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是什么(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是什么,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秦岭—淮河一线,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QinlingMountains-HuaiheRiverLine,或Qinling-HuaiheLine,也简称秦淮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水稻小麦种植区分界线
8.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秦岭的地理意义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的差异不如秦岭南北的差异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提出主要是依据其地理分区的意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撰文《淮河找不到自己的家》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将淮河看做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一部分,同样也应该作为一个带来理解,不宜局限在某一具体的水系上,这也和淮河的实际流域有关。
分界线的范围划分
秦岭—淮河线从名字上看它的画法似乎很简单,沿秦岭、淮河画一条线即可。可是当你面对着一张大比例尺的中国地图时你会发现根本无从下手:秦岭西起甘肃省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秦岭—淮河分南北,只是分了中国东部,中国西部怎样分南北部是很有意思的,西部的确可分两大区域,但却是南北颠倒,冷热倒置。沿秦岭再向西,大致有两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与秦岭相连:一列是祁连山接阿尔金山一路向西;另一列就是西起帕米尔高原,向东绵延2000 多公里的昆仑山及其余脉。如果秦岭向西分南北的话,这两列山系可供考虑。
这里说的南北之分,不是文化的概念,而是指自然地理上的南北之分,确切地说,是亚热带(南方)与暖温带(北方)之分。自然地理的亚热带与暖温带都是有定义、有标准的。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刘胤汉教授研究秦岭多年,他主张南北分界线应该画在秦岭南坡的800米等高线处。按照刘先生的说法,由于山地的海拔逐渐升高,气温在下降,在海拔800米等高线的位置,亚热带就已经结束了,像橘子、竹子这些亚热带的指示性植物已经见不到了。南方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因此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应该与南坡800米等高线重合。
已故著名地理学家任美锷先生却主张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画在秦岭北坡700米等高线处。因为从秦岭的北坡看,整个关中盆地是暖温带,但是随着山地的上升,气温降低,在700米等高线处,气候已经不是暖温带了,而是山地气候,越高越冷了。其实任美锷先生是把秦岭看为出现在暖温带的一个山系。
而另外一些地理学家如黄秉维等却主张南北分界线应该画在秦岭的主脊线上。理由是这样可以保持山两边垂直自然带的完整,正好可以两相比较,看出南北之不同。但秦岭找不到明确的脊线,这种分法,怎样分还是一个未知数,也可能把一些高海拔山峰的最高点连起来,算作秦岭的脊线吧。
在2008年出版的《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一书中,郑度院士等人在对秦岭南北的气候、植被进行了详尽地比较分析后,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秦岭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分类。最终认为从综合的角度看,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在秦岭地区的分界线应该标定在主脊。
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然而,这个过渡和变化是通过相当宽的一个带来完成的。在淮河两岸,相隔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宽,并看不出气候、农业、自然景观等方面有什么变化。实际上,由于淮河地区主要是平原地区,南北冷暖气流畅通无阻,确实也不可能产生一条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线来。以“橘逾淮而北为枳”为例,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中南下冷空气强,常常带来柑橘致命低温,因此现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长江两岸,除了局部有利区域外,一般也没有种植柑橘的经济价值。
我国南北分界带的西段秦岭,冬季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因而在岭北为典型暖温带情况下使岭南成为典型亚热带(能生长同纬度淮河两岸不能生长的柑橘等亚热带指标植物)。但是,秦岭分界也并非一条线。因为秦岭南坡约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亚热带,而秦岭山脉两坡千米等高线间的宽度,也就是分界带的宽度也大约有90-110公里。而且,在历史上南北分界带是随气候变化而南北移动的。如果全球持续变暖,亚热带北界将来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黄河的中、下游地区。
2010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陈全功等人根据气候、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数据,逐点计算适宜度,制成了《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将中国南北分界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分布图表明,中国南北分界具有自然(气候、地理)和人文的综合属性,分界带涉及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7个省的130个县(市),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总面积约145500.74平方公里。
在中国南北分界带上,顺经度各段中点的连线,称为南北分界线。此线的走向为,西起与青藏高原相接的西秦岭余脉(E104°15′、N32°18′),经四川省的平武县、青川县,甘肃省的文县、康县,陕西省的宁强县、略阳县、勉县、留坝县、城固县、洋县、佛坪县、宁陕县、镇安县、旬阳县、商南县,湖北省的郧西县,襄阳市、枣阳市,河南省的西峡县、淅川县、内乡县、邓州市、新野县、唐河县、泌阳县、确山县、驻马店市、汝南县、平舆县、新蔡县,安徽省的临泉县、阜阳市、利辛县、凤台县、淮南市、怀远县、蚌埠市(北距蚌埠市区约4.67公里)、五河县,江苏省的泗洪县、洪泽县、淮安市(北距淮安市区约5.68公里)、涟水县、阜宁县、滨海县、射阳县等44个县(市)蜿蜒而下,止于东海海滨(E120°21′,N34°05′),总长度约1666.28公里。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分界线
1、气温: 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4、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10、河流:
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
15、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一熟的分界线。南方:一年两至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区域界限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14、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秦岭淮河 一线的地理意义
【气候上的分界线】 ①秦岭淮河线一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②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③以北温度带属暖温带,以南温度带属亚热带,④以北属半湿润地区,以南属湿润地区
【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黄壤)。 秦岭淮河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自然植被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林; 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生产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耕作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为主; 秦岭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是什么
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它是中国南方和中国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受不同的气候、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农产生产方式、地理风貌、生活习俗都具有地方特色。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
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本文关键词:秦岭淮河地理界线意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地理中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秦岭淮河一线 地理意义,秦岭淮河的一线地理意义。这就是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是什么(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