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刘白羽,细数19位知名作家笔名背后的故事
关于【历史学家刘白羽】,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历史学家刘白羽:细数19位知名作家笔名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对于成名的作家而言,笔名就是他的招牌,读者往往知其笔名但不知真名,可见笔名对作家的重要性。今天小编就跟大家细数作家笔名有关的那些事儿,徐志摩、戴望舒、冯唐、颜歌……他们的笔名都有什么故事呢?
1.鲁迅(周树人)
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在这上面他用了鲁迅这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笔名的: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2.徐志摩(徐章垿)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徐志摩”这一名字,是由他父亲取的。原来诗人在“抓周”时,其父好友志恢和尚在诗人头上抚摩一圈,然后说:“此儿将来必成大器。”这话正合徐父的心意,于是便让儿子又名“志摩”——志恢和尚摩过头顶之意。
3.巴金(李尧棠)
巴金原名李尧棠。“巴金”的“巴”来自于作家一个叫“巴恩波”的同学,巴老曾因他投水自杀而十分痛苦。“金”是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帮忙取的。这位朋友看到桌子上正摊着巴老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便半开玩笑地说了个“金”字。
4.曹禺(万家宝)
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5.冰心(谢婉莹)
冰心小时候她就接触中国古典文字,特别喜欢唐诗。她对唐代诗人王昌龄作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特别欣赏,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尤为喜爱。为了表明她不与黑社会同流合污,她就取“冰心”为笔名。
6.高尔基(阿列克赛·彼什希柯夫)
“高尔基”在俄文中有“痛苦”的意思,哪他又为何取这个名字呢?原来他从小父母双亡,读了两年书就开始在社会上谋生了,遭受了很多的人间苦难,为了纪念自己的经历,所以取了“高尔基”这个笔名。
7.张恨水(张心远)
“恨水”一名是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词“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东去”中截取出来的。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读了李后主这首词,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让光阴如流水一样白白流逝,就取了这个笔名。
8.朱自清(朱自华)
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9.戴望舒(戴朝宗)
笔名“望舒”取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月在古诗词中可作为爱情的象征,月光的朦胧与戴望舒诗歌的朦胧婉曲是相合的,笔名暗示了诗人的诗歌内容和诗风。
10.老舍(舒庆春)
老舍拆自本姓“舒”,其字“舍予”亦拆自姓氏。
11.金庸(查良镛)
金庸是拆最后一个镛字而来的。
12.刘白羽(刘玉瓒)
“白羽”的笔名出自唐代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描述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的李广射虎的传说,“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诗中的“白羽”不是柔软的鹅毛,而是箭镞之羽,这个笔名寄寓了作家以历史名将为楷模,征战疆场,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后来,刘白羽还用“石棱中”为笔名发表杂文,也源出于此。
13.琼瑶(陈喆)
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一首甜美的爱情诗,笔名正是琼瑶言情作家身份的绝好体现。
14.萧红(张乃莹)
萧红原名张乃莹。萧红和萧军是一对情侣,当时他们曾和鲁迅通信,并分别用了“萧红”和“萧军”作笔名。两个笔名连在一起是“小小红军”的意思,表达了他们对革命的向往之情。
15.苏童(童忠贵)
苏童写作时嫌“童忠贵”太俗,像地主的名字。因他的出生地就在苏州,而他的姓是「童」,在他大学毕业之后,便决定以「苏童」当成自己的笔名。
16.莫言(管谟业)
莫言自述他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农村叫做“炮孩子”。后来他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莫言个人的经历。也因为他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他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他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
17.格非(刘勇)
就在小说发表前不久,朋友们劝刘勇起个笔名。他翻字典,在纸上写下“格”,再翻一页,哪个字都不配,凑合着找了个“非”。
18.冯唐(张海鹏)
取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出一本书的时候,出版商需要他起个笔名,他就想到了这两个字,原因是他知道西汉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人,这个人不知忌讳,说话很直。这个人也不是很得志,一直是处于边缘,三朝不得志,大家都知道有这样的人,但是把永远没有话语权,这种边缘地位是冯唐喜欢的。另外他活得长,90多岁,大家经常说冯唐易老,对他来说也是一个鞭策,有些事情不能着急,有些东西也不能停下来。
19.颜歌(戴月行)
从小到大,颜歌因为名字总是被老师叫起来:“戴月行!戴月行在吗?……啊!是你啊,你的名字真有意思,来,你把这道算术题做一做。”等等。 于是她真希望她是什么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躲在花名册里一眼望去谁也看不见。所以,她把自己叫做了“颜歌”,并且跟别人这么介绍自己:“颜歌,颜色的颜,歌曲的歌。”
2、历史学家刘白羽,经典刘白羽日出
且悟且吟
“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不知怎么的,我突然联想到了生命,最美丽的年华一样无法挽回。初升是我们现在,放光是我们未来,我们要拥有一个日出般美丽的未来,现在就要努力啊!想到这,我总有一股爬到山顶欣赏日出的冲动,总有一种想要读一本好书的情绪。现在是我们学习的时候,总有一天,我要成为金光四射的太阳,温暖自己、照亮别人、光辉洒遍祖国的山川大地!
日出
文 | 刘白羽
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
海涅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
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象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的土壤。
善于观察大自然风貌的屠格涅夫,对于日出,却作过精辟的描绘:
……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是一片浅玫瑰色的晨曦。太阳,并不厉害,不象在令人窒息的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光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在舒展着云层的最高处的两边闪烁得有如一条条发亮的小蛇;亮得象擦得耀眼的银器。可是,瞧!那跳跃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日。……
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
一次是在印度。我们从德里经孟买、海德拉巴、帮格罗、科钦,到翠泛顿。然后沿着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时汽车,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东方。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响,好像在为我们惋惜。
还有一次是登黄山。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峻。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则从这儿俯瞰江、浙,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象一条无羁的白龙,直泄新安江、富春江,而经钱塘入海,就很显然了。我到了黄山,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谁知结果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深雾弥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场雨声,至于日出当然没有看成。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
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象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象一片红云了,象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象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象一支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第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象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象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
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象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一九五八年
赏析
《日出》充分地体现了刘白羽散文境界雄沉宏阔的特点,是作者以新的审美观“对新的美的探索的结果”,与某些描写日出、歌颂自然、礼赞生命的礼品不同,它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作者从国外出访归来,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目睹的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并出神入化地将“光彩夺目的黎明”与“新中国瑰丽的景象”相比拟,以一幅气势磅礴、雄奇壮阔的日出图,讴歌新生的、光明的社会主义祖国,表达无产阶级战士的豪情壮怀,反映了刘白羽散文对意境创造的追求及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浓郁的诗情与深刻的哲理相交融,以造成一种深邃高远的艺术境界,这也是刘白羽散文追求的目标。《日出》在细致描写高空日出奇景的基础上,阐述“革命的哲学”,高唱“战斗的诗歌”,诠释“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盛赞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与无限光明的前景,从而大大加强了散文的思想内蕴和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9.28-2005.8.24),山东潍坊青州人,刘白羽,1916年生于北京。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小说集《早晨六点钟》、《政治委员》、《刘白羽小说选》及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海天集》及《刘白羽散文选》等。刘白羽是以一个革命战士的艺术理想与人格,把追随时代步伐、配合政治形势作为自己散文创作的自觉意识的。他的作品多以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生活为素材,用战士的胸襟和眼光去回顾历史、瞻望未来,笔下总是充满着战斗的激情。在艺术上,他的散文较多地透露出革命浪漫主义的气质,热情的想象多于平静的观察,抒情议论穿插于形象的描绘之中,风格雄浑豪放,画面阔大瑰丽,时代精神强烈。
本文关键词:刘白羽的作者简介,刘白羽的故事,历史学家刘白羽简介,刘白羽文集,刘白羽的文学成就。这就是关于《历史学家刘白羽,细数19位知名作家笔名背后的故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