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仓巷旧书交易市场,回忆!朝天宫的那些老地标
关于【南京仓巷旧书交易市场】,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南京仓巷旧书交易市场:回忆!朝天宫的那些老地标
回忆,宛如天上的星星
一闪一闪的
01
朝天宫滑梯
朝天宫滑梯也就是条石滑梯至今有一百五十多年了,这个位于棂星门前十一二级的光滑石头台阶,装载了南京人集体的“屁股印记”。
估计大多数南京人都曾在滑梯上面“CHI”过,可见它的魅力!在和伙伴嬉闹的笑语中,留下了浅浅的两道“屁股沟”印记,成为来到朝天宫必打卡之一的体验。
02
建邺路168号门楼
建邺路168号(“原国立中央政治大学”)这座始建于1927年罗马风格的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门楼,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钢筋混凝土结构,典型罗马风格。门楼共有三开间,中间大,两边略小,四根古典式罗马柱一字排列,门楼上还有各种西式几何形浮雕装饰,整座大门典雅挺拔,富有浓浓的历史学术气息,默默地讲述着那个时代高等学府的往事沧桑。
03
堂子街
堂子街,一条不起眼的古街巷,长约300米,北起汉西门大街,南至罗廊巷,是南京人心中不可替代的旧货市场。
想当初明朝军队是为了解决兵役们洗澡问题而靠城墙用白石修建的一列列澡堂,被人称为“堂子大街”、“玉石大街”,后来人们为了叫着顺口,就直接唤它为堂子街。最繁华时,堂子街光登记注册的商贩就达六千多人,直到后面八十年代末。
04
仓巷旧书市
仓巷,南京的千年古巷,这里曾是三国时期繁忙的运粮通道,也是明清之际,工商店铺、文人汇集之地,而到了民国以后,仓巷作为城南门西生活核心区,街道两侧商铺林立,民居汇集,曾出现过南京旧书业的黄金时代。
仓巷聚益书屋,是仓巷的第一家旧书店。时光飞逝,当年这百米书摊铺开的“旧书一条街”,店门口那一摞摞封面斑驳泛黄的书,成了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05
朝天宫古玩市场
提及古玩市场,大多数人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北京的潘家园。其实,南京的朝天宫古玩市场比之也不遑多让。在南京,论及人气、规模和品牌知名度,朝天宫古玩市场一定是一面旗帜。
追溯历史传承,朝天宫古玩市场从清代中晚期算起,至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了更好地运营管理,朝天宫古玩市场搬迁到安品街77号,更开放式的设计空间,吸引了全国越来越多的优质客户入驻经营,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刺激。
来源:美丽朝天宫
2、南京仓巷旧书交易市场,是仓巷仅存的几家旧书店之一
擦拭店里的古玩,对着电脑进行书目清点和账目核对,独自在拥挤狭小的店面里清理藏货……这是南京小陈书店的老板陈怀明极为平常的一天。从早到晚,店里一如往常的冷清,他常常望着门口的那棵梧桐树发呆。
陈怀明经营的这家二手书店位于秦淮区仓巷。30年前,仓巷一条街曾经是南京乃至全国红极一时的旧书交易市场,吸引了各地书友慕名来此淘书。几十年光阴流转,曾经遍布仓巷的几十家二手书店陆续沉入了历史。如今的仓巷,绿树林荫掩映着静谧的街景,不时车辆匆匆驶过,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隐匿在此的寥寥几家二手书店,倔强而又艰难地前行着。
曾是淘书“圣地”
小陈书店,是仓巷仅存的几家旧书店之一。
踏入店内,岁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二十平方米的空间,摆放着几排顶天立地的书架,店里的各个角落都塞满了各个年代、五花八门的二手书籍,有些堆不下的旧书则索性摞在地上,只留下一条逼仄狭窄的通道,勉强够一人穿行。
这间“小陈书店”开了20多年,不知不觉间,那个被顾客叫了无数遍的小陈变成老陈,鬓角的白发已然掩藏不住。上世纪90年代初,陈怀明从安徽农村来到大城市南京打工,因为打工的饭店开在一家书店旁边,因此结识了不少做旧书生意的人。至此之后,他和旧书的缘分就此延续了下来。
陈怀明赶上了旧书业的黄金时间,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时代,书籍是大家唯一可以消遣娱乐的东西。鼎盛时期,朝天宫到仓巷这一带熙熙攘攘,学者、学生或是爱书之人比比皆是。
“那时候的朝天宫,路边全是摊位,估计有几百个。周末的时候更是人挤人,有的时候都走不动道。”刚开始,陈怀明在朝天宫一带摆地摊,每天带去的一大摊子的书,很快就能卖完。之后,拿着第一笔攒下的钱,陈怀明在仓巷租下一间门面,支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
“那个时候,谁不知道南京朝天宫和仓巷旧书一条街啊。当时都是和上海文庙、北京潘家园一样全国闻名的,全国各地的人都来淘书。”距离小陈书店不足百米距离的一家旧书店,老板宗照平操着一口流利的南京话,今年64岁的他曾经见证过仓巷旧书市的荣光时刻。
“仓巷最好的时候有五十多家店面,另外还有八九十个摊位铺满整条街,一大早就热闹起来了。”当年,在汽修厂工作的老宗为了补贴家用,也在仓巷摆下了一个书摊。为了占据最佳地形,老宗每天夜里就匆忙赶到仓巷,裹着军大衣在小板凳上坐上一宿,等着天亮时候书友的光临。“那时候的人,对书真是有热情,有的人,天没亮就来了;还有的人为了抢同一本书,甚至还会争执起来。”
每逢周末,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友更是从四面八方涌来,仓巷两侧书铺林立,路边还有不计其数的旧书摊位,这在当时成为了一个城市极为壮观的文化景观。淘书者们往往在清早入市,不时驻足,蹲下身来,翻书细看,一圈转下来,不知不觉已近中午时分。很多名人也会频频光顾,作家王蒙、黄裳、陈子善、薛冰都曾是这里的常客。
城市中被遗忘的角落
年复一年的鸟鸣雨落中,仓巷送走了不少从事旧书生意的人,如今,曾经顾客盈门的旧书店,逐渐变得萧条。
“生意做了二十多年,现在真是一年不如一年。”陈怀明感慨道。
仓巷旧书店走过的岁月,是实体书店和阅读人群变革最为深刻的岁月。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线上购书渠道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很多人不愿意再去旧书店费力“淘”书。另一方面,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取知识的渠道愈发多样而快速,多重因素的叠加,都使得旧书店的生存愈发艰难。
“现在来买书的人少啦!”古旧书店的店主老黄无奈地浅笑了一声。店门口,老黄按照价格,将特卖书分门别类地摆在店门口,有“五元一本”专区、“十元一本”专区,完全是以白菜价出售。可尽管如此,旧书店还是门可罗雀,少人问津。老黄感慨着生意难做,他说现在常来店里光顾的,几乎都是五六十岁的年长者和一些老客户,“他们这一代人,基本上就是年轻的时候爱读书,但那个时候家里不富裕,没有条件,买不起书。现在大多是冲着某种情怀,隔三差五来这里怀旧一下,挑挑有意思的书回家读。”
在和老黄聊天的过程中,一位五十多岁的客人走进了店里,和老黄熟络地打了个招呼,精挑细选后,选了一本厚厚的《白描画法》,最终以二十块钱价格拿下。他一边付钱一边笑着说:“有一些书,是我们那代人的情怀,拿在手里,就很有感情。现在的小年轻哪里能懂?”
尽管旧书行业缩水,利润越来越低,可干了二十多年的陈怀明却从没想过转行。如今,他的旧书店是仓巷经营种类最为丰富的一家,有历史类、人文类、经济类、传记类等。什么书好卖什么书不好卖,陈怀明的心中都有一笔账,最明显的一点是,文史哲类的书籍永远是畅销款。
本文关键词:南京仓巷旧书交易市场营业时间,南京仓巷旧书交易市场地址,南京旧书店,南京卖旧书的地方,南京仓巷旧书一条街。这就是关于《南京仓巷旧书交易市场,回忆!朝天宫的那些老地标》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