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值范围,种心肌损伤指标
关于【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值范围】,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值范围:诊断心肌炎只想到心肌酶谱?一文盘点 11 种心肌损伤指标!
心肌炎是指由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心肌炎症,如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等。该病可表现为亚急性、急性、暴发性或慢性病程。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比例急剧上升,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会出现心肌受累损伤,导致心肌炎甚至暴发性心肌炎。据一项纳入 5.6 万例 COVID-19 住院患者的全球多中心调查研究显示,COVID-19 相关心肌炎发病率约 2.4 ~ 4.1‰,其中 57.4% 患者不合并肺炎,38.9% 患者出现暴发性心肌炎。
暴发性心肌炎以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为特点,早期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进行心肌炎筛查尤为重要。在疾病不同阶段,心肌损伤标志物不同,同时血中浓度也在不断变化,今天给大家盘点一下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1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有三种,分别是 CK-MM(主要分布于骨骼肌)、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
CK-MB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 4 ~ 6 h 升高,16 ~ 24 h 达高峰,3 ~ 4 d 恢复正常。CK-MB 对于心肌坏死的诊断特异性较高,但患者在心肌损伤发作的 6 h 以前和 36 h 后具有较低的敏感度,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且酶活性与酶质量测定相比误差较大。
2
xin
心肌肌钙蛋白(cTn)
心肌肌钙蛋白为心肌损伤首选标志物,主要检测 cTnT 和 cTnI 。
在心肌细胞膜完整状态下,cTn 无法透过细胞膜进入血循环,故健康人血内不含或含极低量的 cTnT 和 cTnI 。
当心肌由于缺血缺氧发生变性坏死时,细胞膜受损,4 ~ 12 h 血中 cTnT 和 cTnI 升高,持续 4 ~ 10 d。cTn 半衰期较长,心肌中的含量较高,灵敏度较高,并且在众多标志物中其特异性最高,被认为是现阶段对心肌损伤诊断的确定标志物。
3
肌红蛋白(Mb)
Mb 是一种氧结合血红蛋白,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现已将 Mb 作为常规检测早期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Mb 虽然是最早升高(2 ~ 6 h 升高,6 ~ 12 h 达到高峰,48 h 恢复正常),但其诊断窗口期短,主要用于阴性排除;特异性差,在肾衰竭、骨骼肌疾病、休克、手术创伤等疾病中也可升高。
4
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
LDH 广泛存在于心、肝、肾、骨骼肌、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具有 LDH1、LDH2、LDH3、LDH4 和 LDH5 5 种同工酶,LDH1 主要存在于心肌,可占其总量的 50%。
LDH 一般在心肌损伤 12 ~ 24 h 内开始升高,2 ~ 3 d 达到高峰,7 ~ 11 d 左右降至正常。有研究表明,当新生儿出现窒息时,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LDH 升高的敏感性甚至可达到 100%。
5
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GPBB)
GPBB 是心肌细胞氧化磷酸化时糖原分解的关键酶,当细胞膜因缺氧增高渗透性时,血液中 GPBB 浓度急剧升高,GPBB 多于 2 ~ 4 h 开始升高,8 ~ 12 h 达到峰值,24 ~ 36 h 降至正常。GPBB 对心肌损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单独 GPBB 检测不能完全达到要求,最好将 GPBB 等早期标志物和确定标志物联合应用。
有研究将 GPBB、cTnI、CK、CKMB 进行联合检测,发现与单独检测相比,各项目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敏感度和特异性均明显升高,表明 GPBB、cTnI、CK、CKMB 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表 1 GPBB、cTnI、CK、CKMB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敏感度和特异性分析
图源:文献截图
6
脑钠肽(BNP)
BNP 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在心室负荷增加或心室增大时,BNP 合成分泌并释放入血。由于血中 BNP 浓度不会受到肾脏功能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心力衰竭时心室压力升高及容积增加的状况。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指出,BNP < 100 ng/L 时通常可排除急性心衰,< 35 ng/L 时通常可排除慢性心衰。除此之外,BNP 还可以用于评估疗效和预后。
7
C 反应蛋白(CRP)
CRP 是非特异性的高敏感度炎症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后几小时即可出现升高,并且窗口期短,有利于心肌损伤的早期筛查。
比起 CRP,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能对机体的炎症反应进行更加敏感的反应,其升高可作为 AMI 的独立高危因素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但 hs-CRP 的组织特异性差,血中浓度不可作为 AMI 的惟一诊断依据。
8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
缺血修饰白蛋白是一项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生化指标,在机体心肌细胞缺血后的 5 ~ 10 min 即可升高,具有出现早、敏感性高等特点,在 AMI 中其诊断敏感性可高达 98.8%。
但 IMA 特异性差,需要联合 CK-MB、cTnI 等检测可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进行准确判断、危险分层及早期防治,减少或尽量避免漏诊和误诊。
9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h-FABP 与 IMA 同样是反映早期心肌缺血的有效指标,其相对分子质量小,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优势。
在心肌损伤发生 3 h 内 h-FABP 可升高并超过正常参考值,6 h 达高峰,24 h 后回到正常值,在心肌梗死、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广泛,是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生化指标。
有研究表明,血清 IMA、h-FABP 与 cTnI 均为反映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志物(结果提示正相关),提示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 IMA、h-FABP 水平判断病情进展状况。
图 1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 IMA 水平(左)和 h-FABP 水平(右)
分别与 cTnI 水平的相关性散点图
10
C 反应蛋白(CRP)妊娠相关蛋白 A(PAPP-A)
PAPP-A 作为一个新型标志物,在 ACS 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正常人,近年来其在 ACS 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血清 PAPP-A 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良好指标,有助于临床医生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图 2 PAPP-A 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的 ROC 曲线
图源:文献截图
11
微小 RNA(miRNA)
miRNA 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非编码 RNA,其序列高度保守,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miRNA 不但可以抵抗酶的消化,而且耐酸耐碱,且不受温度变化及放置时间的影响,比蛋白类更适合作为生物标志物。
miR-19b 为具有重要抗凋亡基因簇 miR-17-92 成员之一,在心肌细胞中大量表达,参与心肌细胞增殖。miR-19b 对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纤维化等的进展有重要调控作用,研究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 miR-19b 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VMC 患者 miR-19b 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提示 miR-19b 与 VMC 的产生密切相关。
miRNA 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评估中也有很高的价值,研究发现外周血 miRNA(miR-132、miR-140-3p 和 miR-210)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具有强相关性,并在二级预防中显示出其预后价值。
除此之外,还有骨髓相关蛋白、碳酸酐酶 Ⅲ、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骨膜蛋白等多种生物标志物,可对心肌损伤 / 心肌梗死早期筛查和诊断有帮助。临床上应用这些生化标志物进行早期诊断心肌损伤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排除其他疾病对这些指标的干扰,以提高对患者诊断、治疗和临床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必要时候,可联合检测,避免漏诊。
科学审核:刘永政副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参考文献:
[1] 覃萍,Qin, Ping, 等。重症患儿心肌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J]. 中国社区医师,2017, 33 (36):2.
[2] 秦小霞,武艳,张丽,靳萍奎,白雪梅,闫国超.GPBB、cTnI、CK、CKMB 在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47 (04):425-428.
[3] 单景庆,秦岚。心肌损伤与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 19 (10):3.
[4] 焦书丽,易庆军,任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 IMA、h-FABP 水平变化及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 (20):91-94.
[5] 潘翠萍,周参新。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A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21 (06):538-540.
[6] 杨兰,姜小平,黄蓓芳,等。病毒性心肌炎外周血微小 RNA-19b 和白细胞介素 - 37 水平.
[7]AMMIRATI E, LUPI L, PALAZZINI M, et al. Preval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COVID-19-Associated Acute Myocarditis [J]. Circulation, 2022, 145(15): 1123-39.
[8] 叶伟平,邱海燕,吴军华。儿童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J]. 浙江医学,2018, 40 (17):6.
来源:丁香园检验时间
2、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值范围,心肌损伤6大标志物最全解读
来源 | HAOYISHENG
导语
心肌损伤标志物定义:心肌损伤发病 6~9 小时候,血中出现增高并持续数天、对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标志物。
理想标志物的特性:
1、时间限定性;
2、比例特异性;
3、敏感被测性;
4、分级相关性。
心肌损伤标志物分类及测定
反应心肌缺血损伤的主要生物化学标志物包括心肌酶及心肌蛋白等,前者有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后者有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
1.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肝脏、骨骼肌、肾脏、心肌内含量丰富。红细胞AST约为血清的10倍,轻度溶血会使测定结果升高。
(1)参考值:<40U/L(37℃),通常采用酶偶联速率法。
(2)临床意义:AST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持续5天或1周,随后降低。因为AST不具备组织特异性,故单纯的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
2.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LD)是葡萄糖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关键酶,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脑、红细胞、血小板等组织细胞的胞质和线粒体中。LD是分子量135KD的四聚体,由M型和H型亚单位构成5种同工酶:H4(LD1)、MH3(LD2)、M2H2(LD3)、M3H(LD4)、M4(LD5)。
(1)参考值:
①乳酸脱氢酶:丙酮酸为底物时,200~380U/L;乳酸为底物时,109~245U/L。
②LD1为28.4%±5.3%,LD2为41.0%±5.0%,LD3为19.0%±4.0%,LD46.6%±3.5%,LD5为4.6%±3.0%。
乳酸脱氢酶常用速率法检测其总活性,而其同工酶常用电泳法测定。
(2)临床意义:发生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膜破裂,线粒体、胞质内物质外漏到细胞间液及外周血中。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LD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8~12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达高峰,7~12天恢复正常。连续测定乳酸脱氢酶,对于就诊较迟,肌酸激酶已恢复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血清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在ATP提供的能量下,催化肌酸生成磷酸肌酸和ADP,肌酸激酶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和心肌,其次为脑组织的细胞质和线粒体。
(1)参考值:酶偶联法或连续监测法,男性38~174U/L,女性26~140U/L;肌酸显色法,男性15~163U/L,女性3~135U/L。
(2)临床意义:
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肌酸激酶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8小时即明显升高,10~36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如肌酸激酶小于参考值上限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但也应除外心肌小范围损伤及心内膜下梗死等情况。
②病毒性心肌炎时,肌酸激酶明显升高。
③多发性肌炎和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骼肌损伤、各种插管术和术后、肌内注射氯丙嗪等,肌酸激酶均可升高。
4.肌酸激酶同工酶
CK是一种二聚体,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有三种同工酶,CK-BB(分布在脑),CK-MB(分布在心肌),CK-MM(分布在骨骼肌)。
(1)参考值:琼脂糖凝胶电泳法,CK-MM 94%~96%,CK-MB<5%,CK-BB极少。
(2)临床意义:
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CK-MB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小时后增高,9~30小时达高峰,2~3日恢复正常。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肌酸激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CK-MB持续处于高水平,说明心肌梗死在继续;若下降后又升高,提示原梗死部位在扩展或又有新的梗死出现。
②心绞痛、心包炎、慢性心房颤动、心脏手术、冠状动脉造影也有CK-MB的升高。
③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肌萎缩、挤压综合征、肌内注射等,CK-MB也可轻微升高。
5.心肌肌钙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存在于心肌细胞的细肌丝上,仅3%~6%存在于肌细胞胞质中。钙蛋白是由3个亚单位,即肌钙蛋白C、肌钙蛋白I及肌钙蛋白T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和心肌肌钙蛋白I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它们出现早,最早可在症状发作后2小时出现。
(1)参考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心肌肌钙蛋白T正常范围是0.02~0.13μg/L,>0.2μg/L为临界值,>0.5μg/L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I正常范围是0.1-0.2μg/L,>1.5μg/L为临界值。
(2)临床意义:
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高峰,10~15日恢复正常;心肌肌钙蛋白I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14~20小时达高峰,5~7日恢复正常。
②心肌肌钙蛋白T和心肌肌钙蛋白I可敏感地反映出小灶性、可逆性心肌损伤的存在。
③可用于溶栓后再灌注的判断。
6.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健康人血中含量极低。由于肌红蛋白相对分子量小,且存在于胞质内,故在肌肉损伤时出现较早。
(1)参考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50~85μg/L;放射免疫分析法,6~85μg/L。
(2)临床意义:
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肌红蛋白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0.5~2小时即可升高,5~12小时达高峰,18~30个小时恢复正常。
②其他:肌肉损伤、休克及肾衰竭时肌红蛋白也增高。
综合比较
对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测定应进行综合评价,如肌红蛋白在AMI 后出现最早,也十分敏感,但特异性不很强;TNT 和TNI 出现稍延迟,而特异性很高,在症状出现后6 小时内测定为阴性则6 小时后应再复查,其缺点是持续时间可长达10~14 天,对在此期间出现胸痛,判断否有新的梗死不利。CK-MB虽不如TNT 、TNI敏感,但对早期(< 4 小时)AMI 的诊断有较重要价值
心肌血管标记物检测
B型钠尿肽(BNP)
1、由心室分泌;
2、心室压增加,或心室扩张时刺激BNP分泌;
3、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血管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作用。
诊断心衰: BNP<100ng/L,心衰的可能性极小,其阴性预测值为90%,如果BNP>500ng/L,心衰可能性极大,其阳性预测值为90%。
BNP在100~400pg/mL之间还应考虑其他原因,如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心衰代偿期等。
本文关键词: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见于哪些疾病,心肌损伤标志物严重吗,心肌损伤标志物临床意义,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值范围是多少,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值。这就是关于《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值范围,种心肌损伤指标》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