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壮族歌圩是什么,壮族歌圩节怎么读(歌圩节是哪个民族的)

03-01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壮族歌圩是什么】,壮族歌圩节怎么读,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歌圩节是哪个民族的 歌圩节节日意义介绍

歌圩节是哪个民族的:“歌圩节”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婆节”。

节日活动及意义

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在壮语中,歌圩有出田垌之歌﹑山岩洞之歌﹑坡圩﹑垌市等等名称。 多在农闲或春节、中秋等节日于山林坡地举行。届时,男女老少盛装赴会,少者数百人,多者上万人。通常以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为主,还举行抛绣球、碰彩蛋、放花炮等文娱活动。

歌圩也是壮族人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也是未婚青年唱情说爱的地方。歌圩上唱的歌大都是生活语言的高度提炼,具有生动﹑纯朴﹑深刻的特点,歌词有韵,能唱,易记,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经常交替运用。未婚青年在歌圩上自由地选择心爱的伴侣,唱得情投意合的时候,便互相抛绣球,有些地区则互碰熟红蛋,或赠礼物,从而建立恋爱关系。

历史

歌圩是壮族古老的风俗习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悠久的历史。据说,唐朝时已经有了歌圩。《广东新语》卷八中载:“新兴女子有刘三妹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唐中宗(684~709)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尝与白鹤乡少年登山而歌,粤民及瑶﹑僮诸种人围而观之,男女数十百层,咸以为仙,七日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中谈到窦州信宜县及昭州平乐县一带风俗时载:“谷熟时里閈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

2、壮族歌圩是什么

壮族歌圩是什么?

壮族人民素来能歌善唱,他们劳动时唱,休息时也唱。无论山涧、田头、村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优美动听的歌声。壮族人民会定期举行唱山歌会,称为歌圩,壮语叫“窝埠坡”。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但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春季时多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开展,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秋季则多于中秋节后的一段时间开展,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其中,农历三月三的歌圩最为隆重,被称为壮族“歌圩节”,又称为“三月三”、“歌婆节”。歌圩场上一般有好几个歌台,歌台用竹子架起,再盖上壮族妇女自织的各色土布而成。较大的歌圩,据说有上万人参加。届时,壮族男女青年身穿盛装,欢聚圩场,在那里开展行歌问答,抛绣球、碰彩蛋、放球、还球以及舞龙、舞狮、拳术、社戏等传统活动。参加歌圩的除了青年人以外,也有中老年和少年。老人小孩主要是观战、欣赏、品评,有的老年歌手参与活动,但他们不唱歌,而是给青年人当参谋。歌圩非常热闹,除了参加活动的,还有做买卖的,各种日用百货、绫罗布匹、饮食糕点、鸡鸭鱼肉、蔬菜等,应有尽有。

壮族歌圩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以纪念唐代歌仙刘三姐的说法流传最广。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自传”,说明了壮族歌圩节的起源与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传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今宜州市)的一个渔民家里,从小就非常喜欢唱山歌。她被地主莫怀仁害死在鱼峰山下的小龙潭内,骑着鲤鱼唱着山歌腾空而去,成了歌仙。据有的地方传说,刘三姐遇害的日子是农历三月初三,所以三月三也是歌圩节的时间。

歌圩节那天,壮族人民以游行的形式奔向活动中心。游行队伍以龙狮和高跷为前导。踩高跷的一般由八人组成,他们装扮成传说中八仙的模样,簇拥载着一位美丽的壮族姑娘的彩船。这是在演绎壮族的传统节目《八仙过海送新娘》。有的青年还装扮成孙悟空和猪八戒模样为队伍开路。最引人注目的是人们还用扎花披彩的滑竿抬着壮族最珍贵的祭祀礼品——烧烤猪。大家在一片喜庆中载歌载舞的向歌圩的中心地奔去。

歌圩节的主要活动就是对歌赛歌。在比赛开始之前,人们先要敬刘三姐,他们抬着刘三姐的神像游行一圈,祈求刘三姐保佑三月三歌圩节圆满举行、人人对歌如意。然后,身着民族服装的男女青年摆开阵势开始对歌。对歌唱的都是山歌。壮族山歌曲调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歌词的内容很是丰富,包括爱情、历史、农事、生活风俗习惯和天文地理等。对歌的形式主要以男女对唱为主,后来又发展出联唱和盘唱。男女对唱有一定的程序和唱法:先唱催请歌,然后唱盘问歌、赞美歌、初交歌和深交歌,最后唱分别歌。对歌还有独唱、对唱、领和的多声部等形式。对唱的山歌除了部分是传统的山歌外,大多则是歌手的即兴发挥之作。他们用触景生情、托物取喻的手法,以猜谜、盘问等形式,唱出有声有色、扣人心弦的山歌。对歌活动也是壮族男女青年交友的好时机。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物色对手。若遇到合适的对象就开始唱见面歌、催请歌。女方如果也有意就答歌。男青年接着唱询问歌,待彼此有了情谊之后就进入唱爱慕歌、交情歌的环节。山歌成了紧系男女青年之心的红线。

在广西的某些地区还流传着一种特殊的对歌形式,称为“还球歌圩”。这种歌圩一般以村寨为单位,先由一方将用丝线、羽毛织成的彩球送给另一方,双方约定在半年或一年后,由接球的一方前来还球,并举行盛大的山歌比赛。相约的日期到了,接受还球的一方就摆起个台,准备接球。对歌时,若还球的一方唱不赢,彩球还不回去,只有相约日期改日再战。

在歌圩节期间。男女青年还举行有趣的抛绣球活动。抛绣球又叫“飞跎”,此项活动据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制作绣球充分体现了壮家姑娘的精巧手艺。传统的绣球是用彩色绸布缝成直径约6厘米的八角形圆兜,里面装上大米、黄豆、绿豆或沙子等,约重3两。底部坠着10多根10厘米长的丝穗。顶部系一根约60厘米长的绳子,绳端结一个小布球,称为飘带。绣球有大有小,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菱形的,更有鸭子形或鱼形的。这些象征爱情的手工艺品每一个都十分精巧可爱。抛绣球时,男女青年分站在歌台两边的空地上,互相抛掷,接不住绣球的一方则要罚唱山歌或表演节目。未婚的壮家姑娘一般都是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要是觉得眼前小伙子不错,就会趁旁人不注意时向意中人抛掷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会在绣球上绑上手帕、毛巾等礼物掷还女方。再通过对歌建立感情以互订秦晋之好。

三月三歌圩节期间,各家各户都吃五色糯米饭,预祝五谷丰登。五色糯米饭是用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等植物的汁水浸泡糯米,然后做成红、黄、黑、紫、白五种颜色的糯米饭。据传这种食品得到过仙女们的赞赏,也有的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用的。壮家儿女吃了五色糯米饭则身体健壮、人丁兴旺。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还流行一种传统项目叫抢花炮。节日中花炮被发射腾空而起,传说能抢到花炮的人会幸福、幸运一生,于是人们都争抢花炮。歌圩节里除了这些传统节目之外,还增加了一些很有趣的内容,如斗鸡、斗画眉等,逐渐成为歌圩节中非常吸引人的活动项目。

歌圩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是壮族的传统节日,歌圩节亦称三月三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

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盛况空前。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扩展资料:

壮族的其他民族节日:

1、“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开秧节”。

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进行,有的地区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传说牛王原来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帮助人们耕作。

人们感激他的功劳,便在其诞辰祭祀牛魂。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将牛梳洗一番,并修整牛栏,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到牛栏旁边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分给每头耕牛吃。

2、农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敬祖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主要内容是祭祖和祀鬼。

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蒸糕做馍,并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以备祭祀之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之后,入夜还要到山角河边,进行野祭,燃香点烛,焚烧纸衣,祈求野鬼别来作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月歌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壮族

壮族歌圩文化的圩是什么意思,歌圩就是集体唱歌吗?

歌圩是壮族人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也是未婚青年唱情说爱的地方。歌圩上唱的歌大都是生活语言的高度提炼。具有生动、纯朴、深刻的特点,歌词有韵、能唱、易记、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经常交替运用。未婚青年在歌圩上自由地选择心爱的伴侣。唱得情投意合的时候。便互相抛绣球(有些地区则互碰熟红蛋)或赠礼物,从而建立爱情。

歌圩一般分为三种:节日性歌圩、临时性歌圩和竞赛性歌圩。节日歌圩一般在节日期间,大多是春季的正月至五月或秋季的八月和九月,为当地特定的唱歌节日。有的与汉族的二月二、四月八以及中元、中秋、重阳等节期相同,其中又以春季节期的歌圩活动最盛。这些歌圩或缘于祈年,或出于某种纪念,基本上是随着当地岁时农事的节期来开展。

当地人参与这种大型歌圩的热情相当高,动辄数千人,通常是连续唱几天几夜不停歇,称得上是一场狂欢。临时性的歌圩主要有劳动歌会、圩市会唱、婚娶会唱等,临时性歌圩与节日歌圩比起来规模较小,人数较少。竞赛性歌圩则组织性更强。

歌舞是原始部落图腾信仰和祖先崇拜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文献记载及民间传说,古代歌舞大多是为了祭祀神明和祈求丰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壮人唱歌逐渐脱离了酬神范畴,成为族人生活的一部分,广西左江岩壁画记录了壮族先人由歌舞娱神到歌舞娱人的渐变过程。

左江流域是壮族歌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歌海”之称。据统计,崇左境内各类歌圩多达349个,每个县(市、区)少则二三十处,多则六七十处,每逢圩期,聚集人数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清代龙州壮族诗人黄誉曾描述歌圩盛况:双溪云锁涨蛟涎,春雨连朝怅漏天,油伞层层遮斗笠,前村姐妹踏歌还。时至今日,崇左地区盛行或半盛行的歌圩也有207个之多。

本文关键词:壮族歌圩节是为了纪念哪个人物,壮族的歌圩节是几月几日,壮族歌圩是什么民族,壮族的歌圩节的来历,壮族的歌圩介绍。这就是关于《壮族歌圩是什么,壮族歌圩节怎么读(歌圩节是哪个民族的)》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