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哪个省,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是指什么省(诗仙李白梦游的天姥山归属天台)

02-18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哪个省】,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是指什么省,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哪个省

浙江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是一条位于浙江绍兴的溪流。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是一条位于浙江绍兴的溪流。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游览至此,留下了无数诗篇,因为剡溪的南江和西江泄合之处,中间有一条银白色的带状水流,一江两流,中嵌银带,非常壮观奇妙。

剡溪由南来的澄潭江和西来的长乐江会流而成。澄潭江俗称南江,因江底坡度较大,水势湍急,也称“雄江”;长乐江又叫西江,江底较平,水流缓和,称为“雌江”。洪水来时,两江泄合之后,中间夹有一条细长的银色带状水流,把雌雄两水隔开,南面浑浊而浪涌,北面清亮而波平,形成一江两流,中嵌银带,直到远处才融成一片,堪称奇观。

剡溪至上虞与曹娥江相接。夹岸青山,溪水逶迤,历史上早有“剡溪九曲”胜景。沿溪古迹迭续,历代众多诗人学士或居或游,留下了无数咏剡名篇及趣闻逸事。

2、唐诗可证,诗仙李白梦游的天姥山归属天台!

2018-09-07 10:15 | 神秀天台

本文搜集有关天姥山的唐诗

对天姥山作了全方位的求证

最后发现唐诗中有

天姥山归属天台的客观结论

可正视听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哪个省,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是指什么省(诗仙李白梦游的天姥山归属天台)

天姥山为天台境内众山之一。由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宣扬,使得本自众山同一色的天姥山,突然变得高大上起来,变得身价百倍,让人仰望侧目。近些年,天姥山的归属被炒得沸沸扬扬。笔者有感于此,从唐诗这一独特的视觉,展示天姥山的前世今生,唐诗见证天台天姥山。

天姥山的知名度

在唐代,天姥山名气大,歌颂的不仅是李白,诗人们写诗喜欢比拟天姥山写景状物。这些诗任意对举,一般不涉及方位,只是信手拈来的神来之笔,表示作者一片寄思天姥之情。如:

孙逖《夜宿浙江》1诗:“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写天姥月落的景象。

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2诗:“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诗人想象中已置身于天姥山中,听见凄清的猿鸣。

贾岛《夕思》3诗:“洞庭风落木,天姥月离云。”写的是天姥山云月诡谲变幻。

陈陶《赠别离》4诗:“天姥剪霞铺晓空,漴漴大帝开明宫。”写天姥的彩霞。

张为《秋醉歌》5:“金风飒已起,还是招渔翁。携酒天姥岑,自弹峄阳桐。”写秋风送爽之时日,招引渔翁,一壶酒一张琴怡然自乐的逍遥天姥的意境。诗中写的金风指秋风。峄阳桐,峄山阳坡之桐。峄山,在山东邹县东南。峄阳,峄山的南坡。山的南面叫阳。《尚书·禹贡》:“峄阳孤桐。”传:“孤,特也。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后因以峄阳作琴的别名。

唐代有许多文人,向往隐居生活。他们把隐身修炼看作是人生的一种品位和境界,一种符合当时文人进退心理的时尚。有的诗人把天姥山作为自己心中向往的隐居地,歌之咏之。如:

李洞《赠宋校书》6:“长言买天姥,高卧谢人群。” 买天姥,意谓买山隐居。古人的买山指归隐。《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遁)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归隐。

储光羲《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7:“以我采薇意,传之天姥岑。” 綦毋校书,即綦毋潜(691-756),时任校书,终著作郎。校书,官名,即校书郎。

比起上述这些诗,下面这首诗似乎把天姥定格在古越王管辖的范围内。李贺《听颖师琴歌》8:“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诗人李贺突发奇想,想像已经逝去的越王生前夜起游天姥。

东汉以前天台属会稽郡,因此,唐代诗人写剡中,往往会连带写到天台的华顶、石梁、天姥、赤城等,但这并不代表这些景点就属于剡县。如:

李德裕《比闻龙门敬善寺有红桂树独秀伊川尝于江南诸山访之莫致陈侍御知予所好因访剡溪樵客偶得数株植郊园众芳色沮乃知敬善所有是蜀道菵草徒得嘉名因赋是诗兼赠陈侍御》9:“来自天姥岑,长疑翠岚色。”

诗中描述的红桂树采自天台的天姥山。剡溪在剡县,曹娥江上游,发源于天台山。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李德裕时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陈侍御,应是李德裕节度使府中幕僚。龙门,指诗题中提到的龙门敬善寺。剡县民来天台采药、采集珍稀苗木花卉是常事,如东汉刘晨、阮肇来天台山采药,近年嵊州、新昌县民大批来天台山采集兰花、木本盆栽苗木等就是例证。

陈端《以剡笺赠陈待诏》10:“云母光笼玉杵温,得来原自剡溪濆。清含天姥岭头雪,润带金庭谷口云。九万未充王内史,百番聊赠杜参军。从知醉里纵横墨,不到羊欣练白裙。”

剡笺,用剡溪藤造的笺纸。待诏,原为待皇帝之命以言事之意,并非正式官名。汉代常令文学之士待诏于金马门,称之为金马门待诏。唐代有翰林待诏。诗的首句说剡笺色泽温润如云母,产自剡溪边。第二句是说剡笺白如天姥岭头之雪,润滑如金庭谷口之云。天姥,在今浙江省天台县白鹤镇山头姜村地界。金庭,在浙江天台桐柏山中。一说剡县亦有金庭。“九万”、“百番”指纸的数量虽不少,但还是不能满足需要。王内史,即王羲之(303—361),晋琅琊临沂人,居会稽山阴,字逸少。司徒王导从子,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习惯称王右军,曾拜天台山高道华顶白云先生为师学习书法,今华顶还有王羲之墨池,现存国清寺鹅字碑就是在华顶王羲之墨池发现的。百番,百张。杜参军,晋杜预,曾参相府军事。又,杜甫。玄宗奔蜀,甫追随唐肃宗,任左拾遗。官军收复长安后,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入蜀。羊欣(370—442),东晋南朝宋间泰山南城人,字敬元。善书,十二岁时,为吴郡太守王献之所爱重,书法更为精进。书学献之,尤工隶书,兼善医术。入宋,任新安太守,称病归。《宋书》、《南史》均有传。最后一句是赞美陈待招潇洒飘逸、才华横溢,赠之剡笺是物有所归。全诗用云母、天姥雪、金庭云来形容剡笺的纸质,用王右军、杜参军、羊欣来形容陈待绍的才气,最后点出是物赠对了人,很感欣慰。

马戴《寄剡中友人》11:“故人今在剡,秋草意如何。岭暮云霞杂,潮回岛屿多。沃洲僧几访,天姥客谁过。岁晚偏相忆,风生隔楚波。”

马戴,会昌四年(844)登进士第,与项斯、赵嘏同榜。见《唐诗纪事》卷五四。诗的第一句是写秋天时节,作者怀念起在剡中的友人。剡,剡县。第三句沃洲与天姥对举,诗人猜测友人是否会与人结伴游沃洲山和天姥山。沃洲山与天姥山相邻,所以唐代诗人写沃洲山往往就自然会联想到天姥山。原因是此两山高人名士常游集。 “潮回”句:因海潮退去而岛屿多露出来可以看见。实是诗人想象之词,越州濒临东海是包括明州(今宁波)在内时。开元二十六年(738)分越州东部为明州,明州因四明山而得名。剡中并不濒海,只有天台山濒海,写的就是天台山。二、四两句是说虽然相忆,但相隔遥远。

唐代诗人来天姥山的路径

上天姥山的路径在天台境内有许多,有从华顶、石桥西行到天姥的,也有从赤城山经关岭东行上天姥山的等等。但因天姥山在天台县北境,北方人士来天姥山最便捷的路径是北道。唐代诗人大多数走的就是这条路线,即浙东唐诗之路的一条主要路径:从扬州经长江转京杭大运河,再转西陵(今萧山西兴),此地为大运河过钱塘江入浙东运河的要津,再经会稽、剡溪溯源至天台的天姥山。李白梦游天姥一诗就是先总叙天姥山在天台境内的地理位置,再梳理来天姥山的路径。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12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此诗作于李白离开翰林以后。原因是李白供奉翰林,自知不为唐玄宗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天宝三年(744)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天宝四年(745),李白将由东鲁(今山东)游吴越,作此诗赠别东鲁朋友,所以诗题一作“别东鲁诸公”。诗中通过奇异梦境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名山天台仙境的热烈向往。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大胆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字句或短或长,大胆创新,兴之所至,信手拈来,正适合于表现作者自由奔放的豪迈情怀。天姥,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原万年乡(今白鹤镇山头姜村地界),下临天台“万马渡”景点,距天台名刹万年寺不远。东连华顶,西北界沃洲山。

全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写天姥山坐落的地理位置和高度。从航海者谈海上仙山瀛洲实在难以寻找,到越人说天姥云霓明灭或可以见到。“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开宗明义,天姥山在连绵天台群山中矗立于天空,高度超过五岳,盖过赤城山。天台山主峰华顶虽然高四万八千丈,但面对天姥山似乎倾倒而东南塌陷。诗人说天姥山的高度超出五岳,其实有些夸张。因为天姥山的实际高度与天台山主峰华顶比要矮小许多。 “掩赤城”倒是真的。天姥山的高度是要盖过赤城山。赤城山,在天台县城北郊,为神仙第六洞天。第一部分从诗人的观察角度分析,当年李白是从关岭方向即天姥山的西边登山。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视角的偏差,这是从西面登天姥山而未至山顶时的视觉偏差,因为山顶的遮蔽,看来似乎天姥山比天台山主峰华顶还要高大,事实上华顶比天姥要高许多。第二部分倒叙梦游天姥的经过,诗人循着南朝谢灵运游天姥时走过的路线从越中、剡溪一路过来,终于到达天台境内登上天姥山。诗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句开始写梦境。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剡溪,在唐代剡县,即曹娥江上游,发源天台石梁金溪。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时曾从越中、剡溪经官方驿路一路过来。谢公屐,谢灵运命人特制的一种穿在脚上的登山木屐,上山去掉前齿,下山去掉后齿,上山下山非常方便。青云梯,指高入青云的上山石级。登上陡峭的天姥山峰,飞越华顶,朝东的那半面就可以见到东海的日出。这一带只有天台山主峰华顶才能观东海日出。天鸡,古代神话中的鸡。《述异记》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树叫桃都,树枝张开三千里,树上有天鸡。太阳出来照在树上,天鸡就开始啼,然后天下所有的鸡都跟着啼。洞天,道家称神仙所居之地为洞天,都在名山胜地。道书以天姥山为第十六福地。李白多次来过天台山,他对天台山是了解的,只是借梦写景罢了。据实地考证,天姥山在李白写作此诗之前,还真有 “丘峦崩摧”之事。天姥山东北角山崩后滚落堆积的半山巨石如万马奔腾而下,因称“万马渡”,现在的万马渡就是明证。第三部分写诗人蔑视权贵,纵情山水,寻访名山的愿望。其实诗中已经写得非常清楚,李白要访的名山就是天台山。李白的《琼台》诗写得明白:“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13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全唐诗》卷174_15)

储邕,李白友人,生平不详。剡中,指剡县地。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这是从运河渡长江、钱塘江到达越州的路线。唐代诗人从北方到会稽山、天台山大多选择走此路,李白也是其中之一。会稽,今绍兴。“荷花镜里香”:是说镜湖里的荷花正在盛开。正是荷季,诗人来到天台天姥山。

杜甫《壮游》14(节选)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此诗大历元年(766)秋作于夔州。这是一首带有作者自传性质的叙事诗,回忆青壮年时代漫游大江南北的生活。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关作者生平的珍贵资料。这里只节选了该诗有关作者游历浙江的片段。“枕戈”句,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王勾践兵败于吴后,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休养生息,发奋图强,终于最后灭了吴国,报仇雪恨。 “渡浙”句,《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渡过浙江巡幸会稽。诗中指诗人自己渡浙江南游天台山时所想。“蒸鱼”句,用吴王阖闾篡夺王位故事。《史记·刺客列传》载:阖闾为了夺取王位,刺杀吴王僚,乃设酒宴,令刺客专诸置匕首于蒸鱼腹内,乘进食时刺杀僚,自立为吴王。“除道”句,用汉会稽人朱买臣发迹故事。朱早年贫寒,妻子难耐其苦,与之离婚。后来朱赴长安上计(经济账簿),获任会稽郡太守,回来时故意穿着旧衣,在朋友面前露出腰间悬挂的印章,地方官员惊慌失措,连忙“发民除道”,路过吴郡,朱买臣看到原妻与其丈夫在修路,便把他们带回官舍,前妻羞愧自经死。哂要章,杜甫认为朱买臣这种行径非常势利可笑,所以这么说。要,通腰。章,印章。 “越女”句,越女之美,自西施以来,名扬天下。唐朝诗人笔下多赞美之词,如多次到达越州的李白在《越女词》中是这样描写越女肤色之白皙的:“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玉面耶溪女……两足白如霜。”此句写越州山川秀丽,五月之鉴湖给人以清凉之感。“剡溪”句,剡溪在曹娥江上游,山水秀丽,素为文人墨客上天台山重要路径,杜甫就是溯剡溪上天台的天姥山。从杜甫“归帆拂天姥”句,可以见证,杜甫是到过浙江省天台山的。据陈贻焮《杜甫评传》考证,杜甫青年时的吴越之行曾登天台山。“中岁”句,天宝六年(747),杜甫应进士试,由于奸相李林甫作怪,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第。时年杜甫35岁,因称“中岁。

薛逢《早发剡山》15

正怀何谢俯长流,更览余封识嵊州。

树色老依官舍晚,溪声凉傍客衣秋。

南岩气爽横郛郭,天姥云晴拂寺楼。

日暮不堪还上马,蓼花风起路悠悠。

这是一首写从嵊州剡县城出发南游天姥山的诗。因北来从剡溪至天姥山的路径最方便,所以唐代诗人多走此路。剡山,宋施宿《嘉泰会稽志》卷九:“剡山在(嵊)县北一里,县治处其岰,山下园囿亭馆。”《嘉泰会稽志》卷一:“故剡城在嵊县西十五里。唐武德四年(621)置嵊州及剡县城,八年废。”何谢,南朝宋诗人何长瑜、谢灵运。(详见《宋书·谢灵运传》)。余封,指剡中原曾设立嵊州和剡城县。嵊州,《剡录》卷一:“汉,剡县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以剡县立嵊州及剡城县。八年废嵊州及剡城,以剡县仍属越州。”南岩,越州南岩山。世传任公子钓鱼之所,有钓台。诗人途经南岩山,在一个晴天的日子登上天姥山。

温庭筠《宿一公精舍》16

夜阑黄叶寺,瓶锡两俱能。松下石桥路,雨中山殿灯。茶炉天姥客,棋席剡溪僧。还笑长门赋,高秋卧茂陵。

诗中提到的天台石桥、天姥经剡溪北上也是一条唐代诗人经行的路线。一公精舍,一公所在的的寺院。一公即越僧灵一。灵一,余杭宜丰寺僧。俗姓吴,广陵人,出家之初舍于会稽山南悬溜寺,或游庆云寺,后到余杭宜丰寺。在越中与天台道士潘志清、襄阳朱放、南阳张继、安定皇甫冉、皇甫曾兄弟、范阳张南史、吴郡陆迅、东海徐嶷、景陵陆鸿渐为尘外之友,讲德味道,朗咏终日。事迹详见释赞宁《宋高僧传》卷第十五。诗人从石桥,今浙江省天台县石梁,五百罗汉道场至一公精舍的。诗中“天姥客”指时在越中的天台道士潘志清,“剡溪僧”指越僧灵越,即一公。唐朝饮茶风气盛行,此诗可见当时方外人士的生活中饮茶、弈棋已成为一种雅趣。

天姥山的高度

对于天姥山的高度,李白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显然是夸张的说法。真实的天姥山,在天台山群峰耸峙中也是一座高山不假。但比起天台山主峰华顶来还是矮了一大截。请看下面这首描写华顶的诗,则非常明白。

李白《天台晓望》17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李白知道华顶不仅比邻近的天姥山高,而且高过百越。站在华顶之上,可以“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这才是华顶高度的真实写照。再看下面这首诗:

张祜《游天台山》18(节选)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仰看华盖尖,赤日云上午。

对天姥山的高度和方位,张祜《游天台山》诗更是十分明确地作了回答。“才登”两句是说天姥之高根本不能与天台山主峰华顶相比,才登天台山脚下的招手石,就见天姥山在自己肘底了。似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而发。李白所描写的天姥山高度是一种视角偏差。张祜是从国清方向登华顶的,视角不同,山的高低不同。无论如何,华顶高过天姥则是不争的事实。招手石,在天台国清寺东北金地岭脚,共三石,是释定光招唤远在南京的智者大师来天台修禅的地方,见《历代高僧传》。华盖尖,即华顶峰。因为天台山状如莲花,故称主峰为华顶。“华”通“花”。《舆地纪胜》卷十二《台州》:“华顶峰,在天台县东北六十里,盖天台第八重最高处。旧传高一万丈,少晴多晦,夏有积雪,可观日之出入。”再看高僧灵澈的诗,天姥、华顶两山的高度描述得更加细致入微。

灵澈《天姥岑望天台山》19

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寒空。有时半不见,崔嵬在云中。

这首诗用天姥与华顶作对比,烘托了华顶的高度,这是一种写实的手法。诗题中的天台山,实指天台山主峰华顶。天台境内群峰中的天姥山,与华顶直线距离不过六千米。岑,高而尖的山。站在天姥山顶上看华顶,如在眼前。众峰外,众峰之上。半不见,因“华顶当寒空”,山腰以上常在云雾中,所以半不见。崔嵬,山高大巍峨的样子。

诗中以天姥岑作陪衬,着力描写天台山主峰之高。灵彻是唐朝著名的诗僧,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对此诗评价极高,誉为“真绝唱也”。全诗二十个字,紧扣题中的“望”字,真实地写出了从天姥岑仰望华顶的景色。前面两句用“众峰”作陪衬,突出高耸寒空的华顶;有了群山的环拱、华顶的气势就十分鲜明地显现出来了。后面两句用“有时”带起,把静止的华顶写得富有流动感,好像神龙在层云中露出一鳞半爪,更会引起读者的遐想。诗人用文字描绘出一幅云峰图,惜墨如金,却能力透纸背。灵彻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通过写景,抒发了内心的感情,而这二者又是水乳交融的。如诗的第二句“华顶当寒空”,写高出于众峰之上的华顶,而这又何尝不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反映。诗人站在天姥岑上,远离尘世,那种遗世而独立的精神境界,是借当寒空的华顶形象表现出来了。再看后两句,是写诗人遥望的过程,诗人看到眼前景物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变化着,这说明他望的时间很久,说明他被眼前景物所吸引,依依不舍,不忍离去。诗人对天台山的一往情深,完全包含在此诗之中。

天姥山坐落的方位

下面几首诗对天姥山的坐落方位作了准确的描述,这是天台境内西连关岭,东望华顶的一座山,不会也不可能挪到别的什么地方去。

许浑《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20

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

星河半落岩前寺,云雾初开岭上关。

丹壑树多风浩浩,碧溪苔浅水潺潺。

可知刘阮逢人处,行尽深山又是山。

中岩寺,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城北郊赤城山上。关岭,今浙江天台北境内之山岭上,古称虎牢关。次,顺序叙事,后项对前项称次。意为先度关岭,再至天姥岑。其实关岭是连着天姥山的,在天台连绵起伏群山中。真诀,又称真言,修炼成仙的秘诀,长生之术;驻衰颜,使容颜不再衰老。星河半落,诗人拂晓赶路,看到的景象是星汉渐隐,只有那些明亮的星辰尚挂在天空,故称半落。岩前寺,天台县城北郊赤城山中岩寺。岭上关,指关岭。“丹壑”两句写赤城山的景色,赤褐色的山谷;“碧溪苔浅水潺潺”的小溪。刘阮,东汉时入天台山采药艳遇仙女的刘晨、阮肇。从诗中所言路径是从赤城山中岩寺出发,经天台桃源春晓刘阮遇仙处,再至连着关岭的天姥山,一路上走的都是山径。所以说“行尽深山又是山”。

拾得《故林又斩新》21

故林又斩新,剡源溪上人。天姥峡关岭,通同次海津。

湾深曲岛间,淼淼水云云。借问松禅客,日轮何处暾。

斩新即崭新,焕然一新。剡源,剡溪之源头。剡溪位于曹娥江上游。《太平寰宇记》卷九六《剡县》:“剡溪在县南一百五十步,一源出台州天台县。” 剡源,天台石桥金溪为剡溪的上游源头。“剡源溪上人”是天台拾得大士的自称。“天姥”句:意为天姥连接着关岭。关岭,在今天台北境天台境内,自古为交通要道,重要关隘,宋代称虎牢关。峡,挟抱连接。通同:统统都是。次海津,靠近可以观东海日出的天台主峰华顶。诗中以下几句都是站在华顶看东海的情景。曲岛,河曲小岛。淼淼,水势浩大貌。云云,水流动貌。松禅客,指禅僧。“日轮”句:何处可观东日出?站在天台山主峰华顶拜经台可观东海日出。暾,刚出的太阳。

天姥山的归属

天台白鹤镇有万年寺和天姥村。笔者多次实地采访天姥村,村民向北遥指天姥山说:“这就是天姥山主峰,属天台白鹤镇山头姜村地界。天姥山以北与新昌交界。”山头姜村坐落在天姥山之西。天姥山的东边与万年寺不远。 笔者研究唐诗,知道村民说的是实话。唐代高道徐灵府《天台山记》云:“自天台山西北有一峰,孤秀迥拔,与天台(主峰华顶)相对,曰天姥峰,下临剡县路,仰望宛在天表。”从万马渡往上攀登,有一座形状酷似老姥的巨岩耸立,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姥岩。

赵嘏《淮信贺滕迈台州》22

凋瘵民思太古风,上贤绥辑副宸衷。

舟移清镜禹祠北,路转翠屏天姥东。

旌旆影前横竹马,咏歌声里乐樵童。

遥知到郡沧波晏,三岛离离一望中。

淮信,在淮得到消息,这是一首贺滕迈任台州刺史的诗。滕迈,婺州东阳(今浙江省东阳)人,元和十年(815)登进士第,任尚书省郎中,出为吉州刺史。开成四年(839)转台州刺史,未几移睦州,卒。赵嘏还有一首《送滕迈郎中赴睦州》诗。当时台州袁晁起义被镇压以后,社会生产遭受极大破坏,民不聊生,一片荒凉景象。绥辑,安抚,治理。副辰衷,符合皇帝的旨意。清镜,指绍兴镜湖。禹祠,大禹陵。翠屏天姥,天台地名。翠屏,天台石桥上的石壁,亦借指石桥。(晋)孙绰《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天姥:山名,在浙江天台县今白鹤镇山头姜村地界,下临天台“万马渡”景点,距天台名刹万年寺不远。东望华顶,道书以为第十六福地。这两句诗交代了滕迈一行经越州至台州的路线。在会稽境内是舟行,进入台州天台境内就变成陆路行走,写得层次分明。一般贺某人到某地任行政长官,此人到任的地方会写得非常准确,这也是一种礼仪,表示对所贺人的一种尊重。“横竹马”两句,用东汉郭伋典故。《后汉书·郭伋传》:“伋前在并州(今山西太原市),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诗中作者借郭伋的故事来赞美台州刺史滕迈。沧波晏,用海静波晏来比喻地方安定,借以说明地方官治理有方。三岛,传说中的海上三座仙山,即方丈、蓬莱、瀛州。晋孙绰《游天台山赋》:“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唐代诗人常以海上三仙山比喻天台山。台州因天台山而得名,故古人常以天台指代台州。孟浩然《寄天台道士》:“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又《宿天台桐柏观》:“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李敬方《登天姥》23

天姥三重岭,危途绕峻溪。水喧无昼夜,云暗失东西。

问路音难辨,通樵迹亦迷。依稀日将午,何处一声鸡。

本诗见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四。这是李敬方作为台州刺史对辖区内天姥山的一次实地巡察。天姥,天台县境内之山,三重岭:笔者实地考察,现据天台当地山民介绍天姥山最高峰为拨云尖,其次为大尖,再次为细尖。危途,险路,天姥山上羊肠小道陡峭。峻溪,山险流急之溪。云暗,指云雾笼罩,天色阴沉。失东西,迷失方向。音难辨,李敬方原籍山西人,难辨天姥山当地山民方言。“通樵”句:谓斫柴人走的路很容易让陌生人迷路。依稀,仿佛觉得。日将午,天日大概是中午。因在山中攀登,听鸡鸣判断时间。

僧鸾《赠李粲秀才(节选)》24

仙鹤闲从净碧飞,巨鳌头戴蓬莱出。

前辈歌诗惟翰林,神仙老格何高深。

鞭驰造化绕笔转,灿烂不为酸苦吟。

梦乘明月清沈沈,飞到天台天姥岑。

僧鸾,唐代高僧,少有逸才,入京为文章供奉,赐紫。其生活年代与薛能同时。李粲,字辉用,甘肃陇西才子。巨鳌,巨鳌载山的神话故事。传说渤海之东有大壑,为众水所归。中有岱与、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山,常随波流动。天帝命禺强用十五头巨鳌把山背起来,五山始峙立不动。见《列子·汤问》。晋张湛注:“《离骚》曰:‘巨鳌戴山,其何以安也?’”后诗文中常用“巨鳌戴山”比喻感恩深重。巨鳌,传说中的大海龟。翰林:指李白,天宝时曾供奉翰林。造化:指天地、自然界。“飞到天台天姥岑”,率真一语,明白晓畅,可谓史诗,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许浑《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 拾得《故林又斩新》:“天姥峡关岭,通同次海津。”上述这些诗将天姥山坐落方位写得明白:天台天姥山西连关岭,东望天台山主峰华顶,南望天台县城北郊的赤城山,北面下临剡县路,仰望宛在天表。斗转星移,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天姥无二更无三,天姥岿然仍在旧地,天姥无语见证古今。“天台天姥岑”则是唐代诗人写下的千古诗史,更是千古定论,天姥山的归属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注释:

1、孙逖《夜宿浙江》(《全唐诗》卷118-7)

2、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全唐诗》卷216_40)

3、贾岛《夕思》(《全唐诗》卷572_95)

4、陈陶《赠别离》(《全唐诗》卷745_33)

5、张为《秋醉歌》(《全唐诗》卷727_20)

6、李洞《赠宋校书》(《全唐诗》卷722_12)

7、储光羲《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全唐诗》卷136_41)

8、李贺《听颖师琴歌》(《全唐诗》卷394_16)

9、李德裕《比闻龙门敬善寺有红桂树…》(《全唐诗》卷475_51)

10、陈端《以剡笺赠陈待诏》(《全唐诗续拾》卷54_11)

11、马戴《寄剡中友人》(《全唐诗》卷556_4)

1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全唐诗》卷174_4)

13、李白《别储邕之剡中》(《全唐诗》卷174_15)

14、杜甫《壮游》(《全唐诗》卷222_19)

15、薛逢《早发剡山》(《全唐诗》卷548_57)

16、温庭筠《宿一公精舍》(《全唐诗》卷583_31)

17、李白《天台晓望》(《全唐诗》卷180_5)

18、张祜《游天台山》(《全唐诗》卷510_1)

19、灵澈《天姥岑望天台山》(《全唐诗》卷810_7)

20、许浑《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全唐诗》卷533_36)

21、拾得《故林又斩新》(《全唐诗》卷807_1)

22、赵嘏《淮信贺滕迈台州》(《全唐诗》卷549_45)

23、李敬方《登天姥》(《全唐诗续拾》卷29_14)

24、僧鸾《赠李粲秀才》(《全唐诗》卷823_34)

2018年7月2日于始丰溪畔之草舍

(原标题:《唐诗可证,诗仙李白梦游的天姥山归属天台!》 原作者:安祖朝 编辑:许琼)

本文关键词:剡溪,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哪个省,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哪里,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位于哪个省,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是哪。这就是关于《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哪个省,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是指什么省(诗仙李白梦游的天姥山归属天台)》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