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柴窑瓷器简介,世不一见的柴窑
关于【真正柴窑瓷器简介】,世不一见的柴窑,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窑火千年不熄
技艺世代传承
这不仅是一场火与土的共舞
更是一场人与窑的对话
传统柴窑
中国陶瓷发展历经万年,曾诞生许多传世窑口。唐代,越窑、邢窑为两大代表体系,形成当时瓷器史上的南青北白格局。
到了宋代,瓷业越加繁荣昌盛,又涌现出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还有颇具名气的建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可以说,每座窑场都代表着一个特色瓷器品种。
除以上窑口外,历史上还存在一座“千年瓷皇”——柴窑。柴窑是五代后周时期的御窑,以皇帝周世宗柴荣之姓命名。
柴瓷烧成时,釉色绿中泛蓝,尤其独特,周世宗为此曾留下“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御批。这抹前所未有的中国色,也在此时确立了宋代一朝天青色的先河。
柴窑瓷器,滋润细腻,技艺精绝,堪称当时诸窑之冠,它的珍稀贵重被古人赞誉为“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不过,最神奇的还属:用光照射瓷器背面,在正面会出现一轮“明月”,四周一片“青天”,晶莹剔透,当真应了早期周世宗的那句御批。
令人惋惜的是这座能烧制出精美绝伦瓷器的顶级窑场,并没有同其他窑口一样传及后世,而是在昙花一现后便不见了踪迹。
烧造时间短暂,存世瓷器量少、易碎,时至今日,已经很难再寻到古时柴窑作品。“柴窑”一词也成为千古传说,民间对此甚至还流传着“柴窑最贵,世不一见”的说法。
虽然历史上的柴窑已光辉不复,但如今在景德镇诞生的“新一代”柴窑,却以新的面貌续写着这个昔日神话。
(小提示:现在的景德镇柴窑是指“柴烧窑”的统称,并不是古代意义上柴世宗时期的柴窑!!!)
| 以“御”之名,做极致雅器
东家匠人邵志彤,从大学期间开始接触陶瓷,毕业后成立御景山房工作室。
在古代,“御”是古代皇帝的专属名词,邵志彤想借此勉励自己把器物做到极致。“景”指的就是景德镇了,“山房”则代表他追求文人雅致的生活态度。
邵志彤是在毕业后才接触的传统柴窑,起初他对所谓传统的认知还只停留在陶艺层面,后来越发明白,历史传承下来的东西其实更严谨、更经典,这也是他爱上传统柴窑的一个重要原因。
既然能流传千年,那么必然有值得后人去推敲、去琢磨、去研究的东西。
| 柴窑青花,是传统更是回忆
柴窑青花是景德镇陶瓷的经典代表作,它将青花的清润细腻、含蓄柔美展现得入木三分。
视频里邵志彤正在制作一只青花缠枝莲纹碗,这个图案曾经陪伴他走过创业时期的一个又一个难关,是他最熟悉也是记忆最深刻的。用柴窑的方式将它呈现出来,一方面因为缠枝莲是传统纹样中的精髓,另一方面,也表示他对从前经历的一个怀念。
| 看器装窑,判火烧窑
陶瓷艺术博大精深,工序繁琐,做坯、绘画只是其中之二,要想做到极致,每个步骤都不能有一星半点儿的马虎,对柴窑来讲,装窑、烧窑的过程尤甚。
柴窑和现代窑有所区别,它的入柴口只有一个,窑洞前后、上下位置有温差。但正是这一“劣势”,才得以在同一个窑炉里面烧出不同器型和色釉,形成“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效果。
柴窑窑位寸土寸金,从最后的低温区,到最前的高温区,每一个都得用到极致,可以说装窑好坏直接关乎到器物成败。邵志彤用几年时间,结合老师傅的经验,琢磨出了一套中国式柴窑装窑法则。
根据不同器型、胎质特性,将其安排在不同窑位,比如:在后段邵志彤会选择釉面软的釉料作为填充,在中间段、好的窑位就放置青花,让它有足够的气氛产出精品。
完成装窑还只完成了一半,剩下一半是烧窑。
柴窑烧制过程,对温度的调节全靠眼睛观察,烧到高温时,窑门的两个“眼睛”会出现暗红到亮红的变化,邵志彤就以此判断温度范围,保证窑室内部火焰平衡。
| 时光流转,柴窑之火不熄
最期待也最忐忑的是开窑,窑烧得好不好在开窑时就一目了然。
不论好坏,每一窑邵志彤都会做下笔记,通过不断烧造、不断摸索,了解窑室的特性,找到每件器物的精准定位。
精美瓷器经过大火的温度浴火重生,匠人用技艺、时间和热爱使手中的器物变得有温度、有人情味。
时光流转,千年窑火依然传承不熄,向世人展现着古老柴窑的独特魅力。
传承
守艺
独具匠心
让传承成为潮流
本文关键词:真正柴窑瓷器简介和特点,真正柴窑瓷器简介是什么,柴窑瓷器是什么年代的,真正柴窑瓷器简介大全,柴窑瓷器真品图片。这就是关于《真正柴窑瓷器简介,世不一见的柴窑》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