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故事传说50字(6个关于端午节来源的历史故事)

01-18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故事传说50字,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6个关于端午节来源的历史故事,你知道几个?

每年的端午节,大家都欢天喜地的享受端午假期的快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端午节其实从上古开始,就是一个忌日,也就是祭祀的日子,这里不单单说是祭祀屈原,而是从有很多祭祀的对象和传说,今天跟大家一起聊聊。

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故事传说50字(6个关于端午节来源的历史故事)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后来因为不同的朝代,人们对于一些英雄的崇拜就衍生出了不同的祭祀对象。

近代学者如胡适、闻一多等,对端午节的来源有很多研究,民间多以纪念屈原、介子推、曹娥为主;历史烟云遮眼,是非难有定论。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发现一些端倪。

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故事传说50字(6个关于端午节来源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纪念介子推(?—公元前636年)

传说晋国内乱期间,重耳带领一班人到处逃亡,因为饥饿,手下谋臣介子推曾割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回国后,忘记封赏介子推。介子推也不介意,就带着老母亲归隐山林了,后来重耳想起逃难的日子,就想召回介子推,但是介子推不愿意回归朝廷,有人就出了馊主意,让重耳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结果介子推和其母亲均被烧死在山里。

所以成为晋文公的重耳就下令每年的五月初五不得生火,只吃寒食,粽子是寒食的一种。由此,后人认为端午节最早是纪念介子推的。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是清明节。

纪念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故事传说50字(6个关于端午节来源的历史故事)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源,每个朝代的诗词里都能有一些佐证,同时屈原的《离骚》也传于后世,经久不衰。不过,关于屈原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屈原因为在朝廷上受到排挤,眼看山河破碎风飘絮,报国无门,所以在被贬黜之地,投入了汨罗江,后人为了纪念这一爱国诗人,发明了粽子,赛龙舟等等。

纪念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

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故事传说50字(6个关于端午节来源的历史故事)

伍子胥原本是楚国人,因为父兄被楚国国君所杀,所以逃到了吴国,后来从吴国带兵为父兄报仇。再后来呢,又帮助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成为春秋的霸主,但是越国使用离间计,让吴王夫差赐死了伍子胥。

伍子胥死前留下遗言,说越军必会灭吴,吴王大怒,将伍子胥的尸体装进袋子里,在五月初五这天,扔进了江里,所以端午节这天也是后人为了纪念伍子胥

纪念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

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故事传说50字(6个关于端午节来源的历史故事)

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越王勾践对战吴国的战争大败,在谋臣范蠡的辅佐下,勾践卧薪尝胆,很快恢复国力,打败吴国。据说,今日划龙舟的方式,其实是当年勾践练兵的方式,因此有人说,端午这个节日,也是为纪念勾践成功复国而设立的。

纪念曹娥(130—143年)

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故事传说50字(6个关于端午节来源的历史故事)

在古代,孝子孝女的故事经常会被传颂,据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因为父亲溺于江中,打捞数日找不到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沿江痛哭不已,在五月五日投江自杀。令人称奇的是:五日后曹娥抱出父亲尸体浮出水面,世人惊奇。当然这个故事肯定是被神话了,这个传说只是告诉我们要懂得孝顺父母。

纪念周处(236—297年)

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故事传说50字(6个关于端午节来源的历史故事)

以往的经历中,我也没有听说过,端午节是纪念周处的,但是周处是何许人呢?据说周处是江苏宜兴人,三国东吴末年西晋初年人士,“浪子回头金不换”、“周处除三害”的典故,讲的就是他。年少时,被称为“第三害”;后来努力向上,成为国之栋梁。

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故事传说50字(6个关于端午节来源的历史故事)

因为“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因此,有人认为现在的端午节,也是纪念周处。

不管是怎么样一个传说和故事,从以上的传说中,可以看出,端午节其实是古代老百姓对于代表人物的一种纪念或者说是一种祭祀,所以端午节祝福是不能说快乐的,应该说端午节安康,最后祝愿大家端午安康。

2、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起源

中国的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始”的意思,所以“端五”就是“初五”。端午节还被称为“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端午节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在春秋之前就有在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的祭祀风俗,现在的端午节活动更加丰富,尤以湖北秭归县、黄石市、湖南省汨罗市、江苏省苏州市更具典型性。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主要是以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和曹娥等传说为主。

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并遭馋言被免去官职,流放到沅、湘流域。其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逐渐发展成棕子。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的父兄均被楚平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投奔吴国,战胜楚国后将楚平王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等到夫差继位后吴军士气高昂,越国大败,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听,并且吴国大官收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伍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人取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救父。相传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打渔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到了五月初五这天曹娥投江救父,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传为神话,人们为她立碑以表达对她的尊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其投江处修建曹娥庙。

其他来源:

在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原因主要在于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食,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张心勤在《端午节非因屈原考》中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

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过端午节,不仅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习俗,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端午节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起源

中国的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始”的意思,所以“端五”就是“初五”。端午节还被称为“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端午节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在春秋之前就有在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的祭祀风俗,现在的端午节活动更加丰富,尤以湖北秭归县、黄石市、湖南省汨罗市、江苏省苏州市更具典型性。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主要是以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和曹娥等传说为主。

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并遭馋言被免去官职,流放到沅、湘流域。其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逐渐发展成棕子。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的父兄均被楚平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投奔吴国,战胜楚国后将楚平王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等到夫差继位后吴军士气高昂,越国大败,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听,并且吴国大官收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伍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人取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救父。相传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打渔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到了五月初五这天曹娥投江救父,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传为神话,人们为她立碑以表达对她的尊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其投江处修建曹娥庙。

其他来源:

在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原因主要在于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食,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张心勤在《端午节非因屈原考》中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

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过端午节,不仅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习俗,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端午节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的小故事

很久以前,在中国的土地上有许多小国。其中有个楚国,楚国有个大臣,名叫屈原。

楚国旁边有个秦国。秦国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把楚国当做最大的敌人。屈原向楚王提出很多治理国家的好主张,可楚王就是不听,屈原非常伤心。

后来,楚王中了秦国的奸计,罢了屈原的官,还把他赶出了京城。屈原离开京城,来到了泊罗江边。他想到国家的前途,想到百姓的苦难,心理难过极了。他一边走着,一边悲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泊罗江边的一位老渔夫认出了屈原,请他住在自己的茅棚里。屈原眼巴巴地等待着来自京城的消息。他多想再回到楚王身边,为国家尽力啊!

屈原等啊,盼啊,可楚王总也没召见他,逃难的百姓却越来越多了。一天,屈原问一个逃难的老头儿:“京城怎样了?”老头儿颤巍巍地说“唉,秦国的兵已经打进了京城。我们..我们已经亡国了!“

听到国家遭难的消息,屈原万念俱灰。

五月初五的晚上,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一头扎进了泊罗江。老百姓划着船寻找屈原。可是,江水滚滚,屈原在哪里?人们划啊,划啊,月亮落下去了,不见屈原的影子;太阳升起来了,还是不见屈原的影子。

人们悲伤地喊着屈原的名字,用苇叶包上蒸熟的饭团,扔进江里。”鱼儿啊,要吃就来吃我们的粮食吧,不要去伤害屈原先生的身体啊。“人们悲伤的喊着屈原的名字,把雄黄酒倒进江中。”毒虫啊,喝了这酒,就乖乖地醉倒吧,不要去咬屈原先生的身体啊。“

大家找了几天几夜,也没有找到屈原。男女老少都悲伤地哭了。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他投江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用苇叶包成的粽子,喝雄黄酒。在南方很多地方,人们还要赛龙舟,看!江上的龙舟一只比一只威风。

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活动,都是对屈原的纪念。屈原爱国家,爱百姓,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本文关键词: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诗句,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阿布故事端午节的故事,春节的故事。这就是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故事传说50字(6个关于端午节来源的历史故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