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上权臣,清朝10位权臣都是怎样的下场
关于【清朝史上权臣】,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清朝史上权臣:清朝10位权臣都是怎样的下场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皇权高度集中的一个王朝,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滋生出凌驾于皇帝之上的权臣,像张廷玉、刘统勋、阿桂、曾国藩这些重臣都不算是权臣。有清一代称得上权臣的屈指可数,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这10位权臣。
1、睿亲王多尔衮
说多尔衮是大清第一权臣,应该没有人反对吧,他可是把顺治帝欺负的够呛。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皇太极称帝时册封他为和硕睿亲王,位列清朝开国六王之一,在皇太极时期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没有留下遗诏,所以大清的皇位暂时出现了空缺,这时最有力的竞争者就是多尔衮和豪格。两人互不相让,最终在各方势力的平衡之下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
皇帝没有做成,多尔衮成了大清的摄政王,当时顺治帝年幼不能亲政,一切军政大权都由多尔衮掌控。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随后指挥清军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多尔衮并不满足于摄政王的封号,他一直想要凌驾于皇帝之上。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帝在皇极门重行即位大典时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并为多尔衮建碑纪功,“永垂功名于万世”。从此,在待遇上,多尔衮开始凌驾于诸王之上。
多尔衮
顺治二年(1645年),多尔衮晋为皇叔父摄政王后,一切大礼诸如围猎、出师等时,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还要“列班跪送”多尔衮。若其回王府,则需送至府门。如遇元旦、庆贺礼时,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帝后,即去朝贺多尔衮。
顺治三年(1646年),多尔衮派人将皇帝玺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而且所用仪仗的种类与皇帝等同。
顺治五年(1648年)末,多尔衮又向前进了一步,变成了皇父摄政王。其后,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即是说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而且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外出打猎时在古北口病逝,时年39岁。顺治帝亲率大臣出城五里迎接他的遗体,同时下令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按照皇帝的丧礼来办。
然而在多尔衮去世两个多月后就遭到了清算,其政敌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顺治帝下令剥夺了他的一切封号并毁墓掘尸。此后康熙、雍正都没有为多尔衮翻案,直到乾隆时期,乾隆帝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如此铁案又再度被翻了过来。
依多尔衮生前的所作所为来说,称他是大清朝第一权臣毫不为过。
2、鳌拜
鳌拜是康熙初年的权臣,但是在之前鳌拜可称得上是一位重臣,在皇太极时期鳌拜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皇太极信任,人称“满洲第一巴图鲁”。皇太极去世后,鳌拜忠心拥立皇太极的儿子继位,甚至硬刚多尔衮,为此还遭到多尔衮的三次迫害。顺治帝亲政后,听闻鳌拜的忠心对他也是极其敬重,因此才在临终之际任命他为辅政大臣。
鳌拜
康熙继位后,当时索尼还活着,始终压着鳌拜一头,所以鳌拜也不敢造次。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去世,苏克萨哈被杀,遏必隆又没有主见,鳌拜一下子成为头号辅政大臣,当时康熙帝已经年满14岁,可以亲政,可是鳌拜仍然不想归政于康熙帝,他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他的所为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铲除鳌拜,康熙帝表面上顺着他,暗地里训练了一批布库。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靠着这批布库擒获了鳌拜,审查后宣布了鳌拜30条大罪,按律当斩,不过念及他当年的功劳,康熙帝将其下狱,不久鳌拜在狱中去世。
3、索额图和明珠
索额图和明珠是一对儿冤家,在鳌拜去世后他们俩称得上是康熙前期的权臣了,不过这个权臣的量级显然要比鳌拜低得多。
索额图和明珠是康熙前期朝中的两大势力,索额图支持太子,明珠支持大阿哥,两派互相攻讦。两人的党政也严重威胁到康熙的执政,为此康熙帝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以索额图参与皇太子之争将其囚禁于宗人府,不久下旨赐死索额图。
明珠影视形象
而明珠早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就以朋党之罪被罢黜,后来虽然恢复了他的官职,但是不再获得康熙的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逝。
4、年羹尧和隆科多
年羹尧和隆科多类似于索额图和明珠,但是又有所不同,索额图和明珠在康熙时期是党政,而年羹尧和隆科多在雍正执政时期一个在外统兵,一个在朝内辅政,两人没有形成明显的党政。
年羹尧和隆科多都是帮助雍正继位的重要助手。康熙晚年,年羹尧就任川陕总督,负责为抚远大将军胤禵(雍正的亲弟弟兼政敌)提供后勤保障,也就是牵制胤禵。隆科多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的所有武装力量,康熙帝驾崩之际正是由于隆科多及时关闭九门,切断了老八胤禩等人与外部的连接,雍正才得以顺利继位。
年羹尧
雍正继位后,年羹尧和隆科多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雍正让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一直负责西北平叛,将整个大西北交给了他。大权在握后,年羹尧开始变得骄横跋扈,平叛期间,年羹尧不断以军功名义要求朝廷为他保荐的人员加官晋爵,他开列的保举名单通过密折直递雍正帝面前,再由雍正帝以圣旨的形式下达给吏部。因为年羹尧每次推荐的官员太多,吏部不得已为其专立一档,谓之“年选”。
回京之时的年羹尧更是毫不客气,雍正帝让王公大臣在广宁门外跪迎,年羹尧策马而过,毫不动容。王公们问候他,他也只略点头而已。甚至与雍正帝当面坐着时也没有臣子之礼。在京期间招权揽势,四处插手各项政务。他的种种所为逐渐被雍正帝猜忌。
雍正三年(1625年),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看守杭州东门,当年九月被削夺一切官爵,押解进京,廷臣开列其大小罪状九十二款。不久被雍正帝赐死。
隆科多
隆科多在雍正继位后承袭了一等公爵位,并担任吏部尚书,掌握了朝廷的人事大权。雍正即位之初清廷铨选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当时被称为“佟选”。不过隆科多在得势之后也变得骄横跋扈,最终雍正帝以结党营私、私藏玉牒为由,公布其四十一条大罪,将隆科多永远禁锢,雍正六年(1728年),隆科多死于幽禁禁所。
5、和珅
都知道和珅是清朝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他之所以这么能贪,跟他的位高权重有莫大的关系。
早年的和珅称得上是一个上进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乾隆的赏识,从一个粘杆处侍卫一步步成长为领班军机大臣。全盛时期的和珅一人身兼多个重要职务,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职。
和珅
乾隆晚年,和珅已经成为大清朝的二把手了,就连嘉庆帝这个准皇帝也要看和珅的脸色。乾隆退位成为太上皇以后,每次上朝她就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后,和珅遭到了清算,嘉庆帝宣布了他20条大罪并下旨抄家,得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
6、穆彰阿
严格意义上来说,穆彰阿并不算是权臣,更多的是一个趋炎附势,迎合上意的奸臣。穆彰阿在道光一朝深受道光帝的信任,担任军机大臣20余年,门生遍布天下,据统计多达数千人之多,就连后来的曾国藩也是其中之一。
穆张阿影视形象
在鸦片战争期间,穆彰阿又极力主和,诬陷林则徐,让本来意志坚定的道光帝心生摇摆,最终败给了英国人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咸丰帝继位后,指责穆彰阿“保位贪荣,妨贤病国”,将他革去职务,永不叙用。诏令下达后,天下无不拍手称快。
7、肃顺
肃顺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在道光年间他就是个闲散宗室,然而咸丰继位后,肃顺迎来了仕途的转折点,他从一个闲散宗室一路做到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深受咸丰帝的信任。
肃顺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面对大清内忧外患的局面,肃顺力主破除满汉观念,重用汉人,主张对内重典治国、对外强硬御敌。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后来的“中兴名臣”都是经肃顺一手提拔、举荐的。可以说,没有肃顺就没有后来的“同治中兴”,如果不是咸丰早死,他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肃顺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逃到热河,让肃顺统领行在一切事务,人称“肃中堂”。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人物。咸丰帝病逝后,命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论权力和能力,肃顺位列八人之首。
不久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政变,扳倒顾命八大臣,肃顺以“谋逆”罪名被斩首,成为清朝唯一一个被砍头的宗室。
8、袁世凯
袁世凯是清朝末年最大的权臣,也是清朝的掘墓者。
袁世凯起家于朝鲜,后来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开始步步高升,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顺理成章的接任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加上之前他已经在天津小站开始练兵,逐渐培养了一支忠于自己的部队。
后来慈禧太后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让铁良担任陆军部尚书,以此来压制袁世凯,可是铁良资历不足,北洋六镇的官兵又是袁世凯亲自调教出来的,所以最终慈禧的愿望还是落空了。
袁世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的北洋军成为唯一能够与革命军作战的清朝军队,在大势面前,袁世凯加紧了逼迫清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的步伐,1912年2月12日,裕隆太后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大清朝正式灭亡,不得不说这中间袁世凯有很大的功劳。
进入民国后,袁世凯也想做皇帝,于是在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不过他仅做了83天的皇帝就在内外压力之下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因尿毒症不治身亡。而他死后,北洋军四分五裂,中华大地再一次进入混乱时期。
小结:
这十人称得上是大清朝不同时期的权臣,整体来看他们在各自的时期都是权倾朝野的人物,尤其是多尔衮,虽然没有皇帝之名,但却有皇帝之实,算是清朝最大的权臣。再有就是袁世凯,亲手终结了大清朝,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也就此结束。
2、清朝史上权臣,天下长河清朝名臣的仕途起点
#头条创作挑战赛#电视连续剧《天下长河》的开局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剧中的索额图与明珠,是康熙帝的左膀右臂,朝廷重臣。
索额图与明珠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康熙十五年时,索额图刚好40岁、明珠41岁,正是年富力强的黄金年龄,就早居朝廷高位,中年得志。
查阅史料记载,他们的人生履历堪称神奇。其中有个共同点,他俩都曾在年轻时担任过皇宫侍卫,从而进入仕途,不断升迁。
《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九·列传五十六》中记载了他俩的生平。其中记载索额图:“初授侍卫,自三等游升一等”,记载明珠:“自侍卫授銮仪卫,治仪正”。
而且有意思的是,他俩的亲属也都担任过皇宫侍卫或者被授侍卫衔。
例如索额图的父亲索尼在努尔哈赤在位时期,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在康熙帝时期,年轻时都曾被授一等侍卫衔。
再如大家知道的和珅。乾隆年间,他先后被授三等侍卫、担任补粘杆处侍卫、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
另外,清朝名臣遏必隆、富察·傅清、富察·傅恒、鄂伦岱、阿灵阿、海兰察、福隆安、福康安等人,都曾经在年轻时担任过侍卫。
为什么这些重臣年轻时都担任皇宫侍卫?这与满清的侍卫制度有关。
侍卫机构是满族贵族子弟入仕的重要通道侍卫们要随身携带刀枪武器,护卫皇帝的人身安全。但这无形中对皇帝的人身安全也是一种威胁。
因而,自努尔哈赤起,会从八旗子弟中挑选出武艺出众者,担任侍卫,负责宫廷宿卫和扈从皇帝,并由亲信大臣统领。
在雍正朝之前规定,皇宫侍卫主要由贵族子弟及武功高强者担任。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稳定,从雍正朝开始,从武举进士里选拔人员,补充皇宫侍卫人员,逐渐成为主流。
武举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与文科举选拔文官对应,是中国古代选拔武官的一种科举入仕制度。
在清朝早期,皇宫侍卫的录取标准主要有两个:出身于满族贵族或官宦世家,身体强健。
象上述举例的名臣,均出身于满族贵族家庭。
索额图出身于满族早期的名门赫舍里氏,因而他的全名是赫舍里·索额图,隶属满洲正黄旗。
他的父亲赫舍里·索尼,是清朝开国功臣之一,四朝元老。顺治帝临终时,遗诏索尼为辅政大臣之一。
明珠出身于满族名门叶赫那拉氏,他的全名是叶赫那拉·纳兰明珠,隶属满洲正黄旗。他的姑奶奶是皇太极的生母,因此纳兰家族与爱新觉罗皇室有亲戚关系。
和珅出身于钮祜禄氏,隶属满洲正红旗。他的祖上不显赫,父亲曾任福建副都统但是早逝,因而家道中落。和珅娶了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之后,家族逐渐兴盛。
再如遏必隆,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是努尔哈赤的外孙、“开国五大臣”额亦都之子,母亲是和硕公主穆库什。他和儿子阿灵阿先后担任过侍卫。
富察·傅清、富察·傅恒兄弟,满洲镶黄旗人,祖父是户部尚书米思翰,父亲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姐姐是乾隆孝贤纯皇后。傅恒兄弟,以及傅恒之子福隆安、福康安兄弟,也都先后担任过侍卫。
还有鄂伦岱,满洲镶黄旗人,一等公佟国纲长子,康熙帝的表兄弟。也担任过侍卫。
可见,当时担任侍卫是个体面、光彩的职业,甚至是贵族阶层子弟的特权。
他们根基深厚甚至皇亲国戚的家世背景,就是保障皇帝人身安全的信义背书。
贵族及官宦子弟只是充当皇宫侍卫的条件之一,另外还得身体强健。
骑射是满族男子的传统必修课,因而体格正常的满族青年男子当皇宫侍卫问题不大。
当然,加入侍卫以后,还会有相应的专业训练。
满族长期以渔猎为生,重武轻文,入关后才逐渐承袭明朝的科举制度。
因而满族贵族子弟在清朝初期通过科举入仕并不现实,那么依靠家族门荫当皇宫侍卫就是个很好的出路。
而且,清朝的侍卫分为多个类别和等级,待遇好,地位高,还是入仕的捷径。
论地位,在各种侍卫中,御前侍卫最靠近皇帝,地位也最高。
其次为乾清门侍卫。
乾清门是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门内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的区域。而且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的重要门户,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乾清门东有九卿值房,西边有军机处。
因而乾清门在所有宫门中的地位最重要。
论等级,侍卫分为三个等级:一等、二等、三等侍卫,官阶分别为正三品、正四品、正五品。
正三品相当于文职的大理寺卿、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正五品相当于文职的光禄寺少卿、给事中、直隶州知州,武职的守备、千户。
还有蓝翎侍卫,级别较低,官阶为正六品。大理寺左右寺丞、京府通判、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百户,比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高一级。
而且,清廷设有侍卫的直接领导机构--侍卫处(又称领侍卫府)。
它负责统领侍卫和上三旗亲军,以及皇帝直属的火器营、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健锐营等精锐部队,保卫皇帝及其近亲,守卫皇宫,皇帝出巡随扈保驾,驻扎行宫守卫、戒备等。
这个机构的长官为领侍卫内大臣,官阶为正一品,是清朝武职京官的最高级别,与伊犁将军、绥远将军平级。
当然,出任这个职位的人选,必须是皇帝放心把身家性命交付的亲信人员。例如遏必隆、鳌拜、福康安、傅恒等名臣都出任过此职。
由此可见皇宫侍卫的地位之高。
所以,上述举例的满族贵族子弟,年轻时都曾当过皇宫侍卫也就不足为奇。
侍卫机构是培养满族贵族子弟人才的摇篮清朝的侍卫处是独立于军政体系的特殊机构。侍卫需要不断递补年轻、强健男子充任,不可能终身担任。
因而清朝也有侍卫的选拔、考核管理、分流等整套制度。例如升迁方面,上三旗侍卫、汉侍卫,分别与八旗、绿营等军队系统结合。
侍卫在皇帝周围甚至身边工作,其素质和才能也容易显露、被皇帝赏识。因而,口齿伶俐、做事干练尤其是有些文化,就容易脱颖而出,被提拔或者直接转为朝廷军政职官。
例如上述记载,索额图“初授侍卫,自三等游升一等”,明珠“自侍卫授銮仪卫,治仪正”,和珅先后担任三等侍卫、补粘杆处侍卫、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
他们担任侍卫,久经历练,而且注重学习、自我提升,因而素质和才能就逐渐显露,从高等级侍卫直接转为中高级军政官员。
例如索额图从正三品的一等侍卫,直接转任正二品的吏部侍郎,掌管全国官员的考评、选拔。
明珠从正五品的治仪正(隶属銮仪卫),直接转任内务府郎中,不久被提拔为宫廷事务最高长官、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也即大内总管。
正二品的官阶,与各省总督、八旗护军统领、副都统、总兵平级,比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还高一级。
而和珅从御前侍卫直接转任后,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连级跳,成为皇帝身边的宠臣:正二品的户部侍郎、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国史馆副总裁,赏一品朝冠。
可见,清廷统治者把皇宫侍卫机构作为培养满族贵族子弟人才的摇篮,选拔高官的基地。
因而像上述才干出众的满族贵族子弟,也就得以实现从侍卫到军政高官的蝶变,成为朝廷重臣、权臣。
当然,这其中除了他们的家世背景助力之外,也与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才干有很大关系。
要么是骁勇善战,武能安邦,例如遏必隆、海兰察、福康安等人;要么是学识渊博,文能治国,例如富察·傅恒、福隆安等人。
或者是文武兼备,雄才大略,堪当朝廷栋梁。
例如索额图,辅佐康熙帝计擒鳌拜,平定三藩之乱,代表清廷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征叛乱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
康熙帝赞誉他“辅弼重臣,勤敏练达,自用兵以来,翼赞筹画,克合机宜。”
再如纳兰明珠,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治理黄河、平定噶尔丹、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都起到了重要决策作用。
康熙帝赞誉他“才能素著,持管丝纶重地,赞理机务,因卿夙稽典史,晓鬯古今责难陈善之理。”
而且纳兰明珠及其两子,都是著名的藏书家,家中藏书极丰,建有“穴砚斋”、“自怡园”等藏书楼。
即使大贪官和珅,理政、理财能力很强,而且还在清朝的外交事务中担任重要角色,受到了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的赞赏。另外,他的文学和书法造诣颇高。
所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走向人生巅峰。外力只是助力,内因才是决定因素。
随着科举制度在清朝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满族贵族子弟也就发奋读书,通过科举入仕。通过侍卫职位在仕途发达的例子,也就越来越少。
本文关键词:清末权臣,清朝史上权臣排名,清初权臣,清朝权倾朝野的官,清朝大臣权力。这就是关于《清朝史上权臣,清朝10位权臣都是怎样的下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