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艺文化的奇葩“莱芜梆子”,莱芜梆子经典剧目(莱芜梆子《烽火绝恋》倾情上演)
关于【山东曲艺文化的奇葩“莱芜梆子”】:山东曲艺文化的奇葩“莱芜梆子”,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深挖经典“红色故事”,莱芜梆子《烽火绝恋》倾情上演
记者 程凌润 通讯员 王小曼
7月1日晚,济南市舞台艺术创作重点扶持项目、大型革命题材舞台项目——莱芜梆子《烽火绝恋》汇报演出在济南莱芜梆子演艺剧场隆重上演。
就地取材
深挖经典“红色故事”
莱芜梆子《烽火绝恋》运用高亢激昂的莱芜梆子唱腔、质朴醇厚的演艺风格,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小铁匠“山子”逃婚参加革命与新娘“英子”战场寻夫、生死相随的动人故事,两人从“被迫结婚”到“彼此牵挂”再到“悬崖赴死”,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旷世绝恋,生动展现了鲁中地区人民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家国情怀。
该剧取材于《泰安时报》红色报人——方正老先生的亲身故事。通过艺术的提炼,融入山东人同仇敌忾的家国情怀和肝胆侠义的民族气节,展现一幅幅山东人民抗击日寇的凄美画卷;同时,该剧融入了莱芜当地冶铁文化、民俗文化等,一个个棱角分明的山东汉子形象再现出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情怀。
据了解,该剧是2021年度立项的济南市舞台艺术创作重点扶持项目,由济南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莱芜梆子剧团)创作排演。
阵容强大
联袂打造“英雄赞歌”
该剧主创团队阵容强大,力邀山东省戏曲名家、国家一级编剧王新生担任编剧,山东省戏曲名家、国家一级导演杨琨担任导演,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莱芜梆子非遗传承人李长生担任艺术指导,剧情曲折动人,呈现恢弘大气。
国家一级演奏员、市级莱芜梆子梆胡演奏非遗传承人刘贵厚担任作曲,国家二级演奏员曹传庆担任配器,国家二级演奏员黄瑞云担任主弦,国家三级演奏员谢斌担任司鼓,音乐悠扬动听,荡气回肠。
国家二级舞台美术设计师陈胜平担任舞美设计,国家一级灯光设计师卢绪峰、青年灯光设计师尚俊波担任灯光设计,青年服装设计师张萌萌担任服装设计,主任舞台技师董晓红担任化妆造型设计,国家一级演员姚刚担任导演助理,国家二级演员王霜担任舞蹈编导,现场营造出壮美恢弘、大气磅礴的浓厚氛围。
该剧男一号“山子”由国家一级演员、市级莱芜梆子非遗传承人刘刚担任,女一号“英子”由国家一级演员、市级莱芜梆子非遗传承人李伟担任,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让演出效果亮点纷呈。
生动演绎
呈现“烽火绝恋”
除两位主演外,该剧还汇集了莱芜梆子老艺术家、中生代实力派演员、优秀青年演员及刚入职的学员共130余人联袂上演,演员全情投入,表演细腻,感人肺腑。
现场乐队编制科学丰富,充分融合了山东地方戏联盟的兄弟院团乐队。舞台效果看点十足,旋转舞台的灵活运用,不仅丰富了视觉效果,同时营造出多时空瞬间转换的恢弘意境,在灯光、多媒体等的配合下,演出剧情跌宕起伏,视觉冲击力极佳。
“火龙台上蒙盖头,天地也为绝恋哭”,莱芜梆子《烽火绝恋》用高亢、凄美的山歌,朴实、鲜活的人物诉说着革命战争年代,中华儿女质朴纯真的“绝美恋情”,展现了热血青年救民族于危亡的“铮铮铁骨”。
2、山东曲艺文化的奇葩“莱芜梆子”
“莱芜梆子”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剧种,它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山东戏曲中的奇葩,山东莱芜梆子具有浓重的山东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山东莱芜梆子有着散发浓烈的戏剧氛围,非常受山东省周边人民的喜爱。本期的山东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关于莱芜梆子的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莱芜梆子的剧种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由流行于鲁西南一带的梆子腔演变而来;二是由徽班传授;三是由徽戏和梆子腔结合而成。这几种说法虽都有一定的形成因素,但渊源关系与河北省赞皇丝弦却很相近。
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安徽的“三庆”徽戏班奉调入京献演,随后,“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接踵进京,其它许多徽班也纷纷向此开拓。1850年(道光三十年)前后,徽班“老阳春”沿运河、顺驿道流入泰安一带,后来在泰安西南程子寨定居。在此前后,陕西、甘肃一带的秦腔经河南流传到汶上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本地梆子腔。这种梆子腔粗犷高昂,比徽戏更加符合当地人民的性格和趣味,因而影响不断扩大。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为了争取观众,以利自身发展,“老阳春”便逐步全盘吸收梆子腔这个艺术形式,开始了新的探索。
在相当长的演出活动中,历代班社都是徽戏和梆子戏同班并存,但不合二为一,演员既能演唱这一声腔的戏,又能演唱那一声腔的戏。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演员越来越多,受当地方言、习俗和群众爱好的影响越来越深,便逐渐改为以演唱梆子戏为主,徽戏的成分日益减少,以致绝迹。而被徽班吸收的梆子腔也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莱芜梆子。清朝光绪末年到抗战爆发,为莱芜梆子的兴盛阶段,专业班社数量可观,演出活动十分活跃,流行区域不断扩大。
莱芜梆子历史上属于民间艺术,以莱芜、泰安、新泰为主要活动区域,后来流行于东至日照,西至平阴,南到临沂,北抵济南的广大区域内,但以在莱芜、泰安,新泰、沂源影响最深。在当地流传着“跑断腿,磨破脚,还不知赶上磨旦子(莱芜梆子着名老艺人)出角不出角”的歌谣,可见其魅力之大,影响之广。
1954年1月山东省莱芜县成立莱芜县民艺剧团,1956年更名为“莱芜梆子剧团”,使该剧种得以进一步发展提高。1965年剧团晋京汇报演出《送猪记》,受到周**、朱*、彭真、叶**和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1975年又为庆祝建国26周年晋京献礼演出《三定桩》,1977年《三定桩》赴广交会为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演出。
1982年初又到怀仁堂和人民大会堂演出《红柳绿柳》,再次受到彭真、康克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其中《三定桩》和《红柳绿柳》分别由上影厂、“八一”厂和山东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并先后有《借闺女》等几个剧目被省、市电视台录制,其中《借闺女》被中央电视台转播。
现代戏《正月十五雪打灯》获1995年度山东省精品工程奖,1996年参加文化部在西安举办的全国梆子戏优秀剧目交流演出,荣获七项奖。1997年,现代戏《雪野风情》获山东省第四届精品工程奖。现代戏《好儿好女》、《大山魂》、《钓鱼人》先后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推媳妇》2000年12月参加全国部分省市农村题材小戏调演在长安大戏院演出,2002年参加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群星奖”优秀剧目展演,李**前往观看,给予高度评价。
莱芜梆子包含梆子与徽调两种声腔。据1954年调查,莱芜梆子的传统剧目有267个。其中梆子剧目164个,徽调剧目103个。基本剧目称为江湖十八本,其中《两狼山》为梆子腔,《烧战船》等为徽调。早期名演员有陈富美、胡大采、孙玉才、胡庆松等。建国以后,莱芜梆子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三个高峰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整理了《两狼山》、《赵连岱借闺女》等传统剧目;编演了现代戏曲《送猪记》,晋京演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编演了《三定桩》、《红柳绿柳》等,并晋京演出。其中《三定桩》、《红柳绿柳》等戏已摄制成影片,《赵连岱借闺女》等录制为电视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后,编演了《雪落黄河》、《推媳妇》、《正月十五雪打灯》、《雪野风情》、《好儿好女》、《大山魂》、《钓鱼人》等戏[2]。2009年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廉政剧目《儿行千里》获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五项大奖,并在全省十七地市巡演。
本文关键词:莱芜梆子历史,山东莱芜梆子剧团,山东莱芜梆子精品唱段,山东梆子戏曲,介绍莱芜梆子。这就是关于《山东曲艺文化的奇葩“莱芜梆子”,莱芜梆子经典剧目(莱芜梆子《烽火绝恋》倾情上演)》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