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悼念天才诗人海子,谢冕忆海子:从明天起

05-06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悼念天才诗人海子】,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悼念天才诗人海子:谢冕忆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故人情】

第一次见面

忘了是谁陪他前来看我的,最有可能是骆一禾,也可能是西川,他们当时已是燕园有名气的诗人了。海子完全是大一学生的模样,少言语,很腼腆,他让我看他的诗。好像是一个笔记本,书写着很稚嫩的字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亚洲铜》: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我知道他指的是中国故土,但为何是铜,而不是别的?他这独特的象喻引起我的兴趣。接着读下去,更显奇兀: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非常独特,对我来说也非常陌生。鸟爱飞翔是天性,容易理解,但是它的“爱怀疑”就很奇异。主人是“青草”,却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我承认我的阅读有了障碍,我不能完全解读这些句子。海子写此诗时,朦胧诗的高潮尚未过去,整个中国诗坛都沉浸在一股旋风中,反思,怀疑,批判,以及蒙太奇,意象叠加,当然更有“现代主义”等等,大家都沉浸在很时新的名词和概念的狂欢中,都在比赛着谁更现代,谁更前卫。而出现在我面前的这位来自安徽乡村的法律系学生却罔顾这些时尚,他按照自己全新的路子走:“那两只白鸽子,它们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作月亮”,等等。全新,且自信。

我当时已经对这个小诗人产生了兴趣。我收下了他的本子。我们交谈了什么记不得了,但是这初次见面的印象是深刻的,我记住了《亚洲铜》,也记住了海子。他走后,我接着寻思他的诗句:埋人的是土地,中国大地如铜,是金属般的闪光和坚硬,呈古铜色,如我们的黄皮肤。掩卷驰想,风雨中,中国的大地潮湿而泥泞,太阳暴晒后,那泥土顷刻间变成金属,坚硬,如铜块,且发光。这情景,我在江西鄱阳湖畔见过,在风景秀美的阳朔见过,也许海子家乡也是如此。这就是他的“亚洲铜”。我暗喜,也许我接近了他的诗意。当然,更让我激动的是,他竟然“找”到了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而且把这转化成了“两只白鸽”。

麦地,村庄,这是海子诗歌的基本意象。“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村庄》),“五月的麦地上 天鹅的村庄/沉默孤独的村庄”(《两座村庄》)。它们是乡土的,也是古典的。而在他的周围,当时却弥漫着、充斥着“西方”“现代”的气息。海子独立,而且坚定。当然,在他的背后不仅站着屈原,还站着但丁,以及普希金。

重逢在布达拉宫前

在北大校园我和海子很少见面,我忙着教学,带研究生,也很少读他的诗。倒是有一年,清华那边有朗诵比赛,海子、骆一禾和我受邀当了评委。偌大的礼堂,诗情鼎沸,海子与我邻座,听到好诗,他忘情地敲打桌子并跺脚。他孩子般地完全投入。再见面,却是遥远的拉萨。那年,我受邀太阳城诗会,并参加雪顿节。海子和朋友结伴也到了西藏。忧伤伴随海子这次西藏的行旅,从北京到德令哈,他面对着的是一座“空旷”的城:雨水,戈壁,内心的孤寂。他向着他心爱的“姐姐”呼喊:“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日记》)从格尔木来到拉萨,悲哀和无援的孤独使他离开同伴,独自游走。他很不快活。

没有人能够理解并分担他当时的绝望和无助。西藏欢乐的雪顿节并没有给他带来欢乐。在布达拉宫广场的一间平房里,我和海子匆匆见上了一面。这也是我和海子的最后一面。在拉萨,他也没有找到温情。他独自返至西宁,住不起旅店,朋友为他找了间办公室。贫穷,加上情感的荒芜,秋天结束了,很快就到了寒冷的冬季。

海子还是迎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春天。1989年1月13日,一个严寒的日子,北京昌平一间简单的居室,他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发出呼喊: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贫穷,孤独,缺少爱情,诗歌不被承认,加上误解以及气功,他陷入生命的寒冬。但不幸福的他,还是要“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心情索寞的他,还是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他为“陌生人”祝福,愿他们“在尘世获得幸福”。他把他的祝愿留在“尘世”,留给“陌生人”,而他则有属于自己的“只愿”——“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今天我们重读此诗,年轻的朋友为之注入了点热情与激动,往往被他表面的欢乐和轻松所迷,却忽略了这位诗人“温暖”背后隐藏的绝望,以及他的“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春天,十个海子》)的心境。他把死亡留给自己,而把祝福留给世间,留给我们。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积蕴着希望与生机的诗句,感受到他未曾泯灭的生的愿望。但是,这个早熟的来自贫瘠乡村的孩子,在他年华灿烂的日子,令人伤感地以决绝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山海关的“海子石”

那一年的春天,诗人来不及看到迎春花开就匆匆远去。他的遗稿展开在朋友的案头。骆一禾为亲爱的朋友整理诗稿。哀戚加上积劳的他也终于倒地不起。骆一禾在三月送别海子,师友在六月送别骆一禾。我记得那年月,多情的闫月君接过骆一禾整理的诗稿,又接力棒似的郑重地交我保存。

我们来到秦皇岛,山海关,山海交汇处,海浪纷飞如雨,列车呼啸而过。我们找到了龙家营,冰冷的铁轨缝隙,开放着紫色的野菊花。我们在寻找呼唤春天的海子。同行的刘希全沉默着,不发一语。朋友们从深山找到数十吨重的巨石,在可以望见列车呼啸的地方矗立,上面刻着“海子石”三个大字。

年年迎春花开时节,爱诗的人们都会在“海子石”前献上一束野菊花,并且诵读他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谢 冕)

2、悼念天才诗人海子,气功精神分裂爱情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1988.7.25 火车经德令哈

诗人海子

精神分裂、气功与爱情

海子的挚友西川(也是一名诗人),曾经撰文剖析过海子自杀的原因:自杀情结、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生活方式、自身性格、诗坛荣誉、气功以及爱情问题,导致了海子走向死亡。

在西川看来,海子是简单、单纯、执拗的人,生活相当简单,所接触的圈子非常封闭,虽然诗歌让他声名大噪,但并没有得到很多的荣誉。

上世纪80年代,全国掀起一股气功热。气功报刊、气功理疗院、气功表演遍布全国各地。一时之间,全国上下都卷入了这疯狂的气功迷潮,数千万人练习气功,“气功大师”受到的追崇和待遇,如同明星一般,就连著名科学家也撰文肯定气功的功效。

悼念天才诗人海子,谢冕忆海子:从明天起

上世纪80年代,掀起全民“气功热”

为了响应钱学森的号召,许多大学都成立了人体潜能研究院或人体科学研究室。海子遗书中提到的“孙舸”和“常远”,就是两名气功大师。其中孙舸,更是在12岁时被老师发现具备特异功能,而免试进入了中国地质大学。

在这种近乎失控的狂潮之中,海子与其他人一样,坚信着修炼气功可以帮助到他的创作,可以给人超凡的感觉。不单单是海子,就连他身边的画家、诗人,也纷纷在这“神乎其神”的气功里,追求灵魂的升华。然而,就在修炼过程之中,海子渐渐“走火入魔”,耳朵里不断出现幻视和幻听,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写作。

悼念天才诗人海子,谢冕忆海子:从明天起

全国数千万人修炼气功,“气功大师”受到明星一样的礼遇和追捧

从海子留下的五封遗书里,诗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已经难以控制自己的精神。大量的幻听、幻视开始疯狂地折磨着海子。而噩梦则不给海子一丝一毫的喘息之机,就连仅有的睡眠时间也给剥夺了。精神分裂症如同恶魔一般,一步步把海子推向死亡的深渊。

而他的浪漫又波折的爱情,似乎点燃了海子自杀的导火线。海子的一生之中,分别与 “波婉”、“白佩佩”、“安妮”、“诗芬”、“芦花”和“李华”等六位女性产生过感情的纠葛。他为“白佩佩”写过著名的《日记》,那句浪漫多情的“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仍旧被人传唱不已;“安妮”曾与海子南下畅游,“芦花”曾被海子母亲视为“儿媳妇”、“李华”与海子神交已久、“诗芬”是海子失去波婉之后的情感寄托……

悼念天才诗人海子,谢冕忆海子:从明天起

海子手稿

然而,最让海子放不下的是他的初恋女朋友“波婉”。波婉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与海子相识于1984年秋天。她热爱着海子的诗歌,也仰慕海子的才华。她是海子深爱的女人,曾经为她写过许多长诗。最疯狂的时候,一封情书海子可以写上两万字。然而,这段热烈的感情只维持了两年,两人就悄然分手。

悼念天才诗人海子,谢冕忆海子:从明天起

海子手稿

海子自杀前几天,曾受到波婉的一封信。波婉告诉海子,她已经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并即将飞往美国。那个星期五,海子来到深圳,与波婉见面。

然而,见到海子的波婉,态度却很冷淡。那一夜,海子喝了许多酒,讲了许多和女孩当年在一起的故事。第二天酒醒之后,海子万分自责,甚至不能原谅自己。

悼念天才诗人海子,谢冕忆海子:从明天起

海子手稿

诗歌是一场烈火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海子极具天赋,15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那是在1979年的9月份,中国这片土地刚从混乱中走出来。15岁的查海生稚气未脱,脸上还带着娃娃气。他从安徽老家乘坐着长途列车来到北京,入读北京大学法律系。

当时高考已经恢复两年,学生已经不像七七、七八届全部由文革时的老三届组成,开始有高中应届毕业生。大学里的学生年纪差距“悬殊”,最多可达十几岁。那一届的北京大学,共有189名学生。

悼念天才诗人海子,谢冕忆海子:从明天起

大学时代的海子(后排右三)

年龄最小的查海生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眼睛很大。敏感、羞涩,跟人说话容易脸红。也是因为年小,查海生被同学们看作是小朋友,常常用“摸头”的方式来“调戏”他。

那时,这位来自安徽怀宁的少年,还不是人们所熟知的诗人海子。虽然入读法律系,然而他并不喜欢严谨、甚至是刻板的法律,有一两门法律专业课还不及格。查海生喜欢哲学、文学和诗歌,经常泡在图书馆里,阅读大量的书籍。这些书籍,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悼念天才诗人海子,谢冕忆海子:从明天起

海子手稿

80年代的中国,正掀起一场如火如荼的诗歌热。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希望与激昂的情绪,如同飓风一样席卷大学校园和文学界。全国各地高校里学生的诗歌创作热情风起云涌。北大众多学子也被“卷入”到这股潮流,少年查海生是其中一员。

少年查海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临近毕业,查海生把诗歌油印成诗集,送给同学阅读。但他的同学并没有把这些诗看作是严肃的事情,觉得查海生是“小孩”。没有人认真阅读这些诗,有的人还打趣道:“春暖花开,怎么就面朝大海呢?”

悼念天才诗人海子,谢冕忆海子:从明天起

北京大学毕业证

1983年,19岁的查海生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室工作。他既是校报的编辑,也是哲学教师一名。当时的政法大学,刚刚从北京政法大学改名而来,百废待兴,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这时的查海生开始摆脱少年的稚气,脸上甚至蓄上胡须——在身份上他是一名老师,也终于不用被同学当成是“小孩”。

也是从这个时候,少年查海生渐渐地蜕变成诗人“海子”。他的诗歌大量地出现在校刊上。要好的同学前去政法大学昌平校区拜访他,发现孩子的宿舍里堆满了诗稿,有些诗甚至是写在卫生纸上。当时的昌平区是个偏僻的山沟,身处荒郊野外的诗人海子,内心极其孤独,只能通过写诗来舒缓和宣泄。

悼念天才诗人海子,谢冕忆海子:从明天起

海子手稿

1985年内蒙古《草原》文学月刊第四期刊登了海子的《亚洲铜》。这首深沉广阔、沉挚坚实的短诗,让海子以诗人的身份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此后,海子陆续在《草原》杂志上推出诗剧《遗址》、诗歌《哑脊背》、《给B的生日》、《草原上》、《房屋》,《秋》、《八月之杯》、《九月》等脍炙人口的诗歌。

诗歌如同一场烈火,点燃着他的孤独和生命。海子也像是烈火一样,引燃整个诗坛。

悼念天才诗人海子,谢冕忆海子:从明天起

诗人海子

海子卧轨自杀的消息,很快就飞出山海关,传遍了诗歌界和整个文坛。陪伴着诗人度过生命最后一刻的是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康拉德小说选》和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

诗人之死是上世纪80年代末文坛的一场地震,所引发的震荡,至今也没有完全消散。不管愿不愿意,海子之死,在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被人反复提起。而海子的死,是一个悲哀时代中的巨大悲哀,中国一代代的造神运动,政治造神,气功造神,文学也造神,某种程度来说,海子的自杀本身,就是海子造神运动的开始。诗人者,本应为启蒙者,最终却死于造神泥潭之中,以碾碎躯体的方式。

如今,人们赋予海子死亡传奇色彩,甚至是神化已逝者,不得不沉思:如果,海子活到今天,五十三岁,是否还像二十五岁那样,如一道闪电划破暗夜,似一匹野马闯入大海?还是被这个时代磨成平庸之辈?

顺便说一句,许多人把“海子”(haǐzi)念成“haǐzǐ”。海子自己解释过,“海子”这两个字来自蒙藏高原上的湖泊,就是海子。

晚安,海子。

本文关键词:悼念天才诗人海子的诗句,悼念天才诗人海子的句子,海子的诗死亡,诗人海子毕业于哪所大学,天才诗人海子的诗。这就是关于《悼念天才诗人海子,谢冕忆海子:从明天起》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