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隐居撰成三卷是什么,茶之图陆羽
关于【陆羽隐居撰成三卷是什么】,茶之图陆羽,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茶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饮食作物,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茶陪伴着古代人民走过了很长一段路程,虽然已经无法考证什么时候开始饮茶了,但是可以确信的是,茶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事物。茶不仅仅是我国著名的一种饮食作物,而且早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衍生出来许多文化风俗、茶的文学以及各种各样有关于饮茶的社交礼仪等等。
说到茶,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有着“茶圣”之称的陆羽,他对于我们后人来讲,已经成为了“茶”的代名词。陆羽虽然有着文人的身份,但是他的志趣不在于功名利禄,而是以身许茶,并且以其著作《茶经》得以名扬天下,“茶圣”一称名副其实。
“茶圣”陆羽
陆羽出生时就被遗弃在郊外,时值深秋,陆羽已被冻得瑟瑟发抖,幸得路过的竟陵龙盖寺智积禅师所带回收养。
积公是唐代的著名高僧,因辞卦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并将拾得的婴儿取名为陆羽,以鸿渐为其字。除了有名有学识之外,积公还煮的一手好茶,并经常让陆羽陪侍,于是陆羽自幼就习得艺茶之术。
飞鸿
时遇弃职的饱学儒士李公于山下开办讲学,积公便让陆羽前往李公处学习,陆羽不慕寺中佛道诗经,而对儒学深感兴趣,在李公那里得以汲取儒家之道。十二岁那年,陆羽离开了龙盖寺,出门闯荡。
为谋生计,陆羽在当地的戏班子里当过丑角演员,又凭借其学来的知识兼任编剧和作曲;后得谪守竟陵的名臣李齐物赏识,前往火门山邹老夫子门下授业七年,十九岁学成出山。
作为一名弃婴,竟陵留给陆羽的是难以言说的辛酸,不仅仅是出生,而且还有在寺庙中求学、出寺后闯荡的辛苦等,但是这些经历也为陆羽换来的宝贵的学识、精湛的茶艺和顽强的精神意志。
后陆羽游历天下,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洹河流域各地,以茶随身,并且还考察收集了大量关于茶叶的产制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品泉鉴水的经验,曾撰下《水品》一篇,今已不得见。陆羽游遍产茶之地,又凭借其高超的茶艺和丰富的学识得闻于世人中,而后他的名气也越发被传扬。
陆羽与茶
陆羽的名气也冲到了皇帝那里,唐皇曾让朝中百官派人寻得茶界名人陆羽,并喝到了陆羽亲手蒸煮的茶水,连连称赞,便留陆羽在宫中供职,但陆羽不慕名利,辞别不受。从皇宫中返回的陆羽继续着他的茶之路。
唐朝上元初年,陆羽隐居于江南各地,并已撰成《茶经》三卷,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诞生。
《茶经》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撰成茶界奠基之作《茶经》,“茶圣”一称名副其实。被流传下来的,不仅仅是他手中那一碗清香的茶水,还有他茶一般的人生品格。
赵原《陆羽煮茶图》
《茶经》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和饮茶艺术
《茶经·一之源》开篇论述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从这里就赋予了茶简朴、清淡和高雅的气质,并且进一步提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的精神贯通到饮茶人当中。
而《茶经·四之器》中的“令正,务远,守中”和“荡昏寐,饮之以茶”等,都是与儒家中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的。另外,其书以茶为礼,以茶传情,透露出“人法道,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茶来自自然,又通过品茶回归到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
那么,《茶经》本身有哪些可圈可点的饮茶艺术?
首先是茶的物质。陆羽在《一之源》中指出了茶树生长环境对茶品质的影响,另外还展示了八个等级的茶叶外形与色泽;而对于茶器的选择,《四之器》中列出了一份详细的“茶器”清单,认为茶器应该兼顾大众和清雅两方面,重视饮茶活动的普及;最后,陆羽还提出饮茶之水应该具备清、甘、活等特点,并认为寻饮茶之水也是茶的乐趣之一。
茶具
然后是茶的制作。陆羽的焙茶,将本有的炙茶、碾茶和罗茶的过程进一步细化,提出“恰到好处”的原则,旨在保持茶的香气、色泽;而煮茶的燃料,要选择好炭好薪,避免燃料产生的烟雾和杂味对茶造成干扰,同时,对水温的把控,也是制茶的关键环节之一。
碳灰
最后是茶的品尝。严格按照《茶经》中的步骤和要点制作出来的一碗好茶,如何品尝到其中的美好,也是一门学问。《茶经》中指出:“啜苦咽甘,茶也”,真正的好茶,绝非一味甘甜或者全然苦涩,而是苦中有甜,回味无穷。所以,如何看待茶的苦与甜是品茶的先诀之一。
古人的品茶之道
博大精深的唐代茶文化
王升华的《茶圣陆羽》通过“茶圣陆羽”的一生展现了盛唐时期绚丽多彩的茶文化。确实。唐代不仅以诗为名片,茶文化同样是其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精神财富。而《茶经》作为唐代第一部以茶学为内容的书籍,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陆羽与《茶经》
关于唐代的制茶技艺,前面《茶经》的饮茶艺术已有所述,这里不再赘叙。除了技艺层面的考证,唐代茶文化更体现在美学意义上的茶审美文化。在唐代以前,茶的使用还主要停留在药用、食用和饮用的物质层面,而自陆羽创立《茶经》以来,日常喝茶已转化为审美的艺术。
无数文人墨客在品茶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感悟人生,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放松,体现出唐代茶文化高雅的艺术情趣。
另外,唐代茶文化还突出了品茶的自然人文环境。唐人饮茶,不仅讲究茶品,还注重饮茶的氛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文人雅士郊游苕溪、三癸亭聚会、境会亭酒宴、湖滨楼诗会等,他们将名山大川、轩宇亭榭和琴棋书画以及自然之美融入到品茗之中,以实现心灵的净化,简朴高尚的人格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士人的品茶风貌
茶文化对唐及后世的种种影响
我国封建时代发展到唐朝出现了哪些变化?总体上说,一是贵族社会向科举官僚社会过渡,一是经济中心南移方兴未艾。而这个时期的茶文化的发展恰恰与这些变化相呼应。
茶作为一种作物,古来有之,但是直到唐朝前期,茶的地位还不明显。但是随着关陇贵族的没落、科举制创立所导致的新兴士人阶层的崛起,使得上流社会人士更加追求清雅的文人格调,这是符合茶本身所代表的精神意义的。所以伴随着唐朝的社会转型,茶开始在唐朝大行其道。
今天的茶
茶本身生长于南方安暖潮湿、地势隆起的山地丘陵之中,这样的环境在北方并不多见,这就使得茶成为南方特有的代表性产物之一,北方人并不熟悉。另外,在经济南方劣于北方的前唐时期,北方人对于茶不仅是不熟悉,甚至有着轻视的成分。但是随着魏晋南北、唐安史之乱等等祸乱时期的到来,北方的优势渐渐消失,而南方在人口增加的基础上,借助自身独有的自然环境迅速发展,也使得茶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南方茶园
在这样的变化下,茶不仅仅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饮品,还是在商业发展中商人眼中的香饽饽。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正反映了这样的社会现实。而茶本身作为日常普遍的消费品,甚至和盐铁一样,在财政入不敷出的唐朝后期,走上了“官路”,成为政府赋税的重要来源。
从唐朝开始,茶叶还走出国门,伴随着唐朝的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茶的清寂配合着佛教道德清修,以及儒家文化,到达朝鲜、日本和东南亚,构成了“东亚文化圈”的重要精神纽带。而陆羽和他的《茶经》,也将伴随着茶的清香永远被后人铭记。
(部分图文来自相关网络,侵删)
本文关键词:陆羽隐居撰成三卷是什么意思啊,陆羽隐居撰成三卷茶叶专著,陆羽隐居苕溪 撰成三卷 第一部茶叶,陆羽隐居撰成什么三卷茶叶专著,陆羽隐居苕溪撰写三卷。这就是关于《陆羽隐居撰成三卷是什么,茶之图陆羽》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