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边戍是什么意思,戍077

05-05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边戍是什么意思】,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边戍是什么意思:戍「戍」077

邊戍(边戍),◆1.戍邊;守衛邊疆。○《管子‧揆度》:“力足蕩游不作,老者譙之,當壯者遣之邊戍。”○[唐][劉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詩:“山川萬里復邊戍,背面無由得消息。”○[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嘉運]所製樂府曰《胡渭州》、《雙帶子》、《蓋羅縫》、《水鼓子》。此皆絕句,述邊戍行旅之懷,與題全無干涉。”◆2.守邊部隊。○《宋書‧索虜傳》:“[太祖]慮其侵犯[淮][泗],迺敕邊戍:‘小寇至,則堅守拒之。’”[宋][曾鞏]《救災議》:“空近塞之地,失戰鬥之民,異時有警,邊戍不可以不增爾。”○《朱元璋傳》第六章二:“今年秋糧以棉布代輸,以給邊戍。”◆3.邊疆;邊境。○《後漢書‧百官志五》:“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石,丞一人。郡當邊戍者,丞為長史。”○[唐][孟郊]《古意》詩:“蕩子守邊戍,佳人莫相從。”○[明][孫傳庭]《題犯官任錡等招繇疏》:“﹝[任錡]﹞多贓狼藉,眾怨沸騰,欲正王章,宜投邊戍。”

常戍,◆長期戍守。○《魏書‧任城王澄傳》:“羽林虎賁,邊方有事,暫可赴戰,常戍宜遣蕃兵代之。”

城戍,◆猶城堡。○《魏書‧司馬天助傳》:“[天助]招率義士,欲襲[裕東平]、[濟北]二郡及城戍,又破[裕]將[閭萬齡]軍,前後多所虜獲。”○《北史‧齊紀上》:“[神武]上言:[幽]、[安]、[定]三州北接[奚]、[蠕蠕],請放險要修立城戍以防之。”○《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四年》:“[魏][邢巒]至[漢中],擊諸城戍,所向摧破。”

出戍,◆到邊地戍守。○[明][陳子龍]《上巳行》:“萬里[黃龍]誰出戍,三年紫燕獨歸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因想此時國家用兵,出戍的人必多;出戍的人多了,戍婦自然也多;因作了三章《戍婦詞》。”

村戍,◆村裡守衛之所。○[唐][賈島]《宿孤館》詩:“落日投村戍,愁生為客途。”○[宋][翁卷]《宿鄔子寨下》詩:“蕭條村戍內,更點有如無。”

番戍,◆輪流戍守。○《魏書‧食貨志》:“自[徐][揚]內附之後,仍世經略[江][淮],於是轉運中州,以實邊鎮,百姓疲於道路。乃令番戍之兵,營起屯田,又收內郡兵資與民和糴,積為邊備。”○《宋史‧兵志二》:“[神宗]即位,乃部分諸路將兵,總隸禁旅,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士,平居知有訓厲而無番戍之勞,有事而後遣焉。”○《明史‧兵志三》:“[永樂]間,始命內地軍番戍,謂之邊班。”

防戍,◆防守邊境。○[唐][元稹]《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防戍兄兼弟,收田婦與姑。”

撫戍(抚戍),◆駐防巡守的兵士。○《紅樓夢》第五十回:“賜裘憐撫戍,加絮念征徭。”

高戍,◆指戍守的高地。○[唐][朱慶餘]《送韋校書佐靈州幕》詩:“寒城初落葉,高戍遠生雲。”

更戍,◆輪番戍守。○[宋][蘇軾]《謝賜衣襖表》:“邊陲更戍,本為臣子之常。”○[宋][葉適]《廬州錢公墓志銘》:“始,公患大軍更戍,無留郡兵,山水寨不就律,無以應敵。”○[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三:“至國朝分京師三衙之兵屯諸州,秋高更戍,如[江陰]則戍[太平州],[福]兵則戍[廣]之類。於[建炎]初,始罷更戍之制,今之禁軍是也。”

孤戍,◆謂孤立的邊城。○[唐][杜甫]《發秦州》詩:“日色隱孤戍,鳴啼滿城頭。”

古戍,◆邊疆古老的城堡、營壘。○[唐][陶翰]《新安江林》詩:“古戍懸漁網,空林露鳥巢。”○[宋][韓琦]《過故關》詩:“古戍餘荒堞,新耕入亂山。”○[明][劉基]《古戍》詩:“古戍連山火,新城殷地笳。”○[清]林則徐《出嘉峪關感賦》詩:“[長城]飲馬寒宵月,古戍盤雕大漠風。”

瓜戍,◆語出《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原指瓜熟時往邊地戍守,後用以稱官吏赴任。○[唐][薛能]《彭門解嘲》詩之二:“[秦]客莫嘲瓜戍遠,水風瀟灑是[彭城]。”○[宋][陸游]《嚴州到任謝表》:“憩棠陰而聽訟,期無墜於家聲。及瓜戍而代歸,尚少酬於君賜。”○[宋][戴埴]《鼠璞‧瓜戍》:“今人到官,賀謝語必言‘瓜戍’。”參見“瓜代”。

關戍(关戍),◆邊界上的關隘、城堡。○《後漢書‧劉焉傳》:“[松]([張松])兄[廣漢]太守[肅]懼禍及己,乃以[松]謀白[璋],收[松]斬之,敕諸關戍勿復通。”○[唐][孟浩然]《長安早春》詩:“關戍惟東井,城池起北辰。”○[五代][齊己]《送趙長史歸閩川》詩:“[荊門]與[閩][越],關戍隔三千。”

行戍,◆赴戍役。○《漢書‧晁錯傳》:“[陳勝]行戍,至於[大澤],為天下先倡。”○《新唐書‧劉全諒傳》:“父[客奴],以行戍留籍[幽州],事[平盧軍],以材力顯。”

羈戍(羁戍),◆謂遠戍邊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或述酣宴,或傷羈戍,志不出於淫蕩,辭不離於哀思。”

極戍(极戍),◆邊塞的營壘。○[唐][陸龜蒙]《回文》詩:“靜煙臨碧樹,殘雪背晴樓。冷天侵極戍,寒月對行舟。”

郊戍,◆郊野的城堡。○[唐][王勃]《上巳浮江宴序》:“輕荑秀而郊戍青,落花盡而亭皋晚。”

進戍(进戍),◆謂軍隊開進某地執行衛戍任務。○《晉書‧劉牢之傳》:“後進戍[彭城],復領太守。”○《宋書‧氐胡傳》:“[文德]既受朝命,進戍[茄蘆城]。”

客戍,◆由外地軍隊駐守。亦指駐守在外地。○[南朝][宋][何承天]《安邊論》:“散金行賞,損費必大,換土客戍,怨曠必繁,孰若因民所居,並修農戰。”

列戍,◆1.防守邊塞。列,通“迾”。○[宋][陸游]《賀周丞相啟》:“邊防寖弛於通知,民力坐窮於列戍。”○[明][陳子龍]《出自薊門行》:“傳烽始北塞,列戍登南樓。”◆2.邊塞的營壘。○[清][張文光]《送季天中秋日東行》詩:“霜侵列戍笳聲急,雲捲平沙月影新。”

留戍,◆駐守。○《南史‧朱修之傳》:“隨右軍[到彥之]北侵,[彥之]自[河南]回,[脩之]留戍[滑臺]。”○[南朝][宋][湯惠休]《江南思》詩:“幽客[海陰]路,留戍[淮陽]津。”

流戍,◆有罪過的人被遣送到荒遠地區守邊。○[南朝][梁][江淹]《恨賦》:“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好俅傳》第二回:“據刑部斷案,本當奪爵賜死,姑念先臣勳烈,不忍加刑,着幽閉養閑堂三年,以代流戍。”

遣戍,◆舊時謂放逐罪人至邊地、軍臺戍守。○《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清][秦鑅]《歸州紀事》詩:“放盜歸山何猖獗,囹圄長羈待遣戍。”○[陳夔龍]《夢蕉亭雜記》卷一:“時在戊戌八月十五日,由刑部解赴兵部,遣戍[新疆]。”

屈戍,◆1.即屈戌。○《紅樓夢》第七三回:“原來是外間窗屜不曾扣好,滑了屈戍,掉下來。”◆2.指蝴蝶扇鉸。○[清][陳維崧]《菩薩蠻‧題青谿遺事畫冊》詞之八:“花陰搖屈戍,小妹潛偷覷。”參見“屈戌”。

戎戍,◆行伍,軍隊。○[晉][葛洪]《抱樸子‧名實》:“才誠足委,不拘於屠釣;言審可施,抽之於戎戍。”

山戍,◆山中的戍所。○[唐][張說]《出湖寄趙冬曦》詩:“山戍上雲桂,江亭臨水關。”

舍戍,◆駐守。○《左傳‧襄公十四年》:“昔[文公]與[秦]伐[鄭],[秦]人竊與[鄭]盟而舍戍焉。”

適戍(适戍),◆1.謂謫罰戍邊。○《史記‧陳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2.指因罪謫罰戍邊的人。○《淮南子‧人間訓》:“發適戍以備[越],而不知難之從中發也。”○《史記‧匈奴列傳》:“因[河]為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戍以充之。”○《漢書‧异姓諸侯王表序》:“適戍彊於五伯,閭閻偪於戎狄。”○[顏師古]注:“適讀曰謫。適戍,謂[陳勝]、[吳廣]也。”

守戍,◆戍守,防守保衛。○《宋史‧兵志四》:“[咸平]初,[秦州]極邊止置千人,分番守戍。”

戍備(戍备),◆戍邊備[胡]。○[漢][桓寬]《鹽鐵論‧備胡》:“行役戍備,自古有之、非獨今也。”

戍邊(戍边),◆1.駐守邊疆。○《尉繚子‧兵令下》:“兵戍邊一歲,遂亡不候代者,法比亡軍。”○[唐][杜甫]《兵車行》:“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宋][蘇轍]《民政策下五》:“戍邊之謀,始於[秦][漢]。”○[丁玲]《杜晚香‧這是什麼地方》:“你們當年打過仗,有過功,現在在這裏屯墾戍邊。”◆2.充軍邊疆。○[明]《見隻編》卷上:“初,擬守邊將帥守備不設,被賊侵入境內虜掠人民者,律戍邊。”○[清][昭槤]《嘯亭雜錄‧義僕》:“有故巡撫某,貪吏也,以罪戍邊,使其僕[李七]往來販玉。”○[郭沫若]《司馬遷發憤》:“[烏氏裸]本是遣到[長城]去戍邊的窮光蛋,因為他會做生意……他便成了富豪。”

戍兵,◆戍守邊疆的士兵。○[前蜀][韋莊]《憫耕者》詩:“如今暴骨多於土,猶點鄉兵作戍兵。”○[宋][曾鞏]《請減五路城堡札子》:“臣嘗議今之兵,以謂西北之宜,在擇將帥;東南之備,在益戍兵。”○[清][查慎行]《隨獵歸途》詩:“官馬散隨黃犢臥,戍兵秋較老農閒。”◆补证条目■戍守边疆或偏远地区的士兵。○沈从文《边城》二:“这地方城中只驻扎一营由昔年绿营屯丁改编而成的戍兵,及五百家左右的住户。”

戍城,◆邊城。○《逸周書‧大匡》:“滯不轉留,戍城不留。”○[朱右曾]校釋:“戍城,邊城。”○[宋][范仲淹]《書環州馬嶺鎮夫子廟碑陰》:“過[馬嶺鎮],四望族落,皆鎮之屬[羌]。而戍城之中,有夫子廟貌。”

戍督,◆古代防守一地的軍事長官。○[唐][劉禹錫]《復荊門縣記》:“廢文吏而顓戍督,行旅有誰何之艱。”

戍罰作(戍罚作),◆[漢]代遣送邊地服役的刑罰。○[漢][衛宏]《漢舊儀》卷下:“男為戍罰作,女為復作,皆一歲。”

戍夫,◆戍守邊關的人。○[明][何景明]《垓下行》:“[咸陽]原上失[秦]鹿,戍夫入[關]競馳逐。”

戍婦(戍妇),◆戍卒的妻子。○[清][洪瀛]《烏夜啼》詩:“城頭烏啼霜月下,戍婦依母蠕寒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因想此時國家用兵,出戍的人必多;出戍的人多了,戍婦自然也多。”

戍副,◆古代駐守一地長官的副職。○《梁書‧馮道根傳》:“﹝[道根]﹞尋為[汋均]口戍副。”○《周書‧盧辯傳》:“四平前後左右府、七命州列曹參軍,戍副,五命郡丞。”

戍歌,◆戍卒所唱的歌。○[唐][張說]《幽州新作》詩:“邊鎮戍歌連夜動,京城燎火徹明開。”

戍鼓,◆邊防駐軍的鼓聲。○[南朝][梁][劉孝綽]《夕逗繁昌浦》詩:“隔山聞戍鼓,傍浦喧棹謳。”○[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明][劉基]《彭澤阻風》詩:“塵埃漠漠城笳怨,蘆荻蕭蕭戍鼓愁。”

戍海,◆戍守海疆。○[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二‧嘉靖三丑狀元》:“至三十一年癸丑科,狀元為[陳謹],[福建][閩縣]人,以中允丁憂歸,忤其鄉戍海之卒,被眾聚毆而死。”

戍火,◆戍卒在駐地所燃之火。○[唐][司空圖]《復安南碑》:“千艘蹙浪,[蘭津]之戍火宵明;萬里驚塵,[梅嶺]之人煙晝斷。”○[宋][陸游]《出城》詩:“戍火難尋[玉關]夢,衣塵空愧[草堂]靈。”

戍籍,◆戍邊吏卒的戶籍。○《明史‧李東陽傳》:“[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師。”○[清][周亮工]《書影》卷四:“[商丘][侯]司徒[恂]、司成[恪]家世戍籍。幼時太常公命之曰:‘爾勿以我為貴,吾戍籍也,爾不力於學,將為卒伍矣。’”

戍將(戍将),◆戍守邊境的將領。○《南齊書‧武帝紀》:“緣[淮]戍將,久處邊勞,三元行始,宜沾恩慶。”○《新五代史‧晉高祖紀》:“[義成軍]亂,殺戍將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白奉進]。甲寅,戍將奉國指揮使[馬萬]執[符彥饒]歸于京師。”

戍角,◆邊防駐軍的號角聲。○[前蜀][毛文錫]《甘州遍》詞:“蕭蕭颯颯,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征鼙。”○[清][閻爾梅]《大同覽勝》詩:“坳堞嚴關戍角叢,[秦]過萬里扼當中。”

戍旌,◆戍旗。

戍客,◆離鄉守邊的人。○《尉繚子‧攻權》:“遠堡未入,戍客未歸,則雖有人無人矣。”○[唐][長孫佐輔]《關山月》詩:“淒淒還切切,戍客多離別。”○[明][王世貞]《水石齋中小池鴛鴦忽去其雌曹生子念命余作孤鴛篇》:“去似妖娼歸北里,留如戍客滯[遼西]。”

戍口,◆猶關口。○[唐][李涉]《竹枝詞》:“[下牢]戍口初相問,[無義灘]頭剩別離。”

戍壘(戍垒),◆猶戍堡。○[清][顧炎武]《太平》詩:“雲擁白龍來戍壘,日隨青蓋落[江]津。”○[清][納蘭性德]《浣溪沙‧身向雲山》詞:“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參見“戍堡”。

戍樓(戍楼),◆邊防駐軍的瞭望樓。○[南朝][梁元帝]《登堤望水》詩:“旅泊依村樹,江槎擁戍樓。”○[唐][許渾]《金陵懷古》詩:“《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明][尹耕]《紫荊關》詩:“斥堠直通沙磧外,戍樓高並朔雲平。”○[清][吳偉業]《送紀伯紫往太原》詩:“相依[劉越石],清嘯戍樓中。”

戍邏(戍逻),◆1.戍守、巡邏邊境的兵士。○《晉書‧羊祜傳》:“於是戍邏減半,分以墾田八百餘頃,大獲其利。”○《梁書‧王僧辯傳》:“於是緣[江]戍邏,望風請服。”○《三國演義》第一二○回:“減戍邏之半,用以墾田八百餘頃。”◆2.邊防駐軍的城堡。○《北齊書‧斛律金傳》:“或斬山築城,或斷谷起障,並置立戍邏五十餘所。”○《資治通鑒‧唐代宗廣德元年》:“設監牧,畜牛馬,軍城戍邏,萬里相望。”

戍旗,◆邊防軍的旗幟。○[漢][王粲]《七哀詩》之三:“登城望亭隧,翩翩飛戍旗。”○[唐][趙嘏]《歙州道中僕逃》詩:“莫遣窮歸不知處,秋山重疊戍旗多。”○[清][查慎行]《入古北口》詩:“雉堞連雲軍角壯,虎牙憑險戍旗閒。”

戍人,◆古代守邊官兵的通稱。○《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趙簡子]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具戍人。”○[北齊][顏之推]《從周入齊夜度砥柱》詩:“馬色迷關吏,雞鳴起戍人。”○[唐][馬戴]《別靈武令狐校書》詩:“雁池戎馬飲,鵰帳戍人過。”○[清][沈覆]《浮生六記‧閨房記樂》:“先生知其情,即致書吾父,出十題而遣余暫歸,喜同戍人得赦。”

戍士,◆戍守邊疆的兵士。○[清][周亮工]《書影》卷二:“北風凄勁,戍士秋懷,把臂宣驕,亦自哀激。”

戍守,◆駐守,守衛。○[宋][曾鞏]《請減五路城堡札子》:“數十年間,不增一城一堡,而不患戍守之不足。”○《明史‧戚繼光傳》:“又置輜重營隨其後,而以南兵為選鋒,入衛兵主策應,本鎮兵專戍守。”○[葉聖陶]《登賜兒山》:“從修築了[長城]那時候想起,戍守[長城]的兵士,進出[長城]的行旅,歷代以來不知有多少人。”○《尔雅·释言》:“戍,遏也”晋郭璞注:“戍守所以止寇賊。”

戍所,◆官員謫戍所住的地方。○[清][江藩]《漢學師承記‧洪亮吉》:“[趙君]送至[廣甯門]外,握手黯然,而君神氣自若。將抵戍所,某將軍妄測聖意,奏請俟君至,斃以法。”

戍臺(戍台),◆烽火臺。○[清][卓爾堪]《天門山》詩:“覽勝高仙觀,防[江]密戍臺。”

戍衛(戍卫),◆守衛,防守。○《晉書‧忠王尚之傳》:“西藩濱接荒餘,寇虜無常,兵止數千,不足戍衛,無復可分徹者。”○《臧克家回忆录·我的诗生活》:“我曾经立在大江的岸上戍卫着森严的黑夜,隔江就是敌人。”

戍屋,◆戍卒所居的屋舍。○[宋][林景熙]《括城》詩:“落日漁舟吹遠笛,斷煙戍屋帶荒城。”

戍煙(戍烟),◆邊塞守軍的炊煙。○[唐][劉長卿]《平蕃曲》之二:“渺渺戍煙孤,茫茫塞草枯。”○[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韻》:“戍煙生不見,村豎老猶純。”

戍役,◆1.戍邊的軍士。○《詩‧小雅‧采薇序》:“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衛中國。”○[唐][李端]《奉送宋中丞使河源》詩:“[東周]遣戍役,才子欲離群。”◆2.戍守邊疆。○《資治通鑒‧晉惠帝太安二年》:“諸流民及戍役者多從之。太守[弓欽]遣兵討之,不勝。”○[宋][曾鞏]《福州上執政書》:“而推至於戍役之人,亦勞之以‘王事靡盬,憂我父母’,則先王之政,即人之心,莫大於此也。”

戍主,◆古代駐守一地的長官。○《宋書‧謝晦傳》:“至[安陸][延頭],為戍主[光順之]所執。○[順之],[晦]故吏也。”○《周書‧盧辯傳》:“正六命州治中,六命郡丞,戶不滿五百以下縣令,戍主,正六命州呼藥。”

戍轉(戍转),◆軍事運輸。○《史記‧西南夷列傳》:“當是時,[巴][蜀]四郡通西南夷道,戍轉相饟。”

戍卒,◆戍守邊疆的士兵。○[漢][賈誼]《過秦論》下:“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櫌白梃,望屋而食,橫行天下。”○[宋][蘇軾]《策斷二》:“今[河]西之戍卒,惟患其多,而莫之適用。”○[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

田戍,◆屯田戍守。○《後漢書‧龐參傳》:“今宜徙邊郡不能自存者,入居諸陵,田戍故縣。”

亭戍,◆古代邊境上的崗亭和營壘。○[唐][王昌齡]《山行入涇州》詩:“西臨有邊邑,北走盡亭戍。”

屯戍,◆1.駐防。○《史記‧孝文本紀》:“今縱不能罷邊屯戍,而又飭兵厚衛,其罷衛將軍軍。”○[宋][范仲淹]《奏迄揀選往邊上屯駐兵士》:“自京差撥禁軍,往[陝西]邊上屯戍。”○《明史‧太祖紀》:“辛巳,[鄧愈]、[湯和]等十三人屯戍[北平]、[陝西]、[河南]。”◆2.指戍卒。○[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七:“臣聞[唐]室三百年,而[魏博]一鎮屯戍甚少,不及今日之盛。”

衛戍(卫戍),◆1.指帝王的武職侍從。○《宋書‧后妃傳‧文帝路淑媛》:“先臣故[懷安]令[道慶],賦命乖辰,自違明世,敢緣衛戍請名之典,特乞雲雨,微垂灑潤。”◆2.保衛戍守。如:衛戍區。

曉戍(晓戍),◆清晨的戍樓。○[唐][賈島]《送友人游塞》詩:“夜泉行客火,曉戍向京煙。”○[唐][張蠙]《過蕭關》詩:“曉戍殘烽火,晴原起獵塵。”

野戍,◆指野外駐防之處。○[北周][庾信]《至老子廟應詔》詩:“野戍孤煙起,春山百鳥啼。”○[明][劉基]《殺氣》詩:“夜哭城笳裏,朝煙野戍傍。”○[清][吳偉業]《郯城曉發》詩:“野戍淒涼經喪亂,殘民零落困誅求。”

遠戍(远戍),◆1.謂戍守邊疆。○[漢][蔡邕]《述行賦》:“勤諸侯之遠戍兮,侈[申子]之美城。”○《後漢書‧龐參傳》:“重之以大軍,疲之以遠戍,農功消於轉運,資財竭於徵發。”○[明][焦竑]《玉堂叢語‧企羡》:“爾鄉[劉司馬]遠戍西鄙,今安否?”◆2.邊境的軍營、城堡。○[唐][王昌齡]《從軍行》之七:“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明][馮夢龍]《精忠旗‧獄中哭啼》:“試看那遠戍埋雲,慘慘昏昏。”

鎮戍(镇戍),◆1.鎮守,戍守。○《三國志‧吳志‧陸凱傳》:“夫[夏口],賊之衝要,宜選名將以鎮戍之。”○[唐][劉禹錫]《武昌老人說笛歌》:“往年鎮戍到[蘄州],[楚]山蕭蕭笛竹秋。”○《元典章‧兵部一‧逃亡》:“窩主鄰佑人等不以鎮戍軍情為重,隱留在家宿食,不行出首。”◆2.指駐防軍的營壘、城堡。○《北齊書‧元景安傳》:“時初築長城,鎮戍未立,[突厥]強盛,慮或侵邊。仍詔[景安]與諸軍緣塞以備守。”○[宋][吳淑]《江淮异人錄‧司馬郊》:“[修默]避之,先往,至一鎮戍,方息於逆旅,[郊]續至。”

征戍,◆遠行屯守邊疆。○《後漢書‧馮緄傳》:“時[荊州]兵[朱蓋]等,征戍役久,財賞不贍,忿恚,復作亂。”○[南朝][宋][顏延之]《還至梁城作》詩:“眇默軌路長,憔悴征戍勤。”○[唐][高適]《燕歌行》序:“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清][馬鑾]《木蘭》詩:“幸不琵琶終馬上,何妨征戍老紅顏。”

重戍,◆重兵戍守。○《晉書‧陶回傳》:“[峻]知[石頭]有重戍,不敢直下。”

坐戍,◆指充軍,流放。○[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三‧年伯》:“[鄢]時坐戍歸里,訟言於人,責[王]薄於世誼。”○[明][沈德符]《野獲編‧臺省‧劉畏所侍御》:“[劉]坐戍[廣西]之[潯州],病死。”

駐戍(驻戍),◆駐扎防守。○[元][姚燧]《千戶所廳壁記》:“我[元]駐戍之兵,皆錯居民間。”

2、边戍是什么意思,边戍的意思

边戍是什么意思?戍边的意思是戍守边疆戍边的组词:屯垦戍边,戍边部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边戍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边戍是什么意思,戍077

边戍是什么意思

戍边的意思是戍守边疆。

戍边的组词:屯垦戍边,戍边部队。

屯垦戍边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代,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又对岭南百越地区(现在广东广西一带)发动了战争,设置郡县进行管理。

派蒙恬发动了对匈奴的反击,夺取并控制了河套地区。

为了巩固初生的帝国对这些地区的战果,秦始皇向岭南地区和河套地区派遣人员进行屯垦戍边,移民大部分是士兵,还有少部分普通百姓、商贾等,规模很大,光岭南就达到50万人,河套地区则设置了四十多个县进行安置。

特别是岭南地区的屯垦戍边,在秦王朝的岭南太守任嚣和其后继者南越武王赵佗的努力下,当时的岭南地区迅速从原始的部落社会进入到了封建社会,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彻底融入了中华文明。

本文关键词:戍边是什么,意思,打一生肖,戍边的意思么读,边戍读音,边戍的意思,戍边指什么。这就是关于《边戍是什么意思,戍077》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