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05-08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云南玉溪的壮丽山河和独特的历史际遇孕育了多彩的民族风情,在高低起伏的高山峡谷之间,在蜿蜒流淌的河流和绮丽璀璨的高山湖泊之间,居住着汉、彝、哈尼、傣、回、蒙古、白、苗、拉祜等民族,千百年来,各民族交错融合、和睦共处,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演绎出玉溪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喜宴。 徐志 摄

花腰傣:深藏哀牢山红河谷的远古民族后裔

哀牢山绵延500公里,把最具诗情画意的原始森林留在了玉溪。哀牢山下,红河两岸,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热坝河谷地区居住着一个古老而久远的民族——花腰傣。花腰傣逐水而居,其相对封闭的分布地域、不住竹楼而住土掌房、不过泼水节而赶花街的风俗节庆与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傣族迥异。红河流域傣族的族源,从其居住的地域来分析,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居住于红河流域的濮人,其“染齿文身”的独特习俗可追寻到另一个族源:古代越人。

古越族群克服重重困难,翻山越岭来到哀牢山、红河谷。崇山峻岭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免于入侵的战火,得以繁衍生息,也完整地保存了染齿、文身、服饰等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民族文化。在花腰傣看来,文身不仅是族人的图腾文化,也是驱邪避恶的保护色,可以躲避危机,逃过灾难。染齿如同文身一样,是花腰傣与自然相依相生的印记,花腰傣女子年满14周岁,便把自己整齐的白牙染成黑色或深紫色,以示成年。

花腰傣女子善织锦,花腰带是花腰傣织锦中最为亮丽的部分,七彩花线织就绚丽斑斓的精美图案,挂满艳丽闪亮的樱穗和银铃,寄托了这个古老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特有的民族文化符号,“花腰傣”也因此而得名。花腰傣服饰古朴典雅、雍容华贵,主要由头饰、衣、裙三部分组成,远看层次鲜明,近看别致多彩,有专家学者评价“花腰傣服饰是穿在身上的艺术,写在身上的历史”。

新平是中国花腰傣最大的聚居地,也是花腰傣文化保留得最为完整、最为集中的地方,素有“中国花腰傣之乡”的美誉。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五,是新平花腰傣花街节,花街节神秘而风情万种,对于生活在戛洒江畔的花腰傣青年男女来说,赶花街是一个谈情说爱的浪漫节日。这一天,姑娘和小伙盛装出行,花腰傣姑娘还要挎上装有糯米饭、腌鸭蛋和干黄鳝的小秧箩。花街上,姑娘和小伙要是相互看得上眼,就会相约到槟榔树下、竹林深处幽会,若小伙吃到了姑娘的“秧箩饭”,表示两情相悦、终身已定。

“花腰傣传统花街节是新平县花腰傣群众的一个标志性传统节日,极具仪式感且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入选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花街节是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是花腰傣男女寻觅意中人的重要日子,更是老一辈花腰傣追寻美好回忆的载体,也是年轻花腰傣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寻求社会认同和民族归属感的一种体验。”新平县民族研究所所长刀庆喜说。

奇异的风情讲述着古老的历史,千百年来,红河流域的傣族与汉族、壮族、彝族等民族融合发展,形成了绚丽的民族文化。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拜祖。 李红 摄

峨山:打造全国彝族同胞寻根祭祖圣地

彝族历史悠久,在长江流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峨山彝族自治县地处哀牢山脉以东、滇东高原以西,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也是云南第一个民族自治县,这里生活着热情奔放的彝族人民。

自远古洪水泛滥时起,彝族进入了本民族古史传说中的六祖分支时代。阿普笃慕是彝族共同尊奉的人文祖先,娶三妻生六子,其六子后繁衍发展为古代彝族的六大部落,分别迁徙至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2009年,峨山县在县城猊江与练江交汇处兴建了占地19亩的阿普笃慕文化园。文化园内有阿普笃慕与六子的铜像以及祭祀广场,在这里,你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彝族的起源与分支,感受一个古老民族的悠久历史。2009年11月,峨山在阿普笃慕文化园成功举办首届彝族祖先文化节,自此峨山成为全国彝族同胞寻根祭祖的圣地。

“阿普笃慕文化园是峨山县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主题文化园。自2009年起,峨山县每年都在阿普笃慕文化园举办彝族民间大型聚会交流活动,来自省内外的彝族同胞共同谒拜彝族祖先阿普笃慕及其六子,在祭祀广场举行彝族同胞祭祖思源、教化子孙的传统文化传习活动。如今,阿普笃慕文化园内的一系列民族民间传统活动赋予了新时代的民族工作内涵,文化园成为各族群众生活交往、文化交流、情感交融、精神相依共存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园。”峨山县民族研究所所长李锦辉介绍。

千百年来,峨山彝族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传承并保留了本民族最古朴、最浓郁、最独特的文化传统。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最神圣的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峨山各地的彝族群众都会聚集到塔甸镇大西山取火种,并举行神圣的钻木取火仪式。火种传递到全县各地,点燃大大小小的火把,最后到达阿普笃慕文化园,点燃广场中央的主火把。这是一场热烈而盛大的狂欢,在火光的映照下,彝家儿女彻夜载歌载舞。

花鼓舞是峨山受众最广的民族民间舞蹈,彝语称“者波必”,集歌、舞、乐为一体,备受群众喜爱,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舞种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花鼓舞表现形式丰富,将彝族的民族特色完美融合到舞蹈、歌曲和音乐等元素当中,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艺术特色。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哈尼族棕扇舞。 李建国 摄

哈尼梯田:世界级农耕文化孕育出国家级“非遗”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古代羌族,祖先曾游牧于青藏高原,后秦朝扩张,游牧群体受到攻击,四处流散迁徙,出现若干分支,在公元4世纪到8世纪的初唐期间,定居于大渡河畔的“和夷”一支哈尼族先民因受战争等因素困扰,再次西迁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元江哈尼族。“现如今,元江县境内有糯比、糯美、堕塔、梭比、布都(阿梭)、碧约、白宏(布孔)、卡堕、西摩洛9个哈尼族支系。各支系在地缘上相隔不远,大都集中在元江县江西片区的那诺、羊街、咪哩和因远、曼来,澧江、红河街道有少许分布,彼此既有一定的联系,又互有不同。”元江县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石胜说。

哈尼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在迁徙过程中,他们慢慢适应了农耕生活。千百年来,哈尼族人凭借辛勤和智慧,秉承“天人合一”的朴素观念,创造了复杂的灌溉系统,把水从山顶引到梯田,建立综合耕作系统,创造了闻名于世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元江的哈尼梯田主要集中在羊街、那诺两地,其中以那诺梯田为最,它是哈尼族雕刻大地的杰作,也是云南古代农耕文明的代表。

那诺梯田是一把用稻谷和勤劳修砌的云梯。明代徐光启曾在《农政全书》中将哈尼梯田列入全国七大田制之一,因而那诺梯田也称为“世外梯田”。出了元江县城,在哀牢山中不断盘旋而上66公里,从海拔300米直攀至1700米,那诺梯田就落落大方地呈现于眼前,一山接一山,依山形地势而层层迭迭、连绵不绝。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观看梯田云海的最佳时节。

在梯田文化中,不仅有浩如烟海的生产歌、祭祀歌、习俗歌、情歌,还有很多古朴雄浑的舞蹈,棕扇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棕扇舞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羊街乡、那诺乡哈尼族聚居地。

棕扇舞的起源与古老的狩猎采集生活和祭祀活动息息相关,最初主要用于祭祀活动,舞姿并不统一,但每个动作均有象征性,男性模拟动物或鸟类,女性手持棕扇模拟白鹇动作,各自起舞,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和怀念,铓、鼓、钹发出的原始声响,仿佛是在吟唱哈尼族历史悠远的迁徙之路,唢呐吹奏出的声音更像是先民的久远呼唤,既庄重肃穆又感情真挚。随着社会发展,棕扇舞逐渐淡化祭祀成分,时至今日已发展为既可用于祭祀仪式又可用于自娱活动的舞蹈,祭祀、丧葬、逢年过节、农事休闲等众多活动中都有它的身影。

“我们通过拜访传承人和民间艺人,收集整理素材,制作了《图说棕扇舞》,形成了哈尼族棕扇舞36套72式,全书图文并茂,查阅了解十分方便。”石胜说,为了进一步传承棕扇舞,元江县做了多方努力,组织文艺队,开展棕扇舞进校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推进文化传承。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通海县兴蒙乡的蒙古族。 崔永红 摄

兴蒙:中国南方蒙古族乡

“白云是蓝天的诗行,鲜花是草原的笑脸,牛羊是生命的乳汁,马背是成长的摇篮。”在通海县兴蒙乡,古朴的民风,豪放的性格,传统的民居、服饰、文化、体育、祭祀,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七百年前,一群怀有凌云壮志的蒙古人挥师南下,水草丰美的南方水乡绊住了他们的马蹄,他们在远离故土的通海杞麓湖上过起了半渔半耕的生活,逐渐完成了从牧民到渔民再到农民的转变,兴蒙也因此成为中国南方的蒙古族乡。

作为云南唯一的蒙古族乡,这里孕育了那达慕、鲁班节、忆祖节等多种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每逢丰收时节,人们便会在这片热土上举行那达慕大会,在蒙古语中意为游艺。史籍记载,成吉思汗于1225年征服花剌子模后,为庆祝胜利,曾在布哈苏齐海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是兴蒙乡一张亮丽的民族文化名片,从1981年至今,我们一共举办了14届,开始每年举行一次,1992年起每三年举行一次,时间定为12月14日至16日。”兴蒙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谢宇介绍。

那达慕大会由“三圣祭典”活动拉开序幕。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参加祭典的人依次走进供奉着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三位蒙古先祖神像的三圣宫,开始祭奠先祖。祭典结束,蒙古族老者会用三顶轿子抬着三位祖先的神像,从三圣宫正大门出发,在中村、白阁、桃家嘴等村寨中游行,村民会自发组织加入祭祖的游行队伍。“三圣祭典”是兴蒙乡那达慕大会独特的活动,它表达了蒙乡儿女对蒙古先祖的崇敬之心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大会上还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射箭和激情飞扬的篝火晚会,不远万里从内蒙古赶来参加大会的同胞还会表演马头琴合奏,演唱蒙古歌曲。那达慕期间,兴蒙乡各村组会组织集体会餐,席间,热情好客的主人将斟满美酒的金杯双手送上,跨出左脚,弯右膝,低下头,把托盘高高举过头,然后与随之而来的姑娘们一起唱道:“金杯杯酒呀,喝上那一杯杯,喝上那一杯杯呀,欢迎贵客!”向前来祝贺的各族贵宾及父老乡亲敬献盛满祝福的“三杯杯酒”,在嘹亮高亢的歌声中,蒙古族的乡愁得到了寄托,传统节日里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近年来,玉溪市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项目319个,建成民族文化传习馆(所、室)85个,花腰傣文化、戛洒旅游小镇和花街节、沐浴节、火把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成为玉溪市民族文化品牌与名片。下一步,我们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打造文化精品项目,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和创新发展,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玉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张培龙介绍。(云南学习平台)

2、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省云南的称呼怎么来的

#头号周刊#

云南,为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之上。因动植物,矿产资源丰富,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之称。

云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省份,省内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云南共生活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15个为云南独有,展现了不一样的民族风情。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云南省省会昆明,因四季如春,繁花似锦,被称为“春城”。云南风景秀丽,景区景点众多,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大省。

云南,云南,那么云南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有四种说法。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1、彩云南现说

云南历史悠久,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就曾在云南设立郡县管理。因所设郡县的地方经常有五彩祥云出现,故把这个地方称“云南”。

2、云山之南说

云山,即大理鸡足山,因常年云雾缭绕,又称“云山”。有一种说法,西汉当年所设郡县在云山之南,故称“云南”。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3、武帝追梦说

关于云南称呼的来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武帝追梦说”。传说汉武帝夜梦五彩祥云,遣使追之,至云南故地止,故特设置“云南县”。

4、南边云下说

唐朝时期,迫于中原唐王朝的威势,南诏王阁罗凤遣使前往拜见唐王。唐王问使者家住何处?使者手指南边回答:“南边云下”。从此,在中原王朝的心目中,“云南”便为西南边疆地域的代称。开元十六年,唐王更是直接封阁罗凤为“云南王”。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除了云南的称呼来源,云南省的省会昆明的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呢?

“昆明”的称呼据说来源于最早生活在昆明地区的昆明族。

而昆明主城四区的称呼来源分别是:

1、盘龙区

盘龙区因昆明的母亲河盘龙江贯穿全境而得名。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2、五华区

五华区因境内的五华山而得名。

3、官渡区

官渡区因官渡古镇而得名。

4、西山区

西山区因境内的西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好了,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云南或昆明称呼的来历?欢迎补充。

本文关键词:云南县称为什么,原创 云南有个县,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的地方,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的名字,云南的一个县。这就是关于《云南一个县代表一个民族,云南玉溪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