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太昊陵每天的祭祀仪式,河南淮阳的太昊伏羲陵
关于【淮阳太昊陵每天的祭祀仪式】,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小知识:
中国历史根据不同的标准,比如经济形态或者社会形态有不同划分形式:
笼统分:上古、中古、古代、近代、现代
按所有制阶级分: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时代
按生产工具分: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气机械化、电子信息时代
按朝代: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时代
伏羲者,人之祖也“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而是指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因历史久远,遂说法、争议颇多,此为其中一种)
“三皇五帝”@摄影王立力老师
伏羲(生卒年不详)为“三皇”之一。《史记》中称之为“伏牺”,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亦称牺皇、皇羲、太昊,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
伏羲自幼聪慧过人,长大之后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创立了八卦,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门就此开启;后又教民“作网罟,以佃以鱼,以赡民用养六畜,以充庖厨”,使人类的生存力得到了提高;倡导男女婚配,改变子女只知道母亲而不知父亲的原始群婚状态;创造了文字,取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发明了乐器、创作了乐曲;将氏族分而治之,为后世治理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伏羲德昭日月,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又被称为“人祖”。
伏羲像
伏羲氏,都于陈古文献记载:
东汉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蛇首人身,有圣德,都陈。”
魏晋郦道元《水经·渠水注》载“沙水又东南径陈城北,故陈国也。伏羲、神农并都之。城东北三十里许,犹有羲城实中。”
唐代司马贞《补三皇本纪》谓“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都于陈,东卦太山。”
南宋郑樵《通志·都邑略》云:“伏牺都陈,神农都鲁,或云始都陈。”
清代顾炎武《历代宅京记》云“伏羲氏都陈。”
伏羲氏定都于陈,当代学者著作中多沿袭说。
古陈国地图
陈,自西周始建。周武王灭殷朝后,虞舜帝子孙满,被封为陈国国君。有文献记载:
“满为陈国首封君主,以周礼教化百姓,使陈成为礼仪之邦,传二十六君,历六百四十三年。”
淮阳古称“宛丘”或“陈”,地处黄河冲积扇南沿的颖水中游,左挹嵩山,右控商丘,南襟淮蔡,北枕魏梁,是历史上的交通枢纽。
淮阳境内分布着许多大汶口文化遗址,它们属于大汶口文化颖水类型。这一类型的大汉口文化是公认的太昊文化。
以上材料说明,淮阳确是太昊伏羲氏都邑。
今周口市淮阳县地图
淮阳伏羲陵太昊陵入口午朝门@摄影王立力老师
1·传说、史料
伏羲不仅定都于陈,他的陵墓也这儿。
关于陵的来历,民间传说不一。
一说:旧有说这坟古来就有,但没这样大,后人不断添土,之后就不断增大;
二说:某天此处发了黄水,顺着水流漂来一个金光万道的人头,漂到现在的坟处,突然沉了下去,不多时,狂风大作,黄水退净了,只见人头落处,堆成这样的一个大坟;
三说:某年黄河发水的时候,浮来一具头骨,水退后,此骨便落在现在的坟处。这头骨大如巨锅,上有二角,当时人们都疑惑,除了伏羲外,谁的头上能有角呢,便当做伏羲的头来埋了。
历朝历代史料中也有记载:
孔子《家语》载:“孔子自卫适陈,陈侯启陵阳之台。”
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颁布修陵奉祀诏“每年春秋以太牢祭祀。”
明洪武四年(1371年),太祖朱元璋下诏尽数废止各地“三皇”庙,对“三皇”祭祀只准许在陵寝所在地进行,河南淮阳伏羲陵被确定为祭祀伏羲的唯一合法场所,而周围其他的伏羲陵庙日益衰落。
清代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云:“太昊伏羲氏,风姓……陵在河南陈州府城北三里淮宁县界。”
《陈州府志》载:“清代多次遣官致祭;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亲题巨匾,以示仰慕。”
2·天下第一陵
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遂太昊陵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和“天下第一陵”。
今存的太昊陵是遵从伏羲先天八卦数理而建,整个建筑群占地875亩,分内城、外城、紫禁城,总体布局坐北朝南。
景区内主体建筑分布于南北750多米长的中轴线上,包括: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伏羲陵墓、蓍草园等构成的主景区。
如果把南北大门层层打开,可从南面第一道门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大陵墓,号称“十门相照”。
太昊陵俯瞰图
陵园正中为统天殿,殿内塑伏羲坐像,手托八卦,两侧配有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塑像。殿前有月台,高7级,可容纳千人朝拜。
统天殿
先天门
伏羲像@摄影王立力老师
再往里走是显仁殿也叫娃娃殿,内塑女娲像,是朝祖人们求子还愿的地方。
女娲像@摄影王立力老师
“二月会”太昊陵前香客众多,人潮涌动@摄影王立力老师
焚香拜祭的出家人@摄影王立力老师
每年自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太昊陵都会如期举行庙会,会期一个月,俗称“二月会”。
“二月会”据传起源于远古以祈求人口繁衍为宗旨的仲春之会——“仲春之月,令会男女”(《礼记·月令》),所以在太昊陵庙会上有众多求子习俗事象。
庙会中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拴娃娃”、“摸子孙窑”和请吉祥物,都与求子有关,可以说是细致详尽的“一条龙”服务。
1·“拴娃娃”
太昊陵庙会求子习俗的第一道程序是拴娃娃。
求子者在“拴娃娃”之前,先要到人祖爷像前烧香许愿。
求子者向人祖爷承诺若能如愿得子,以后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据说这天是人祖爷生日)都要到庙中还愿。
太昊陵前众人焚香膜拜@摄影王立力老师
在人祖爷像前烧香许愿后,无嗣的女子就可以到到显仁殿内人祖奶奶像前求子了。
由观内的道人“牵线”拿给女子一根红头绳(现在是拿一元钱放进功德箱,换得一根红色线绳),女子接后,用红头绳从众多娃娃中挑出自己中意的一个,将红线套在他(她)的脖子或手上,表明这个娃娃已被选中。
女娲娘娘及座前娃娃
接下来,烧香许愿,自报家门。
求子妇女向人祖奶奶说明自己是哪里人,多大了,求男还是求女,并再次向人祖奶奶保证,三年内如得贵子将如何还愿。
之后,求子者起身抱着泥娃娃绕人祖奶奶像转一圈,认为这样才能在人祖的保佑下如愿以偿。
由执事者给泥娃娃起一个名字。
一般都是“拴柱”、“锁住”、“来喜”、“全贵”之类的吉祥名字,娃娃就算被拴中了。
取了名字以后,求子者便可以离开了。
把泥娃娃揣在怀里藏了,以防被别人看到。向道人送上几个钱,离开女娲观,直奔回家。一路上,女子默默念着娃娃的名字回到家中。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当地,三岁以下的小孩,特别是男孩,除非是以前拴娃娃求子所得,一般是不让进人祖殿的,因为害怕有拴娃娃的会把孩子叫走。
求子者回家后要把拴来的娃娃放在被中或枕边,表明已从人祖那里领回了娃娃。
三年内如果真的得子,求子者必须按所许的诺言向人祖还愿,并奉还两个泥娃娃,以供他人求子之用。
在拴娃娃的祈子习俗中,泥娃娃扮演了人生礼俗中的重要角色。求子者借助这些泥娃娃,寄托了生儿育女的本能渴望。
2·摸“子孙窑”
“子孙窑”是一个位于太昊陵显仁殿基石上的黑幽幽的圆孔,直径约 2.5 厘米,深度约有一指左右。
石基上的“子孙窑”
神奇的“子孙窑”已被那些希望成人之父母、成人之祖辈的虔诚者摸穿了不知多少块。上一块因为它的上部已被手指摸穿,不能称其为“窑”了。目前这块是1990年换上的,岁月更替,青石上的“子孙窑”又成了幽深的黑洞,这是一种很珍贵的传承,至今还存在并延续着。
求子者在拴过娃娃之后,一般都会去摸一摸“子孙窑”。
特别是已婚妇女,为了求子大都要去摸摸的,嘴里还要念叨着:“摸摸子孙窑,子孙满堂跑。”如今的人们仍然将“子孙窑”作为祈子、祈福、保平安的圣物,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摸“子孙窑”的寓意是什么呢?
这与古“二月会”有关。每逢古“二月会”,伏羲便把各部落青年男女召集起来。若男女相互有意,便可分别摸一摸中间带孔的石头,即可结为夫妻。相传,只要女子摸摸,来年就会生个白胖小子。
在这类在求子传说和习俗中,“洞”“窑”之类的实物通常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子孙窑”正是女性生殖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摸“子孙窑”标志着两性的结合、传宗接代、子嗣绵长,香火不断。
于熙熙攘攘中,那些朝祖竭陵的女子,举起一双双手,争先摸子孙窑。
众人摸“子孙窑”
3·泥泥狗与布老虎
泥泥狗与布老虎@摄影王立力老师
为确保求子愿望的万无一失,求子者在拴娃娃、摸子孙窑之后,一般都会在午朝门外的地摊上花钱“请”一些泥泥狗和布老虎。
庙会前摊上的布老虎@摄影王立力老师
在淮阳民间有关伏羲、女娲繁衍人类的神话传说中,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与伏羲、女娲繁衍人类的神话传说紧密联系。
太昊陵庙会上的布老虎种类繁多,有单头虎、双头虎、直卧虎、侧卧虎、枕头虎等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虎,阳物,百兽之长也。”虎是中华大地的吉祥物,“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是镇宅、驱邪、禳灾以及生育的保护神。
人们把虎视为生命保护神和繁衍生育之神,从庙会上带几件布老虎回去,是希望子女们不受邪恶侵犯,吉祥如意,像老虎那样虎里虎气地茁壮成长。
布老虎中为数众多的双头虎,以象征着阴阳结合的表现形式,蕴含着求子的生殖文化内涵。淮阳布老虎已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装饰品和玩具,它已成为人类繁衍崇拜的物化和象征。
庙会前摊上的泥泥狗@摄影王立力老师
泥泥狗是庙会上出售的一种泥玩具,是为纪念伏羲、女蜗抟土造人、育万物而制作出来的,并且只有在二月会期间才有。
据《淮阳县志》记载,泥泥狗按其造型大小和着色的不同,分为小泥瞥、小中板、娃娃头、大花货等四种类型。
泥泥狗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无所不有,造型怪异、神秘。林林总总的怪异形体中有九头鸟、人头狗、人面鱼、猴头燕、独角兽、多头怪、翼鱼、翼兽、人面猴、四不象、猫拉猴、草帽虎、怪狮、驮子斑鸿、鱼、蛙、龟、蟒、蛇、狗、熊、蝎子等等,还有各种抽象、变形的多种怪兽复合体共千余种。
泥泥狗——“人面猴”@摄影王立力老师
泥泥狗以黑色为底,佐以绿、黄、赤、白、粉红,彩绘点线,构成装饰花纹。奇特、古朴,颇似古代彩陶。
在信仰者看来,伏羲陵庙里菩草园的蓍(shi)草,陵前松柏的种籽,以及陵庙里的泥土,都因为沾染了人祖的灵气,而具有神力。
有些信仰者甚至认为这些东西具有药物的效果。所以来添坟的人,除了将从自己家乡带来的土抛到陵墓之上,还会将陵上的土带走一把,以水煎服,祛病消灾。买来的泥泥狗带回去后,亦可冲水化开,用以治病。
伏羲陵前泥泥狗的售卖不可谓不火爆。至今,淮阳乡下还有这样的民谣: “老斋公,老会首,给个泥泥狗,您老活到九十九”。
老斋公手提一篮子泥泥狗@摄影王立力老师
“老斋公”指的是来烧香祭祖的老婆婆; “老会首”指的是村民集体上陵烧香时候,所推举的有领队义务的男性香客。
香客们从陵里回去的时候,一般都要购买上百个小型泥泥狗,路上碰上孩子们唱儿歌,就要撒给小孩们。然后看着孩子们欢乐地、争先恐后地捡起,之后呜呜的吹响。
泥泥狗和布老虎自身蕴涵着丰富的生殖文化内涵。求子者“请”泥泥狗和布老虎,就是希望把蕴含在它们之中的旺盛生殖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从而让自己也具有旺盛的生殖能力,进而尽快怀孕生子。
还愿前面“拴娃娃”部分就已提到,向人祖爷和人祖奶奶许下了求子的愿望,如果得偿所愿、喜得贵子,就须得来此还愿,这也是求子习俗的最后一道程序。
还愿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献旗杆”和“担经挑”。
1· “献旗杆”或“还旗杆”
在进香拜祖的人山人海中,一家人欢天喜地地簇拥着一个披红挂绿的男孩,十分让人注目。
原来,他们是向“人祖爷”报喜还愿来了。谁家在太昊陵摸“子孙窑”或拴娃娃、抢旗杆得子后,待孩子长到12岁时(意为一个地支轮回),必定要来“还旗杆”。
“还旗杆”
披红的小男孩
一为报告祖宗己吉祥得子;二为祷告“人祖爷”保佑孩子长大成人,望子成龙。
放鞭炮、吹琐呐,喜气洋洋。围观人群中一些企图得子者,不等旗杆烧掉,便开始抢。抢到手者兴高采烈地扬旗而去,这叫“抢旗杆”。这就是太昊陵“还旗杆”、“抢旗杆”的风俗。
所谓旗杆,由木杆和木盒组成。
画金龙的旗杆
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农耕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古来称男子为顶梁柱,认为男孩支撑门户,是其门户的旗帜,所以木杆代表男性。
木盒是方形的,方形代表地,是女性的象征,木杆插过不封的顶,表示顶天立地。
木杆和木盒都涂成红色,以此喻指强大的生殖能力。
2· “担经挑”
热闹的“担经挑”现场
“担经挑”又称“担花篮”、“履迹舞”。
在过去,“担经挑”有严格要求。每班四个老斋公(偶数、成双),身着黑衣、黑裤,庄重、肃穆,用五尺黑纱缠头,多余部分则垂于身后。三人表演,一人打经板(竹制),边歌边舞,在经板声中以说明形式为表演者伴奏。三副经挑中六种花篮,花蓝竹制精巧,有龙、虹、狮子、虎、宝瓶等式样。舞者全身饰黑色服装,偏大襟上衣,大腰裤均镶彩边,黑鞋锈花,黑头纱长约五尺,下缀二寸长穗。但随着时代变化,服装与花篮道具生了变化,不再是单一的。
舞姿变化大致有三。一是“剪子股”:一人打经板,三人表演以“十”字路线为中心,对面穿叉,走成剪子股路线。
“剪子股”
二是“铁索链”(又称“拧麻花”):一舞者走“8”字形,二人走另一条路线,像拧麻花一样多次相迭。
“铁锁链”
三是“蛇脱皮(又称“履迹步”):一人领舞,,三人(包括打经板者)朝一个方向沿履而舞,然后,每二人从中交叉而过,像蛇逶迤而行一样。
“履迹步”
“担经挑”舞蹈模仿的就是华胥氏(今陕西蓝田县人)“履巨人迹”而有孕生下伏羲,以及伏羲女娲兄妹成婚及交合的情状。
三种舞步交叉旋转,身后飘洒的黑纱相互缠绕而又自动散开,象征伏羲与女娲“两尾相交”之意。
从考古学的角度讲,这种舞还是颇有来历的,它与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和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现存南阳汉画像石馆),以及隋朝高昌故址阿斯塔那墓室的“伏羲女娲交尾图”一样,都确切地表达出“生殖崇拜”是远古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
汉代画像石中的伏羲女娲交尾图(作者拍摄)
汉墓壁画中的伏羲女娲交尾图(作者拍摄)
人们通过这些具有一定象征寓意的舞姿,表达了对人祖伏羲、女娲繁衍人类功德的歌颂,用“担经挑”的形式表白感恩的心。
小结“天地之大德曰生”,人自身的生存繁衍又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太昊伏羲庙会中的风俗活动都表达着生殖崇拜和祈求得子的寓意。
每年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二,世界各地几百万人涌向淮阳县太昊陵庙朝圣伏羲,游客人数日达数十万,2008年以“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约82.5万)的庙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太昊陵庙会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人祖祭典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人何登棰《太昊陵会竹枝词》中有:
“陈州西望路迢遥,绿遍春风柳万条。小艇苏堤何处去,烧香今夜听吹箫。一肩行李半腰泥,策蹇驱车日渐西。男女百千齐唱佛,皇陵竟作古招堤。分衢列肆烂朝霞,六观真人醮事奢……”
诗中对清朝时男女肩挑着祭品,挤拥而来烧香、唱经、祭拜的盛况记载得非常生动。
注释:
- 侯晨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淮阳伏羲陵庙会的传承与变迁》,2011年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
- 杜谆《太昊陵庙会求子习俗解析》,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 席宇《淮阳人祖庙会与泥泥狗的现状调查及其保护性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硕士生论文。
- 邵士杰、王守得《淮阳县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版。
- 倪宝诚《太昊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 淮阳太昊陵文物保管所《淮阳太昊陵》淮阳史话第三辑,2002年版。
- 淮阳县委《羲皇故都淮阳》郑州:龙根书坊,2009年版。
- 郑合成《陈州太昊陵庙会概况》立杞:河南立杞县教育实验区,淮阳师范学校,1934年版。
- 李洁《祭祖的原始遗俗:宛丘巫舞》,寻根,2003年版。
- 程玉艳《生殖崇拜文化—淮阳太昊陵庙会文化的底色》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版。
- 【清】阮元校刻《春秋左传》,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 【清】顾炎武,于杰默校《历代帝王宅京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 【清】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版。
- 【清】王珂《孔子家语》上海:上海书店,1987年版。
本文关键词:淮阳太昊陵祭祀大典,淮阳太昊陵每天的祭祀仪式有哪些,淮阳太昊陵跪像,淮阳太昊陵每天的祭祀仪式叫什么,淮阳太昊陵安葬着。这就是关于《淮阳太昊陵每天的祭祀仪式,河南淮阳的太昊伏羲陵》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