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盐和食盐的区别,盐的消费陷阱:你选对盐了吗
关于【喜马拉雅盐和食盐的区别】,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喜马拉雅盐和食盐的区别:高奢盐、营养盐、低钠盐,盐的消费陷阱:你选对盐了吗?
中国居民食盐摄入水平一直居高不下,控制盐的摄入量远比选择什么盐更重要。 (视觉中国/图)
到底是“送命盐”还是“救命盐”?笼罩在“低钠盐”身上的科学争议,正迎来更多科学证据。
一项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阳丰教授牵头完成的研究显示——在中国,如果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每年可减少约45万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该论文被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收录,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针对低钠盐,实施规模最大、随访时间最长,覆盖最基层人群的研究。
武阳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有证据显示高血压与高盐、肥胖等因素相关,但想从营养及行为方面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预防干预并不容易,把厨房里的调味料换成低钠盐,是成本最低、效果最显著的一项,“是推进健康中国、落实减盐策略成效的重要抓手”。
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是,低钠盐是否适宜像“加碘盐”一样,成为全国推行的全民健康政策?是否有可能增加高钾血症的患病风险?
而对消费者来说,甄别一款“好盐”变得越来越困难。加碘盐是否仍有必要?“低钠盐”太淡怎么办?“竹盐”“岩盐”补钙补锌的“营养盐”,甚至号称来自喜马拉雅山脉无污染的粉色“玫瑰盐”,是不是智商税?
“关于食盐的营销噱头太多了。归根结底,控制盐的总摄入量才是关键,比选择什么盐更重要。”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营养师顾中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高奢、高颜值“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外观为白色晶体状,易溶于水。这句初中课本里最基础的“知识点”,几乎是所有人了解化学微观世界最初的启蒙。
市面上除常见的碘盐、低钠盐之外,还有不少名为深井盐、深海盐、富硒盐、钙盐、大颗粒粗盐、竹盐、玫瑰盐等,被冠以高奢、高颜值等噱头,有部分进口食盐甚至能卖到一两百元,是普通食盐价格的几十倍。
南方周末记者咨询相关电商商家客服,大都称出售的盐风味独特,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甚至能够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顾中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海盐、湖盐、井盐、岩盐只是来源不同,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一般都需日晒结晶、粉碎洗涤加工步骤。不同产地、形态、成分的食盐风味上可能存在差异,但从营养角度来说,这些微弱差异并不会带来生理方面的健康影响。
“比如竹盐,就是比别的盐多了一步在竹筒中高温烧制的工艺,可能最后各种矿物质含量会稍微多一点。但一个人每天吃盐也就是几克,这点矿物质的意义不大。”顾中一说。
以2020年走红网络的“喜马拉雅玫瑰盐”(又称粉盐、瑰盐)为例,商家宣称该盐是喜马拉雅山脉数亿年前从海底升起时残余的海水,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的,含氯化钠98%以上,包括铁、钙、镁、钾、锌、硅、铜等八十多种人体所需矿物质。
对于这种单瓶售价高达百元左右的“天价盐”,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介绍,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盐都”自贡的盐矿,也是形成于几亿年前。所谓纯度98%的食盐,意味着剩下的2%是八十多种杂质,它的粉红色来自铁元素和其他土壤杂质,说到底就是一种杂质多的粗盐。
而对于商家宣称具有排毒、调节酸碱平衡、增强免疫、激活代谢以及缓解各种疾病症状,更毫无科学依据,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喜马拉雅粉盐和普通食盐在健康效应上的区别。
钟凯认为,这些盐只是通过“与众不同”的市场定位和消费者“物以稀为贵”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附加值,扩大了不同食盐的价格差异。
越来越像保健品
另一值得警惕的趋势是,作为调味料的食盐,正变得越来越像保健品。
消费者在选购食盐时,经常可以看到深井钙盐、加硒海藻碘盐、加锌海藻碘盐等各种“营养盐”,号称可以补钙,或添加海藻碘、亚硒酸钠、碘酸钾、柠檬酸锌等各类营养强化成分,适合不同人群补充微量元素。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营养强化盐是添加一种或者几种营养强化剂的食盐。目前市场上的营养强化盐主要包括钙强化营养盐、锌强化营养盐、硒强化营养盐、核黄素强化营养盐等。
根据2013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生产企业在食盐中添加营养强化剂时,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包括营养强化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可使用的营养素化合物来源等。
以补锌为例,锌强化营养盐中锌元素添加量最高为140毫克/千克,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天摄入6克盐计算,通过食用锌强化营养盐大约可摄入0.84毫克的锌元素,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成年男性15毫克、女性11.5毫克的标准,仅占推荐摄入量的5.6%-7.3%。由此可见,营养元素在强化营养盐中的含量较低,人体的营养需求主要来自日常膳食中的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不可对某些营养盐期望过高。
相比趋之若鹜选购各种添加营养强化剂的“营养盐”,消费者却对食盐中正常添加的抗凝剂“亚铁氰化钾”表现出恐慌情绪。
事实上,从1996年开始至今,“亚铁氰化钾”一直是国家认可的食用盐抗结剂,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海滨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食盐添加抗凝剂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结块,“亚铁氰化钾”本身是淡黄色粉末,具有抗结性能,可用于防止细粉、结晶性食品板结,企业在生产食盐过程中使用抗凝剂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是安全的。
低钠盐每年减少45万人死亡
在所有可能有益健康的食盐中,低钠盐是证据最明确的“黑马”。它是一种复合产品——用一定量同样有咸味的氯化钾替换掉一部分氯化钠,就成了减钠补钾且仍保持咸味的“低钠盐”,又称“富钾盐”。
在人体内,钠的浓度需要处于稳态水平,吃盐越多,钠就越多,为了保持钠的稳态就需要启动相关的机制,包括动员肾脏排出过度摄入的钠,也会保存更多水分来稀释,致使血容量变多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制最终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因此,自然衰老之外,高盐饮食是高血压最重要的一项病因,低钠盐则被视为预防高血压的利器。
2004年开始,武阳丰团队就针对北方五省市农村地区608名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做过低钠盐干预试验;2007年又在西藏地区给藏族高血压人群换用低钠盐,都显示出明显的降压效果。
“降压效果是明确的,但人体是复杂系统,长期食用低钠盐有怎样的健康风险,能否减少严重心血管病甚至死亡事件的发生,在当时仍缺乏覆盖大规模人群、较长期食用的研究证据。”武阳丰说。
2013年开始,在武阳丰牵头下,北京大学医学部与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联合国内多家学术机构,在中国河北、辽宁、宁夏、山西和陕西五省份10县的乡村地区,开展了低钠盐研究。试验规模扩大到2.1万名心血管病高危村民,随访时间长达5年。
在项目覆盖的600个村庄,每村35位“高危人群”被遴选入组,要求曾有过中风史或是60岁以上血压未被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5.4岁,平均血压为154.0/89.2 mmHg。
武阳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随机抽签进入干预组村庄,受试者所在家庭收到免费发放足量的低钠盐(包含75%的氯化钠、25%的氯化钾),对照组发的是普通精制食盐(100%氯化钠),每隔半年对受试者做一次随访。
研究显示,低钠盐组卒中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钠盐组。低钠盐可以使卒中事件的发生率降低14%,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13%,全因死亡事件发生率降低12%。据此估算,假如中国全部家庭都改用低钠盐,每年可挽救45万人的生命。2021年8月29日,该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引发海内外关注。
谁为“送命盐”正名?
值得注意的是,低钠盐虽好,但也并非所有人适用。在网络上搜索低钠盐,率先弹出的一个相关词条,就是夺人眼球的“送命盐”。
天津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关于低钠盐的争议,主要在于长期食用补充更多钾离子的低钠盐,是否加剧高钾血症的患病风险,其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麻痹,心脏收缩功能降低,严重者甚至可能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此外,对于服用保钾利尿剂或患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低钠盐中的钾离子也有可能成为“沉默的杀手”。前述提到的换用低钠盐的研究,也均通过口头询问方式,将禁忌症人群排除在外。
我国食用盐的国家标准(GB 2721-2015)明确规定,低钠盐的包装上必须标示: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肾功能障碍者及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等不适宜高钾摄入的人群应慎用。
“我们研究发现,真正的高钾血症患者其实不多,多数人是患肾病后才发生高钾血症。对于这些肾功能下降,甚至肾衰症状的人,很多元素都出现代谢异常,包括一些服用降压药的人群,他们能不能吃低钠盐,一定要根据具体病情,由专业的医生给出个性化的判断。”武阳丰说。
现任瑞士洛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与高血压实验室负责人王青,也是最早建议在中国使用低钠高钾盐的专家之一。王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生活在森林的原始人(距今350万至1万年前)靠打猎为生,水果蔬菜等自然食品中钠含量不高,而钾含量比较高。低盐和高钾的自然食品中钠钾比值只有0.1。直到大约1万年前,随着食品工艺的进步,出于保存食物等需要,人类才开始吃高盐低钾的加工食品,钠钾比大约为3。高钠低钾饮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等靶器官损伤;而高钾低钠饮食可降低血压和保护心血管等靶器官,可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王青认为,鉴于我国高钠低钾的饮食特征(钠钾比大约为6),除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之外,低钠盐应该是选购食盐时的优先选择。“我国低钠盐中钾的含量可以达到10%-35%,如果每天炒菜用10g低钠盐,差不多就会摄入1g钾,这个量对健康人来说是安全的。”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钾的食物也是增加钾离子摄入的好办法,降低饮食中的钠钾比比单纯减盐更有效。
5年减盐1.2克
从现实来看,控制盐的摄入量远比选择什么盐更重要。
中国是传统高盐饮食国家。1982年、1992年、2002年三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食盐摄入水平一直居高不下。尤其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漫长需大量用盐保存食物,逐渐形成了人们的饮食口味。
2002年,在原卫生部的牵头领导下,中国首次开展“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营养与健康的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约12g,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2倍还多。
与此同时,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也在攀升。2002年数据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人,而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1年发布的报告,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3.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45亿。
2017年,中国明确提出了减盐计划。国务院印发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的目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提倡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
高盐饮食是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因而世卫组织一直建议成人每日摄入食盐不要超过5克。
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最新通报,《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居民家庭减盐取得成效,居民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降至9.3克,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1.2克,但与每日5克的推荐量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减盐有多难?加工食品亟待关注
在减盐道路上,人们在咸淡口味上对盐的“执著”,确实让不少营养界、医学界人士感到头疼。
顾中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通常医院营养科给患者安排的餐食非常健康,盐的摄入量控制得很好,但部分患者认为菜肴味道差,频频给出差评投诉。
“我们甚至考虑过再附赠一份盐。”顾中一笑着说,“连最听医生话的患者都这样,可想而知在市场上推广低盐产品有多困难。一家少放盐的外卖,很有可能味道不佳,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不再购买。”
相比其它盐,低钠盐口感更淡。“我们给所有受试家庭提供的都是足量的低钠盐,村民可以加入更多克数的低钠盐以满足口感,即使低钠盐的用量比普通盐更多,从健康角度看仍是可以获益的。”武阳丰说。
除了日常餐饮烹饪外,加工食品的盐分摄入过高问题亟待关注。腌制食品和一些休闲食品的含盐量都很高,这类食品主要靠口味吸引人。
2、喜马拉雅盐和食盐的区别,喜马拉雅盐和食盐的不同点
喜马拉雅岩盐和食盐的区别在于它和普通食盐的产地是不同的,喜玛拉雅岩盐它是喜马拉雅岩石上面的一种盐,而普通的食盐则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井矿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喜马拉雅盐和食盐的区别?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喜马拉雅盐和食盐的区别
喜马拉雅岩盐和食盐的区别在于它和普通食盐的产地是不同的,喜玛拉雅岩盐它是喜马拉雅岩石上面的一种盐,而普通的食盐则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井矿盐。
除此之外,普通的食盐一般只能用来烹饪,而喜玛拉雅岩盐是可以作为浴盐的替代品使用的,也有人会选择将它添加到矿物浴盐中使用,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皮肤更好的吸收水中的矿物质的。
同时喜玛拉雅岩盐中氯化钠的含量也比普通食盐中氯化钠的含量要高,并且它内部还包含非常多的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它也经常被人们称为“盐中之王”。
本文关键词:喜马拉雅盐功效,喜马拉雅盐和普通盐有什么区别,喜马拉雅盐 知乎,喜马拉雅盐属于食盐吗,喜马拉雅盐的危害。这就是关于《喜马拉雅盐和食盐的区别,盐的消费陷阱:你选对盐了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