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不迷信双十一低价,为什么说不迷信双十一低价(“双12”电商促销消费者不买账)

01-16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不迷信双十一低价】,为什么说不迷信双十一低价,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折扣低、售后难,“双12”电商促销消费者不买账

“双12”冷清 消费者参与度不高

对于今年“双12”,不少消费者热情不高,他们向记者表示,“双11”已持续了一个月,从今年10月开始,到11月11日,把要买的买了,不是计划内也买了。另一方面,今年“双12”的优惠力度不大,“都是常规的满减、补贴优惠”,消费者谭女士表示,比如标价300元斯凯奇儿童运动鞋,店铺打出“双12”价是160元,再参与淘宝平台满减补贴,减30元,买下来就是130元。“其实线上店铺清货时,300元的儿童运动鞋打折后也是160元的价格。现在‘双12’只是满减等,不过,满减还要买其他东西凑单”。

电商平台内部人士透露,“双11”刚过不久,加上明年过年早,年货节反而是过年前平台促销的“重头”,会投入的资源更多。所以今年“双12”只是常规促销。

陷入促销“怪圈” 线下优惠来得更实在

电商造节的促销“套路”,近年一直被外界诟病。在“双11”“双12”期间,店铺促销页面宣传的“预计到手价”,并非简单地可以达到。记者打开其淘宝店页面,随机点开某品牌运动鞋,页面写着“预计到手价”是156元起,要达成“156元”,除了“双12”本身店铺优惠外,还包括了凑400-100预减60元……上述谭女士表示,其实所谓的“预计到手价”,都是有门槛、规则的。一到“双11”“双12”,比读书时的数学题还难。

另外,记者发现,在这些节日促销期间,一些店铺推出的满减券“满700元叠减100元”等,是属于“会员领取”,换句话说,就是获得优惠券还要成为店铺的会员。

随着电商促销的套路越来越多,不少消费者发现,有时线上所谓的大促甚至比不上线下店打折优惠来得实在。陈小姐经常买的一品牌衣服,在11月想趁着电商促销期间入手,却发现不仅打折力度不大,如果不满减就只有八折,而且还缺货,“之后我直接到线下品牌的奥莱店直接就打六折,每个尺码都有货,而且也不用我加会员”。

在电商平台频繁促销的背景下,电商节日期间,“低价”问题已受到多方关注。今年11月,中消协就提醒消费者“低价”不可迷信。

电商平台店铺把关不严 坑多难维权

此外,如今电商平台上店铺繁多,参差不齐,把关不严,搜索设置不合理,消费者在筛选过程中耗费了许多精力。倘若遇上售后问题,更是维权难。

日前,消费者李小姐在淘宝帮小孩购买校服,她在一家名为“广佛校服贸易”店下单购买,但商家一直没有发货。等了近大半个月,李小姐要求店家退货,店家售后没有回复。

于是,李小姐致电该店铺页面留的客服电话,接通后“客服”表示工厂暂无货、可以帮忙查下订单。五分钟后,这位“客服”回电李小姐称根本查不到这个订单,“我这边是工厂的,你看看那个商铺是不是我们的工厂淘宝店,现在淘宝上好多这种店铺,不仅卖得比我们工厂淘宝店贵,而且未经我们同意留的都是我们工厂的电话和旺旺!你赶紧去投诉!”随后,李小姐在淘宝上另外一家出售该学校校服的店铺,并下单购买,也遇到同样的情况,而唯一生产这种校服的这家工厂淘宝店却根本没显示在该校服的搜索结果里。经过投诉,李小姐跟平台方面沟通后才得到全额退款。

记者在淘宝输入该学校校服名称进行搜索,仍然搜不到校服生产厂的店铺,只有找到工厂公众号,再根据工厂的名字在淘宝搜索,才能找到工厂店家。“经过我投诉,淘宝只下架了其中一家店,还号称扶持小微企业,所以把这家店铺排在前列,但连店铺页面的客服电话等都不审核的吗?”李小姐对淘宝处理仍有微词。

购物节应回归商业诚信提质本质

近年来,电商平台频繁促销,导致传统电商“节日”不再火热的情况,已受到业界的关注。

电商专家、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对记者表示,“双11”“双12”是阿里造的两个节,其实不仅“双12”,“双11”近年的关注度也在下降,只是前者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他指出,现在直播削弱了传统电商的这两个节日,因为直播本身就是打低价,促销低价对于消费者已经不新鲜,“其实对消费者也不好,会疲倦”。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表示,“电商消费节本身就多,再加上今年各地都举办促消费活动,引起了市场一定的倦怠”。

另外,业界指出,此次“双11”引发的消费问题,包括欧莱雅安瓶面膜价差事件、薇诺娜虚假发货等,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商家、主播和消费者在“双12”的战斗力。

业内人士表示,针对购物节的发展还是应该回归商业本质,追求高质量发展,从商品上突出品质化、创新性、个性化等特点,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供给调整,满足更多分层用户。

来源:广州日报

2、为什么说不迷信双十一低价

为什么说不迷信双十一低价

新闻报道汇总,日前, 11月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4日在官网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双十一”购物六点注意事项。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电商狂欢节即将到来,为了打好这一仗,国内各电商平台已经陆续拉开了双十一购物节帷幕。中消协表示不迷信双十一低价,甚至有可能是全年最贵。

当前,双十一是电商平台多年以来打造的“促销节”,而且市场都笼罩在“巨惠特卖”、“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爆款秒杀”等宣传当中,但事实确实如此吗?中国消费者协会是这样表示的。中消协提醒喜欢囤货的消费者要保持理智,按需规划囤货数量,避免一次囤货过多造成浪费。

根据媒体报导,为了营造良好的营销环境,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告称,双十一是电商平台多年以来打造的“促销节”,而且市场都笼罩在“巨惠特卖”、“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爆款秒杀”等宣传当中,但事实确实如此吗?根据消费者投诉显示,一些商家双十一促销价格未必真实惠,有的商家设置各种花式“买赠”。

其实,所谓的优惠只不过是迷雾,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可能是全年最贵的。双十一低价不可迷信,想实惠要多对比。对此,中消协提醒消费者不可迷信“双十一”的所谓“价格优势”,购买前最好能提前了解价格走势,做到心中有数,除非是长期跟踪考察的商品,否则千万不要单纯相信低价宣传而盲目跟风下单。

为什么说不迷信双十一低价

虽然双11尚未到来,但各大电商平台已陆续开始搞“双十一”活动,消费者们也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如今网店良莠不齐,商家套路也多,消费者稍不注意就可能吃亏,也容易造成冲动消费。为提醒网友们理性消费,日前,中消协发文称:“双十一”“低价”不可迷信,得实惠要多对比。

中消协称,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涨后降”的'套路,有的商家设置各种花式“买赠”,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可能会是全年最贵。购买前最好能提前了解价格走势,做到心中有数,不要盲目跟风下单。此外,商家还经常发放一些优惠券、红包等,对于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标识不清以及明显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的,建议慎重选择。与此同时,中消协提醒喜欢囤货的消费者要保持理智,按需规划囤货数量,避免一次囤货过多造成浪费。

中消协表示,促销期间营销类垃圾短信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使消费者烦不胜烦,面对促销短信骚扰,网友可留证据,且可拨打12321电话举报。最后,网友们在面对主播的极力推销,保持冷静,克制冲动,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直播带货商家进行交易。

这个双11,你剁手了么?都买了什么呢?

本文关键词:为什么说双十一买东西便宜,双十一不便宜反而贵了,双十一并不便宜,双十一购买真的会便宜吗,双十一真的便宜吗?告诉你真正会便宜的真相。这就是关于《不迷信双十一低价,为什么说不迷信双十一低价(“双12”电商促销消费者不买账)》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