的序奏,两支圆号描绘出优美动人的风景,双簧管和单簧管吹出抒情流畅的曲调。
大提琴奏出第一圆舞曲的主题动机,作为全曲的引子;配合圆号和长笛构成色彩斑斓的音画。
齐特尔琴的加入增添了浓厚的奥地利民族色彩,拨奏出这首圆舞曲中最主要的一段旋律,轻柔而华美。仿佛晨曦透过浓雾照进维也纳森林,还伴随着鸟儿婉转的鸣叫。
♡五个圆舞曲
1.第一圆舞曲
描绘出森林清晨的美景,以及人们轻歌曼舞的场面。
2.第二圆舞曲
这段主旋律由大提琴呈示出来,与序奏中齐特尔琴所演奏的主题几乎完全相同,但节奏要快得多、并且舞蹈性极强。
3.第三圆舞曲
这一部分描绘的仍然是森林美景。
4.第四圆舞曲
前半部分轻快而流畅,旋律充满跳跃性;后半部分活泼优雅,伴奏部分引人入胜。
5.第五圆舞曲
这一部分不仅活泼,而且节奏性非常强,使整个乐曲达到了最高潮。
♡尾声
乐曲的结尾部分很长,依次出现了第四圆舞曲、第一圆舞曲和第二圆舞曲的主题;之后序奏的齐特尔琴旋律重新出现;终止部分采用了乐队的合奏,引人再一次总结和回顾维也纳森林的各种美丽景色。
本文关键词:维也纳森林圆舞曲舞蹈,维也纳森林圆舞曲钢琴曲,维也纳森林圆舞曲是几拍子的,维也纳森林圆舞曲落林马泽尔,维也纳森林圆舞曲。这就是关于《维也纳森林圆舞曲,世界名曲圆舞曲维也纳(冯骥才: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