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城市高校数量排名,全国城市高校数量排名
关于【全国各城市高校数量排名】,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全国各城市高校数量排名:全国城市高校数量排名,北京位列第一,上海仅排第六
导读: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的极不均衡,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主要是集中在区域的中心城市,集聚性效应非常明显,所以现在的名校基本都是分布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
城市的经济实力和高等教育的实力存在着必然联系,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越是发达的城市在教育方面投入的资源越多,而且整体的规划会更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更快,也更容易和其他普通城市拉开差距。
全国城市高校数量排名,北京位列第一
我国高等院校的布局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个方面是城市的经济因素,上面基本已经说清楚。第二个就是受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的影响,国家对于城市的教育文化定位,会有不同的政策倾斜,最终会决定城市的高等教育局面。
北京是国家定位的教育文化中心,高等教育的实力最强。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各地有大量的高校都迁往北京,国家又在北京建立大批的重点院校,所以北京高校的数量以及质量应该都在全国排名第一。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北京拥有92所普通院校,在全国排名第一。
武汉和广州都有83所普通高校,考虑到武汉的211高校明显多于广州,所以武汉整体排名第二,广州位列第三。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高等教育的实力同样很强,当初国家在资源分配时,也能教育资源也是重点向武汉倾斜。
广州作为我国的一线城市,国家中心城市,高等教育资源同样很丰富。特别是这些年广东经济的发展,在高等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成果也是很明显。最近最近有很多的新大学都在进行招生,这也是很突出的现象。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上海整体的高校数量在全国仅排名第六。如果按照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来看上海应该排名第二,但是从数量方面来看就并不是如此。上海现在追求高质量发展,所以也在严格控制高校的数量,对学校的数量没有那么高的追求常。
同样是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南京的高校摄入量只有51所,也是只排名14。南京曾经是民国时期的首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量的高校都被拆分并且迁往省内外。因此,单纯从数量方面来看,南京并没有绝对优势,但是南京有两所985高校,多所211高校,也是超越前面的很多城市。
如果单纯从高校的数量方面来看,全国各地的高校分布还是相对均衡。这里的均衡就是指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都有城市上榜。特别是西部地区的重庆、西安以及成都等城市都排名前十,也是占据着3%左右的名额,这些都说明国家也在重点布局西部。
高校的数量对于城市的发展确实存在很大的推动作用。高校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基地,高校里面的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可以帮助当地的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并且创造更多的利润。高校的学生能带动消费,毕业生也能成为人才,推动经济的发展。
学生选择高校,还是要考虑大城市
大城市已经基本垄断高等教育资源,大城市各方面的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都能促进高校更好的发展。学生在填报志愿或者考研时,选择的大学应该都是以大城市高校为主,特别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高校,更应该是最优选择。
在这些城市的高校读书,既可以享受学校提供的各种便利,开阔自己的视野。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平台为自己寻找实习的机会,可以到其他高校参观,让自己明白和厉害高校学生的差距,将来也明白努力发展的方向,这些都是小城市高校所没有的优势。
城市的高校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比如杭州以及合肥等城市,只要拥有一所全国顶尖名校,对城市的发展也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这里的城市也应该努力提高高校的质量,培养更多的顶尖名校。
2、全国各城市高校数量排名,2022全国各大城市高校排行公布
全国各城市高校数量排名?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3000多所高校,除了200多所成人高校,共有2759所普通高等学校,含本科院校1270所、高职(专科)院校1489所,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全国各城市高校数量排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全国各城市高校数量排名
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3000多所高校,除了200多所成人高校,共有2759所普通高等学校,含本科院校1270所、高职(专科)院校1489所。
谁是大学最多的城市?谁是双一流大学最多的城市?谁是真正的教育强城?
全国高校排行:
北京武汉广州重庆郑州位列前五
全国2759所高校,都分布在哪里?
全国高校最多的10个城市:
北京(92所)、武汉(83所)、广州(83所)、重庆(70所)、郑州(67所)、上海(64所)、西安(63所)、成都(58所)、天津(57所)、长沙(57所)。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高校,既包括本科院校,也包括专科院校,衡量的是规模之大,而非实力之强。
可以看到,北京遥遥领先,武汉、广州位居第二梯队,与其他城市拉开明显差距。
而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不算太强的郑州,与成都、西安等高教强市,在数量上一并位居前列。
郑州不仅是全国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本专科在校生数量超过100万人,仅次于广州,位居全国第二。
然而,郑州高等教育的优势在于规模之大,但大而不强。郑州虽然坐拥67所普通高校,但本科院校只有26所,占比不到4成,而双一流高校只有郑州大学1所。
事实上,高校数量与在校大学生数量基本对应关系,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几乎也是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这是2021年各大城市在校大学生(包括本专科生及研究生)排行:
其中,广州、郑州、武汉、成都、重庆、北京6城在校大学生总数超过百万,为我国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
当然,这里的大学生包括了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由于本科生数据缺失,可以含金量更高的研究生作为进一步的衡量标准。
2021年,在学研究生数量超过10万的城市只有7个:
北京(41.3w)、上海(19.1w)、武汉(18.27w)、南京(17.79w)、西安(16.44w)、广州(14.57w)、成都(12w)。
不难看出,广州、武汉则是仅有的两个在校本专科生破百万、在学研究生超过10万人的“双料大城”,专科生虽然占比不少,但也不乏本科生及研究生。
郑州虽然本专科生超过百万,超过武汉,但在学研究生数量不到6万人,不到武汉的1/3。
本科高校排行:
北京武汉西安上海广州最多
相比全部本专科高校,本科高校的多少,更能看出一个地方的整体教育实力。
这是2022年主要城市本科院校排行:
全国本科高校最多的10个城市分别是:
北京(67所)、武汉(46所)、西安(44所)、上海(40所)、广州(37所)、南京(34所)、天津(31所)、成都(29所)、杭州(28所)、哈尔滨、长春、南昌(27所)。
与全部院校相比,本科院校数量排名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了北京保持遥遥领先、武汉依旧突出之外,上海、南京、西安等城市脱颖而出。
相比来看,普通高校数量位居前十的郑州、重庆、长沙均未进入TOP10榜单。这些城市本科院校占比不到一半,分别为38.8%、37.1%、38.6%。
相比而言,一些经济强市的本科院校数量却明显挂“单”。
作为万亿城市,深圳只有5所本科高校,苏州8所,无锡东莞南通都是3所,佛山则是2所。
令人意外的是,南昌的本科院校数量跻身前十。
南昌共有54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27所,占了一半,而本科院校里,超过一半都是民办高校。
不过,南昌本科院校数量虽然居前,但仅有1所双一流大学,整体高校实力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省会仍存在较大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F4的高校数量、本科院校数量均位居前列,整体实力远高于深圳、苏州等新晋崛起的经济强市。
这在双一流大学榜单中也有所体现。
双一流大学排行:
北京上海南京霸榜,
广州武汉成都西安领先
今年初,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发布,共有147所高校入围,几乎每个省份都至少有1所高校在列。
这些高校,基本都是我国最顶尖的高校。双一流大学,每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有进有出,不是每所高校都能一劳永逸。
147所双一流大学,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全国双一流高校最多的10个城市:
北京(34所)、上海(15所)、南京(13所)、广州(7所)、武汉(7所)、成都(7所)、西安(7所)、天津(5所)、长沙(4所)、哈尔滨(4所)。
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一流院校主要集聚于四大直辖市,以及其他主要省会城市,基本都是传统的大区中心。
相比而言,一些明星城市,双一流大学屈指可数。深圳、苏州、厦门、宁波、济南、郑州等各自只有1所高校入围。
同时,一些非省会非计划单列市的万亿GDP城市,双一流大学挂零。如佛山、东莞、南通、泉州,经济与产业崛起有时运因素,但大学教育不是一日之功。
这种格局的形成,不乏历史因素。
高等院校往往集聚于传统的大区中心,与过去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配有着密切关系,一些后发崛起的“新贵”城市自然不占优势。
深圳等城市作为新贵,崛起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优先位,也不是传统的大区中心,高等教育需要从零做起,能够实现突破已属不易。
作为一线城市,深圳高等教育水平与北上广存在巨大悬殊,2022年借助南方科技大学,才实现双一流零的突破,但离二线省会仍有较大距离。
而济南、郑州、福州等地,虽然高等院校众多,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顶尖大学付之阙如,成为发展的困扰之一。
尤其是郑州,坐拥1亿人口,偌大的河南只有2所双一流高校,一个是郑州大学,一个是位于开封的河南大学。
这背后,已经不无政策倾斜的结果。
在985时代,郑州及河南都是长期“挂零”的状态。建设1-2所一流大学,对于郑州相当重要。
世界500强高校排行
在世界大学之林中,哪些内地大学榜单有名?
关于大学排名,榜单五花八门,充水的不计其数。目前,只有4大权威榜单获得国际普遍认可:
QS世界大学、U.S. News世界大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四大榜单侧重点不同,各有优劣。
简而言之,QS关注大学口碑、U.S. New重视论文及国际合作,泰晤士相对综合,上海软科聚焦于学术。
我们以至少进入3个世界榜单为前提进行筛选,根据各大排名进行加权,共有31所内地高校跻身其中。
其中,四大榜单中全部跻身100强,只有清华、北大2所;
而全部跻身200强的则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7所;
而全部跻身300强的,则有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2所高校,而华中科技大学除了QS排名只差临门一脚之前,其他均在200名之列。
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共有6所,上海5所,南京2所,广州2所,武汉2所,天津2所,长沙2所,深圳2所。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在国际榜单上的排名,远远超出国内的认知,这背后或许不乏深圳作为经济强市的加持。
谁是最强大学之城?
谁是中国第一大学之城?
显然,北京各项指标均遥遥领先,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教育强城。
作为首都,北京拥有全国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大中心定位。
事实上,这个定位完全可以再加上“教育中心”。
北京之后,上海、南京位居前列,这也是全国高校实力最强的三个城市。
在第二梯队里,广州、武汉、成都、西安都是7所,这也是传统的985高校重镇。
广州的中大、华工,武汉的武大、华科,成都的川大、电子科大,西安的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都是传统的985高校。
在第三梯队里,除了长沙、合肥、杭州、青岛等地,一众北方城市显得极为瞩目:天津、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全部在列。
这些城市虽然经济不复以往风光,但底子仍在。
东北F4,均为副省级城市,在计划时代一度全部跻身全国10强城市,在当时就已建立起相对不错的高等教育矩阵,这一优势延续至今。
第四梯队,大多数省会城市都可以纳入这一区间。
作为全省行政、经济、教科文卫等中心,省会基本都是集全省资源为一体,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水平都在全省前列。
至于深圳、苏州等经济强市,可以单独归为一类。
这些地区虽然教育水平不算发达、一流高校不多,但胜在经济发达、财政充盈,可以拿出天量资金来支持高等教育。
不仅如此,产业发达,靠近就业地本身就足以成为抬升本地高校录取分的筹码,如哈工大深圳校区录取分已经超过在哈尔滨的总部。
这些城市的大学水平,未来还会不断提升。
本文关键词:全国高校城市分布,全国各城市高校数量排名前十,全国各城市高校数量排名表,全国各大城市高校数量排名,全国各城市高校数量排名榜。这就是关于《全国各城市高校数量排名,全国城市高校数量排名》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