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蜀川之地简介,为何在北宋初年却乱成了“一锅粥”
关于【成都蜀川之地简介】,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成都蜀川之地简介:五代十国都没乱的川蜀之地,为何在北宋初年却乱成了“一锅粥”?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中国进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动荡时期,即五代十国。此时,除了梁、唐、晋、汉、周这五个中央王朝,地方也先后出现十个政权,互相征战,天下大乱。不过,在这个动乱时期,有一个地方几乎与世隔绝,远离弥漫的硝烟,当地百姓过上了相对安稳的日子,它就是川蜀之地。
大乱之下,社会安宁的蜀中。
五代时期,川蜀之地先后有过两个政权,皆定都于成都,前一个是王氏“前蜀”,后一个是孟氏“后蜀”。前蜀,是由王建于公元907年所建立,历二帝,共十八年,虽然王建统治时奢侈荒淫、赋税很繁重,但在这期间,蜀中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活动并未遭受大的破坏。当时,天下格局是“梁、晋(唐)、吴、蜀四分天下”,灭梁成功的唐庄宗李存勖,接着打算灭吴、蜀统一天下,于公元925年把王氏前蜀政权给灭掉了,蜀中就被置于后唐王朝管辖之下。
但是,就在灭掉前蜀的当年,平蜀主将郭崇韬被宦官害死,而后唐也发生了兵变,庄宗李存勖被杀。在这个节骨眼上,西川节度副使孟知祥趁势掌握了蜀中兵权,迅速平定了蜀中之乱,并整顿吏治,切断与后唐的行政关系,效仿前蜀割据一方。后来,中原大地经过一番动乱之后,唐明宗李嗣源上位,并封孟知祥为蜀王。第二年,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仍为蜀,史称“后蜀”。孟知祥死后,其子孟昶也算得上是一代明主,统治期间,励精图治,组织百姓发展农桑纺织事业,刻石经,兴学校,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在五代十国处于领先地位。境内别说是发生大规模战争,就连小规模战争都很少,蜀中百姓过上了30多年的安宁生活。
公元965年,后蜀被宋朝灭掉了,孟昶被押往汴梁的途中,“万民拥道,哭声动地,昶以袂掩面而哭”,蜀中百姓不顾危险为孟昶送行数百里,场面非常感人。不为别的,就为孟昶给蜀中百姓带来了安稳日子,百姓都感念他的好,舍不得他走。
本来,天下一统,不再打内战了,休养生息,百姓都会过上比之前更好的日子了。但是,对于蜀中百姓来说,却不是这样的,当蜀中被宋朝统治后,却是当地百姓灾难的开始。因为,在宋朝初年,蜀中先后爆发过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声势都席卷整个蜀中,动摇了宋朝在当地的统治。
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灭掉了后蜀,宋太祖正为此高兴的时候,蜀中却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西川发生内乱,局面已经完全失控,其发生的过程如下:
1,主帅王全斌灭蜀成功后,就被蜀中的繁华所吸引,面对满地的财富、如云的美女,王全斌彻底沦陷了,好不容易来富庶的蜀中出趟差,不醉生梦死一番,岂不是白走一趟?于是,他就纵兵劫掠,把蜀中搞得鸡犬不宁,百姓怨声载道,对宋朝是恨之入骨,这是起义爆发的基础。
2,宋太祖曾下诏,命已降宋的蜀兵开赴汴梁,每人发饷银十千,如果不愿意去汴梁的,就加发两个月口粮,让他们回家种地去。而作为主帅的王全斌,却打起了饷银的主意,把蜀兵的饷银由十千降到了五千,不想去汴梁的,口粮由两个月减为一个月。
正所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下哪有不漏风的墙,克扣军饷之事,在走到半道中的蜀兵中传开了。这下可不得了,蜀兵群情激奋,刚投降宋朝,就有人克扣军饷,以后更没有好日子过了,既然如此,干脆反了。于是,蜀兵推举文州刺史全师雄为首领,自称“兴国军”,几天时间,队伍就壮大到了十万人,声势浩大。
3,蜀兵哗变,宋军被打得一个措手不及,节节败退,惶恐不安。当时,成都城内还有三万余蜀国降兵,全师雄造反后,城中的蜀兵并没有响应。但是,王全斌可不这么认为,他担心这些降兵迟早会与全师雄勾结,到时候成都就不保了。于是,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将城中的三万降兵全部给杀了。
王全斌杀数万俘虏的事,在蜀中百姓之中传开了,都吓得胆战心惊,大家都认为自己迟早会被王全斌给杀死,有这样的魔头在蜀中,大家就没有好日子过,干脆就反了吧。就这样,蜀中百姓都纷纷拿起了锄头、镰刀、棍棒,参与到乱军中去,与宋军对抗。蜀中十七个州一齐响应,造反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整个蜀中乱成了一锅粥。
在这场蜀中大乱中,全师雄自称“兴蜀大王”,动乱持续了一年多,才被宋朝镇压下去,这一年为公元966年。
第二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虽然全师雄的起义被镇压下去了,但社会矛盾并没有消失,蜀中百姓又在压迫中忍受了10多年,一直到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二月,蜀中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还提出了“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战斗口号。
原来,蜀中有个青城县,盛产茶叶,有许多贫困茶农因官府对茶叶贸易实行禁令而陷入困境。同时,地主对佃农的奴役又非常严重,没有土地的佃农不仅要向地主交纳租金,还要替地主负担官府的一切赋役。可以说,蜀中百姓都处于困苦之中,已经有了起义爆发的基础,只要有人揭竿而起,响应者必定有很多人。就在这时候,一个叫王小波的茶农,打出了“均贫富”的起义口号,一下子就得到了贫苦农民的响应,大家纷纷加入起义大军,几天时间就发展到数万人,并很快占领了青城县城。
虽然,王小波牺牲了,但他提出的“均贫富”口号,甚得民心,起义军对宋朝统治者更加仇愤,他们推举了王小波的小舅子李顺为首领,继续高举“均贫富”的口号。起义军所到之处,把富人召集起来,命令他们把粮食拿出来,除保留家中人的口粮之外,其余都分给饥民。
就这样,起义军以风卷残云之势,迅速攻克了许多州县,并于第二年正月,攻克了成都,还建立了“大蜀”政权,李顺自称“大蜀王”。
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人数有十多万,虽然这场持续两年的起义最终被镇压了下去,但他们提出的“均贫富”口号,像一个幽灵一样搅得北宋王朝不得安宁。此后,蜀中经常爆发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尖锐的社会矛盾并没有解决,被农民起义冲击得七零八落的剥削秩序,又死灰复燃。
蜀中起义爆发的原因分析
在宋朝统治之前,蜀中百姓相对过上了比较安稳的日子,但是,当宋朝统治蜀中的时候,先是主帅王全斌纵兵劫掠百姓,以致弄得天怒人怨,爆发了第一次农民起义。接着是茶农和佃农被官府、豪强压迫,爆发了第二次农民起义。这两次农民起义,看似是孤立的,但其背后却是有着深刻的联系。
当年,宋太祖黄袍加身,被部下拥立为帝,使得他对武将产生了猜忌,就算武将没有谋逆之下,只要部下想获得高官厚禄,到时候也会联合起来逼着上司造反的。鉴于此,宋太祖就对武将进行了打压,还整了一出“杯酒释兵权”,把武将的兵权给剥夺了。
宋太祖不仅在政治上对武将充满了猜忌,而且在军事上也紧紧地将武将的手脚束缚起来,打仗必须按照皇帝事先设计好的阵图来打,不允许有丝毫的更改,如果更改,就是抗旨。为了更好地控制武将,还设置监军,以监视主帅的举动。
面对制度上的层层打压,武将们为了自身的安全,要么采取谨小慎微的做人方式,要么放任自流,把自己弄得声名狼藉。就拿平定后蜀的主帅王全斌来说,根据史书记载,可是表现非常好,为人素来“轻财重士,不求声誉,宽厚容众,军旅乐为之用”。可是,在经历了“杯酒释兵权”之后,他完全像变了一个人,克蜀之日,竟自己带头,放纵部下大肆搜掠蜀中百姓。
很显然,王全斌的这种反常之举,是为了自污求保。因为,在他看来,灭掉了后蜀,功劳太大了,自己的威望瞬间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这时候,宋太祖对他已经是赏无可赏,如果不来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污”之举,一定会因为功高震主,不会落得一个好下场。因此,就在他成功“自污”后,宋太祖也只是对他轻罚,由节度使降为节度使留后(候补节度使),但不久又官复原职,重新成为了节度使。这说明,王全斌的“自污”之举,对宋太祖来说,是甚合胃口的。
就这样,蜀中百姓大起义的导火索,就是王全斌以“自污”的方式点燃的,这成了第一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继王全斌纵兵杀掠之后,宋朝派到蜀中的地方官,也肆无忌惮地对百姓进行残酷的剥削,出现了大量贪赃枉法的官员。但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宋朝并没有对贪赃枉法的官员进行重罚,而是罚酒三杯。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与宋朝统治者对武将功臣的防范打压有关系。
宋太祖为了安抚那些交出兵权的功臣,就实行了“不抑兼并”的政策,就是鼓励他们去兼并百姓的土地,这无形中就助长了土地兼并的危害。
到了宋太宗时期,富裕者有弥望之田,而贫苦者则无立锥之地,贫富对立的矛盾非常尖锐,而蜀中自然也不例外。宋朝的官府豪强,不但兼并土地,还把贪婪的目光盯上了蜀中丝织品和茶叶这两项物产,官府先是设置“博买务”,垄断了布帛的买卖,接着又对茶叶实行专卖的政策。要知道,蜀中号称“罗绔、锦绮等物甲天下”,许多农户都从事丝织业,从事布帛的小商人也非常多。
现在,地方官府对丝织品、茶叶进行了垄断,使得许多人失去了生活来源,同时,官府强行从农户手中以低价收购,使得许多贩卖茶叶的茶贩子失去了生活来源。这时候,农民起义爆发的基础,又出现了,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茶农、手工业者失去生活来源,已经没有活路的百姓,开始铤而走险,走上了造反之路。
也就是说,宋朝统治者在放纵功臣违法乱纪,任由他们到地方对百姓进行剥削,使得百姓的负担非常严重。对于此,南宋朱熹曾说:“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意思就是说五代十国的搜刮名目,在宋朝都保存下来了,并且,为了让功臣们满意,宋太祖引诱他们广置良田美宅,一些新的搜刮名目自然也纷纷出现,让百姓更加不堪重负。
当然,必须要指出的是,在早期,功臣们并不想贪污腐败,但因为害怕过于洁身自好进而被宋太祖怀疑有不臣之心,便只好通过劫掠百姓、腐败等各种方式“自污”。但是,久而久之,人性中的贪婪被释放出来了,便对腐败习惯成自然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派往蜀中的官员,个个都对百姓压榨厉害的原因,最终又引发了第二次农民起义。
王全斌劫掠蜀中,第一次点燃了蜀中百姓起义,虽然起义被镇压下去了,但在当地百姓心中,宋朝是不得民心的。可是,宋朝并没有因此而反思,反而是变本加厉地进行剥削。要知道,蜀中是号称“天府之国”的地区,至少自安史之乱到五代时期,相比于中原百姓,当地百姓的日子还算比较安稳,遭受的压迫相比于宋朝统治,是小得多的。但是,当他们发现日子还没有以前过得好,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自然就揭竿而起了。
北宋相关:《宋太祖统一南方之战:先打谁,后打谁,都处处透着战略上的高明》
2、成都蜀川之地简介,四川挺有意思这三个县
几十年前,“叫花子(乞丐)出在双流县”并不是指双流县穷吃不起饭很多人多只好上街乞讨,而是以前双流县衙门口经常有官员施粥救济穷人,很多叫花子到了双流以后定居下来。不明真相的人到双流县一看,怎么恁多叫花子啊,以为双流县很穷的观点便流传开来。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离谱,好比洒家明明碰巧到一位单身女同事家帮忙修理了一个电灯泡,恰巧被熟人碰见,等传到老婆耳朵已经是俺下班后直接和一个有绯闻的单身女性径直去了她家,房门紧闭外面的人不知道干了什么,于是双流县穷的观念再难抹去,传言可畏啊。
话说郫县与温江是全省唯一的没有任何山坡的县,连小山坡都没一马平川,以此农作物收成颇丰,当地的的生活很是富足,这个说法倒是靠谱,却另有奇闻。
话说现在郫县红光镇,每年清明节依然有”朝红光”的节气,当天集市上什么东西都可以当作商品出售,小到针头线脑,大到航空母舰样样俱全,俺上年去逛集市,看到有人卖,便上去调侃道,老板给来三个凤姐的,店家先是热情相迎然后一愣默默地瞪着我一言不发,洒家刚一转身离开,背后小声嘀咕起来,这小子,她都敢招惹小心嫁给你,吓得俺拖鞋都跑丢了,V12T发动机配置的中华田园犬都撵不上啊。
据说这个当地节日是为了纪念主席视察红光设立的,那时正值大跃进时期主席到红光视察,生长队一商量,总得整点亮点出来吧,通宵达旦的把别的田里的水稻拔了全插到指定的田中,视察下来领导同志都觉得很不错,这样下去生产力超英赶美迟早的事儿。于是,决定红光要做表率,多上交些粮,不明就里的人一看,红光生活好啊,粮都可以多交,银郫县就此得名。
为啥是金温江呢?有钱呗。温江就在金马河边上,以前大家都在面朝黄土背朝天修地球(种地)的时候,当地的河边的砂石生意已经热火朝天,能不有钱吗?至于温江在金马河边便称作金温江,这个说法有待考证啦
我听到最完整的版本: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双流县,美女来自崇庆县,乌烟瘴气彭山县,开闸放水都江堰,龙泉汽车山里转。
洒家江湖人称瑞哥,能说能侃.
本文关键词:成都川蜀医院正规吗,蜀川是什么意思,成都 蜀,蜀川之地是哪里,蜀川是四川吗。这就是关于《成都蜀川之地简介,为何在北宋初年却乱成了“一锅粥”》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