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03-01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距离玉门关遗址不远有一个阳关镇,离镇不远,便是阳关古城遗址。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自此之后,阳关,就成为了中国人的诗和远方。

它与玉门关同为古丝绸之路必经的关隘,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西域交通的重要门户,与昔日的玉门关一样,也曾经兴盛一时。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弛,关城荒废,城垣坍塌,屋舍倾倒,流沙终于淹没了一切,于是“阳关”就成了荒漠边关的代名词永远地掩埋了在戈壁黄沙之中。

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就有一烽燧墩台,现存墩墩山顶上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因此它就成为后人凭吊阳关的地方。

阳关整个关卡呈十字形,东接敦煌、连接丝绸之路通往河西走廊,北面遥望玉门关,南靠阿尔金山控制绿洲水源,西面沿着昆仑山北麓的绿洲若羌、且末、和田、莎车进入帕米尔高原形成丝绸之路的南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如今的阳关遗址,经考证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出大量的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文物古董而得名。《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的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因此阳关这座汉唐时期的边塞关隘,犹如孤魂野鬼,不知魂归何处。如今权且把古董滩当做阳关遗址,也为这故关找一个魂魄的归宿地,供人们瞻仰凭吊。不过如今的阳光遗址只剩下山脊上的一座烽燧,其他全是人工搭建的。

前往阳关,行进在戈壁荒原上,四周都是茫茫戈壁和无尽的黄沙。当我们正在四处张望的时候,突然老远望见,在荒漠之中出现了一块绿洲,那里应该就是阳关景区了,或者就是阳关的遗址地了吧。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少买绿洲

快要进入阳关景区,一条绿荫道上,高大挺拔的杨树,遮天蔽日,给这午后骄阳下的远行行者,带来了一份清凉。道路边上一渠清流,欢快的流淌,更是给这绿洲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灵气。

在这戈壁沙漠,有绿洲的地方,就应该是人口聚集的地方。

历史上的阳关不仅是一个关口,也是一个进出西域的边关商贸小镇,作为一个边贸交易的场所,不可缺少的就是水源,因此,这也给阳关遗址归属地的研判无疑也提供了一个佐证。我想绿洲之外,就应该是荒芜的戈壁大漠了。而这树木葱葱,清流淙淙的景象,应该是阳关之内最后的一抹绿色了吧,西出阳关后,也许就再也看不见这样的景象了。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阳关遗址

阳关景区是近几年在遗址区新建的规模较大的仿古建筑,里面有展示有关阳关历史过往的博物馆。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张骞塑像

进入景区广场,一尊持节跃马的张骞雕塑矗立在那里。

汉武帝遣使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加速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发展,为此司马迁在《史记》上用“凿通西域”来形容张骞在打通西域的千秋功绩。

站在张骞雕塑之前,缅怀我们这位陕西老乡的千秋伟业,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唐诗人王维塑像

在阳关博物馆西门外还有一座王维举杯引吭高歌的雕像与此对应,在塑像后边的石壁山刻有王维那首著名的《送元二使安西》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被传唱久远的“阳关三叠”,千百年来一直是赠别诗中的绝唱。

伫立在诗人的塑像前,默颂着诗人那千古绝唱的诗句,脑海里再次浮现这样的情形: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只有举起手中的酒杯,与挚友把酒惜别……。那绵绵的青丝和深挚的惜别之情,虽穿越千载,依然深深的打动着多少中国人的心,而诗中的阳关,也从此成为西域的代名词,也远远篆刻在了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之中。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从景区的阳关大道,到阳关遗址,沿途的所有的场景都是复制的仿古建筑。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阳关遗址的关墙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复制的攻城器具

就是这些重新建造的关楼,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它昔日曾经的风姿。高大的城墙,城楼下陈列的各种攻城的战车、投石机、巢车等,依稀能够想象昔日战马嘶嚎,战鼓声声,旌旗招摇的情景,仿佛还能听到昔日的厮杀声。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阳关关楼楼

重建的阳关关楼上的旌旗还在飘扬,坍塌的外城墙倒是给人营造除了一种沧桑的真实的场景,让人能够从哪坍塌的墙壁,感受到阳关历经千年逐渐废弛的历史脉络。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行走在景观道上,一路上,是望不尽的戈壁和绵延的沙丘。我环顾四周,心中不禁迷惘,眼前哪有什么青青的客舍和依依的杨柳,有的只是那些重现昔日边关小镇街肆、店铺、军营的仿古建筑,还有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滩和起伏的沙丘,以及沙丘与沙丘之间形成的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石碛平地。

这里就是著名的古董滩,在这苍茫的戈壁荒原上,满目苍凉,一片死寂。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生长在沙丘与石碛间的一簇簇骆驼刺、沙蒿和梭梭,一直铺展到远处的天地相交处,在那清澈和湛蓝的天边,可以清楚地看到阿尔金山山顶上的皑皑白雪。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古董滩的面积约上万平方米,底下埋藏着丰富的文物,每当大风刮过,风吹沙流,沙丘移动,就会露出一些新的瓦砾。据说有的游客曾经在古董滩捡到过箭簇等汉时的兵器文物。

我在古董滩散发着炽热的沙地间踽踽而行,在这戈壁黄沙下寻觅着。不为捡漏捡拾文物,而是在搜寻掩埋在黄沙下的古关旧影,因为古阳关就埋藏在这古董滩的沙丘之下。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古烽燧遗址

站在古董滩北望,远处山脊上矗立着一座烽火台,烽火台居高临下,俯视大漠,气势雄伟,傲然挺立。

这座山叫“墩墩山”,当年山上的烽火台和山下的阳关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一个边塞小镇,成为大漠边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座用沙、土和芦苇、红柳枝交叠夯实而筑成的烽火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如今阳关虽早已不见,但烽火台仍然傲立山头,守望着大漠边关,千百年来就这样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过去那烽火连天的故事。

让我魂牵梦萦的阳关遗址就在脚下,遗存的烽火台就在远处,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急切地向哪山腰奔去,并在烽火台的山脚下留下了一张纪念照。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作者的纪念照

难道这里就是诗人笔下的阳关?

难道这里就是多少中国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我一边向墩墩山的烽火台奔去,一边在心里一次次的这样叩问。然而烽燧无言,黄沙无语,只有耳旁轻轻呼啸的风声和脚下被风吹佛流动黄沙发出的声响。

阳关遗址其实已经没有什么遗迹了,只有山脊上的烽火台还在,也就是那个我们在山下面看到的那个土墩。如果不是因为那个土堆的存在,如果不是因为古董滩地面大量汉代文物的出现,我们现在也许已经无法找寻到阳关的确切去处。如果没有了阳关的确切遗址地,那么阳关所积淀以及所承载的太多历史情怀也就无处寄托和凭吊了。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

如今土墩已坍塌了大半,一层层夯筑的泥沙,一层层枯黄的苇草,就这样在千年风沙的洗刷中被逐渐侵蚀,裸露出的苇草,在荒原的劲风中微微的颤栗。不知何年,那座挺立千载的阳关烽燧将会彻底的坍塌,残存的土墩也终归会化作泥沙,随风飘去。想到这里,我干涩的双目不禁噙满热泪,多愁善感的我,不由得迎风洒泪,仰天悲叹…

登临烽顶,方圆数十里尽收眼底,遥望西北,群山连绵,白雪皑皑,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俯瞰大地,茫茫戈壁,黄沙漫漫,丘壑纵横。荒漠与戈壁在静谧中透渗着一种古战场特有的肃杀与沉寂,西出阳关的路,漫长而又蜿蜒,落日的余晖在天际上留下最后一抹残红,让这残关废遂越发的显得落寞和凄凉。

阳关,一个曾经目睹过汉匈拼杀的古战场,一个见证大汉王朝崛起盛唐兴盛的边关,历史上曾经有多少璀璨夺目的数风流人物的名字都与这里联系在一起,李广、霍去病、冒顿、伊稚斜、休屠王,张骞、班超,玄奘......。

遥想当年年,年仅23岁的霍去病,先后3次出兵河西,横穿河西走廊,如入无人之境,西击匈奴两千余里,斩首十万,血沃瀚海,迫使匈奴浑邪王伏地请降,将丰饶的河西走廊连同数十万民众拱手归降于西汉王朝。匈奴单于不由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西域从此纳入了我大汉版图。

张骞,历经九死一生艰难出使西域,终于打通了一条繁荣千年、横跨欧亚的漫漫商道——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玄奘西去印度取经从这里返回长安...

阳关在丝绸之路贯通后不久,就在这绵延数十里的戈壁旷野的马队驼铃声中,商肆林立,客栈密布,酒旗招展,人头攒动,使原本荒凉,春风不度的边关哨所,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客商云集、财货集散的繁荣边城。

此刻,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雄伟的城楼、猎猎的旌旗、整齐的街肆和熙熙攘攘的人流,还有那与阳关紧密连在一起的历史人物一个个走过阳关:汉代的张骞、班超,曾经从这里出使西域;晋代的法显从这里来到东土长安;唐朝高僧玄奘取经回来,经这里叩关回到长安...…千百年来,阳关古道上,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漫漫黄沙里,洒下了他们的汗水,无尽的戈壁上,留下了他们艰辛跋涉的脚印,历史的扉页上,铭刻着他们的辉煌。

昔日有多少商旅驼队通关过境,阳关的繁华胜景曾经一度辉煌无比,史称是“华戎所交一大都会”。同时,历史上曾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阳关,感叹万千,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除王维那首千古绝唱外,历朝历代,多少文人墨客,慷慨悲歌,留下无数流传千古的华章。正因为如此,这条通往西域的路,也自然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也被历代文人称之为“阳关大道”。

然而也许就是一个轮回,也许繁华之后就是落寞,由于朝代更迭,战祸不断,再加上“丝绸之路”向海上延伸,从宋代开始,阳关逐渐衰败,最终废弛和被人遗忘,当年驼铃悠悠、商旅匆匆的情景也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往昔繁荣异常的边关最终废弛和被人遗忘,就连它的确切地址也无人知晓。于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落寞悲凉,也就化作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符号,阳关,也就永远成为我们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梦幻。

一曲《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唱尽千载离别绪。

一座古边关,延续着古今梦。阳关自此成为无数文人骚客的心灵驿站。

如今,站在这阳关的遗址上,那一曲羌笛,一枝杨柳,一队驮马,不就是张骞、班超西出阳关的旧梦吗?那一片荒漠、一骑廋马、一缕孤烟、一抹残阳,那不正是王维笔下的西域诗情图画吗?...那千年故关,已不见踪迹,那惜别的豪情,早已化作吟唱千古的“阳关三叠”,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史诗和绝唱。

踏着落日的余晖,带着边关的沙尘,怀着思古之幽情,我们结束了我们西域怀古之旅,然而,西域、阳关、玉门关、嘉峪关、汉长城遗址...那携带着历史余温的字眼,那铭刻着千载历史和被历代无数诗人纵情诗画的边塞故关,总让我不舍,总会勾起我无限的遐思和伤感。

西出阳关,也许就是一次西域寻梦之旅,西出阳关,就是梦回汉唐。

西出阳关,就是为寻找诗和远方。

一条绵延万里的长城,把西域边关与内地联系在一起,而万里长城的众多节点,就是由这些无数的关隘、遂墩串联而成,因而这些众多的关隘、烽燧,不仅是万里长城的一个个节点,它更是中国人文化心理上的驿站。那些留存千古的古关隘,历经了多少烽火战乱的洗礼;那河西走廊、阳关大道上,走过多少商旅文人;那关楼烽燧,不知传递过多少烽火狼烟;那边关冷月,不知唤起多少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多少文人墨客,面对阳关、玉门关、嘉峪关,诗兴大发,吟唱出多少千古绝唱,流传至今。

如果说嘉峪关是因为明长城西起点和保存完好而进入教科书让人熟知她的话,那么阳关、玉门则是关因诗而名,是诗人的诗句让阳关、玉门关成为中国人忘不掉的字眼。

西域、阳关、玉门关,因诗而有名,诗因西域、阳关、玉门关而悠远。

西域、阳关、玉门关因诗而名,因诗而千古流传。诚如秋雨先生在《阳关雪》上的所说的:“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阳关、玉门关,虽没有嘉峪关巍峨的城楼,却让无数文人为之神往,正是王维、李白、王之涣等文人大家,以及他们流传千古的诗句,让一座边塞关隘名冠天下,让阳关、玉门关成为中国人心中的文化驿站,即使它化作一杯黄土,也会引领无数游人纷至沓来,瞻仰凭吊,这也许就是文人的巨大魔力,是文化的无限魅力和巨大感召力吧。

西域之行中,每当我触摸关城城门上斑驳的锈迹,脚踏关城门洞中低凹的石条,那些城墙早已被风沙冲刷的斑驳凋零,城门上的门环已经锈迹斑斑,门洞的青石板,被历史的年轮留下岁月的车辙…这一切似乎都在无言地向人们诉说着那遥远过去的故事。

当我行进在用血和汗、血与火筑起的关楼里,脚下踩着的每一块青砖、每走过一个幽深的门洞,都能唤起我思古怀旧的浓浓心绪,因为这里的每一片瓦、每一块砖、每一个门洞、每一座楼阁,甚至连那大漠边关上流动的空气,都带着流失的光阴和无情的岁月留给我们的历史气息;斑驳的城门、深深地车辙、脚下的砖石,都印刻着历史的足迹;关楼上的箭楼、城垛,都有无数悲壮的故事蕴含在其中...…好似我们轻轻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它滚烫的历史脉搏一样。那些古香古色的楼阁上的红漆木柱、雕花木窗、彩绘屋顶、那些环绕的回廊、飞耸的檐翼,无不透着幽幽的古意,那些迎风飘扬的旌旗,仿佛都带着临战的杀气,那城垛、箭楼和瓮城里,仿佛还能听到厮杀的呼喊声,那通向西域戈壁荒原上,仿佛还能听到叩击大地的马蹄声和通关西行商队幽幽的驼铃声。

当我登上关楼、四方城和烽燧极目远眺,远望那苍茫的大漠和延绵不断的远山,向远方伸展远去……在那些朔风裹着尘沙的咽呜声中,仿佛听到寒夜披斗、霜落铁衣、马鸣风萧的铿锵岁月,正穿越这厚重的长城墙壁,从历史的扉页中走来。

大漠的落日余晖,祁连山脉山顶上的终年积雪,黄沙卷起的尘烟中,长城就像一条腾飞的金色巨龙,盘踞在河西走廊的咽喉处,在祁连山颠的云起月落、日出日落的岁月里,嘉峪关见证了一个皇朝的兴起,目送一个王朝盛世浮华之后的陨落;玉门关、阳关诗名天下,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崛起,目睹一个盛世的陨落;汉长城,挺立两千载,犹如中华不断的脊梁,正续写着我们民族的华章。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成名万骨枯。烟云环山,昆仑披银,皑皑的白雪仿佛白骨堆砌,血色残阳,仿佛就是战死将士流淌的鲜血…这关隘,这长城,不就是无数英灵的白骨堆砌起来的吗?那坚如磐石的关楼,不就是用无数英烈的鲜血浇筑的吗?

登上关城、土城和烽燧,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伤感油然而生,思怀古之情,勃然唤醒。嘉峪关楼,内城外墙与悬壁长城、天下第一墩、万里长城相连;关隘上的箭楼、角楼,与长安西域相望;玉门关、阳关,与西域东土相呼应。万里黄沙间,汉长城似游龙浮动,玉门关、阳关烽燧遗墩、断壁残垣,若隐若现,犹如一幅凝聚着边塞沧桑的历史画卷。

斗落星移,雄关古道,漫漫黄沙,斑斑血泪,忠魂铮骨、烽烟狼藉,都已经掩埋在岁月的黄沙里不留痕迹,唯留下古人的离情别绪,今人的追思伤逝。

故人已去,关城烽燧犹在,千古绝唱,又有谁来续写?

(起草于2017年11月,草成于2018年9月,修改于2023年1月)

2、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

《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前一句是什么?

西出阳关无故人上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原文: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唐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扩展资料: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哪个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 【朝代】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标签:小学古诗友情唐诗三百首情感送别场景初中古诗乐府阳关地名译文 注释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本文关键词: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什么故事,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哪首诗?,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是什么诗,西出阳关无故人是谁的诗,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的全文是什么。这就是关于《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全首诗是什么(西域怀古西出阳关)》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