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文化内涵,梅花的文化意蕴(如果现在说要选国花)
关于【梅花的文化内涵】,梅花的文化意蕴,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国花之争:信不信,如果现在说要选国花,网友能吵上一年
许多国家都有国花,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都确定了他们的国花。我们中国倒是一直没有选出来,主要是涉及“国”之一字,分量太重,且其中难解的问题也多,所以始终没有定论。
另外说一下,确定国花的国家虽然多,但以法律形式来确定的却只有20个左右,更多的还是通过约定俗成的方式来确定的。
选国花,可以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艺术历史和大众情感等等,它和国歌、国徽一样都是近代的产物,尽管没有它们重要,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不过其它的都好解决,国花之争却始终没有着落。迄今为止,其实人们为了选国花已经做过诸多尝试了,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既然要选一种花来代表中国,那自然是要和我国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挂钩的。国花之争,呼声最高的一直都是梅花和牡丹。
从栽培历史来看,牡丹有1500余年,而梅花则有3000多年,甚至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用梅子,将其当作与盐同等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了,正所谓“若作和羹,尔唯盐梅”。从这点上看,梅和中国人的联系更为悠久深厚。
从文化底蕴上,老实说,梅花也是胜于牡丹的。对中国人而言,梅花的意义确实不同寻常花,自古以来,与梅花相关的诗词歌赋不知多少,梅花清雅,象征着不屈的精神,几乎没人不吟咏她那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品质。
咏物诗词中,享誉最高的无疑就是梅花,范成大说:“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可见梅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是深入人心。
中华民族向来是最注重内心精神的,梅花数千年来所打造出的独特的中华花之文化秘境,可以说一枝独秀,无花能敌。
若从精神层面来说,其实我也是比较赞同梅花的。而牡丹,她则是在外形上艳压群芳,富贵大气、华丽美艳、国色天香,素有“花中之王”之称。
很多人着眼于“大国”二字,觉得一国之风范,肯定要选最大气靓丽的那种,这就是牡丹入选的主要原因。
当然,牡丹的文化内涵也有,她尤其在唐代最为辉煌。盛唐实在是太过耀眼,那样的盛世是每个国人的追求,而可代表盛唐的雍容富贵的牡丹,也代表着一种富贵、繁荣的美好希冀。
明代的时候,牡丹被认为国花,出现过一些写国花的诗词,如李梦阳“碧草春风筵席罢,何人道有国花存。”那会儿花王牡丹也是广受认可的。
说起来,这百年之中,有关国花的讨论倒是不少。
首先是清代以来至民国初年,大家都普遍认为牡丹是国花,这与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富贵牡丹的推崇有关。但其实这一点倒也成了人们对牡丹的诟病,觉得她出于帝制时代的推重,太过重视荣华富贵。
而最为出名的一次还要数国民政府明确推梅花为国花一事。
北伐战争胜利后,开始进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代,伴随着国旗、国徽的讨论,国花也被提上议程。
其实那会儿也讨论得很激烈,种子选手不止牡丹和梅花,比如张菊屏就觉得应该选菊花,他认为牡丹太浮艳,梅兰过于恬淡,没有向上的竞争心。而菊花就不一样了,她的坚劲傲骨、沉毅耐劳的品格正符合国人之精神。
菊花的提案虽然呼声也高,但也很受否定,因为日本的皇室国花正是菊花。此外,还有提名其它,如稻花,也就是嘉禾的。
后来在第十八次会议上,终于决议拟梅花为国花。当时薛笃弼是这样说的:
国花所以代表民族精神、国家文化,关系至为重要……兹经职会第十八次会议决议,拟定梅花为国花,其形式取五朵连枝,用象五族共和、五权并重之意。且梅花凌冬耐寒,冠冕群芳,其坚贞刚洁之概,颇足为国民独立、自由精神之矜式,定为国花,似较相宜。
1928年12月初,国民政府行政院交教育部核议,对梅花为国花的主张深表赞同,认为“定梅花为国花,备极妥善。”
于是在1929年,梅花就被正式确定为国花,并开始通令全国以梅花作为徽饰。
但是众所周知,国民执政只是一时的,不能代表中国啊,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搞得那些什么国徽、国花也都不能代表全国了。
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次出现过选国花的热潮,如八十年代人大的时候,知名画家关山月就和另外70多人提议选梅花为国花,但没有结果。
1983年,《光明日报》发表了一则报道——《各地群众满怀爱国情评选国花,推荐梅花作为国花的票数最多》,其中写道:
投票结果表明,推荐梅花作为国花的最多,牡丹、菊花次之。喜爱梅花的群众认为,梅花是中国之花,是春信之花;梅花为我国特产,是民族与英雄的象征。梅花美丽、清香、挺拔,顶寒傲雪,五湖四海为家,传芳几千年,遍及河山几万里,是中华之魂魄,代表中华气节。
不过,这次也不是正式评选,呼声再高也要经上面同意,而这次依旧没有被认定。
1991年,又有一家名叫《花卉》的杂志搞了一次评选,这次选出的是牡丹。当然也不是正式的,不过评选挺热闹的,搞得许多人知道后,纷纷提出反对意见。
梅花和牡丹真是各有特色和支持者,简直难以抉择,所以,新的方案来了:要不干脆就搞个双国花吧?
2005年的时候,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征集了62位院士的签名,建议同时选梅花和牡丹,即一国两花。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各方分歧实在是太大了。
另外,不仅有双国花的方案,甚至还有一国四花的提议。
感觉照这样的思路,十国花也是有人提出的呢。
最近的一次还有中国花卉协会的投票征集,结果是牡丹以压倒性的票数当选。当然了,结果自然是也没定下来……
但国花虽然没选出来,各地的市花、区花倒是很多。比如长沙市是杜鹃花,杭州是桂花,北京是月季和菊花,香港是洋紫荆,厦门是三角梅,福州是茉莉花,等等。
市花倒是很顺利就定下来了,但国花可难了,我估计往后也选不出来。且不说梅花和牡丹就争议不下,还有很多其它的花也被提过名,兰花、菊花、荷花、杏花、茶花、稻花……真是太难了。
到底是鱼还是熊掌,还是鱼和熊掌我都要呢?
2、梅花的文化内涵:梅花的文化意蕴
梅花的文化意蕴
梅花不仅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还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梅花也是如此。“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咏梅》),梅花隆冬盛开,剪雪裁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敢与雪花争一片冰清玉洁,是不畏严寒的傲骨的象征。
提起梅花,我们多会想起那个以“梅妻鹤子”而称的林逋(bū)。世传他爱梅爱鹤成痴,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远离尘俗,独具傲骨,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他的《山园小梅》是咏梅诗中的绝唱: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在众芳凋零的冬日,梅花凌寒独开,占尽一园风情。“疏影横斜水清浅”,梅花疏疏落落,倒影横斜在清浅的水中,传神地写出梅花爽朗清澈的风骨,多么像一幅水墨画。“暗香浮动月黄昏”,让我们仿佛闻到了梅花的醉人芬芳,暖了一个冬日的冷寂。林逋在这首诗中,正是借着咏梅表达了自己远离尘俗的清高和淡雅。
还有一位词人,也是借着梅花表现自己的人格。如果说林逋欣赏的是梅花疏影横斜的摇曳和脱俗的气质,那么这位词人钦佩的就是梅花的傲骨,他便是南宋的爱国词人陆游,他的《卜算子·咏梅》词曰: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整首词的基调有些清冷和愁苦,正与他此时的心情相映。爱国如他,却壮志难酬,如何能不愁。陆游一生铮铮铁骨,立志报国,却命途多舛,饱受挫折。那在断桥边“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梅花,凌寒先开,无意争春,却受着群芳的妒忌,多么像一直承受着各种猜忌迫害的词人。然而,梅花依然高风亮节,无论风雨如何摧残,仍有香如故。陆游自己不也是这样,尽管人生坎坷,却还是不肯摧眉折腰,留得一片冰清玉洁吗?
很多经历过起伏波澜的诗人都曾经用咏梅的佳句来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只有诗人,画家王冕的《墨梅图题诗》也独具一格。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图》
“洗砚池”传说是书法家王羲之练习书法的地方,王冕与王羲之同姓,所以自称“吾家”。这墨梅是用淡墨画成的,朵朵花开,却并不娇艳。因为它不需要别人的夸赞,只希望能够留得一身清高的气骨独立于天地之间。像王羲之一样刻苦勤学的王冕,一生不肯巴结权贵,洁身自好,不正像这洗砚池头的墨梅吗?王冕正是用梅花的诗与画,反映出自己的人格操守。
经过历史的沉淀,梅花已经作为君子品格的象征化入华夏士人的精神血液,它既有凌寒盛开的傲骨,又有着林逋的隐逸之气;既有着不畏严寒的自强不息,又有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脱俗,代表了传统文化中推崇的君子气质。
梅花的文化内涵为具有高洁、坚毅、谦虚的.品格。梅花生长在万物沉寂的寒冬腊月,但是依然顽强矗立,所以从古代起,许多文人墨客都高度赞扬梅花,将梅花赋予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文化内涵。
梅花的文化意蕴
梅花的象征意义
梅花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中国古代文人对梅花情有独钟,视赏梅为一件雅事。赏梅贵在“探”字,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梅,「独天下而春」,作为传春报喜、吉庆的象征,从古至今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梅具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开花为亨,意味着通达顺利。
结子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为贞,代表坚定贞洁。」此为梅之「元亨利贞」四德。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
扩展资料
主要价值——观赏
中国古代文人对梅花情有独钟,视赏梅为一件雅事。赏梅贵在“探”字,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1、色: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红梅”,花形极美,花香浓郁;“绿萼”,花白色,萼片绿色,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
“骨里红”,色深红重瓣,凋谢时色亦不淡,树质似红木;“玉蝶”,花白略带轻红,有单重瓣之分,轻柔素雅。成片栽植上万株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2、香: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之中,微风阵阵掠过梅林,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3、形:古人认为“梅以形势为第一”,即形态和姿势。形态有俯、仰、侧、卧、依、盼等,姿势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
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
4、韵: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
5、时: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候,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 观赏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讲究。
梅花的文化意蕴
梅花的象征意义
梅花象征我们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斗、不畏艰难的可贵品质。
1、在它身上得到很好地体现。我们古代就有诗人咏诗歌颂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的花种。另外梅花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是依然快乐的绽放,表达了一种迎接希望的乐观的性格。
2、梅花通常在冬春季节开放,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
3、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重多。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梅花象征冰清玉洁。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
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古人的智慧创作的“梅花篆字”把梅花赞颂的更胜一筹。
扩展资料
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岁寒三友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段不解之缘。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后来,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
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
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
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本文关键词:梅花的文化意蕴和寓意,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梅花的文化含义,梅花的文化意蕴有哪些,关于梅花的文化。这就是关于《梅花的文化内涵,梅花的文化意蕴(如果现在说要选国花)》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