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有几次,明末四川移民浪潮究竟是怎么回事
关于【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有几次】,明末四川移民浪潮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明末四川移民浪潮究竟是怎么回事?细说“湖广填四川”的来龙去脉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西蜀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正如《隆中对》所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独特的盆地结构,再加上艰难的蜀道,让西蜀在数千年历史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西南大地熠熠生光。
然而,明珠再好,亦有蒙尘之时。《四川通志》上,便有着一段血泪记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从西南明珠到人口锐减,那些年的四川,究竟经历了什么?
一、人丁凋敝
明清易代之际,兵祸连结,战火不休。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为避朝廷锋芒,挥师突入四川,将西蜀大地,裹入无尽的战乱中。
富饶的天府之土,为张献忠部队提供了充足的物资补给。于是,张献忠索性于1644年,在成都称帝, 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自称老万岁,建立了大西政权。
张献忠在四川称王称霸,好不快活,可四川人民却苦不堪言。随着张献忠入川,四川硬生生地成为了大西军与清军交战的主战场。等到张献忠兵败战死西充凤凰山时,四川早已在漫天的烽火中,蒿草满地,人口凋零了。
等到康熙初期,四川的人口已从明朝万历六年的600多万,锐减到不足50万人。全省90%的人口丧亡,重庆城中只剩下数百家人,而重庆下辖的有些州县,有些甚至只剩下十几户人了,真是“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二、虎患不断
四川人口急剧减少,很快引发了次生灾害,那便是人退虎进,虎患不断。
《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母”图
顺治年间,四川南充知县黄梦卜本想招一批人到南充,从而缓解人口危机。谁知黄梦卜好不容易找来506人,却让老虎吃了228人,再加上沿途病死及各种其他意外去世的人,最终只剩下223人。
不死心的黄梦卜很快又招了第二批人,这次总共有74人。但这批百姓依然难逃虎口,又被老虎吃了42人,急得黄梦卜连声哀叹道:“夫南充之民,距府城未远,尚不免于虎毒,而别属其何以堪哉?”
黄梦卜的遭遇并非个例。康熙时期,荣昌知县张懋尝前往四川任职,刚到荣昌城便遭遇猛虎,幸好张懋尝的随从拼死相救,才让张懋尝保住性命,但张懋尝的7位随从,却被老虎咬死了5位。
严重的虎患,让四川的人口问题愈发雪上加霜。偏偏这个节骨眼上又爆发了三藩之乱,四川百姓在战乱中死伤无数,人口问题更加严峻。
三、湖广填四川
眼看四川人丁凋零,康熙坐不住了。于是,这位年轻的帝王,以极大的魄力,下达了一道号召百万人口大移民,前往四川定居的旨意。
这便是17世纪著名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不过,康熙最初号召移民时,百姓们尚有安土重迁的想法,再加上蜀道崎岖,猛虎出没,因此响应者寥寥无几。
为了促进移民工作的开展,康熙很快宣布:“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 蜀者,准其入籍”。
同时,康熙还规定,所有移民垦荒的土地,五年内免税,并且滋生人口,永不加赋。
土地,是小农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康熙在土地问题上的惠民政策,马上吸引了无数百姓。于是,无数怀揣理想的穷困百姓,简单收拾收拾行囊,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的奔赴四川而来。
这批最早的移民者,克服千难万险,来到百废待兴的天府之土。他们惊讶的发现,此时的四川,人烟稀少,大量的土地抛荒,简直处处都是黄金。
于是,这批移民者马上开始疯狂圈占土地。比如抵达广汉的一位移民者,拿着木片与竹签一通“插占”,就拥有了2000多亩地。
而一些偏远地区的移民者,干脆连“插占”都省了,直接用手一指,大喊一声“从这里到那里都是我的”,便成了那片土地的实际拥有者。
这样实惠满满的政策,四川地区推行了许多年。直到康熙晚期,康熙帝还殷殷叮嘱新任四川巡抚年羹尧说:“为巡抚者,若一到任,即欲清丈田亩,增加钱粮,即不得民心矣!”
清丈土地,破坏移民政策的事,年羹尧你可千万别干啊。事实证明,康熙的确很有远见。前期的移民,成了康熙惠民政策最好的宣传者,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百姓,跋山涉水来四川。
身系铜钱的乡民
比如世居福建漳州府的陈氏,便带着整个家族2000多口人集体移民四川。同为祖籍福建漳州府的徐氏,也在同一时期,带着老婆孩子,靠着步行来到重庆大足定居。
无独有偶,广东的一位私塾先生,听说四川沃野千里,土旷人稀后,也毅然带着5个孩子,一起移民到四川。
这样的百姓还有很多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康熙年间,前后约有155万人移民四川,而其后的乾隆、嘉庆时期,移民四川的百姓,更是高达420万人。
然而,随着大量百姓涌入四川,四川的移民环境却渐渐恶化。早期的移民者,还可以随手一指就拥有一大片土地,而后期来到四川的移民,却发现川内的土地几乎都有主了,纵使他们远离故土移民四川,依旧是无尺寸之地的赤贫者。
但不管怎样,总有冒险家源源不断而来,梦想在四川淘金,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冒险家,无形中成为了“湖广填四川”的基石,让这一人口迁徙的浩大工程,在史册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资料:《四川通志》《“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过程》《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
反明领袖张献忠的养子,为何会成为明朝最后的守护者?
浅析吕布悲剧成因,兼论董卓之败
2、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有几次,明末四川移民浪潮究竟是怎么回事
四川有过两次大的"湖广填川"事件。一次是宋末元初时期四川经历了长达50年之久的宋元战争,四川的土著,百姓70%至80%因战争而毁灭,余下的20%至30%的土著人丁,又在元期末和明朝末年的再次大战乱中遭到死亡。其间,全国有10余个省相继迁徙填川,在此次迁徙填川的人数达100万之多,以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当时的行政区划叫湖广省)的移民为最多,后就被人称之为"湖广填川";二是明末清初农民领袖张献忠起义同统治者争战,接着是清军、地主武装的围巢,张献忠的反围巢的拉据战;继而是南明与清军的混战,以及南明将领内部之间的互相争夺撒杀;还有吴三桂反清后,其判军与清军的拉据战,又称"三藩之乱"。这些战争持续了30余年之久,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大的屠杀。由于战争的撕杀,尸横遍地,长久没有掩埋,其瘟疫灾害战乱接踵而来,其瘟疫、大旱席卷了许多城市与乡村、致不少地方人丁严重死亡,出现了人自相食,人皆徙散。数百里断了炊烟,幸存者万分之一的景况。
在明末清初数十年的战乱、瘟疫及天灾接踵而来的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四川历史上前后就相继出现了六次的大的移民活动。
第一次是在秦灭蜀国、巴国之后,秦移民万家入蜀(以一户四五口计)约四五万人。
第二次是从西晋末年开始,全国性的人口南迁,在这个时间,邻近四川的陕西、甘肃移民大量从秦岭进入四川。
第三次是在北宋初年,又发生了全国性的北民南迁,在这个时期陕甘移民大量入川。
第四次是在元末明初,南方移民进入四川,这就是经湖广省为主的南方移民入蜀,虽然仍有北方移民,但已为数不多。这次以湖广居民为主的移民入川,标志着移民来源发生了首次南方人居多的变化。
第五次是清代前十余个省的移民入川。因为以湖北、湖南(当时行政区叫湖广省,辖区湖北、湖南和广西一部份)的移民最多,移民人口数达一百万以上,后被人们称之为"湖广填川"。
第六次是抗日战争前期,江苏、浙江等和京、津、沪、宁的学校、工厂、机关和居民疏散入蜀,据统计,在战火中约有700万人从北方和沿海进入四川。抗日战争胜利后,虽有相当一部分机关、学校、和部分工业复原返回,但有不少人定居四川。
一、移民入蜀路线
1、由长江水路或旱路入蜀。
2、由四川北部的川陕周边旱路入蜀。
3、由贵州旱路入川。从移民高峰期的部分统计:自乾隆八年(1743年)至1748年,广东湖南两省由黔赴川进入四川东南和川南的移民共243000余口,五年中平均每年近五万人左右。
二、移民的方法
一是"奉旨入川"。即"诏入川",其方法就是由政府倡导,由移民所在地职能部门实施强制手段,不管其愿意,只要一声令下集中,便成群捆绑移民入川。在民间口碑流传中,不少涉及关于四川人为何喜爱将双臂反背在背上走路,为何称解小便为"解手"呢?就是相传"湖广填川"时是将移民双手反剪在背上,捆着上路的缘故。(途中小便时,只有松绑才能方便,于是把小便——称之为"解手")。
二是自发移民。原因很多,有因经济生活方面的,如灾荒、住地人口膨胀难以谋生,经商等;有因政治方面的,如"避祸入蜀",避难入蜀等。有因公自愿留下来的,如从军入蜀,游官入蜀等。
本文关键词:湖广填四川是哪年,湖广填四川是哪个时候,湖广填四川是哪个朝代,湖广填四川的历史真相,湖广填四川是什么历史。这就是关于《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有几次,明末四川移民浪潮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