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资料,高尔基的资料卡(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
关于【高尔基的资料】,高尔基的资料卡,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小说《母亲》
- 2、高尔基的资料
1、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小说《母亲》
《母亲》,长篇小说,高尔基著。
高尔基(1868-1936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一生著述甚丰, 主要作品有《三人》《童年》《在人间》等。高尔基于1906年写成了一部作品,即《母亲》,当年曾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这部作品最早刊载于1907至1908年间印行的《知识》文集上(第16至21辑),在俄国当时就遭受沙皇当局书报审查机关的删节。后被禁,直至十月革命后才公开大量 印刷发行,但在国外,早在1906-1907 年间,《母亲》的英文译本就在伦敦与纽约问世了,1907年《母亲》的俄文原文版本在柏林出版。高尔基在这部小说里描写了工人巴威尔与他的母亲尼罗芙娜从自发的反抗者成长为自觉的革命者的道路,塑造了无产阶级队伍中真正的革命战士的形象。
小说一开始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和老钳工米哈伊尔·符拉索夫悲惨的一生。年轻的巴维尔本来也可能走上父亲的老路,但他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
巴威尔的父亲米哈依·符拉索夫是工厂里的优秀钳工,但所得工钱很少。他像许多工人一样,因精神上的苦闷而酗酒、打架、打老婆。后来他患疝病死了。老符拉索夫死后,巴威尔开始也像父亲一样,觉得生活“闷得要死”,因而抽烟、喝酒... ...母亲尼罗芙娜是受尽了旧社会生活折磨的妇女。丈夫在世时,“家里如同没有她这个人似的,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不知什么时候要挨打。”现在看到儿子又走父亲的老路,她非常担心。
然而,时代不同了。巴威尔“开始拿书籍回来悄悄地用功。读过的书,立刻藏起来。”母亲觉得,儿子在生活上变得“更朴实更柔和了”,他的话里“添了许多她所不懂的字眼。”巴威尔还主动帮助母亲做家务事。有一次,母亲走到他的身边问:“你老是在看些什么书?”巴威尔告诉她看的是禁书,并且说,假使人家知道这事,是非坐牢不可的。母亲问他为什么要干这种事,巴威尔严肃地说:“因为我要知道真理。”此后,巴威尔经常给母亲讲生活的道理:穷人为什么受苦,爸爸为什么要打她等等。母亲慢慢觉得儿子讲的话有道理。但她还是替儿子担心。每逢星期六,巴威尔家里都有秘密集会。年轻的工人们在一起学习,讨论问题。有一次母亲听见他们在谈论社会主义问题。后来她就问儿子:你当真是社会主义者吗?巴威尔作了肯定的回答。她开始时很害怕听到这个字眼,后来听得多了也慢慢习惯了。很快巴威尔和他的同志们办起了报纸,并经常在工厂里散发传单。不久,宪兵在母亲家里逮捕了巴威尔的两个同志。面对一次逮捕,母亲害怕而激动:“眼睛里涌出屈辱和无力的眼泪。”
逮捕和镇压并没有吓倒革命青年,他们继续进行活动。巴威尔虽然年轻,但他有坚定的信念,并且积极、热情、机智、勇敢,善于联系群众。他在工人们中间逐渐地树立了威信。不久,工厂里发生“沼地戈比”事件。巴威尔向工人们揭露了厂方从中渔利的企图。工人们知道真相后群情激愤,集会抗议厂主盘剥工人的行为。晚上,宪兵又一次闯进了母亲的家里,逮捕了巴威尔。同志们为了营救巴威尔,决定派人到工厂里继续散发传单。这一回,母亲主动承担这个任务。她装扮成卖饭商人的助手,把传单巧妙地带进工厂,发到工人的手里,母亲终于从害怕的状态中走出来了。在儿子和同志们的启发下,在实际工作锻炼中,母亲的觉悟提高得很快。她懂得许多道理, 认识了人类不幸的真正原因。她虽然知道革命工作的危险,但却认识到应该这样做,她意识到自己对于新生活是有用的人。
不久,巴威尔就被从监狱里放出来了。但他马上又筹划一次新的更重要的政治行动一一“五一”示威游行。巴威尔决定游行时自己来扛大旗开路,思想上作好了再一次坐牢的准备。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了母亲。母亲心里还是有点儿为儿子担心,但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害怕了。她决定跟儿子一起参加游行。
“五一”示威游行开始了,巴威尔和同志们高唱《国际歌》,高呼“劳动人民万岁!”“社会民主工党万岁”的口号,人群像一股黑色熔岩似地向前奔流,巴威尔高举着革命红旗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头。突然,沙皇军警开来了,刺刀在空中晃动,巴威尔和他的同志们同军警展开了搏斗.....巴威尔再次人狱后,母亲坚持革命斗争,把禁书和宣传材料送到各地的同志们那里去。后来,她学会了交际,懂得如何同不认识的人攀谈,随时展开宣传工作。渐渐地,母亲成为一个自觉的革命者。
巴威尔与他的同志们长期被关在监牢里。法庭终于宣布开庭审判他们。审判那一天,母亲也来到法庭。在法庭上,巴威尔和同志们一个个慷慨激昂,义正辞严,驳斥了法庭强加给他们的罪名,巴威尔庄严宣告:“我是一个党员,我只承认党的审判。.....我们是社会主义者,是私有财产制的敌人。我们的口号很简单:打倒私有财产制度,一切生产资料归于人民.....”。
小说结尾时,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送印有儿子在法庭上的演说的传单,不幸在车站被暗探围住。母亲勇敢地把传单散发给车站上的群众。在被捕时,她庄严地宣称:“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第二天,巴威尔的演讲稿印成了传单,母亲把传单带到车站,准备向群众散发。她突然发觉自己被暗探盯住了,因此急中生智,赶忙打开箱子,把传单向人群中撒去,并高声说:“昨天审判了一批政治犯,里面有一个叫符拉索夫的是我的儿子,这就是他在法庭上演讲的稿子,让大家看看,想想真......”野蛮的宪兵立即扑上去毒打母亲。不屈的母亲继续高呼:“真理是用血海也不能扑灭的!”
创作背景1902年二月初,高尔基按照党的决定,到国外去为党筹划经费,更主要的是要利用他的影响,通过他的宣传,赢得国际上的民主力量对俄国革命的支持。
《母亲》这部作品无疑带有1905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印迹,“母亲”作为革命风暴中成长起来的“新人”,后来鼓舞了一代代新人投身于反抗旧社会的斗争,因而《母亲》就成了一部活教材,虽然《母亲》并不能代表作家高尔基创作的最高成就,高尔基本人也不认为这部小说是他的最成功的作品。本书中文版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高尔基文集》第十一卷中,夏衍译。
2、高尔基的资料
高尔基的资料
你所不了解的万圣节玛克西姆·高尔基百科名片 玛克西姆·高尔基玛克西姆·高尔基(英译Maksim Gorky),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代表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查看词条图册中文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外文名: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 ) 别名:马克西姆·高尔基 国籍:苏联 民族:俄罗斯 出生地:下诺夫哥罗德 出生日期:1868年3月28日 逝世日期:1936年6月18日 职业:作家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参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代表作品:《海燕之歌》,《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5张)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穷(在沙皇俄国出生),幼年丧父,11岁时为了生计而在社会上到处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和进入苏联秧歌队。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
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名:玛克西姆·高尔基。
”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合起来,便是“最大的痛苦”之意。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大海,波浪象征--革命力量;乌云、闪电狂风象征-- 反动势力,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特别是《小市民》、《底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并得到他的热情帮助。
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1913~1916)。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2~1923)、《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4~1925)等几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宁忠告,到国外养病。1931年回国之后,从1925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1929)《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瓦萨·日烈兹诺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
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编辑本段个人生平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耶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是木工,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
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1岁开始走向“人间”,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8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的笔名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1895年写的《依则吉尔的老婆子》和《鹰之歌》是出色的作品。 1898年,他的第一个作品集《随笔与短�。
高尔基的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
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
特别是《小市民》、《底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并得到他的热情帮助。
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人间》(1913~1916)。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2~1923)、《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4~1925)等几部作品。
1921年,他遵照列宁忠告,到国外养病。1931年回国之后,从1925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1929)《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瓦萨·日烈兹诺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高尔基于1868年3月16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
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
1921年10月,由于疾病,也由于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高尔基出国疗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1934年当选为作协主席。
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扩展资料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的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汉题材的小说《切尔卡什》,描写了老流浪汉切尔卡什勇敢、独立不羁、不屈从于金钱和保持人的尊严的高贵品质,说明尽管这些人的精神包袱还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却高尚得多。在艺术上,《切尔卡什》充分显示了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作品刻画复杂性格的卓越技巧。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高尔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监督和放逐,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进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高尔基的创作中处处洋溢着对积极人生态度的赞美,向往唤醒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唤起人对自己作为人的自豪感,鄙视怜悯与恩赐。
在高尔基看来,人有权力,也有力量创造与人相称的生活,怜悯与恩赐是贬低人,有辱人的尊严。作家深信,人民的愚昧落后是历史造成的,并非是天生的,人民一旦掉脱黑暗的过去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镣铐,他就能站起来为自己的权力而战,成为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成为大写的人。高尔基从事创作始终都抱着一个鲜明的文化目的:通过文学艺术促进人的自我意识的话醒,提高入的自信心和道德文化水彩,推动俄罗斯民族摆脱历史的和精神的重负,走向现代。为着这一基本文化目的,高尔基认为,文学作品不能只限于发掘生活琐事,而应当“讲到激动不安的精神和精神复兴的可能性”,要有“对创造生活的号召”,要善于“以思想和言词之美来丰富生活”。
要美化人,美化生活。这一文化目的使得高尔墓在盲面惨淡的人生、直书全部的真实的同时总想通过美化、“虚构”来显示人生的亮色,使人们不至于因现实的可怕而沉沦和绝望。因此他才强调;作为艺术家,既要从现实出发,敢于揭露生活中的黑暗现实,又要“善于站在现实之上”,把肯定性的现象加以“浪漫主义化”。
本文关键词:高尔基的资料100字,高尔基的资料简介20字,高尔基的资料,高尔基的资料500字,高尔基的资料200字。这就是关于《高尔基的资料,高尔基的资料卡(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