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赛维茨是哪个国家,克劳赛维茨是哪个国家的军事思想家英国普鲁士(二战同为轴心国成员的德国和日本)
关于【克劳赛维茨是哪个国家】,克劳赛维茨是哪个国家的军事思想家英国普鲁士,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二战同为轴心国成员的德国和日本,海军实力谁更强
- 2、克劳赛维茨是哪个国家
1、二战同为轴心国成员的德国和日本,海军实力谁更强
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同为轴心国成员,两者尽管身处异地,狂热的扩张野心却是相似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认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德日两国发动战争机器的同时,扩张海军军备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那么德日海军的实力,到底谁才是更胜一筹呢?
- 海军家底大盘点
德国海军生产和俘获舰艇4565艘,包括俾斯麦级战列舰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2艘、德意志级袖珍战舰3艘、德意志级前无畏战列舰2艘、巡洋舰10艘、辅助巡洋舰10艘、驱逐舰42艘、潜艇1188艘、其它舰艇3306艘,总吨位近200万吨。
日本海军主要水面舰艇有艘,其中航空母舰25艘、34艘战列舰、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22艘、驱逐舰177艘、潜艇174艘,总吨位193万吨。除潜艇外,日本海军的规模完全占据上风,而且数量可观的航母,令德国艳羡。
- 不同的起点 不同的规模
德日两国海军规模的差异,源自其起点的高低。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等五国对结束一战后海军的军备竞赛达成共识,各方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条约限制了五国主力舰的吨位和主炮的口径,规定了各国主力舰的总吨位,并对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标准排水量和火炮口径提出了具体要求。
条约的缔结,日本受益最大。条约抬高了日本的地位,使其跻身一流强国的行列。条约给海军造舰大跃进踩了刹车,使国力并不雄厚的日本有了喘息之机。在缔约的五国中,美国要兼顾两洋,英意法远在欧洲,日本实际上成为了东太平洋的霸主。
德国就没有日本那么幸运了。1919年6月28日,一战交战各方签署了《凡尔赛条约》,其目的是限制和削弱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海军只能保存很小的规模,并且不得制造及拥有潜艇。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党首希特勒单方面废止的《凡尔赛条约》。两年后,德英两国经过多次磋商,宣布以《英德海军协定》替代《凡尔赛条约》。
协定规定德国海军的总吨位不能越过英联邦国家海军舰艇总吨位的35%,同时,德国可以装备潜艇,其规模不得超过英联邦国家潜艇总吨位的45%。协定的出台,给德国海军松绑。1935年,德国海军推出了“Z计划”,试图重振雄风,只是其起步晚、规模小已是不争的事实。
- 不同的地理 不同的海军
德日海军的差异,与其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1904年,英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提出了“陆心说”,他认为占据心脏地带的欧亚大陆比拥有海权更占优势。麦金德强调德国要么和俄国结盟,要么征服俄国,这样德国就有称雄世界的资本。
他的学生德国地理学家卡尔·豪斯霍费尔对此深信不疑,他将这种理论介绍给了希特勒。“陆心说”坚定了后者陆权至上的军事战略思想,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陆空军的建设上,海军沦为辅助陆军进攻的附属力量,对舰艇建设明显慢了一拍。
反观日本,它的地理位置与英国相似。十九世纪末,英日海军产生了交集。英国通过甲午战争攫取了大笔的政治和经济红利。二十世纪初,日本迫切需要加强海权建设,以此维系生存和发展,英国也有在东亚遏制俄国扩张的意愿,双方一拍即合,确立了同盟关系。日本海军在英国的扶持下发展壮大。由此可见,德日两国的海军战略思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不同的战术 不同的战果
德日两国海军战术各异,实现了各自的战略目标。德国海军司令卡尔·邓尼茨认为德国海军的实力不足以正面对抗英国海军,而实施“Z计划”周期太长,应该以潜艇作为手段,切断英国的大西洋航线,以此瓦解英国的战斗意志。
邓尼茨指挥德国潜艇实施“狼群战术”,仅1940年10月,潜艇击沉英国舰船205艘,总吨位达108.9万吨,自身仅损失了6艘潜艇。在袭击运输船的同时,德国潜艇还对英国海军展开攻势,“勇敢”号、“皇家橡树”号战列舰等英军主力战舰先后被击沉。
英国作家戴维斯.托马斯在《大西洋之星》中认为:“大西洋战役是最长久、最残酷、最浪费的海上战役。它几乎跨越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少有5400艘商船被击毁,总计超过2100万吨位,又有无数人丧生。”在盟军的强力绞杀下,德国被迫退出大西洋战场,宣告德国海军战略上的失败。
与德国海军的不对称作战不同,日本海军选择与美英海军正面对抗。1941年12月7日,日本航母编队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击沉或重创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辅助船只,总吨位超过30万吨,击毁飞机188架,受损飞机155架飞机,2403名美国人丧亡。偷袭重创了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引燃了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
与此同时,日本针对东南亚的英美殖民地开始了“南方作战”,以伤亡不足2万人的代价,取得了东起所罗门群岛、西至斯里兰卡的广大地区。不久,日本海军受挫中途岛,美国利用海军优势扭转了不利局面。1945年8月,太平洋战争结束,日本海军仅存168艘战舰,总吨位约32万吨。
- 双方互动 各取所需
事实上,德日两国并不是孤立的,双方早已互赞“朋友圈”。1921年,英日终止同盟关系,日本利用德国海军陷入低谷之机,招募了大批技术人员,用于研发改善本国的船用发动机、电动机、潜望镜和蓄电池等舰艇技术。
1934年,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海军司令雷德尔会面,经过会谈,德国同意将亨克尔公司的He70俯冲轰炸机技术转让给日本。在此基础上,日本开发出九九式舰上爆击机,这款飞机在珍珠港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回报,德国得了一百套“赤诚”号航母的设计图纸,“Z计划”中建造的“齐柏林伯爵”号航母,有着日系航母的血统。
综上所述,日本海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德国更强。在作战中,日本海军抱着“巨舰大炮”活化石不放,忽视了航母的重要作用,这一抱残守缺的做法,导致其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
而德国采用“狼群战术”,集中弱势力量展开“吨位战”,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困扰。由此可见,德日两国海军虽然差别很大,但是殊途同归,双方都取得了旗鼓相当的战果。
文:计白当黑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克劳赛维茨是哪个国家
克劳塞维茨是哪个国家的军事思想家?
克劳塞维茨,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是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是普鲁士军队少将。于1792年,参加了普鲁士军队。
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且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著有《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把战争比作一条“变色龙”,认为每个时期的战争都不同于以往的战争。它的基本色彩包括三个方面,即战争要素的惨烈性,盖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克劳塞维茨认为,每一次战争都有其自己的特色,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但战争的暴烈性,战争的盖然性和偶然性却是其根本属性之一。
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看,政治是战争的母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战争看成独立的东西,而要看作是政治的工具,是为政治服务的。军事观点必须服从于政治观点。任何企图使政治观点从属于军事观点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战争爆发之后,并未脱离政治,仍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是打仗的政治,是以剑代笔的政治。
《战争论》的结论是:“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是以剑为代表,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
扩展资料:
克劳塞维茨人物简介:
1803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奥古斯特亲王副官。1806年10月随亲王参加奥尔施泰特会战时,被法军俘虏,翌年底获释。
1809年初调普军总参谋部工作,任总参谋长兼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G.J.D.von沙恩霍斯特的办公室主任,协助沙恩霍斯特从事军事改革。1810年秋任军校教官,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1812年春,主张联合俄国抗击法国,因不满普鲁士国王同拿破仑一世结盟而辞职,转到俄军。
在骑兵军和步兵军司令部中任职。1814年回归普军。翌年任G.L.布吕歇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参加利尼会战。1818年5月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9月晋升为少将。任校长职12年,潜心研究战史和从事军事理论著述。1830年任炮兵第二监察部监察。
1831年5月任驻波兰边境普军参谋长。同年11月卒于布雷斯劳。克劳塞维茨去世后,他的妻子于1832~1837年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
1~3卷为《战争论》,其余为战史著作。法国大革命、历次拿破仑战争和19世纪初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于克劳塞维茨世界观、军事观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克劳塞维茨虽然对法国大革命持反对态度,但他同时也清楚地看出了这次革命在军事上引起的根本性变化,并对封建主义军事理论进行了尖锐的抨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
克劳塞维茨是哪个国家的军事思想家
克劳塞维茨全名是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的军事思想家。
普鲁士是欧洲历史地名,位于德意志北部,简称:普国。所属洲:欧洲。首都在柏林,普鲁士的政治体制是君主专制政体,普鲁士所在时区是东一区。
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1792年,参加了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著有《战争论》一书。
扩展资料:
克劳塞维茨的战术理论:
1、战略五大要素:战略包括精神、物质、数学、地理、统计五大要素。精神要素指精神力量及其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物质要素指军队的数量、编成、各兵种的比例等。数学要素指战线构成的角度、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等。地理要素指制高点、山脉、江河、森林、道路等地形的影响。
统计要素指一切补给手段等。克劳塞维茨认为,“这些要素在军事行动中大多数是错综复杂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中精神要素占据首位,影响战争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战争始终。“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
2、普遍的制胜因素—数量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克劳塞维茨认为,数量上的优势在战略战术上都是最普遍的制胜因素。虽然在实际作战时,通常不可能处处形成优势,但必须在决定点上通过巧妙调遣部队,造成相对优势。
一切军事行动或多或少的以出其不意为基础,才能取得优势地位,使敌人陷入混乱和丧失勇气,从而成倍地扩大胜利的影响。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优势兵力。用于某一战略目的的现有兵力应同时使用,越是把一切兵力集中用于一次行动和一个时刻最越好。
会战是战争的真正重心,由几个战斗所形成的大规模会战能有效地消灭敌军,所取的的成果最大,故高级将领应当重视这种双方主力之间的战争,视其为挫败敌国交战意志的重要手段。
3、要向战史学习:要积极向战史学习。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理论是成长于战争经验土壤里的果实。战史是最好的、最有权威、最能说服人的教师。战争理论和原则的提出,应当在研究战史的基础上进行。当然,战争理论也要随着时代和军队的变化而变化,要适应特定国家的需要,具有时代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鲁士
克劳塞威茨是哪个国家人
克劳塞威茨是德国人。
克劳塞威茨的全名是: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
克劳塞维茨于1792年参加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1831年5月任驻波兰边境普军参谋长。其著有《战争论》一书。一生参加了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四次著名战役。
本文关键词:克劳塞维是茨哪国的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兹是哪个国家的军事思想,克劳赛维茨是哪个国家的军事思想家知到,克劳赛维茨亲身经历哪次战争,克劳赛维茨是哪个国家的军事思想家英国普鲁士。这就是关于《克劳赛维茨是哪个国家,克劳赛维茨是哪个国家的军事思想家英国普鲁士(二战同为轴心国成员的德国和日本)》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