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云霄一羽毛,陆羽轩辕剑(水浒智商天花板:不是没用)
关于【万古云霄一羽毛】,陆羽轩辕剑,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万古云霄一羽毛:水浒智商天花板:不是没用,是真没用
作者:老谈,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年轻时候的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估计连他也没有想到,很多年之后,自己竟然成了后世人竞相模仿的对象。
现实中如此,小说里亦然。古典小说中的军师人物,或多或少都参考、借鉴了诸葛亮的形象。
考虑到罗贯中和施耐庵的关系,和孔明形象最为接近的虚构人物,无疑就是《水浒》里的吴用。
现实中诸葛亮的模仿者,绝大部分成了笑话。譬如,南宋就出了个专打败仗的“带汁儿诸葛亮”。
《水浒》里的吴用,道号“加亮先生”,金圣叹更是评价其曰:“明明白白驱策群力”、“有军师之体”。
果真如此么?吴用是否也是“水货诸葛”?
1,酒色粗人
吴用初登场时,施耐庵用一首《西江月》,单表其才情: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这些都是溢美之词,关于其出场,《水浒》中作如此描述:
这秀才乃是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祖籍本乡人氏。
需要说明的是,有宋一朝,官方并没有“秀才”这个称谓。在民间,但凡参加过考试,或者被举荐的人,都可以笼统地称为秀才。
相比而言,“学究”反倒是一个科举术语。北宋王安石变法之前,贡举科包括进士、明经与诸科,而“学究科”是“诸科”中的一个类目,主要考《周易》、《尚书》、《毛诗》中的其中之一或者之二,以及《论语》、《孝经》。
梁山诸好汉,确实常称呼吴用为“吴学究”,很多读者也因此以为,“学究”或者是对吴用的敬称,或者说是其功名。
其实,那是人家的名字。“表字”,一般由长辈所起,古代人成年后,不便直呼其名,需另起一个与本名涵义有关的别名,以表其德。纵观《水浒》之书,有“字”的一共就俩人——施耐庵对梁山好汉的鄙夷态度,由此而知。
吴用虽然是二人之一,这表字“学究”,却带着惨兮兮的意味。
在他生活的年代,科举考试中,“学究”的出身本来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水平。更不幸的是,吴用连学究科也没有考上。
所以说,“吴学究”三个字,基本上就预言了,其水平究竟如何。
“祖籍本乡人氏”之句,按原著的说法,这个“本乡”即,山东郓城县东溪村。
吴用的本职工作是私塾先生,读书人嘛,总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照理说,吴用也应该在本乡本土,将冷板凳坐穿。
此读书人显然不怎么安分,后文书提到,吴用有个至爱相识叫戴宗,“在江州充做两院押牢节级”。
江州距离梁山约800公里。试想一下,宋朝的时候,某高考落榜生,和千里之遥、非亲非故的看守所所长,攀上关系不说,还结成“至爱相识”。这意味着什么?
《水浒》很少说吴用的坏话,但并不代表他多么高尚。启发《水浒传》的《三十六人赞》,如此评价吴用:
古人用智,义国安民。
惜哉所予,酒色粗人。
所以,吴用的这一段开场描述,施耐庵实以“高情商”的文字,描写了一个,不安分、不规矩、不成器,还巧言令色的“酒色粗人”。
2,武林高手
一个酒色粗人,有什么勇气号称“加亮”?
对于这“加亮先生”,金圣叹的解释是:“加亮二字,后文要一片精神发付之。”但如果非要和诸葛亮扯上关系,不妨可以如此理解其名号:“诸葛亮plus”。
坦率地说,吴用确实有比诸葛亮高明的地方。照旧从他的出场中找线索。
吴用出场的原因,颇上不了台面:他听闻门外有人打架,看了多时过足眼瘾,这才姗姗来迟准备劝架。
两个打架之人,自然也是非比寻常,分别是“赤发鬼”刘唐,以及“插翅虎”雷横。这一“虎”一“鬼”,实则是一个黑社会、一个公安局刑警队长,两人打得难解难分,斗了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败。
关键时刻,吴用出场,他就使了一招,“便把铜链就中一隔”,两人即刻跳出圈子,各自立住了脚。
试想,两个武林高手酣战正浓,如果没有万全把握,谁敢贸然介入?这简单的“一格”,其中又有多少功夫?
其次,刘唐和雷横打架,属于“随机事件”,吴用在书斋教书则是“必然事件”,私塾并非武馆,他的这两条“铜链”,从何而来?仔细思量,那应该是吴用非常擅长,且随身携带的兵器。
吴用荣登军师之位时,他亦离不开这对铜链,后文书中有如此交代:
五明扇齐攒白羽,九纶巾巧簇乌纱。
素罗袍香皂沿边,碧玉环丝绦束定。
凫舄稳踏葵花镫,银鞍不离紫丝缰。
两条铜链挂腰间,一骑青骢出战场。
马上手擎羽扇,腰悬两条铜链。不得不说,这幅画面颇有些滑稽,就好比,诸葛亮坐在四轮车里,左手摇着羽扇,右手擎着大刀。
另外,“铜链”究竟是何种兵器?施耐庵语焉不详,后人便很难猜测。
因为比较费思量,各个版本的《水浒》电视剧,除了很久远的1982年山东版有所表现,其余版本干脆略过不提。
山东版电视剧将“铜链”理解为货真价实的链条,吴用耍链的功夫也很俊,但这种演绎恐怕站不住脚。
照例,《水浒》中不止一次如此写道:吴用,“挚两条铜链”、“手提铜链”、“腰悬两条铜链”……试问,如果是软质兵器,吴用是如何“手提”的?
清朝人写的《水浒传注略》,将“链”解释为“锏”:“军器,似剑,有脊而无刃。”“铜锏”貌似是合理的解释,但《水浒》十八回中,施耐庵偏偏又写道:“吴用袖了铜链,刘唐提了朴刀……”,两根大铜棍,是如何“袖”起来的?
不论其原型是链条、铜锏,或者某种别的什么神兵,总而言之,“铜链”一定是稀有的兵器。从常理考虑,一般练武者,会优先选择刀枪等常规武器;只有达到相当水平之人,才敢于挑战非一般的兵器。
换言之,吴用虽然出手次数有限,在武艺方面的确称得上“诸葛亮plus”。
3,千古奇策
即便是以胡扯著称的三国游戏,也没有把诸葛亮刻画得多么孔武有力。与孔明相比,吴用几乎把“武力值”点满了。
他的智谋表现如何呢?
众所周知,诸葛亮未出 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吴用出走千百里,除了交往了几个酒肉朋友,可能没有任何收获。
孔明提出的《隆中对》,相当于把考题答案提前泄露给刘备。这便是阳谋之典范:利用自身条件,因势利导、随势而发、光明正大,就在别人的眼皮底下用计策。正所谓: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阳谋”和吴用则几乎没有关系。
在梁山当军师时,吴用提出过什么建设性的规划吗?并没有。从“智”取生辰纲、逃亡梁山泊,到一直稳坐第三把交椅,他的人生目标,几乎从未改变过:“图个一世快活。”
后来,当领导宋江提出招安的“基本方针”时——且不论对错,吴用其实也是犹豫的,犹疑和智慧无关,而是因为与他的人生“大纲领”,发生了冲突。
《水浒》中说,吴用,“来与宋江闲话”——实则特意去说心里话,他说道:“仁兄往常千自由,百自在,众多弟兄亦皆快活。今来受了招安,为国家臣子,不想倒受拘束,不能任用。”
为了“快活”,吴用甚至不惜卖国求荣。
梁山好汉征讨大辽时,辽国使臣欧阳侍郎,前往劝降。听完辽国的劝辞,宋江自然是大义凛然,吴用则“长叹一声,低首不语,肚里沉吟”。宋江一再追问,他才怯生生说道:“我想欧阳侍郎所说这一席话,端的是有道理……”、“若论我小子愚意,从其大辽,岂不胜如梁山水寨!”
宋朝奸臣当道那是事实,但不要以为吴用投降大辽,是“怒大宋不争”,他自己都说了,投降大辽,比在梁山快活。
诸葛亮的《隆中对》,诚然受到过质疑,能让无片瓦遮身的刘备,成为一国之主,我愿意称其为千古奇策。吴用的“千古奇策”是什么?
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
4,术高莫用
带兵打仗不行,吴用阴人第一名。
为了赚朱仝上梁山,李逵残忍杀害年方四岁的小衙内。坏主意其实是吴用出的。
逼卢俊义入伙,吴用亲自出马,身兼导演、编剧、主演数职,亲自把卢家搞得家破人亡。
“智取”大名府,在吴用指挥下,梁山好汉直杀得,“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窜狼奔,一家家神号鬼哭”,最后还是柴进看不下去了,亲自去找吴用。吴用表了表姿态,“急忙”下令停止杀人,其时,“城中将及损伤一半”。
他漠视生命,但也得看是谁的生命。作为梁山人事总调度,吴用很“公正”的,给“铁扇子”宋清安排的职务是:掌管专一排设筵宴。
宋清的哥哥名叫宋江,他懂得其中的裙带关系。
吴用这个人,要说很无能吧,有时候特别能来事儿;要说很好用吧,真把军国大事交给他,恐怕连棺材都来不及买。感情,吴用这是“术高莫用”啊。
个人建议,宋江如果还有机会和方腊等敌军对峙,不妨将吴用作为最后阴人用的“杀手锏”。梁山对外的口径,则可以改成:
请对方自重,我们永不承诺放弃使用吴用。
参考资料:
1, 施耐庵:《水浒传》
2, 马幼垣:《水浒二论》《水浒人物之最》
3, 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
4, 关四平:《诸葛亮与吴用同中之异的再认识》
5, 王学泰:《<水浒传>江湖人物论:摇羽毛扇的吴用》
6, 郭延云:《论<水浒传>中吴用形象的驳杂性》
-作者-
老谈,always talk,老是夸夸其谈之人,除此外,别无长处。
2、万古云霄一羽毛,陆羽轩辕剑
陆羽轩辕剑?□ 雨薇 整理陆羽是弃婴,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陆羽轩辕剑?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陆羽轩辕剑
□ 雨薇 整理
陆羽是弃婴
“万古云霄一羽毛”是“诗圣”杜甫用来盛赞诸葛亮的诗句。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此题为匾额,至今仍高悬于成都武侯祠门楣之上。此句用来写诸葛亮固然贴切,但是用来形容“茶圣”陆羽亦恰如其分。
陆羽,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三岁时被父母遗弃在竟陵西湖边,被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捡到,在寺庙中长大。禅师看他聪慧机敏,九岁时教他识文断字,熟读经卷。他不知自己的姓名,智积禅师遂用蓍草为他占卜,得“蹇”卦,又变“渐”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渐,即徐缓之意;陆,就是水流渗而出的陆地。整句话意为,鸿雁徐徐降落在水流渗出的陆地,华丽的羽毛显示出高贵的气质。这是一个多么吉祥的卦辞,多么美好的意象。
陆羽是智积禅师从竟陵西湖岸边捡到的,就姓了“陆”;要成为一个仪态万方的人,所以名为“羽”;大雁徐徐飞来,就以“鸿渐”作了字。
陆羽自幼为智积禅师煮茶。坊间传闻,他善烹茶,精鉴水,对茶的领悟天赋异禀。同一江中之水,他能区分不同段水的品质,还对所经之处的江河泉水分别评定等级高下。甚至,他还能品出瀑布和雪水之别。经年之后,陆羽著《茶经》,写下对水质精辟的见解。
逃离寺院
不知是玄妙的经卷对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艰涩难懂,还是智积禅师的管教过于严厉,陆羽对佛法兴趣不大,却喜欢诗文,以致到了忘情的地步。
有一次,禅师要他抄经念佛,陆羽却问:“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校孔氏之文。”禅师闻言,颇为恼怒,就用繁重的“贱务”惩罚他,迫他悔悟回头。可禅师的良苦用心,不但没有驯服陆羽,反而激起他更大的反抗。十三岁的时候,陆羽逃离寺院,到一个戏班里做伶人。他虽幽默机灵,但容貌丑陋,又有口吃,只好当丑角,写台本,竟然写出了《谑谈》三卷。在戏台上表演后,博得观众好评,渐渐声名鹊起。
唐天宝五年(746年),在竟陵演出时,陆羽出众的表演赢得了竟陵太守李齐物的赏识。太守赠陆羽以诗书,还介绍了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教他诗文。之后,陆羽又结识了被贬为竟陵刺史的崔国辅。二人常常相偕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遂成莫逆。陆羽的志趣不在功名利禄,而是以身许茶。
历遍万水千山
唐天宝十三年(754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他的这种抱负,得到了崔国辅的赞许和支持。历遍万水千山,陆羽惊觉,泡茶不只要好茶、好水,还要有深厚的感情。茶,就是人在草木间。除了草木本身,还有一汪情意。这就将茶文化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境界。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渔阳鼙鼓动地来。为了躲避战乱,陆羽裹挟在长安的难民潮中,沿长江而下,对江河山川、茶园名泉进行了实地考察。
唐至德二年(757年)春,陆羽流落到太湖之滨的无锡,结识了无锡尉皇甫冉。皇甫冉是一个多才多艺、惜才重友、不以衣冠取人的地方官。陆羽与他一见如故,成为挚友。其后,陆羽来到吴兴,结识了城西南杼山妙喜寺的诗僧皎然,便在寺中栖居,约三年。
彼时,陆羽才二十四岁。皎然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出身世族,自幼出家,精于佛法诗文。陆羽与皎然惺惺相惜,一见如故,成为莫逆。
此后,陆羽又结识了灵澈、李冶、孟郊、张志和、刘长卿等名士高僧,常在一起论诗品茗。
唐乾元元年(758年),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阳。唐上元元年(760年),陆羽从栖霞山麓来到湖州(今浙江吴兴)苕溪,结庐隐居。在此期间,他常驾一叶扁舟,来往于山间寺庙,在田野中行走,诵佛经,吟古诗,自号“桑苎翁”。
唐大历八年(773年),大书法家颜真卿遭排挤,被贬到湖州做刺史。陆羽的才识品学深得颜真卿赏识,遂成为其幕僚,参与大型韵书《韵海镜源》的修编勘校工作。
次年,书稿完成,即上献朝廷。这次参与著书,对陆羽加深对儒家学说的理解,在《茶经》中融中庸、和谐思想于茶文化大有助益。为答谢陆羽、皎然等文人相助,颜真卿特地在杼山东南岗,筑茶亭一座,因该亭是在“癸丑年、癸卯月、癸亥日”落成,故命名为“三癸亭”。又因该亭由陆羽设计、颜真卿书匾、皎然赋诗,故后人又称之为“三绝亭”。它是中国茶文化史早期最负盛名的品茗场所之一,后来成为湖州文人雅士相聚品茗、赋诗抒怀的胜地。
陆羽在湖州期间,经由皎然引荐,认识了色艺双绝的女道士李冶,遂引为红颜知己。两人烹茶论道,过从甚密。陆羽吸取了不少道家文化的精华,这对于他写出学贯儒、释、道的《茶经》大有裨益。
《茶经》问世
在颜真卿的关怀下,陆羽有了自己的栖身之所——青塘别业。从此,陆羽潜心著书,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初稿完成后,陆羽继续在江浙一带访茶、制茶,并对《茶经》不断进行订正、补充。后在皎然资助下,《茶经》正式得以付梓。《茶经》一经问世,洛阳纸贵,好评如潮。宋代诗人陈师道为《茶经》作序云: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宋代诗人梅尧臣写诗赞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传说,陆羽十三岁时不辞而别、逃离寺院后,对智积禅师的打击很大。由于再无一人能泡出陆羽所泡之茶的香韵,禅师从此“断茶”,再也不饮茶了,大有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之况味。这事传到当朝皇帝李豫(死后庙号唐代宗)耳中。他深感不可思议,就诏智积禅师入宫,令宫廷茶师奉上名茶。只喝一口,他就放下不饮了。李豫又密诏陆羽进宫,由陆羽亲自烹茶,请禅师品尝。禅师一饮而尽,不禁老泪纵横,慨叹:“这真像是陆羽煮的茶呀!”
李豫于是让阔别多年的师徒相见了。
唐建中四年(783年),李适(死后庙号唐德宗)闻知女道士李冶的诗名、茶名,下诏召她入宫觐见。及至见面,李适惊为天人。惊喜之余,把她强留于宫中临幸。翌年,大将朱泚发动兵变,李适仓皇出逃,后宫佳丽被遗弃宫中。朱泚入宫后,见到李冶,被其姿色倾倒,遂占为己有。李冶迫于无奈,只好委身屈从。这场叛乱很快被平息了。李适再度回京,恼怒李冶不洁,下诏将其处斩。一代才女,就在男性无知与霸权的蹂躏下香消玉殒。红颜知己女道士李冶离世,给陆羽以沉重的打击。李冶死后翌年,陆羽毅然离开寓居二十余年的太湖之滨,来到信州上饶隐居。在山水林泉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陆羽走完了他“皓首穷茶”的漫漫人生路,悄然逝去,终年七十岁。陆羽的生前好友,按照他的遗愿,把他埋葬在妙喜寺附近的苕溪之滨,埋葬在他“缁素忘年之交”的挚友皎然的墓塔之侧。
陆羽一生多才多艺、著述颇丰。他不仅是一位“茶博士”,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音韵学家、书法家、演员、剧作家、史学家、鉴藏家、传记作家、旅游和地理学家。
他是从人生最底层出发的人,不屑权贵,视富贵如浮云。晚年名闻天下,皇帝下诏请他担任太子文学,他不去,又请他担任太常寺太祝,亦不就。抱道潜修,志在山川茶泉,逍遥一世,千古风流,一如他的名字,漂流在陆地上的一根羽毛,万古云霄里最明媚的一抹轻盈。历经千年,仍不失光彩,虽是鸿毛,却重逾泰山。
《修得浮世欢喜心》
印心 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
本文关键词:万古云霄一羽毛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万古云霄一羽毛的羽毛指什么,诸葛大名垂宇宙 万古云霄一羽毛,万古云霄一羽毛猜一生肖,万古云霄一羽毛。这就是关于《万古云霄一羽毛,陆羽轩辕剑(水浒智商天花板:不是没用)》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