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佛教的108种修心境界,佛教修行最高境界的涅槃之路

04-19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佛教的108种修心境界】,佛教修行最高境界的涅槃之路,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引言

涅槃,梵文Nirvāna的音译,原意是指“吹灭”、“平静”,意译为“灭度”、“无生”。佛教将涅槃视为一种境界,认为世间本就充满疾苦,欲望就是痛苦的根源,欲望会导致轮回,而轮回是痛苦的,涅槃就是解脱,让人摆脱轮回,解脱自身。

佛教的108种修心境界,佛教修行最高境界的涅槃之路

图|佛教涅槃

婆罗门教对于欲望也是持否定的态度,解脱自身才能脱离轮回,印度奥义书中记载,解脱之后,人就不再进入轮回,进入神道,神道则不再轮转。但是奥义书和佛教对于涅槃和解脱的认知也有分歧,奥义书中说的解脱是建立在有我论基础上的解脱,而佛教思想中说的涅槃是建立在无我论基础上的解脱,这是观念上的不同。

一、佛教起源于印度,通过反对婆罗门教而兴起,以缘起论为中心,证得无我解脱

佛教认为断除爱欲就是涅槃,摒弃它们也就不会产生烦恼。

《爱欲经》中记载,“避开爱欲,犹如不睬蛇头。”

这里的蛇头就是指烦恼,爱欲就是人生中的追求,彼岸指的就是涅槃,因此佛陀认为摆脱爱欲才是摆脱烦恼的关键。佛教起源于印度,通过反对婆罗门教而兴起,以缘起论为中心,证得无我解脱。

佛教的108种修心境界,佛教修行最高境界的涅槃之路

图|无我解脱

有学者认为佛教的涅槃是建立在无我论或者缘起论的基础上的,缘起论关注的是现实。在《争论经》中有人请教佛陀:““许多争吵、争论以及悲哀、忧伤和嫉妒来源于何处?许多骄傲、狂妄以及毁谤来源于何处?”

这些问题实际上问的是十二缘起中的”取“的来源,佛陀由果推因,将诸多问题的起因逆推到名色。名色的基础是诸色,没有诸色,就没有诸触,因此解决烦恼的关键是诸色。佛陀于是回答:“没有意识名想,就不存在名想,诸色便不存在,因为种种虚幻就是来源于冥想。”

佛陀认为,摆脱一切的贪恋,抛弃一切的爱欲,依靠一无所有便能达到至高的名想解脱。

佛教在实现涅槃的过程中,既没有神灵崇拜,也没有祭祀祈祷,而是通过内心智慧的观想来达到一种无所执着的状态。最初的佛教就是通过反对婆罗门而兴起的,因为佛教主张无我论,与婆罗门教的“梵我一如”的解脱有着本质区别。

原始佛教对于世间的一切都是持否定的态度,对世间表示厌离,这也体现出了涅槃的出世性。

佛教主张无我论,佛陀更以缘起论为中心,通过层层递进的分析,终于从无我中获得解脱,正是因为无我解脱的本质决定了涅槃的过程中没有神灵观念的成分。

佛教的108种修心境界,佛教修行最高境界的涅槃之路

图|诸法无我,诸行皆苦

原始佛教中尽管坚持无生,但与无生对应的绝非普通的自然生命死亡,如果死亡等于涅槃,那么自杀就可以达到。从戒律中可以看到,佛陀是反对自杀和他杀。原始佛教的涅槃指的并不是生命死亡之后才可以证得的状态,而是于现世的修行中就能达到的境界。

佛陀坚持现世证得涅槃,追求的是心与慧的解脱,认为获得心解脱和慧解脱才是涅槃的实相。

二、一切事物的本质就是“梵”,认识到了梵,则不再有欲望,也就没有了痛苦

佛教的涅槃观念正是根据奥义书中“解脱”的观念形成的,奥义书中的解脱思想是婆罗门教主流思想的核心内容。解脱观念和轮回观念是密不可分的,所谓解脱其实就是脱离轮回的状态

关于轮回,奥义书中还提到了很多解释,如轮回状态的好坏和人生前的善恶有关。

佛教的108种修心境界,佛教修行最高境界的涅槃之路

图|婆罗门教善恶轮回

这一世做善事,得善果,下一世则会生为婆罗门、刹帝利或者吠舍;这一世做恶事,则会有恶果,下一世会成为猪、狗或者贱民。

奥义书中描述的轮回有好的状态和坏的状态,但是轮回状态最终或者说总体上是痛苦的。奥义书思想家认为,人会因为欲望而做出相应的行为,有什么行为就会导致相应的结果。

欲望从何而来?欲望是因为人对事物的认知有偏差,奥义书认为,世界事物的本质是“梵”,但是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才会有占有的欲望,导致轮回和痛苦。

只要认识到了“梵”,就不会再产生欲望,也就没有了苦恼。

佛教的108种修心境界,佛教修行最高境界的涅槃之路

图|婆罗门教

奥义书思想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认为世上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梵,人如果能够意识到世界的事物本质都是“梵”,就不会产生欲望,没有了欲望也就不会再有痛苦,就得到了解脱。

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不仅对后世的婆罗门教的解脱观念产生了影响,对于佛教解脱观念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脱离轮回才能达到解脱和涅槃,但是在观念上佛教和奥义书却不相同

佛教在创立之初对于奥义书有所吸收和借鉴,但是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逐渐和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产生了不同,但是二者在解脱的思想上还是存在着共通之处。

佛教的108种修心境界,佛教修行最高境界的涅槃之路

图|涅槃

首先,二者都把解脱或者涅槃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宗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奥义书中的婆罗门教思想家认为欲望和相应的行为是导致轮回的原因,而轮回是充满痛苦的,因此只有消除欲望和相应的追求,才能脱离苦海达到解脱。

佛教则认为世间本就充满疾苦,欲望或者说爱欲是人产生痛苦的直接原因,对于世俗的事物也是持否定态度。佛教认为就是这种欲望和追求导致轮回,轮回是充满痛苦的。奥义书和佛教都认为解脱或者涅槃就是跳出轮回状态,彻底摆脱痛苦。

其次,奥义书和佛教都认为解脱是一种精神状态,是消除无知之后达到的境界,都重视智慧解脱,二者都认为只有最高智慧才能达到解脱。

而奥义书的解脱思想和佛教的涅槃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两点:

奥义书中认为,要达到解脱就要正确认识“梵我同一”,世俗之人对于“梵”以外的追求产生了业力,导致了轮回。如果意识到一切都是“梵”,“梵”之外的事物都不存在,不再执着于外物,那么就获得了最高的智慧,获得了解脱。

而佛教所理解的智慧与奥义书中所理解的智慧有本质不同。在佛教看来,事物都是缘起的,人之所以产生轮回,是因为不能意识到生命中不存在一个主体而执着于一个虚幻的追求,使人陷入轮回产生痛苦。

佛教的108种修心境界,佛教修行最高境界的涅槃之路

图|佛教释迦牟尼

奥义书对于解脱的观念并没有做进一步的细分,也没有对解脱和世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而佛教则对于涅槃有更加深入的表述,早期的佛教对于涅槃和世间做了严格的区分,而大乘佛教的主流思想则是认为涅槃和世间不可区分。奥义书则没有这些区分,这也是二者重要的不同点。

结语

奥义书中的主要理论是婆罗门教的思想,其中的解脱观念也反映了古印度婆罗门种姓阶层的利益。而佛教的理论和奥义书中的婆罗门教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尽管佛教吸收了奥义书中的一些内容,但是佛教的解脱观念是建立在无我论和缘起论的基础上的,和婆罗门教的最高阶层存在理论不符。

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对于处在社会压力中的民众来说,无疑是带给了他们希望。佛教诞生之后,这种观念也帮助了佛教吸收信徒,后来随着佛教的发展,涅槃的观念出现,要想达到涅槃的境界就要做到无我。突出无我才能在发展信众的时候强调众生平等,这也是佛教在吸收信徒时对抗婆罗门教的方式。

参考文献:

《印度古代史》

《梵语文学史》

《摩诃婆罗多》

本文关键词:佛教修心经典句子,佛教修行的十个境界,佛教修炼心法,佛教的修心是什么意思,佛教中的修心。这就是关于《佛教的108种修心境界,佛教修行最高境界的涅槃之路》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