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2021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05-15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2021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预计2021年马铃薯晚疫病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将达2800万亩以上;早疫病、黑痣病、地下害虫、蚜虫等病虫害总体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黄萎病、疮痂病、马铃薯块茎蛾等病虫害有加重趋势。为有效控制马铃薯重大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病虫害发生区防控处置率9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占防控总面积的4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4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鲜薯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二、防控对象

依据马铃薯不同种植区重大病虫发生特点,确定以马铃薯晚疫病为全国重点防控对象,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黑胫病、疮痂病、蚜虫、蓟马、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块茎蛾等为区域防控重点,各有关产区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兼顾环腐病、黄萎病、青枯病、粉痂病、豆芫菁等病虫害的防控。

三、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优先采用抗病品种,选用优质脱毒种薯、种薯处理等技术,根据预测预报和预警系统监测结果科学用药,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户联防联控。

四、分区防控重点

(一)西南及武陵山种植区:包括贵州、四川、云南、重庆、湖北等省(市),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青枯病、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马铃薯块茎蛾、蓟马,兼顾黑胫病、病毒病、疮痂病、蚜虫等病虫害。

(二)西北种植区:包括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黑胫病、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蚜虫,兼顾环腐病、疮痂病、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块茎蛾等病虫。

(三)华北种植区: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等省(区),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病毒病、疮痂病、粉痂病、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和二十八星瓢虫,兼顾黑胫病、环腐病、黄萎病、豆芫菁、蓟马和蚜虫。

(四)华东、华南种植区:包括山东、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黑胫病、枯萎病、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马铃薯块茎蛾、蚜虫和蓟马,兼顾环腐病、疮痂病、粉痂病和青枯病。

(五)东北种植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疮痂病、病毒病、地下害虫(蝼蛄、金针虫),兼顾蚜虫、二十八星瓢虫、环腐病、黑胫病。

五、防控技术措施

(一)播期防控技术

1.轮作防病虫技术。实行三年以上轮作防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最好与油麦、燕麦、小麦、玉米、大豆和蚕豆等作物轮作倒茬;精细整地,当地温在10℃以上进行播种,播种深度8—10厘米,避免因地温偏低和播种过深出苗缓慢加重黑痣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2.选择优良抗病虫品种和优质脱毒种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适合本区域抗病、商品性好、高产、耐贮运的品种。选择优质脱毒马铃薯原种或一级种播种。

3.种薯切刀消毒技术。播种前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5—6天,进行晾种,不断剔除病薯。在种薯切块过程中,用75%酒精或3%来苏水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5—10分钟进行消毒,采用多把切刀轮换使用。将种薯切成40—50克大小的薯块,且每块上带2—3个芽眼,切块大小应均匀一致。

4.种薯处理(药剂拌种)技术。种薯切块后选用咯菌腈·氟唑环菌胺、咯菌腈或精甲霜灵·咯菌腈任意一种进行种薯包衣,也可选用甲基硫菌灵+春雷霉素、绿僵菌或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等药剂拌种。防治土传、种传病害、晚病和地下害虫。拌种后晾干装网袋小垛摆放,保持良好的通风,促使伤口愈合,1—2天后播种。

5.随种垄沟施药防病技术。对于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块,全田施用芽孢杆菌生物菌肥和生物菌剂。如果田块以黑痣病、枯萎病和黄萎病等真菌性土传病害为主,播种时沟施嘧菌酯或噻呋酰胺,如果除上述病害外还有疮痂病发生,沟施药剂可增加寡雄腐霉或五氯硝基苯+氟啶胺。

(二)苗期病虫防治技术

苗期是指马铃薯块茎从出苗到植株现蕾为止,此时期防治重点是晚疫病、地下害虫、蓟马等。在晚疫病高发区,如云南、贵州、四川等降雨量大的地区,如果出苗后空气温度达到18℃同时遇有连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需要喷施代森锰锌、氟啶胺或氰霜唑等保护性药剂1—2次进行保护预防。如出现中心病株,可喷施内吸治疗剂烯酰吗啉、丁子香酚或氟菌·霜霉威等1—2次消灭中心病株。除晚疫病高发区外,其他区域不需要喷防病药剂。对于地下害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每亩设置1个性诱捕器,设置高度超过马铃薯植株顶端20厘米左右。也可利用灯光诱杀,每20—30亩布设1台杀虫灯,夜间定时开灯诱杀,尽量避免误杀天敌。成虫出土前用辛硫磷拌土地面撒施,或出土后用溴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

(三)块茎形成期防治技术

块茎形成期是指从现蕾开始至开花为止,此时期防治重点是晚疫病、疮痂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等。该时期晚疫病防治可喷施保护性杀菌剂2—3次。选用代森锰锌、氟啶胺、氰霜唑、枯草芽孢杆菌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全田喷雾。施药间隔根据降雨量和所用药剂的持效期决定,一般间隔5—10天左右。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具备滴灌条件的疮痂病严重的地块滴灌1次寡雄腐霉和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如有青枯病发生,可选用春雷霉素、氯化铜或噻霉酮等药剂滴灌或喷淋2—3次。二十八星瓢虫防治可利用成虫假死性敲打植株使之坠落,收集灭之或人工摘除卵块,集中处理,减少害虫数量。或在卵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分散前,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进行叶面喷雾,施药间隔期7—10天。蚜虫防治,在采取铲除田间、地边杂草,切断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等农业措施的基础上,可优先选用苦参碱、除虫菊等生物药剂防治,也可采用吡虫啉、噻虫嗪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

(四)块茎膨大期防治技术

块茎膨大期是指从开花到茎叶开始衰老为止,此时期防治重点是晚疫病、早疫病、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块茎蛾、豆芫菁等害虫严重发期,也是全年早晚疫病防控的重中之重。晚疫病防治依据田间监测预警系统或田间病圃监测确定喷施最佳时间。该时期一般喷药4—5次,药剂选择内吸治疗剂和保护剂同时使用。防治药剂可选用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丁子香酚、霜脲氰·噁唑菌酮、氟菌·霜霉威、霜脲·嘧菌酯、嘧菌酯、氟吡菌胺·霜霉威等药剂,早疫病防治可选用丙环唑、嘧菌酯、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药剂。施药间隔根据降雨多少和所用药剂的持效期决定,一般间隔5—10天左右。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植株长势较弱早疫病严重的地块,可增施2次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疮痂病严重的地块,具备滴灌条件的滴灌1次寡雄腐霉和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黑胫病、环腐病和青枯病严重的地块,可选用春雷霉素、氯化铜或噻霉酮等药剂滴灌或喷淋2—3次。马铃薯块茎蛾成虫期在前期采用食诱剂、性诱剂、灯光诱杀等理化诱控技术,控制成虫数量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卵孵化盛期至二龄幼虫分散前的药剂防治,可选氨基甲酸酯类或拟除虫菊酯(或与其他生物农药混合使用)进行叶面喷雾。

(五)收获至贮藏期病虫防控技术

收获前7天左右采用机械杀秧。杀秧后收获前喷施一次铜制剂,如烯酰吗啉、氢氧化铜或霜脲氰·噁唑菌酮等,以杀死土壤表面及残秧上的病菌防止侵染受伤薯块。杀秧后如不能及时收获,种薯田还应加喷一次吡虫啉防治蚜虫,避免种薯感染病毒。收获后马铃薯在库外放置1—2天,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同时要防止马铃薯块茎蛾在薯块上产卵。入库时剔除病、虫薯,对块茎蛾重发区,薯块用80%敌百虫等喷洒,凉干后入库贮藏。库内保持干燥和低温(2—4℃)环境条件,以抑制病菌的生长和传播。

六、农药科学使用注意事项

(一)农药用量准确。要按具体农药品种使用说明操作,确保准确用药,各计各量,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

(二)科学混配农药。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时,一定要先用少量水溶解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

(三)选择施药时间。避免高温暴晒情况下施药,施药后4—6小时内遇雨应补施。

(四)禁用高毒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制剂。要根据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优先选择环境友好型适用农药,采取科学配方,进行防治。

(五)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安全防护,防止中毒。

(六)使用合格农药。购买农药要做到选购三证齐全、取得登记的产品,拒绝使用不合格产品,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七)加强统防统治。在晚疫病流行高蜂期,结合系统监测及田间调查结果,组织专业化防治队,开展统防统治,将晚疫病重发流行风险降至最低。

2、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马铃薯炭疽病应该怎么办

马铃薯封垄以后,叶片常会出现密密麻麻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有的叶片会出现卷曲,尤其是雨后的高温天气,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在种植过程中,很多种植户认为这种斑点是早疫病引起的,也有人认为是药害造成的。实际上这种现象是由一种病害引起的,俗称马铃薯炭疽病。

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2021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马铃薯炭疽病是马铃薯生长期间容易感染的一种普通病害,植株发病时,叶色变浅,叶片萎蔫甚至变褐枯死。它会影响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马铃薯的产量下降。近年来该病发生比较普遍,并且呈上升趋势。那如何来识别马铃薯炭疽病并进行有效防治呢?

农业专家建议大家使用生物菌剂来防治马铃薯炭疽病,效果好,也避免药害的发生。漫哈迪马铃薯青枯根腐灵是一款进口原药制剂的生物菌剂,无毒高效无公害对马铃薯的土传病害有显著效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马铃薯的炭疽病及防治措施。

马铃薯炭疽病的病害症状

马铃薯染病后早期叶色变淡,顶端叶片稍反卷,后全株萎蔫变褐枯死。地下根部染病从地面至薯块的皮层组织腐朽,易剥落,侧根局部变褐,须很坏死,病株易拔出。茎部染病生许多灰色小粒点,茎基部空腔内长很多黑色粒状菌核。

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2021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马铃薯炭疽病的发病规律

1、病原菌的越冬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球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种子里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

2、病原菌的传播及侵染方式

分生孢子借雨水飞溅传播蔓延。孢子萌发产出芽管,经伤口或直接侵入。生长后期,病斑上产生的粉红色黏稠物内含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雨水溅射传到健薯上,进行再侵染。

3、发病条件

由于种薯可以带菌,无病地块或从未种过马铃薯的田块,播种带病的种薯后就可能发病。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马铃薯生长中后期雨水较多,雨后易积水;田间管理粗放,缺肥缺水植株长势较差发病重。

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2021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马铃薯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炭疽病措施中最经济的。马铃薯的抗病品种可以选用克新4号、东引1号、大西洋等。另外,还可以选用未爆发过炭疽病的田块所培育的种薯或者是脱毒苗进行种植。

2、小块整薯播种,高畦栽培,水旱轮作。选好种植品种后,可以采用种植小块种薯整薯的方式,避免病菌从伤口感染入侵。马铃薯可以与禾本科作物(最好是水旱轮作),或者十字花科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种植。另外,大雨之后注意排水,避免被大水漫灌。

3、调节土壤环境。可以通过调节土壤环境的方式以形成有利于病菌消除的外部环境。具体方法:在酸碱度方面,结合土壤的酸碱度特征,使用适当的石灰粉、草木灰等作为酸碱度调节手段,有效地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建立土壤有益菌群的生态优势,以压缩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炭疽病菌总量。

4、改变耕作方式。变更粗放式的耕作方式,推广精细化耕种模式。可以采用垄种或堆垄土的方式耕作,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地表的相对含水量,提升土壤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能限制炭疽病菌的繁殖,另一方面还能实现对染病植株的有效隔离,避免出现大范围感染的情况。具体要求:垄种模式,建议垄沟之间的行间距不低于25厘米,同垄之间的种植窝距不低于30厘米。堆土垄模式,适当增加窝距之间的距离,使得平面均距不低于30厘米。

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2021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二、药剂防治

若植株已经出现炭疽病症状,在症状不严重时可以使用漫哈迪马铃薯青枯根腐灵对所有植株喷雾或灌根,患病植株可加大用量;如果症状严重,建议立即拔除病株并彻底销毁,再对其他植株进行灌根,防止病情扩散。

漫哈迪马铃薯青枯根腐灵,采用进口原药制剂,无毒、害、污染和残留,见效快,留效久,符合国家开发与推广绿色农药、农肥方向,为人类能享用安全、绿色、高品质食品提供保障。

1、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繁殖能力,提高地温,提高保肥供肥能力。

2、生根壮根:富含可溶性有机蛋白及生根、壮根因子,改善根部生长环境,促进毛细根生长,促使马铃薯根系发育生长,提高养分吸收率。

3、抗逆性强:抗重茬、减少土壤病害的发病率,抑制根结线虫的发病率和蔓延。促进表皮细胞壁加厚,抗寒、抗旱、抗高温、抗早衰。

本文关键词:马铃薯种植病虫害的防治,马铃薯栽培措施,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方法,马铃薯栽培管理技术,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技术要点。这就是关于《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止,2021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