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什么叫杀父夺妻之恨(把仇人都安排在身边)
关于【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什么叫杀父夺妻之恨,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国王不信邪,把仇人都安排在身边,结果惨了
要说仇怨,大概没有什么比得过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样的仇怨,可以说是三生难消。一旦结下这样的梁子,都恨不得离对方远远的,因为一不留神都很可能被结果了性命。可是,春秋时期就有个国王吃了熊心豹子胆,他非但没有远离这样有着深仇大恨的仇人,反而还把他们安排在身边当差。
这个硬气而又不怕死的人就是齐国的国君齐懿公,他是齐桓公的儿子,在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了内乱,在经历了数十年的争斗以后,齐懿公趁机躲得了王位。即位以后,齐懿公暴露了自己的本性,他荒蛮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女色中不得自拔。要说女色也就算了,毕竟作为一国之君有几个女人也是非常正常不过的事,可偏偏齐懿公不喜欢自己后宫里正儿八经的妃子,他好人妻。
这样的事,齐懿公不止干了一次两次,在他还在当齐国公子的时候他就经常做这类勾当,到了当上齐国国君以后没了约束,就更加的肆无忌惮。据说,齐懿公还在当公子的时候,在街面上溜达,恰好看到一个绝色美妇,顿时心中荷尔蒙炸裂,像往常一样命人将这位妇人掳回家中。这个妇人的丈夫名叫阎职,眼看老婆被齐国公子抢走,自己怕是没有能力再抢回来了,为了自尊心,他就躲了起来。
到了齐懿公即位以后,齐懿公想起了阎职,但齐懿公想起他的原因并不是要把老婆还给他,而是把阎职找来当自己的侍从。夺妻之恨本就不共戴天,现在又要每天在齐懿公身边看着他和自己曾经的老婆秀恩爱,是可忍孰不可忍啊。此时的阎职在心中暗自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不仅把情敌安排在身边,齐懿公还更加作死,他把一个仇人也同时安排在身边。这个仇人名叫邴蜀,在齐懿公还在当公子的时候,邴蜀的父亲就和齐懿公争夺过土地,后来齐懿公在争夺上田产上输了,一直耿耿于怀。
到了齐懿公即位的时候,他开始翻旧账,可是邴蜀的父亲那时候已经去世了,齐懿公就找人开棺砍掉了邴蜀父亲的双脚。发泄完怒气以后,齐懿公又将邴蜀安排在身边当了马夫。
一时间,齐懿公把天底下最大的仇人都安排在了自己身边,就连朝中大臣都为齐懿公捏了一把汗,表示这样做会把自己玩死的啊。可是,齐懿公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是齐国国君,他们仅仅只是奴才,焉敢弑君?事实证明,他们还真敢,谁让你齐懿公把事都做绝了。
有一回,齐懿公要出去散心,他就带上了阎职和邴蜀,一个伺候出行,一个负责驾车,连个侍卫也不带。就这样,主仆三人出发以后到了一个叫申池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仅山好水好,还有一个大温泉,齐懿公就命邴蜀停了下来。
虽然二人心中都揣着仇恨,但是他们都没有表露出来。为了试探对方,阎职故意嘲笑邴蜀为断足子,邴蜀也不示弱,回应了一句夺妻者,这短短几个字不仅有了暗示,也瞬间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仇恨,两个人合力将没有任何防备的齐懿公杀死在山林之中。就这样,堂堂一国之君被两个奴才轻易结果了性命,在齐懿公身上也印证了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2、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什么叫杀父夺妻之恨
前言前些天遇到一个问题:李隆基娶了儿媳妇杨玉环,那么后来李隆基的儿子怎么样了?你怎么看?
李隆基的这个倒霉儿子心态不错,活到了55岁,死于大历十年(775年)
(寿王)大历十年薨,赠太傅。子王者三人,僾王德阳郡,伓济阳郡,偡广阳郡,伉薛国公,杰国子祭酒。《新唐书》
而杨玉环早在20年前,安史之乱时(756年)就被赐死了。
一、李瑁其人唐玄宗第十八子叫做李清,后来改名为李瑁(720年-775年),。 开元13年,5岁的李瑁被封为寿王。开元22年 ,李瑁的姐姐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时,14岁的李瑁遇到了15岁的杨玉环, 李瑁一见倾心,于是求自己的母亲找唐玄宗赐婚。
武惠妃当时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唐玄宗当然对此事言听计从,于是在开元23年,15岁的李瑁娶了16岁的杨玉环为妻。夫妻二人的美满生活持续了五六年。
在这几年中,李瑁的母亲武惠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成为太子,于是设计杀了太子和寿王另外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没想到伤天害理的事情折了自己的寿命,不久武惠妃就因疑神疑鬼受到惊吓而死。
二、李商隐笔下的寿王唐玄宗的快乐我们想象不到,寿王的痛苦我们也想象不到,不过大唐的诗人李商隐比较多事,在自己的诗作中揭了一下寿王的伤疤。
1、《龙池》 :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龙池在唐玄宗的兴庆宫里面,歌舞升平之中,薛王无所顾忌喝得酩酊大醉,可怜的寿王却无比清醒。对于这个对比,后人评价李商隐:
“词微而显,得风人之旨。”(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
风人之旨,有话不说破,却能让读者一看就明白是一种讽刺。
明朝王鏊《震泽长语》中说:
余读《诗》,至《绿衣》、《燕燕》、《黍离》,有言外无穷之感。后世唯唐人尚有此意,如“薛王沈醉寿王醒”,不涉讥刺,而讥刺之意溢于言表,得风人之旨。
我们读诗经,都能够感觉到言外无穷之意,后来的诗篇中唐朝人有这种表现,例如“薛王沈醉寿王醒”这一句,并不是直接讥刺,但是讥刺的意思却让人很容易感受到。这就是得到了风人之旨。
2、《骊山有感》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这首诗换了地方,场景换作了骊山长生殿。皇帝和杨贵妃每次去长生殿,不愿意跟随的只有寿王。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不从金舆惟寿王”,常常被批评太露骨,没有“薛王沉醉寿王醒”含蓄。例如清朝纪晓岚说:
既少含蓄,亦乖风雅,如此诗不作何妨,所宜悬之戒律者此也。
想必寿王每一次看到父皇和自己的前妻一起时,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吧?
三、杨贵妃被赐死时,寿王也在现场据《 旧唐书》记载,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和杨贵妃入川,寿王带领了一支部队,护卫在金舆左右。
马嵬坡上,杨贵妃被赐死的时候,寿王应该就在眼前。后来决定留下太子李亨抗敌的时候,还是高力士与寿王替皇帝与太子告别。
于是诛国忠,赐贵妃自尽。车驾将发,留上在后宣谕百姓。众泣而言曰:"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于圣代,世为唐民,愿戮力一心,为国讨贼,请从太子收复长安。"玄宗闻之曰:"此天启也。"
乃令高力士与寿王瑁送太子内人及服御等物,留后军厩马从上。《 旧唐书卷十本纪第十》
结束语诗人作诗喜欢借古讽今,寿王被拿来作诗料,自然要写他的尴尬。不过寿王忍辱负重,遇事看得开,也许人家寿王根本就没有当回事,只是后人胡乱揣摩而已。
宋朝杨万里在《读武惠妃传》中,把寿王写成了一个“大孝子”,说他主动献上杨玉环,可谓反讽的高手了:
桂折秋风露折兰,千花无朵可天颜。寿王不忍金宫冷,独献君王一玉环。
寿王活到了55岁,在古人中也算长寿,看起来心态不错。
本文关键词: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什么意思,三大仇恨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还有什么,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出自哪里。这就是关于《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什么叫杀父夺妻之恨(把仇人都安排在身边)》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