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表象和本质的区别关系(永远的辩证法之十现象和本质)

01-13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表象和本质的区别关系,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永远的辩证法之十现象和本质

人们经常说:红颜祸水。并且可以列举出大量的例子为证。

妺(mò)喜:传说是夏朝最后一代天子桀的妃子。嫁给桀之后,纵情声色,恣意享受。由于桀专宠妺喜、不理朝政,很快夏朝就被小部落商给灭掉了。

妲己:传说她是一个蛇蝎美人,千古淫恶的罪魁祸首。商纣王征服有苏氏,有苏氏献出美女妲己。纣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纣王为了讨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异宝,珍禽奇兽,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饮酒作乐,通宵达旦,荒废国事。最后亡国。

褒姒:也就是"烽火戏诸侯"中的那个从来不笑的美女。《东周列国志》把她的身世说得很神奇,但是实际上估计也就是"褒"部落的一个美少女,出于政治原因被献给了周幽王,入宫后深得周幽王宠爱,却终日郁郁寡欢,周幽王便下令谁能使褒姒一笑,重赏千金。后来奸臣虢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馊主意,点燃烽火让诸侯见到以为敌人进攻便发兵救援,来了以后才发现并无一敌,乱糟糟的场面让褒姒忍不住启齿而笑。周幽王从此失信于诸侯。后来西夷犬戎进攻周朝,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诸侯不来救援。西周灭亡。

西施:从越国的角度讲,西施是"英雄",但是从吴国的立场来看,西施就是处心积虑的"红颜祸水"了。夫差的灭亡和她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夫差没有最后灭亡越国,西施的枕边风起了很大作用。

息妫:一位绝色美女,使三个国家兵祸相接,其中两个国家分崩离析。尽管有人称她为"祸水",后世却把她当作主宰桃花的神仙祭拜。这个女人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息夫人,又称"桃花夫人"。

夏姬:是春秋时期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妖淫成性,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引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史载她三次成为王后、七次嫁给别人为夫人,共有九个男人因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

赵飞燕: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是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貂蝉:性质同西施差不多。虽然董卓是借她的力除掉的,但是她当然也被视作是一个处心积虑破坏人家父子和睦、政局稳定的一股祸水。

杨玉环:白居易有诗云"天生丽质难自弃",杨玉环的美丽,估计是谁都不能抗拒的。由于唐玄宗后期耽于享乐,过度宠爱杨玉环而有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荒废行径。并且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误国。最后导致安史之乱爆发使唐朝由盛而衰,亲手葬送了开元盛世,和杨玉环的迷惑不无关系。

如果要继续列举的话,还能列举出好多好多。

但这些所谓的红颜,真的就是致祸的根源吗?当然不是。

妹喜之于夏桀,妲己之于商纣,褒姒之于周幽,西施之于吴王,息妫,夏姬之于其夫,飞燕之于汉成,貂蝉之于董卓,杨玉环之于唐明皇,只不过是一个美女、一个玩物。亡国丧身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帝王本身荒淫无道。而这些红颜美女,只不过是替罪羊而己。

红颜祸水的例子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相互关系的一对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向的东西。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是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也没有离开本质而存在的现象。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但二者又有差别和矛盾。本质从整体上规定事物的性质及其基本发展方向,现象从各个不同侧面表现本质;本质由事物内部矛盾构成,是比较单一、稳定、深刻的东西,靠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比较丰富、多变、表面的东西,用感官即能感知。

现象和本质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古人的天圆地方说。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土地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又像一口大锅扣在大地之上;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

但后来的科学发展揭示出,实际上,天不是圆的,地也不是方的。

这里,天圆地方只是古人观察到的现象,本质却是天不圆地不方。

再比如这些年来形形色色的传销诈骗案件,也是对现象和本质的生动诠释。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所谓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传销的本质是"庞氏骗局",即以后来者的钱兑付前面人的收益。

在传销案件中,所谓的销售只是现象,诈骗才是本质。

在现象这一范畴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假象。假象从否定方面表现事物的本质,给人一种与事物完全相反的印象,从而掩盖了本质。假象的存在表现出本质和现象是矛盾的,因此绝不能简单地把现象和本质等同起来。

关于假象,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空城计。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司马懿乘势引领大军十五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大军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二十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阵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着宝剑;右面一个书童,手拿着拂尘。城门里外,二十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充作后军撤退。他的次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才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在空城计中,现象是城中有伏兵,本质是城中没有伏兵。城中有伏兵是假象,城中没有伏兵才是真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是辩证法的重要范畴。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一个艰苦、反复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对各种现象的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加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表象和本质的区别关系

表象和本质的区别关系

区别:表象是指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本质是指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

例句:1、在视觉表象的研究中,记忆表象占有很大的比重。

2、这个人的本质并不坏。

词语造句

表象

1、事物的表象并不可信,大多数人往往被表象蒙骗。只有少数智者能够察觉深藏的真相。

2、在这样的表象背后,你看到了什么?

3、这样一种流浪的表象,更像是喜剧而不是绝望。

4、视觉表象在认知和思维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视觉表象在传递*关系推理中的作用却一直存在争议。

5、能够感觉到的现象可以比作波浪,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那些乱象在洋面上的表象。

本质

1、谦虚和虚伪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模糊了它们的界限。

2、我们不要被事情的假象迷惑了,要看清事情的本质。

3、他虚伪的本质终于暴露出来了。

4、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5、这个人虽然有些毛病,但是本质是好的。

表象和本质的区别关系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第三个层次。表象是人脑储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性的形象。例如,当别人问我们:“你最近吃的水果是什么水果?”我们的大脑就会再现一种水果的表象。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表面特征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

一、范畴定义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及其外部联系。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二、辩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1、对立

①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而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②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却相对稳定的。

③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东西,而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2、统一

①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内在根据。

②本质不能脱离现象,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

三、掌握透过现象认清本质的方法

第一,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尽可能地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哥白尼不但汲取别人的观测成果,而且自己长期坚持天文观测才提出日心说。

第二,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对现象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

行星运动三定律是谁发现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他的研究资料主要来自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布拉赫坚持观测达20年之久,但不善于理论思维,只留下一堆资料,没有发现规律。

表象和本质的区别关系

表象与想象的区别

1、属性不同

想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表象是一种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前者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后者指对知觉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

2、定义不同

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3、是否以感官为基础

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这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表象是对感觉、知觉的重组和加工,接近于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它还没有超出感性认识的界限,仍是感性的具体形象。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不受感官的束缚,表象需要加工才能形成想象。

本文关键词:表象与实质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是什么,表象的背后才是本质的,本质就是表象之表象,表象跟本质。这就是关于《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表象和本质的区别关系(永远的辩证法之十现象和本质)》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