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追忆南怀瑾的故事和语录

04-19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追忆南怀瑾的故事和语录,人修行到极致,是遇见自己

文|谷谷修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追忆南怀瑾的故事和语录

人的修行有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见自己。

第二个阶段:见天地;

第三个阶段:见众生。

第四个阶段:再次见自己。

南怀瑾是达到第四个阶段的人,人生中修行之后,最终回归自我。

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追忆南怀瑾的故事和语录

01 关于南怀瑾的评价

南怀瑾被称为“怀师”,是中国文化哲学大师,人们敬仰他的博识,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听他讲课的人数众多,他究竟留下多少家当传给后人呢?

有人说,“去过他的书房,堪称一个小型图书馆。”

有人说,“他的的著作50余部,畅销30年。”

有人说,“他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然而,临终前的他,并没有留下遗嘱,也没有指定衣钵人。

南家子女作为法定继承人,早已公示愿将属于子女的权益的遗产,全部捐献成立怀师基金会传承先父事业、弘扬中华文化,回馈国家社会。

南怀瑾家乡的房子,早在1995年由南怀瑾出资扩建为地方老幼文康活动中心,如今捐出并被重修,改建为南怀瑾故居。

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追忆南怀瑾的故事和语录

南怀瑾临终时所在的太湖大学堂是租用的,如今那里已是人去楼空。

南怀瑾曾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的一生:一无所有,一无是处。”

做了那么多,经历了那么多,为何还说自己无所有,无是处呢?

这便是源自老子“为无为,事无事”的终极修炼,也是佛教“万事皆空”的至高境界。

02 南怀瑾年少时

幼年时的南怀瑾虽然家里有余粮,但他并不是一个让人省心的孩子。

7岁还在喝母乳,11岁开始念私塾,而12岁前经常生病吃不好饭,结果13岁时期末考试还是倒数第一。

于是南父让看起来一无是处的南怀瑾辍学,并让他去学木匠手艺或去店里当伙计过平凡日子。

心里不甘心的南怀瑾,并不想放弃自己,于是开始在家自学未完成的《四书五经》的学习,并开始习武强健身体。

后来南父为他请名师做家教学武读书,这让南怀瑾开拓了视野,遨游在书海,也增强了信心。

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追忆南怀瑾的故事和语录

当看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历代英雄,他心中热血澎湃,心中笃定,终有一天,自己也要出去闯荡,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17岁的南怀瑾虽然还是身体瘦弱,但已经有了强健的体魄,可以腹有诗书谈吐儒雅,也能十八般武艺略显十四。

17岁时,南爸南妈为南怀瑾安排了婚事,不久后便有了孩子,当得知有武馆招生,学成后还能当教官,早就想独立自主的南怀瑾,便只身一人踏上了外出求学路。

南怀瑾曾说:“自己不站起来,就永远没有出息。”

03 南怀瑾的青年时代

1935年,南怀瑾17岁,出门远行,在武馆训练武术的同时,他还报名了军校的研究班,一边提升武艺,一边了解时势。

毕业后,他继续如饥似渴的四处拜访名师,学习每个人的一技之长,短短3年时间,他拜师80余人。

随着抗日热潮,1937年,20岁的南怀瑾满怀救国济民的热忱报名从军做起了教官。

看到战火硝烟,生死无常,曾经的“明明德”在战场上显得并不重要,功名利禄转瞬变尘埃,南怀瑾开始迷茫,一晃5年过去了。

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追忆南怀瑾的故事和语录

战场归来后,南怀瑾开始厌倦战争,渴望和平,想要探索更诚心的渴望,找回激情的自己。

26岁那年,南怀瑾无意间结识了禅宗大德袁焕仙,并成为忘年之交,拜其为师,修道参禅,和师父一起创建维摩精舍,并辗转闭关3年。

当听过袁焕仙讲述的《楞伽经》后,南怀瑾说,“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师父领进门,佛度有缘人,为了研究佛法,弄清究竟,南怀瑾又独自去了西藏,削发为僧,做了3年的和尚。曾经的迷茫困惑终于全部解开,原来,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当南怀瑾还俗之后,带着普度众生的使命开始新的征程。

04 南怀瑾的中年时期

1949年,为了避难,31岁的南怀瑾还没来得及跟父母道别,就去了台湾。

看到中华大地了无生机,更是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南怀瑾笃定,这里有我要渡的人,我为中华文化之复兴而讲书。

然而,遭受重创后,人们穷得让人心酸,南怀瑾再次成婚后,也面临着生存问题,无比穷困潦倒的时候,南怀瑾也不得不为了五斗米而折腰。

“天不渡人,人自渡”。为了让别人来听他讲学,他甚至不收学费讲学,还提供餐点给学员,可效果甚微。

在没人来听他讲学时,他开始一边带娃一边写书,他称“著书多为稻梁谋”。

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追忆南怀瑾的故事和语录

当第一本书《禅海蠡测》自费出版后,并没有扭转局面,买书的人几乎为零。窘迫的日子持续了十多年。

在见到众生百态后,红尘中的南怀瑾,没有见到佛,却看到了自己,却也让他激动万分,仿佛全世界都是他的。

1960年胡适看到《禅海蠡测》后大加赞赏,42岁的南怀瑾开始被人们逐渐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邀请并听他讲中国文化,讲国学知识。

南怀瑾看到了中华文化复兴的希望,讲学更是孜孜不倦、风雨无阻,不论是辗转台湾、香港、美国和苏州他都一如既往,他更是成了华人文化圈的名人。

南怀瑾回忆说:“穷归穷,绝不愁,如果又穷又愁,这就划不来,变成穷愁潦倒就冤得很。

要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就算再难过、再激荡、再不甘,都要静下来,只要还能静得下来,也就都能过得去。”

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追忆南怀瑾的故事和语录

05 南怀瑾的晚年

除了讲学,南怀瑾还把自己的收入拿出来为民谋福利,资助金温铁路建设,建立奖学金,为灾区建立基金会,更是公开的中医秘方帮助人们疗愈疾病。

1994年,南普陀寺禅堂落成,76岁的南怀瑾受邀主持“南禅七日”,至今在网络上依然广为流传。

对于众生,南怀瑾虚怀若谷,充满感恩。他讲到“我学佛,本想渡人,却被众人渡”。

2000年,82岁时,南怀瑾迁居苏州,创办太湖大学堂,继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直到95岁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孜孜不倦地为学生判作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南怀瑾用他一生的修行来阐释他的从师之路。

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追忆南怀瑾的故事和语录

人这一生,每个人都在寻找,有人专找门路,有人在找碴儿,寻来觅去,只有自找苦吃,自找罪受。

修行到最后,发现唯有找到自家的宝藏,找到自己的心最开心踏实。修行到最后,内心的抵抗能力越来越强,无穷无尽的烦恼、痛苦、遗憾、愤怒都被击垮、消散。

原来,众里寻他千百度,真正的修行不是遇见佛,而是遇见了自己。

如今,他已不在江湖,而江湖上将永远传颂着他的声音。

06 南怀瑾的励志语录

特别喜欢南怀瑾老师的这些话,与君共勉。

1.心态好,世界才会美好,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为对方考虑。

2.只有去掉了自私,自立自爱,你才能够自在。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3.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会随心转。

4.所谓修行,就是修正自己。

5.如果你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

6.能经常查找自己的缺点,能不断地去掉我执,这就是修行。否则,修什么呢?

7.生活就是为了快乐。

8.找到自己的心最重要,明心见性。

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追忆南怀瑾的故事和语录

我是谷谷修,记录百味人生,把爱人过成恩人,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被尊重。

2、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劝君莫打三春鸟

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追忆南怀瑾的故事和语录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这两句话是说明孔子作人做事的态度。他钓鱼就是钓鱼,不用机械性的方法,不用大网去网(纲即是网)。以现代的生产观念来说,这种态度又是落伍的了!如果说光是用钓竿去钓鱼,连企业公司都不要设立。这简直与经济政策完全相违背。但这个话不是讨论生产问题,是个人作人的原则。就是说他钓鱼也好,做什么也好,不喜欢用机心来整人。

“弋不射宿”,打猎的时候,拉弓射箭,不射宿鸟,就是对还巢的鸟,栖息在那里的鸟,他是不射的。这一点也代表中国过去文化的一种精神,现在说起这些中国文化,从另一方面看,都是落伍的思想了。但以最新的观念来说,又不落伍了。现代的生物学家,尽量提倡爱,爱动物,全世界都组织保护动物会,保护野生动物会,提倡禁猎。

我们过去认为,爱护动物是应有的道德,如相传的“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中国人都晓得,过去小孩读书,老师都教的,成为生活教育。春天,鸟刚孵出小鸟的时期,不要去打,否则母鸟被打死了,小鸟将在巢中饿死,非常悲惨。这种教育,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扩而充之,就是仁爱心。

春天“生而勿杀”,医学同政治有关系,不要杀生。“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于生物世界,只能够施出去,不要罚,不要杀生。你们都晓得“秋后算帐”,对不对啊?为什么呢?中国以前的法令,就是犯了重罪的,除非很严重的,很少当场处理的。判决以后,一定等到秋天处决,就是根据气候时令,因为春天不准杀生,所以“秋后算账”是这样来的。秋天到,该杀头的才会杀头了。以前几千年帝王政策,说春天是不杀的。

所以古人有两话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春天的鸟不准打,因为小鸟正在窝里等着母亲回来喂呢!中国文化“天人合一”这个道理,同气候是有连带关系的。

佛经里有一个故事,一只鸟停在庭院里,释迦牟尼佛带领众人刚好过来,释迦牟尼佛的影子照到这只鸟身上,鸟依然安详舒服地站着;后来舍利弗过来,他的影子一照到这只鸟,它全身都害怕地抖起来;另外一个佛弟子的影子一照到那只鸟,它就跑了。有人问佛原因,佛说,因为我无数劫来修到完全没有杀念,没有嗔念,而舍利弗杀心、嗔心的习气还在,所以动物看到都怕。当然像我们更不行了,动物看到我们早跑了,吓死了,就是这个道理。

《列子》里也讲过有名的鸥鸟的故事。有个小孩子在海边,一天到晚跟一群一群的海鸥玩,鸟也不怕他。他的父亲就跟这个小孩说,你再跟鸟玩的时候,抓两只鸟来让我玩玩。小孩子说好啊,到了第二天早晨,鸟在空中飞,不下来跟他玩了,因为有心电的感言,小孩子动了杀念,动了贪心、瞋心,鸥鸟就不敢下来。所以说人起心动念,万物都有感应,人有了害物之心,物就不会亲近你了。

我也曾经试验过,我在峨眉山闭关时,那里不但看不见人影,连鬼影也看不见,有时候想想没有人来,来个鬼也好。有一天窗子一打开,看见很多蝴蝶在前面飞,蝴蝶好大啊,像书这么大,我也童心发了,叫它们进来玩一下,一只蝴蝶就慢慢转过来,来,来,手一伸,它就停在手上玩。当然我没有动一点念头,没有想把它关在里头啊!玩一会儿,我说好了,你走吧,我也要看经了。手一抬,它慢慢就飞走了。当然也不只这一次,试验过很多次。一个人只要心里没有杂念,没有伤害其他生物的心理,绝对可以修养到跟毒蛇、老虎和平相处的。

我们常常讲,“人为万物之灵”,我说以哲学的观点来讲,这是人类自己吹牛的话。你是万物之灵,万物并没有承认哦!万物看我们这些人是万物里最坏的,草也吃,牛肉也吃,老虎也吃,能吃的东西都把它吃掉,人最坏了。所以在道家的观点,“而人未必无兽心”,你以为人最好吗?有些人看样子是人,实际上他的思想、他的情绪、他的想法是禽兽,比猛兽还坏。但是明知道这个家伙是很坏的,因为他样子是个人,所以我们人就忘记他的兽心而对他很亲近。“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为动物,但是他们的心可能跟人一样,因为样子跟我们不一样,所以我们人都注重外表,反而与他们疏远。

人类不过是生物界的一类。现在人类自己认为最高明,人类自己有自私的心,而且有一种傲慢的心,不断消灭其他类的生命,以致战争连连,就因为我们千万年来消灭其他的生命太多了,人类应该受一点报应。

整理自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列子臆说》

本文关键词:什么叫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折腰打什么生肖,五斗米折腰是啥意思,五斗米折腰典故,五斗米折腰是谁说的。这就是关于《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追忆南怀瑾的故事和语录》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