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时期最厉害的恐龙,恐龙为何成为了侏罗纪时期的“高启强”
关于【侏罗纪时期最厉害的恐龙】,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侏罗纪时期最厉害的恐龙:“狂飙”式增长!恐龙为何成为了侏罗纪时期的“高启强”?
1993年,随着《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系列电影上映,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恐龙热”,同时也让一个地质年代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词,没错,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侏罗纪时代。
不过,虽然电影取名为“侏罗纪公园”,但剧中有相当一部分恐龙生活的年代并不在侏罗纪,不管是出尽风头的霸王龙,还是以超高智商圈粉无数的伶盗龙“Blue”,它们都是到白垩纪才出现的角色。
到底是恐龙带“火”了侏罗纪时代,还是侏罗纪成就了恐龙的繁盛?别急,让我们先认识一下什么是“侏罗纪”。
“侏罗纪”的名字来源于一座山?
在法国与瑞士的交界处,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脉,名叫侏罗山(Jura),它属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一支。侏罗纪(Jurassic)的名称来自于侏罗山的音译,它是指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2.01亿年前-1.45亿年前),时间跨度约5600万年。
来源:wiki
从定义上看,侏罗纪只是地球46亿年历史中若干地质时期的一个,然而它又是如此特殊,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恐龙从默默无闻的“爬行界新秀”一跃成为当时地球上最强的统治者。侏罗纪到底是如何成就了恐龙的繁荣?这一切还要从三叠纪末期的一次物种大灭绝说起。
一次意外,恐龙抓住了机会
自从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具有全球影响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一共发生了五次。其中第四次集群灭绝正是发生在约2.08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
第四次灭绝产生的影响虽然是五次集群灭绝中最弱的,但有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恐龙家族的命运——在这次灭绝中,陆地上大多数非恐龙类的主龙类(包括槽齿类、鳄类等)、兽孔目爬行动物和一些大型两栖动物都灭绝了。
恐龙:龙龙我呀,闪亮登场了
这就意味着此前一直生活在这些大型爬行动物阴影下的恐龙终于可以占据空出来的大量生态位,利用更加充足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得到发展壮大的机会。恐龙,这个统治了地球1.6亿年的超级霸主,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的C位,开启了“狂飙”之路。
板块漂移带来生机
三叠纪晚期的地球与现在的有很大不同:所有陆地连在一起,构成一块超级大陆——盘古大陆(Pangea)。
只有一块大陆就意味着沿海地区面积较少,内陆地区干燥寒冷,大部分被沙漠覆盖,加剧了干旱的强季节性气候,并不适合动植物生存,所以当时大部分动物会选择在沿海的凉爽地区活动。
再加上该时期的植物多为一些枝叶并不繁茂的耐旱型(如种子蕨、木贼和新芦木等),并不能为恐龙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因此大大地限制了恐龙族群的扩张和发展。
种子蕨
到了侏罗纪时期,情况得以改善。随着板块漂移,巨大的力量将盘古大陆切割成两半。大陆一分为二的直接结果是沿海区域增多,同时,大陆边缘由于地质活动产生的岩浆造成海底地壳不断堆积,导致海平面升高,整体的气候也变得温暖湿润起来。
之前只能生活在海边的动植物们怎能错过这个大好机会呢?于是大量物种开始向内陆进军,而我们的主角——恐龙家族也得以在这片更加广阔的天地中繁衍生息。
侏罗世大陆板块地质演化简图
孟庆金、Luis M.CHiappe(2017)
侏罗纪解决了恐龙的“温饱”问题
“民以食为天”,恐龙也不例外。虽然侏罗纪时期的生活环境更舒适了,但恐龙当年最关心的问题依然离不开“吃什么”。
肉食性恐龙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植食性恐龙(此外也会吃小型肉食性恐龙、哺乳动物和昆虫等),而植食性恐龙的数量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确切地说是裸子植物和蕨类的数量和种类。
植食性恐龙—腕龙
来源:电影《侏罗纪世界2》
大陆板块漂移造成了气候的改变,而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是巨大的。到了侏罗纪时期,陆地上不仅有三叠纪时期兴盛一时的蕨类,还出现了枝繁叶茂的苏铁、银杏和松柏等裸子植物。
上海自然博物馆门前的银杏
核心 摄
这些裸子植物都很高大,让身材矮小的哺乳动物和其它小型爬行动物只能望“树”兴叹。这对于体型庞大的植食性恐龙来说,却好比进了一家新开的菜品丰盛的自助餐厅。
它们在其中大快朵颐,使得这一时期恐龙的种类、体型和种群数量猛增,出现了梁龙、腕龙、马门溪龙等大型蜥脚类恐龙,与此同时,以它们为食的异特龙、角鼻龙、永川龙也闪亮登场。
合川马门溪龙
张孟滢 摄
恐龙在侏罗纪的兴盛,与其说是“时势造英雄”,不如说是大自然的一系列偶然事件创造出的无数个生命奇迹之一。
在地球生命40亿年的进化史中,英雄辈出,不断谢幕。有些生命辉煌一时,却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有些生命历尽沧桑,在夹缝中求生,竟也笑到了最后。正如电影中说的那样:
电影《侏罗纪公园》剧照
参考文献:
1.秦岭-大别山形成与中国大陆拼合历史,向华,地调局地质所, 2020.09
2.人教版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2020.11
3.《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03
4.侏罗纪的花化石与被子植物起源,王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仲健,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
5.昆虫在中生代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王梅,任东,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2013
6.《消失的植物》,柯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09
7.《十万个为什么:古生物》,韩启德、王向东、王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10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2、侏罗纪时期最厉害的恐龙,侏罗纪已过去亿万年
撰文/夏杨《侏罗纪世界2》热映,一场极富张力的视觉盛宴,再现了亿万年前的地球记忆。那些鲜活生动的场景让人们仿佛回到了那个蛮荒而恐怖的恐龙时代!
《侏罗纪世界2》电影剧照
恐龙,曾经称霸地球,并持续了1.5亿年,却突然灭绝。现实中的恐龙,不可能像电影中那样复活,只是冰冷的化石沉寂在地层深处,或默默存放于博物馆中。
面对影视剧、绘画中逼真的恐龙形象,人们不免会有疑问:这些早已不复存在的远古生物,其样貌是如何被还原的?恐龙相貌符合事实吗?
人们想象中的恐龙时代 图/参考消息
还原:不能只靠想象地质年代“侏罗纪”是恐龙最鼎盛的时期。当时,在这个古老的蓝色星球上,它们占据着绝对的霸主地位。那时候,不仅是在陆地上,在大海和天空中都有不同品种的恐龙在活动。
然而经过一场巨大的灾难后,恐龙作为一个物种在地球上宣告灭绝。尤其是在陆地上活动的身躯庞大的品种,随即灰飞烟灭,或被淹没在尘埃深处,经历漫长的时光后变成了化石。还有个别品类,因灾难发生时在空中或在海中,得以逃出生天,并在漫长的进化后演变成了今天的生物,比如鸟类。
恐龙统治地球1.5亿年后突然灭绝 图/视觉中国
人类是在恐龙灭绝后很久才出现的,自然无缘得见恐龙活着时的样子。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恐龙形象,又是如何得来的?难道只是想象出来的?
当然不是。尽管可能某个部分还存在想象的成分,但大部分还是有依据的。比如最简单的,恐龙的身体骨架,就是以地层中的化石拼合后得以复原的。只有在部分信息缺失的情况下,科学家才会依据其所在生物类别,或找其近亲的相貌信息做参照,暂时复原其古代样貌。
地层中出土的阿尔贝塔龙恐龙化石 图/视觉中国
当然,只看复原的骨架,还远远看不出恐龙的样子。还要还原它的肌肉及脂肪。然后再披上各种类型、各种颜色的皮毛。
科学认知中的恐龙形象,正是这样一步步被还原的。古生物学家通过显微设备观察,在恐龙骨骼化石上发现了连接肌肉纤维的痕迹,然后根据肌肉纤维的走向,能够了解骨骼覆盖上肌肉后的样子。
然后,再给“有血有肉”的恐龙“画”出皮肤,恐龙的样子就终于出现在人们面前了!
画上皮肤后恐龙就复原了 图/视觉中国
另外,研究者会根据发现的恐龙的牙齿结构了解其食性,进而推断出其性情。比如肉食性恐龙凶猛,草食性恐龙温顺等。还可根据腿骨特点推断其是否善于奔跑、跳跃等,从而还原出某类恐龙的活动习性。
了解到这一步,这种恐龙不仅有形,而且有神了;它就在人们的想象中逐渐“复活”了!
肉食性恐龙极其凶残 电影截图
认知:是个变化过程尽管原理如此,但实际的复原过程显然没这么简单。其实,还原过程的每一步,都可能十分艰辛,需要经过细心的考证,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特定的时间,由于实证的缺失,认知还可能存在差错。
这意味着,当前我们关于恐龙的某种认知,也可能是有偏差的;并且我们还可能一直没有意识到!
草食性恐龙性格温顺多了 图/视觉中国
这里,且说说我们已经意识到的、曾经对恐龙的错误认知。
比如三角龙。1993年推出的电影《侏罗纪公园》中,一个镜头是这样的:一只三角龙生病了躺在地上,科学家趴在它身上帮它看病。而最新的证据显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三角龙浑身长满了刺,科学家不可能趴在它身上。
考证显示,三角龙身上有刺 图/视觉中国
再比如该电影中的迅猛龙。男主角骑着摩托车飞驰,身后有几只迅猛龙在追。但科学家后来认识到,真实的迅猛龙体型较小,个头还不到1米,显然电影中人与恐龙的比例失当。并且迅猛龙的真实样子也并非影视中那样,而是浑身长毛,前肢上还有羽毛。
《侏罗纪世界》电影海报
再如霸王龙,前肢短小、后肢粗大,有一条长而粗壮的尾巴。以前的影视作品中,霸王龙行动中总是拖着长尾巴。其实后来的证据显示,霸王龙的身体结构就如一个跷跷板,在后腿的支撑下,前半身和尾巴都翘在空中,以达成前后的平衡。
还有关于霸王龙的生活习性。在人们想象中,这种恐龙性情凶猛,个头比它大的动物都会成为它的猎物。基于这种认识,在影视或绘画中,霸王龙身后往往是被吃光皮肉的白骨。
性情凶残的霸王龙 图/视觉中国
但实际上,霸王龙牙齿结构很特别,呈圆柱形,粗壮锋利;且上颚宽下颚窄,闭上嘴巴后上下牙齿交错,并未形成闭合切割结构。这就决定它撕咬猎物时非常粗鲁,不是靠牙齿撕裂或切割,而是靠上下颚的闭合之力生生把猎物夹断,然后连骨头带肉吞下去。有点类似于鳄鱼吞食猎物。
这种场景,在最新的电影《侏罗纪世界2》中,就表现得真实多了!
《侏罗纪世界2》电影剧照
另外,人们关于棘龙的认知过程也很曲折。毕竟,只有少部分恐龙的遗骨形成了化石,且经过数千万年的扰动后,留存下来的化石碎片也已残损而凌乱。因此,在复原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人们对棘龙的认知曾有空白,因为此前一直没发现过棘龙四肢骨的化石。2014年5月《博物》杂志发文介绍棘龙时,所用的复原图后肢很粗壮,能直立起来走路。
原来认为棘龙有粗壮的后腿 图/视觉中国
然而很快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当年9月,古生物学家在摩洛哥发现一具完整的棘龙骨骼化石。根据化石判断,棘龙的后肢不足原来认知的一半长,根本没办法站起来,而是伏着走路。
并且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人们在棘龙化石上发现了许多半水生特征,如头骨上的压力感应孔、适合潜水的高密度骨骼、以及化石中与水生动物类似的氧同位素含量等。基于这些信息,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种适合游泳的恐龙!
其实棘龙身体构造更适合水中活动 图/视觉中国
难点:细节有待考证毕竟时间过去太久远,发现的蛛丝马迹也有限,因此目前并不是所有很问题都考证清楚了。
更准确地说,还有很多东西没弄明白!
我们知道,在时光中恐龙只留下了骨骼化石。有实物在手,人们的认知也比较充分,但是对于没有实物的部分,人们除了用各种方式开展研究,也难免要借助一下“合理想象”。而这种想象,往往与事实之间存在不小偏差。尤其是一些细节问题上,目前仍存在争议。
恐龙的皮肤复原难免有想象的成分 图/视觉中国
比如恐龙身体最表层的皮肤,因其比骨骼柔软得多,很难在漫长的时光中保存下来。因此人们对恐龙皮肤的了解最困难。并且毋庸置疑的是,一个动物的外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皮肤。
那么,恐龙的体表到底是什么样的?是裸露的?是披毛的?是有鳞片的?还是有羽毛的?……
研究显示,有些恐龙体表有毛 图/视觉中国
过去一些画册上,霸王龙身披鳞甲。但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霸王龙的祖先是羽王龙,而羽王龙浑身长毛。
这就奇怪了,进化的历程是从鳞甲到羽毛,霸王龙怎么返祖了?
然而在最近出土的化石中,真的发现霸王龙身体两侧和尾巴上有鳞片的痕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通过研究,科学家在现代动物身上得到了启发。比如犰狳和穿山甲,身上满是鳞甲,但它们并不是爬行动物,而是哺乳动物。这种鳞甲其实并非真正的鳞甲,而是皮肤和毛发的变异状态。同时,它们身上同时长着哺乳动物才有的毛发。
犰狳的鳞甲并非真鳞甲 图/视觉中国
当然,对远古恐龙,我们不能用现代动物的知识对它们加以推导。霸王龙哪里长鳞?哪里长毛?刚出蛋壳的小恐龙是长鳞还是长毛?这些细节问题,现在还真说不清!
皮肤类型尚难推断,想了解皮肤的颜色就更难了。毕竟这更难被记录下来。人们只能依据类似动物的颜色,去推断这种过去的生物。比如食草类恐龙,我们就想象其皮肤如大象,厚而粗糙;凶猛的肉食恐龙,就想象其身披鳞甲或骨板,全身都是武器;而会飞的鸟类祖先翼龙,则有类似羽毛的绚烂色彩。
美国发现一恐龙化石,复原图被称为“地狱鸡” 图/环球网
基于以上的“合理想象”,恐龙家族中另一个庞然大物、长着长脖子的蜥脚类恐龙,就应该拥有与大象类似的裸露皮肤。在众多的图片和影视作品中,也正是这样来表现的。
然而后来古生物学家在这类恐龙的蛋化石中,发现了有鳞状皮肤的胚胎。这说明某些蜥脚类恐龙拥有皮内成骨形成的装甲,有些背上还有尖刺。而更多品种恐龙的皮肤表面到底什么样,还有待新的证据发现。
恐龙的皮肤到底什么样还有待考证 图/视觉中国
证据不足想象来补。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往往促使我们采取这种无奈之举。只不过想象要尽量贴近可靠的证据,这样的想象才更接近真实。
人类发现并认知恐龙化石,也才不过100多年时间。显然,目前我们对这种古生物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已经复原出来的某些恐龙样貌,也可能存在很多差错。
但是我们也相信,随着证据的不断发现和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我们复原出来的恐龙,将会越来越接近真实!
电影《侏罗纪公园1》中的恐龙形象剧照
这是不是恐龙真实的样子,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图/视觉中国
本文关键词:侏罗纪世界中最厉害的恐龙,侏罗纪最厉害的恐龙,侏罗纪时期最厉害的恐龙是,侏罗纪时代最厉害的恐龙是什么恐龙,侏罗纪时代最厉害的恐龙。这就是关于《侏罗纪时期最厉害的恐龙,恐龙为何成为了侏罗纪时期的“高启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