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彻也的作品简介,石田彻也笔记(丧神鼻祖,一生设法求死)
关于【石田彻也的作品简介】,石田彻也笔记,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丧神鼻祖,一生设法求死
- 2、石田彻也的作品简介
1、丧神鼻祖,一生设法求死
#2022生机大会#
画家-石田彻也
他不属于大众不属于政治甚至不属于知识分子,不属于任何群体,是真正的“我手画我口”。
2005(平成17)年5月23日早晨6点左右,东京小田急电铁沿线的町田市 ,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一名年轻男子在经过铁道与道路交叉口时,不幸被高速行驶而来的电车撞倒后身亡。
死者名叫石田彻也,31岁,画家。
生前,他不被知晓。三次规模不大的个展,穿梭在十几个群展中,是他最活跃的时期。
死后,被誉为「被轻视的天才画家」、「日本梵高」、「日本卡夫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天才」、「惊世之作」……
移动的梦 1996
传送带上的人 1996
如果石田彻也还活着,对于一位刚刚暂露头角的年轻画家来说,这些标签未免不是一种负担。
不可否认,死亡加持了石田作品本身的伤感特质。
「石田风格」的画作透露出的孤独、自我、敏感、困惑、挣扎和绝望。显然,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时代。
01
石田彻也是1973年6月16日生人,出生地是日本静冈县烧津市,父亲是原烧津市议会议员,家中有三位哥哥,家里四兄弟,石田彻也最小。
最前面的是石田彻也,三岁
和妈妈一起参加运动会
小学时期石田彻也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上小学时已展露绘画天赋。
比如,五年级时为班级设计班旗。
大家叫他「绘画的小彻」。
正在做绘画说明的石田彻也(左)
11岁时,作品「欺凌弱者,停止吧!」在小、中、高学生举办的「人权漫画海报」征集比赛,获得最优秀奖,并在静冈市立儿童绘馆展出。
欺凌弱者,停止吧!
敏感的石田彻也,童年时代就对现实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和批判意识。
石田彻也从小就参与政治讨论,展现出强烈的社会意识,早早就对社会不抱希望。
初中时的修学旅行
在他的家乡静冈县烧津市,正是1954年第五福龙丸事件发生地。
当时美国在比基尼环礁进行核试验,载著日本渔民从烧津市出发的「第五福龙丸」渔船在环礁附近海域暴露于核辐射中,造成一位船员身亡。
《哥斯拉》在这个氛围中正式诞生。
石田彻也视本・沙恩创作的《第五福龙丸》为灵魂缪斯,决意成为一名画家。
02
石田彻也这一代人,被叫作「团块二代」。
这群人在经济高度增长中长大,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走入社会。
这种激烈跌宕的经验,给了这一代人独特的思维方式。
参加武藏野美术大学入学典礼,1992年
石田彻也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属于那一代的年轻人,但又只属于石田自己。
石田彻也与大学时代朋友的合影
石田彻也的父母希望他有个简单平凡的人生即可。
对石田彻也而言,平凡并非他的最佳选择,唯有绘画让他找到自己。
他的父母指责并告诫他:“停止画画吧”、“画画根本没什么出息”,就这样从小学到高中,父母一唠叨就是十几年。
尽管家人竭力反对,石田彻也仍然努力坚持自己的艺术梦想。
高三那年,他转入静冈中央美术研究所上课。
1992年,19岁的石田考入武蔵野美术大学造型学部视觉传达设计学科。与原研哉、奈良美智成为校友。
停车场连续剧 1994年
从进入学校第一天起,他不再接受家庭的任何资助,石田彻也的行为也激起了父母的怒火,以至于整个大学期间,他都很少和父母有来往。
这时期,石田的画风以粗犷线条和奔放色彩为特征,“疼痛”、“怯懦”,“苦楚”是他作品的核心特质。
潮虫之眠 1995
「从居酒屋发车」和「从啤酒花园起飞」是石田彻也与他的朋友平林勇共同创作的,获得「第63届每日广告设计奖」(1995年)优秀奖。
从居酒屋发车 1995
从啤酒花园起飞 1995
在他的「梦境日记」里,曾引用弗洛伊德《恐怖者》中的句子「让人恐怖的东西,是经过压抑之后再度返回的熟悉亲密的对象。」
大车轮 1995
无题 1995
在石田的笔记中,你也会看到一个美术生的迷茫和焦虑:
我在想,一直以来我都干了些什么。图样一成不变,技法也生疏了,心里特难受。
画不出画,情绪低落。
被广告、设计剥夺了大量精力,于是将最重要的绘画、故事完全抛在了脑后。
缓过神来,竟发现已经画不出画了。
我开始嫉妒能画画的人,幻想着灵感重现的那天会来,甚至觉得自己只是需要一个女人。我一味地,逃避着。内心自然变得丑陋不堪,人际关系也开始紧张。
现在,稍微想象一下不再画画的未来的自己……做不到,太可怕,不敢想。
我要大声求救!谁来救救我啊!
在此阶段,石田彻也的苦恼是:如何从一名设计师跨入画家行列。
他在日记里抱怨被广告、设计剥夺了大量精力,渴望灵感涌现,画出真正满意的作品,而构思想象的过程又是痛并快乐着的。
他写道「尽知悲伤的人朝着无意义前进——非常温暖,(蒸汽机车人)、(自行车人)我的目标方向性」。
变成蒸汽机车的人 1995
他不断地尝试各种可能性,从细腻的灵感草图到作品的最终完成,反复修改、斟酌,直到满意为止。
无题 1995
世间哪有什么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总是你想得到些什么必然会失去些什么。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奢侈品不是爱马仕、布加迪、百达翡丽……而是梦想。
因为追求它的成本实在太过高昂,总得有人来为它买单。
03
大学毕业后,石田的就职面试不是很顺利,便与好友合开一间小公司,制作艺术电影。
可偏偏,碰上日本经济泡沫爆破、公司为维持生计,不得不将主业改为数码图像设计。
一年后,他离开了公司,成为了一名自由画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石田彻也画出了自己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即一群穿著笔挺西装的男性上班族,面无表情地凝视著同一个方向,身体以及僵硬的姿态呈现,就好像四肢被隐形的绳索捆绑在一起。
士兵 1996
鲤鱼之梦 1996
社长的伞下 1996
速度信仰 1996
加油站式进食 1996
抽屉 1996
无题 1997
1996年10月,在第6届3.3㎡展上,石田彻也的画作第一次展示在公众面前。
个展“漂浮的人”
这些日后被称为其代表作的作品,如 「飞不起来的人 」、 「社长的伞下 」、 「加油站式进食 」、 「不安的梦 」、 「水母之梦」等,都出现在个展览「漂浮的人」中。
飞不起来的人 1996
石田彻一边打工一边创作。像是ㄧ些夜间工厂或是工地现场警卫、巡逻等工作都只是为争取更多时间在他所专注的绘画上。
左:不再使用的大厦里的部长的椅子 1996
右:不再使用的大厦里的部员的椅子 1996
人与机械、楼房、飞机、轮胎、电视等这些他的代表性元素,在这时开始全面绽放。
他画下这些画的时候,也只有二十岁出头。
04
「漂浮的人」个展之后,石田开始引起艺术圈的关注。从1996年至2001年间,石田先后参加了包括群展、个展在内的14场展览。
物色 1998
应酬 1998
与大多数渴望成功的年轻艺术家一样,石田希望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朋友平林勇回忆,「无论什么时候去拜访,都看到他在画画。」
然而,这时期他的性格却越来越自闭。
无题 1998
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独白:想要融入社会而无所适从。这个阶段,他的作品风格更加明确。幽默的成分减少了,而痛苦增加了。
功能性 1999
市场 1999
他的笔记中较少涉及私生活,大多是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加上石田性格内向,不大愿意向人倾诉烦恼。
一张画什么样,说到底,是由看的人决定的。看画人的经历、当时的情感,让画不再只是画。
待机 1999
彼岸 1999
他有时承认是「自画像」,有时又予以否认。暴露自己是危险的,可他又会不自觉地把「他们」画成自己。这种纠结无法排解,只能一直画下去。
无题 1999
搜索 2001
无题 2001
无题 2001
无题 2001
这些被石田彻也称之为「自己」的画作,又因无法从框架中逃脱而自嘲。
他试图避免故作深沉的姿态,希望以讽刺、幽默、自嘲的方式呈现。
一种苦涩的「幽默」。
05
2000年后,石田彻也开始用油彩和画布作画,而之前他的作品一直是在绘画板、油画板、木板之类的材料上用丙烯颜料完成的。
石田彻也在画室,2001年
复健 2003
无题 2003
文字 2003
自我决定 2004
食草龙 2004
无题 2004
石田彻也很早就有留学的计划。
在他的公寓中发现了51本遗世笔记,一生创作了大约200幅作品,而被发现的草图就有12300多张。
22岁准备自己「背水一战」的个展时,为了激发自己创意,还给自己定下「每天画50个创意图」的任务。
创意的产生不是凭空出现,而石田彻也的灵感就是这样被自己给「逼」出来的。
创作中的石田彻也。1998年。
无题 2004
归途 2003
温室 2003
无题 2004
无题 2004
无题 2005
这幅「无题」(2005年)被认为是石田彻也最后的作品。在他死后,这幅作品拍出412万港币高价。
2005年5月23日早晨6点左右,警察在石田彻也的衣服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美元。
去美国留学深造、办画展,是石田彻也一直以来的梦想。
只可惜,没有等到那时候。
石田彻也用生命的洞察,描绘了一幅幅悲伤的画布。
我死了,
世界也不会停止。
我认识的那些还活着的人,
要不了多久也会死。
最后,所有我认识的人都会死,
于是连他们记忆中的那个我也将消失。
——石田彻也
命运在石田彻也的艺术里具有某种先验的宿命形式。
在石田彻也看来,命运是与生俱来的一份劫数,就象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一样,我们似乎也不能享有更好的命运,即富有生存性的命运。
这位性格敏感、怯懦和孱弱的天才,命运作为一种劫数植根于他的性格里。
就这点说,性格即命运,或者说,命运即性格。
当然,这一切都是石田式的。当石田彻也用清醒的目光环视着周遭的世界,他发现了什么呢?
他发现眼前是一片混乱和衰朽的废墟。
到处是普遍的消亡,刺眼的虚无,一切都是水平的、静止的,没有任何光彩。
走动着的只是面目狰狞行色匆匆的精神流氓,只是人的残肢断体和人的东拼西凑的碎片。
这的确是一个了无生气、流淌着腐臭之流的地狱。
艺术家是很个虚浮的名词。
画家也是如此,石田彻也的画作完全是出于内心深处的纯粹的感悟。
他不属于大众不属于政治甚至不属于知识分子,不属于任何群体,是真正的“我手画我口”。(度公子/文)
参考资料:
【日】石田彻也(著)孙玥辰 葛蓓蓓 许建明(译)《石田彻也笔记》
2、石田彻也的作品简介
石田彻也的作品简介
作品内容大多以与蒸汽机车、塑胶袋、坐便器等日常生活用品一体化的青年为主,藉由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描绘并讽刺现代社会中潜藏于日常生活的不安。此外,画作中的青年面容几乎相同,许多人认为是作者的自画像,但作者本人予以否认。
不过很可惜他的作品在作者过世之后,才逐渐被广为人知;2006年11月佳士得在香港举行的「亚洲现代美术」拍卖会中,编号Lot.496作品《无题》(2001年)以远高于预期价格的78万港币卖出,而先前佳士得的预估价格仅有6万至8万港币。
作者的“变形记”中有与邮包,公寓建筑,流水线装置,交通工具合体的人;像牲畜一样被自动机器饲养的人;由机器诞出野兽再由野兽诞出的畸胎;长着螯爪夹持金钱的人;蜗居的人; 作为御宅族的人;被操控的人——他们被冷酷的社会物化,疏离,瞪着空洞的双眼。
谁能介绍一下石田彻也
石田彻也石田彻也的作品描写石田个人的实际生活联想了的世界,虽然被描绘的世界并非现实,但却好像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世界中。以柔弱的少年和儿童的心心理根源,描绘出一副超越真实的图景,揭示了潜藏在现代人的心深处的「疼痛和悲伤」。
是御宅族的心灵写照。
日本画家石田彻也 谁有他的详细资料的?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石田彻也1973年静冈县烧津市生,静冈县立烧津中央高中毕业后,全心地继续在武藏野美术大学绘画,2005年被NHK「新星期日美术馆」介绍后,被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和评价。 石田彻也的作品描写石田个人的实际生活和联想中的世界,虽然被他描绘的世界并非现实,但却好像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世界中。
这些作品被认为是描写和痛切批判当代日本社会的的珍贵作品;包括人权、学校教育、日本的社会结构,以及表现人们的内心的疾病。
在少年犯罪和儿童杀害事件成为社会问题的今天,石田彻也也以柔弱的少年和儿童的心理根源,描绘出一副超越真实的图景,揭示了潜藏在现代人的心深处的疼痛和悲伤。 石田的作品中不难找到一个圆脸大头的主人翁,作者常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让这位主角化身成不同的物品在画作中出现。很多评论家都认为,这位主角便是画家的自画象,也是石田本身表达自己对社会看法的间接投射。 石田的作品画风大胆,有很浓厚的手绘风,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名的压迫感和无助感。
作者配合不同的构图令人联想到主角正处于一个又一个被迫不停运作和工作的角色。主角的表情和动作往往令人感同身受地感受到他那种虽然无奈,但亦要接受,最后变成麻木,目无表情的继续工作下去的处境。 石田彻也是一位沉默寡言并不善于社交的人,他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在绘画之中并努力追求其创作的原创性。
将日常所触及周遭事物随时随手纪录在笔记本上化为其创作灵感来源。 石田彻也大学毕业后就职面试并不是很顺利,便开始一边打工一边绘画的生活。像是ㄧ些夜间工厂或是工地现场警卫&巡逻等打零工的工作都只是为争取更多时间在他所专注的绘画上。
2005年石田彻也在东京银座因交通意外而英年早逝(去世时才31岁)。有人说是他是自杀但也有人提出反驳。因为当时石田总是随身带着ㄧ张美元纸钞在口袋内提醒自己要到美国继续绘画深造的计划,因此不可能自杀! 很可悲的是这么有才气的画家,虽然画作频频得奖但是市场却不是很接受.倒是去世后才广受瞩目,而百余幅画作也顿成为抢手货。
最近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场以港币460万元落槌,刷新了艺术家个人纪录。
本文关键词:石田彻也画作解析,石田彻也英文名,石田彻也笔记,石田彻也画的寓意,石田彻也的画解读。这就是关于《石田彻也的作品简介,石田彻也笔记(丧神鼻祖,一生设法求死)》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