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动词(一所村校的兴衰:破破烂烂时)

03-02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动词,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

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

1、安静的学校。2、空旷的学校。

3、吵闹的学校。

4、美丽的学校。5、著名的学校。扩展资料:一、填空方法填形容词。二、填词解释1、安静释义:指安宁,平静,鸦雀无声。

2、空旷释义:地方广阔。3、吵闹释义:扰乱,使不安静。4、美丽释义:好看;漂亮。

5、著名释义:有名、出名之意。

什么的学校怎样填合适的词?

1、安静的学校。2、空旷的学校。

3、吵闹的学校。

4、美丽的学校。5、著名的学校。扩展资料:一、填空方法填形容词。二、填词解释1、安静释义:指安宁,平静,鸦雀无声。

2、空旷释义:地方广阔。3、吵闹释义:扰乱,使不安静。4、美丽释义:好看;漂亮。

5、著名释义:有名、出名之意。

什么的学校,如何填合适的词?

1、(安静)的学校。2、(漂亮)的学校。

3、(吵闹)的学校。

4、(美丽)的学校。5、(著名)的学校。形容词的用法:1、性质形容词一般能受“不”和“很”的修饰,少数状态形容词不受“不”和“很”的修饰。2、能修饰名词,经常作谓语或定语。

如“大眼睛、高楼、冰凉的酸梅汤、初级职称”。3、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如“大大、长长、高高”。

4、可以带宾语。

2、一所村校的兴衰:破破烂烂时,书声琅琅;楼宇俨然时,空旷寂寥

那一天,我专程去拜访了我们村子里的学校。

恢弘气派的大门,整齐严实的围墙,宽敞平整的校园,窗明几净的三层小楼,还有校园里枝繁叶茂的女贞树和玉兰树。

这可真是学生读书学习的好地方。可惜,学校现在没有了学生。当然也没有了老师。据说是村委会办公的地方。

眼前的冷清让我心里堵得慌。我多么希望出现当年我这里当民师的时候,校园里上课时的书声琅琅,下课时的沸反盈天。

那是村子里文化血脉的延续,是村子生命活力的集中显露。

我的思绪不由地飘飘忽忽,想起了这所村办学校的前世今生。

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动词(一所村校的兴衰:破破烂烂时)

(图片和本文无关)

(一)

追溯我们村办学校的历史,恐怕就要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了。

大清灭亡,民国肇造,科举废弃,新学兴起。上个世纪之初,我们国家现代学校就出现了。我的家乡地处深山区,偏远落后,现代文明的春风吹到的比较晚,一直到1927年,镇上才出现了现代学堂。我们村则更落后一点,到了1931年,村里有一个有识之士,捐出了6亩地,建起了6间瓦房。这算是村里最早的学校。

那时的学校好像不是公益性的。村民生活贫困,能上起的人也很少。

到了1951年,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一切百废待兴。面对文化落后文盲遍地的客观现实,国家要求村村办学校。村里拆除了村东头的牛王庙,将学校扩建为10间。接着,又修建了围墙,修建了学校的大门。大门口上方,用砖头雕刻着“麦垛村学校”几个大字。学校对面路南还有一块地,比一个篮球场稍微大一点,作为学校的操场。

尽管只是初级小学,只招收一二三年级学生,但毕竟这些小孩子能够上学,要识文断字,不再成为文盲了。村民们欢欣鼓舞,纷纷送孩子去读书。

听说,那时学校的老师,白天教小学生读书识字,晚上开办扫盲班,让村里的成年人去读书认字。

我没有见过识字班的教材,只记得我们生产队有一位大婶,她经常会背诵在识字班学习的课文。其中有两句:“一会儿飞上了天空,一会儿飞过了天安门。”这好像是开国大典时,空军飞机的表演。

还有一位大叔,他经常会背诵:“不识字,困难多,男人跑到女厕所。”“小麦、玉米、红薯,大豆、高粱、芝麻;种地、打场、劳动,缝衣、织布、纺花。”“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人民得解放。”这些句子,可能都是识字课本的语言。

识字班还教算术,教记账,教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些词语书写。

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动词(一所村校的兴衰:破破烂烂时)

(图片与本文无关)

(二)

我们村学校给我大脑里留下的最早画面是满院的庄稼。

那是因为三年自然灾害的侵袭,粮食问题成了最大的问题,村里的学校是否停办了,我记不清楚了。我只记得那一年秋天,我去学校上学,满院的玉米,长势很好。玉米秆都是一人多高,腰间的玉木棒子很粗壮。学校南边的操场里,也都种上了玉米。

那一年可能是1962年,我八岁,刚上小学。

玉米收获以后,没有再种,校园和操场又成了学生活动的场地。

我上二年级和三年级时候的学校情景,大体还记得。我那时学会了一个歌: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面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

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呀么打不尽。

那时,教室没有课桌,都是用砖墩子支起来的长木板,凳子都是学生从家里带的。

我现在还能记起那时学生趴在校园的地面上写字的情景。学生用粉笔在校园土地上默写课文,一行一行的。每天校园里地面上都是满满当当、白花花的粉笔字。

由于我们村学校是初小,四五六年级需要到邻村去读。那时,我们村和邻村是一个大队,邻村办有高小,离我们村三里多,我们天天跑路去上学。

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动词(一所村校的兴衰:破破烂烂时)

(图片和本文无关)

(三)

当我又回到我们村小学的时候,就到了1966年。这一年,我们该升六年级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同时,我们大队的两个村也分开成为两个大队。也就是我们村成为一个单独的大队了。于是我们也从邻村的小学转回到村里学校。

在我们转回村里学校之前,也就是1966年上半年,村里学校第二次扩建。在前面的一排坐北朝南的教室后面,又建起了东西两个教室,都是石头墙瓦房。两个教室相向而立,中间是空地,供学生们活动。

遗憾的是我们在新建的教室里没有上几天课,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到我们村。学校都停课闹革命了,我们也都成为红卫兵,上街游行喊口号了。

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动词(一所村校的兴衰:破破烂烂时)

(图片和本文无关)

(四)

当我又回到我们村学校的时候,已经是1973年3月了。这时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是一个教学班。其中小学5个教学班,戴帽初中班1个。

这一年是村里第一次开始办初中班。应该也是基础教育大跃进的开始。

不过,这时候我的身份变了,不再是学生了,而是老师了。

这一年,学校让我教小学三年级,包班,语文、算术、自然、音乐、体育都要教。

教室还是1931年学校草创时修建的。教室里还是没有桌凳,还是学生从家里带小凳子,坐在砖垛支起的木板上学习。教室后面还立着一根木柱,支撑着屋顶一根已经压弯的檩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那应该算是危房了。可那时候没有人觉得它是危房,认为还可以再用。教室窗户少,采光比较差。阴天的时候,教室里光线比较暗。每个学生都准备有小油灯。

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动词(一所村校的兴衰:破破烂烂时)

(图片和本文无关)

(五)

就在1973年,学校又开始扩建了,因为要办戴帽初中,校舍不够用,村里又在学校后面征了几亩地,又建起了两个教室。这两个教室好像是窑洞式。到了1974年校舍扩建完成,初中班出现了七年级,也就是初中二年级。

那时候,小学变成了五年制,初中二年制,所以戴帽初中就是1-7年级。这应该是学校发展的高峰时期。全校总共有学生达200多人。

那时学校尽管师资匮乏,教学质量不高,但是整个学校确实显得生机勃勃。

当时的办学设施确实是简陋,可以说是筚路蓝缕。没有课桌,都是用砖墩子支撑水泥板当课桌。板凳是学生自己带的。学校没有教具,老师上课就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由于初中数学有平面几何,所以数学老师的教具出现了木质圆规和木质三角板。至于物理化学等都只能照本宣科了。学校的小操场也立起了一副篮球架,学生体育课可以学习打篮球。

那时,学生是不学外语的。当时还出现了一个反对学习外语的马振扶事件。河南南阳地区唐河县马振扶公社有个15岁的女学生叫张玉琴,考英语时交了白卷,在卷子背面写了一首打油诗:“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也能当接班人。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而后该学生投河自尽。这个事件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那时的初中高中,都不再学习外语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马振扶事件确实给当时的村办学校减轻了负担。如果开设外语,最难办的就是找不到外语老师。不过,不开设外语,也确实影响了孩子们以后的发展。

从1973年春,到1978年底,我在村办学校当了6年民办教师,其中有五年时间是教初中数学。我教的学生有两人恢复高考后,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都是企业高管和高级工程师。那几年确实是村办学校发展的鼎盛时期。

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动词(一所村校的兴衰:破破烂烂时)

(图片和本文无关)

(六)

1979年之后学校的具体情况我就不太清楚了。大体上是初中班很快就不再办了,都合并到镇上初中了。之后,就是单纯的小学。后来又从五年制恢复到六年制。具体是哪一年我说不清楚。

我到县城工作后,由于比较忙,很少回家。即便回去也是来去匆匆,没有时间到村办学校去看。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县里组织两基大会战,重点解决农村学校校舍的老旧残破问题。我们村的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校舍都成了危房。其中有一间教室,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竟然屋顶全部塌落下来。还好是在夜间,没有学生。要是在白天,学生正在上课,那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在全县风起云涌的集资建校热潮的裹挟下,也新建了一座教学楼,重新修建了院墙和大门,整修了校园,并栽种了长青乔木,学校面貌一下子焕然一新了。

那一年我专程到学校看时,已经找不出原来我在这里上学和工作时的任何痕迹了。1931年建的两间教室没了,1951年扩建的教室也没了。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两次扩建的教室和教师办公室也没了,完全被一座轩敞明亮的现代化教学楼取代了。村办学校一下子草鸡变凤凰了。

然而,学校却没有学生和老师了 ,没有琅琅书声了,没有弦歌悠扬了,没有学生的奔跑嬉闹活蹦乱跳了,没有生机勃勃朝气昂扬的文化氛围了。校园里没有人,教室里没有人,使我顿感空旷寂寥,孤寂落寞。

从1997年新校舍落成,到十年前我到村里学校重游故地,也不过仅仅过去了十多年。我不知道这十几年学校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学生太少,连教学点都无法设立,无奈被合并到镇上学校的。我估计学校的败落应该和乡村经济的败落同步,和村里人口的减少同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步。

从1931年建校开始,到最终学校被撤并,麦垛村学校从无到有,从初级小学到完全小学,再到戴帽初中,再到完全小学,再到教学点,再到彻底没有学生,成为一个漂亮的空壳,走过了大约八十年的岁月,学校发展的轨迹很像一个抛物线。在学校最兴盛的时候,我在其中工作,而今回忆起来,确实感慨良多。

我不知道麦垛村学校会不会在起死回生。不过,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睡梦里,她一直存在,而且喧闹火热。

本文关键词: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三年级,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用英语,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ABB,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二年级,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这就是关于《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什么的学校填合适的词动词(一所村校的兴衰:破破烂烂时)》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