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撒拉族简介,财商极高号称高原温州人
关于【青海撒拉族简介】,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青海撒拉族简介:青海独有民族撒拉族,人口仅13万,财商极高号称高原温州人
上图为勤劳智慧的撒拉族妇女为给祖国建国70周年献礼正在认真地刺绣一副精美作品。
你知道中国哪个省份的少数民族最多吗?
我问的不是少数民族人口数,而是指族别。估计很多人都会说是云南,云南确实是一个民族成分非常丰富的省份,共拥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15个为云南特有。但是很可惜,拥有最多的是青海省,在这片广袤的高原大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中的43个,其中撒拉族为其独有。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县,循化也是中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被称为"撒拉族之乡"。这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位于祁连山支脉拉鸡山的东端,四面环山,黄河从这里流过。《禹贡》一书称:“禹劈积石,导黄河自此始,沿流而下,直至龙门”,白话就是:大禹当年在这里治过水。
撒拉族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在汉文史籍中还有“撒拉儿”、“沙剌”、“撒剌”等多种写法。有人认为,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的后裔,传说撒鲁尔即乌古斯汗之孙、塔黑汗之长子,唐代时曾居中国境内,后西迁移民中亚,元代时取道撒马尔罕又返回了中国,之所以会在循化定居,传说是因为一匹白骆驼。
在循化街子乡团结村,有一处青海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骆驼泉,泉水不大,在撒拉族心中却是他们最神圣的地方,因为此乃撒拉族发祥地。
相传7百多年前,撒拉族的祖先还居住在中亚的撒马尔罕,头领是一对兄弟,因民望太高而遭国王忌恨,被迫去国离乡四处流浪。他们带着同族18人和驼队东行,其中有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古兰经》。一路经天山,过嘉峪关,绕河西走廊,渡黄河,辗转来到积石山下,是夜白骆驼走失,次日找到时发现白骆驼已经化为一块白石卧在一眼清泉旁边,背上的水土和圣经却安然无恙,兄弟二人一试泉水,发现与故乡无异,遂决定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在此后的700年时间里,他们不断吸收当地藏、回、汉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单一民族:撒拉族。
上图的碑文就详细地记录了这段历史。
为了保护圣泉骆驼泉,撒拉族人在泉边修建了围墙和铁栅栏,围墙内种上松柏、果树和鲜花,还在园内泉边雕塑了三座不同形状的大型骆驼石雕像,以及水榭亭阁等。
骆驼泉景点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呈长方形,中央部分为一长约40米、宽约20米的水池,泉水从池中央的泉眼中涌出。
换一个角度看骆驼泉,不仅神圣,而且看到了美。
泉眼处被很好地保护了起来,从此图也能看出撒拉族在木雕工艺上的精湛技术。
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但这一点都不妨碍他们成为少数民族中最会做生意的人,甚至有高原温州人的称呼,一组数据便能说明:撒拉族目前人口约10万+,但在全国各地开拉面店的便有4万之多,占比超过30%,拉面店利润率超过50%,堪称最赚钱的生意之一。
赚了钱的撒拉人回到故乡后最大的爱好大概就是盖房子,而且他们盖的房子极具艺术性,最大的特点是:装饰以大量的精美木雕,这一方面说明了撒拉人的富裕,另一方面也反应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极高的审美。
相比现在四合院式的居住环境,撒拉族的传统民居也很有特色,这种叫做“篱笆楼”的房子在2007年被列为青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篱笆楼为木石土结构的平顶式建筑,因楼房墙体大部分用树条笆桩编制而得名,目前遗存的都是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其楼体框架均由木质良好的松木构成,墙体用杂木枝条编织,两面抹以草泥,既节省建筑材料,又可减轻楼体重量,因为墙体中空故而冬暖夏凉、透气性强。
此外,房子的门窗和柱子大多雕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这些房子距今都已经有数百年了,保存如此完好,实在让人惊叹,能够对抗岁月和风雨的,除了后人的细心维护,也取决于房屋本身的高质量。
我们除了能在骆驼泉内看到传统的篱笆楼,还可以去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园去更好地感受这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建筑。
上图为传统的撒拉族民居。
撒拉族不仅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开拉面馆,如果有幸去到循化,还可以去撒拉人家吃上一顿典型而丰盛的传统撒拉家宴。
撒拉族的食物以面食为主,但会以花卷、馒头、烙饼、馄锅馍、面条、面片、拉面、擀面、散饭、搅团和糊糊等各种形式呈现。
肉食以牛、羊、鸡肉为主,不吃猪、狗、驴、骡、马等不反刍动物肉、一切凶猛禽兽的肉、血液和自死之物。
像这样的一桌家宴大概1000多块,你觉得贵吗?
反正根据现场食客的的吃后感,大家纷纷表示:一点都不贵!
让首席村妇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种叫“芽面”的食物,用发芽的小麦磨成粉制作而成,再加上核桃碎葡萄干等各种建国,香甜可口,极其治愈。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撒拉族全部人口不过13万,可以说是我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虽少,却创造了如此亮眼的财富和灿烂的文化,实在是了不起的一个民族。
2、青海撒拉族简介,青海撒拉族
一提起古尔邦节,也许你会首先联想到回族朋友,其实呢,除了回族,青海的撒拉族也是要过这个节日的,小时候阿青总是分不清撒拉和回族的区别,看起来似乎也没啥区别。
但是你知道吗,实际上青海汉族、回族、藏族等大家口中的“撒拉”,他们自己却更喜欢自称为“撒拉尔”,撒拉尔一词的意思,在波斯语种有“领兵官”“统帅”的意思。
“撒拉”这个名字,是在70年前新中国成立后,才确定这样的叫法的,而在此之前呢,历史上的叫法可就多了,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撒拉族最早可能追溯到汉代,但有明确记载的是元代:
《元史·百官志》称“撒剌”。
《新元史·氏族表下》称“撒剌儿”。
明代的记录也是类似的称呼:
《明永乐实录》卷一二一称“撒剌”。
《明宣德实录》卷一人称“沙剌簇”。
《边政考》称“撒剌”。
《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五九称“撒剌”。
在看看清代的
《陕西土官番人姓名马匹茶筐数目文册》称“撒剌”。
《河州志》称“撒喇”。
《清高宗实录》中则称作“萨拉”、“萨拉尔”、“撒拉儿”。
《循化志》卷四中,称“撒喇族”,或称“撒拉回子”等。
乾隆以后清朝官私文书中,经常出现“撒拉尔番回”、“撒拉番回”、“撒拉回”、“番回”等,咦?看到这里你你是不是有点疑问?经历了这么多朝代的撒拉族,几乎名字没有大的改动,怎么到乾隆年间,就有点老司机开车突然急转弯的感觉呢?
其实这是和撒拉族人民反抗大清朝有关呢,乾隆46年,撒拉族中新老教内讧,由于清政府支持老教,苏十三和韩二个领导的义军,就和清政府对着干起来了,起兵直接打到了临夏,兰州一代,这一下就给清朝造成了一些阴影。
所以在后来的史料中,就出现了对撒拉族侮辱性的称呼:
《钦定兰州纪略·卷首》中有:“撒拉尔番回,即狗西番”,“狗西黑账本番雏,白帽非回窜籍呼”等等。
但无论历史如何发展,都不能阻挡时间转动,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撒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1954年2月,循化县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党和大民政府依据撒拉族民族自称,已经他族相称都使用“撒拉”的情况,依“名从主人”的原则,经过协商和本民族同意,正式定名为“撒拉族”,而循化县,正式定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本文关键词:青海撒拉族简介及历史,青海撒拉族简介和历史,青海撒拉族有什么风俗,青海撒拉族老照片,青海撒拉族的来历。这就是关于《青海撒拉族简介,财商极高号称高原温州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