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解体几个国家,奥匈帝国解体为哪些国家(其战败后分裂成了几个国家)
关于【奥匈帝国解体几个国家】,奥匈帝国解体为哪些国家,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奥匈帝国解体几个国家:奥匈帝国解体为哪些国家
1、1867年,奥地利帝国为防止匈牙利独立,签订《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改组为奥匈帝国,匈牙利获得高度的自治权,但奥地利君主仍然兼任匈牙利国王,成为政合国,1918年一战后解体。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主要分为四个国家、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奥地利。
2、之后随着捷克与南斯拉夫分裂解体形成了10个国家:分别是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2、一战结束后,曾是世界强国的奥匈帝国,其战败后分裂成了几个国家
奥匈帝国,正式名称“奥地利——匈牙利君主国”,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
所谓“二元君主国”,指的是由两个王国组成的一个国家,由同一个君主统治,共同拥有一支军队,对外采用一致的外交政策,但内政独立,各自有属于自己的法律、议会和政府。
奥匈帝国,就是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的一个二元君主国。
1867年,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与匈牙利贵族签订《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将奥地利帝国改组奥匈帝国,奥地利君主兼任匈牙利国王,匈牙利则获得高度自治权,等同于独立。
奥地利帝国的前身是奥地利大公国。
115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为削弱内部对自身有着极大威胁的大公国的实力,对大公国进行了拆分,其中对巴伐利亚的拆解使用了小特权方案,把原附属于巴伐利亚的奥地利这个边区伯爵领土升格为独立的公爵领地,由此奥地利正式建国,是为奥地利大公国。
1814年5月,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为了集中手中的力量抵挡拿破仑的进攻,也为整合手中已为数不多的领土,将其统治下的奥地利大公国、波西米亚王国、匈牙利王国以及位于意大利和波兰等处领土合并为奥地利帝国,自称为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
这就是奥地利帝国的由来。
鼎盛时期,奥地利帝国领土包括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北意大利、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和波兰的加利西亚等地区,首都在维也纳。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疑问:
匈牙利本来就是属于奥地利帝国的法定领土,那么奥皇弗兰茨为什么要签订这样一份看似不平等的条约,允许匈牙利在事实上独立,并组建二元君主国“奥匈帝国”呢?
这一切还得从1848年发生在欧洲的那场武装革命说起。
1848年1月开始,除俄国、英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及奥斯曼帝国等少数欧洲国家外,包括意大利、法国、丹麦、瑞典、德意志、奥地利帝国等欧洲国家都相继爆发了武装革命。
这场席卷了近三分之二欧洲地区的武装革命,说白了就是一场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抗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斗争,欧洲平民对抗君权独裁、争取平等与自由的武装革命。
奥地利帝国作为当时的一个多民族的封建专制国家,不可避免地卷入到了这场可以说是反帝制、反压迫的武装革命中。
3月13日,奥地利帝国首都维也纳爆发了推翻梅特涅政府的示威游行,维也纳的工人、大学生、以及市民自发地走在一起,高呼“自由、宪法”、“打倒梅特涅”等口号,他们筑起街垒与政府军展开战斗,限令奥皇立即解除首相梅特涅的职务,并进行民主改革。奥皇迫于国民示威游行的压力,被迫作出让步,奥国首相梅特涅下台,同时承诺改组内阁,进行民主改革。
在维也纳革命的影响下,奥国领地匈牙利和捷克也先后爆发了武装革命。
3月,匈牙利人拉约什·科苏特、裴多菲·山陀尔等在佩斯发起了一场反抗奥国专制统治的武装革命,要求奥国承认匈牙利自治,由选举产生匈牙利政府,奥皇迫于压力,只得被迫同意匈牙利人民自己选出自己的政府;同月,“青年捷克党”在布拉格发起武装革命,同样要求奥国承认捷克自治,实行责任内阁,承认捷克语和德语之间的平等地位。
匈牙利和捷克革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匈牙利革命在奥国和俄罗斯的联合镇压下宣布失败;捷克革命在奥地利元帅温迪施格雷茨的反攻下宣布失败。
奥国内部的武装革命虽然被镇压,但是革命的星星之火并没有在奥国内部消失,匈牙利等地的人民仍然在顽强抵制奥国的专制统治,谋求自治,甚至是独立自主。
自1848年欧洲革命后,奥国就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对内,奥皇的专制统治遭到匈牙利等地人民的顽强抵制;对外,1859年奥国惨败于撒法联军,被迫放弃伦巴底,并丢掉了对意大利中部的控制。
此时,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渐渐认识到要想在这风云突变的世界局势下延续帝国的统治,维护奥国在欧洲的大国地位,必须对国内的匈牙利民族反对派和奥地利资产阶级作出让步。
为此,自1860年开始,奥地利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宪法实验”。
但是,由于奥皇并非是真心实意想要进行民主改革,他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延续其对于奥国的统治,而非是强大奥国自身,更非是为了奥国人民,所以无论是“十月文告”还是“二月特许令”所作的让步,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奥国内忧外患的局面。
直到1866年,随着奥国惨败于普奥战争,奥国陷入极其严重的财政困难,又被迫退出德意志联邦,及失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托地区,奥国内部陷入崩溃,随时都有可能分崩离析。
之后,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奥国开战,并夺回了自拿破仑战争后一直处于奥国占领下的威尼斯,使得奥国被彻底排挤出意大利。
也就在这时,本就对奥皇专制统治极其不满的匈牙利民族主义在德国首相俾斯麦的支持和庇护下,又开始为谋求自治,乃至是独立做准备。
而当时奥国在失去了意大利后,匈牙利就对奥国十分重要,一旦匈牙利爆发起义,捷克等地区势必会跟着起义,真到那时等待奥国的命运只要一个,那就是灭亡。
最终,奥皇为了安抚匈牙利,被迫与匈牙利贵族进行谈判,并做出了非常大的让步。
1867年,奥皇与匈牙利正式签订《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
奥地利帝国改组为由两个国家组成的二元君主国,国家的正式名称是“奥地利——匈牙利君主国”,君主的称号是“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国王”。
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两国共同拥护一个君主,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既是奥地利帝国皇帝也是匈牙利国王,拥有共同的外交、军事和财政,在内部事务上,匈牙利完全自治,有自己的首都、政府、议会和法律,与奥地利帝国处于平等地位,拥有奥匈帝国有关事务的决策权。
此时的奥匈帝国沿莱塔河一线分为两部分,一半为匈牙利王国,又称外莱塔尼亚,另一半没有固定名称,或称奥地利本部或称内莱塔尼亚。
这就是奥匈帝国的由来。
虽然奥皇以让匈牙利内政完全自治的巨大代价换得了帝国的暂时稳定,但是这个由妥协而产生的新的帝国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灭亡。
一战结束前,奥匈帝国与俄国、英国、法国、德国并列为欧洲传统五大强国,也是当时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列强之一。当时,奥匈帝国的国土面积约为68万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二,仅次俄罗斯;人口上,居欧洲第三,仅次俄罗斯和德国;军队数量,居欧洲第四,仅次俄罗斯、德国和法国;军工业,居世界第四,仅次德国、英国和美国。
就是这么一个在当时的欧洲,乃至是世界都是排名前列的强国,却最终在1918年迎来解体的命运。导致这么一个强大的帝国解体的“罪魁祸首”,就是发生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前,全球最富庶的地区基本被英国、法国、俄国等老牌列强控制。
靠着这些殖民地,老牌列强不但能将本国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倾销到这些地方,更是能从这些殖民地获取巨额财富。
当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有着遍及全球的辽阔殖民地,且所占之地皆为富庶之地,包括印度、非洲等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寓意太阳无论何时都不会在其领土上落下的帝国;法国殖民地的面积和富饶程度仅次于英国。
老牌列强几乎占据了全球所有的富庶土地,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新兴列强根本抢不到富庶的殖民地,若没有海外富庶殖民地的支撑,新兴列强单凭本国的经济根本竞争不过老牌列强。干不过老牌列强,那最终只能是一个二流强国,被英法老牌列强压制着,沦为跟班。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单明了地说就是德国、奥匈帝国等新兴列强与英国、法国、俄罗斯等老牌列强为争夺全球殖民地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
这场战争本身就是一场列强与列强为私利引起的,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对于当时世界各国来说,除了那些列强,这就是灾难,其他别无意义。
当时,由于德国直到1871年统一后才参与到殖民地的争夺,而当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等全球最富庶的地区基本上都被英法俄等老牌列强瓜分完毕,所以能让德国插手的地区少之又少,且就算有也都是老牌列强挑剩下的,对于德国而言根本就没有多少价值。
如此,这就造成作为后起之秀的欧洲强国德国虽也有殖民地,但无论是在面积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完全不能与英法俄相比,甚至都不如欧洲小国比利时。
要知道,德国自1871年统一后,在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和宰相俾斯麦的精诚合作与励精图治下,国力飞速提升,增长速度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底蕴,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仅次于英法的欧洲强国。
德国自统一后,随着国力的提升,德皇便梦想着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而要将德国发展成一个与英法俄一样的帝国,必然就要参与到全球殖民地的争夺当中。
可是,正当德皇将自己的梦想付诸实际行动时,他却发现德国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受到英法两个老牌列强在全球各地殖民地的阻挡。
这就让他很是不爽,也让他对英法等老牌列强是恨得咬牙切齿的。
毕竟对于德国来说,身为欧洲强国的德国没有辽阔的殖民地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而实力渐渐有些日薄西山的英法等老牌列强却拥有着十分辽阔的殖民地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这种情况的确是让德国很是不爽。
当时摆在德国、奥匈帝国等新兴列强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英法等老牌列强谈判,对全球殖民地重新分配;要么开战,用武力的形式从英法等老牌列强手中抢夺殖民地。
起初,德国等新兴列强是想通过谈判的方式,从英法等老牌列强手中拿到一些富庶的殖民地,毕竟当时英法等老牌列强虽日落西山,但实力还是在摆在那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些地方他们已经超过英法,比如陆军,可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如英法,比如海军。
而当时要想控制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海军无疑是最重要的,若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怎么能控制住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呢?
但是,英法等老牌列强又岂会因德奥等新兴列强的几句话,就将自己手中的殖民地拱手相送呢?显然是不可能的。
谈判不行,暂时动用武力也不行,德奥等新兴列强只能将目光投向到还未沦落到英法等老牌列强手上的地区,而当时离德奥最近的,且还未被英法控制的地区,就是奥斯曼帝国。
如此,德奥自然将目光投向了这里,想着趁英法未控制这里前,提前控制这里,壮大自身实力,待实力足够再与英法争锋。
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一个多民族帝国,鼎盛时期领土包括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等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并直接控制着地中海。
当时,奥斯曼帝国是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
可是,盛极必衰,在德国走向兴盛时,奥斯曼帝国却走向了衰落,占据着广阔领土却走向衰落,德奥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到嘴的肉飞走,便开始不遗余力地想要将其控制住,就算不能吞并,也要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中。
然而,德奥想要控制这里,英法等老牌列强也同样想要控制治理。对德奥来说,奥斯曼很重要,可对英法俄等老牌列强来说,这里同样很重要。
奥斯曼的战略位置实在太过重要,尤其是巴尔干半岛,沙俄想通过这里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奥匈帝国通过这里打开向南扩张的道路;英法通过这里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因此,对于德奥等新兴列强想将奥斯曼据为己有的想法,英法俄自然不会同意。
起初,德奥与英法俄双方还算冷静,两个派系都不想爆发战争,新兴列强惧于老牌列强的底蕴,老牌列强则害怕一旦与新兴列强爆发冲突并失败,就会导致全球殖民地的崩盘,所以他们最开始还是以谈判为主,希望以合作的关系来共同占据奥斯曼帝国,以此来达到共赢。
但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双方都要拿到比对方在奥斯曼帝国更多的特权,这就导致谈判屡屡破裂,从而陷入僵持之中。
就在这时,等不及的英国抢先出手,与奥斯曼边缘的阿拉伯部落结盟,大力支持他们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从而确保自己在波斯湾地区的绝对优势。
德国见到英国居然“不宣而战”,也不顾及什么脸面,直接就派遣本国军事和工业顾问大批进驻奥斯曼,企图直接控制奥斯曼帝国。
与此同时,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也开始将自己触手伸到了毗邻的巴尔干地区。
巴尔干地区对于奥匈帝国来说也很是重要,只要能占据这里,奥国就能制止土耳其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民族解放运动。
要知道奥国内部可是有着几百万斯拉夫人,是境外南斯拉夫人的两倍之多,一旦让南方斯拉夫民族解放运动渗透进奥国,那么对奥国来说绝对是一场灭顶之灾。
然而,巴尔干地区不但奥匈帝国垂涎三尺,位于巴尔干内陆的塞尔维亚国也是如此,塞尔维亚一直都想独占巴尔干地区,将其视为自己的禁脔。
如此,奥匈帝国对巴尔干地区的渗透,塞尔维亚人自然十分不满
最终,1914年6月28日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爆发了。
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街头枪杀了正在对萨拉热窝进行国事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本就互相看不顺眼且积怨已久,但是一直找不到开战理由的德奥等新兴帝国和英法俄等老牌帝国这两个派系终于找到了开战的借口。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德国正式对俄宣战。3日,德国对法宣战,未被宣战且本不想卷入战争的英国,碍于与法俄签订的同盟协定,再加上也不想德借机增强实力威胁到自己,也正式对奥德宣战。
随着同盟国、协约国的主要国家都互相对敌国宣战,一场波及全球的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多万,对全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经济和人口损失,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此战以德、奥等同盟国宣布投降,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全面胜利而告终。
也就是在一战即将结束时,因持续4年的战争,奥匈帝国经济、民生等相继陷入停滞状态,加之奥匈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根本无暇顾及国内的民族主义力量。
我们都知道奥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内有11个民族,包括日耳曼人、匈牙利人、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罗马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伐克人、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意大利人等,且没有一个民族的人口超过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如此,因为战争的缘故,再加上民族问题,奥匈帝国开始出现分裂,各地纷纷宣布独立。
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率先宣布独立,两国共同组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1918年10月31日,匈牙利紧随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宣布独立,组建匈牙利民主共和国。
1918年12月,此前被奥匈帝国占领的塞尔维亚、黑山两国,与原奥匈帝国管辖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伏伊伏丁那共同组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即南斯拉夫王国的前身。
奥匈帝国宣布投降后,其主体奥地利成立奥地利共和国,加利西亚割让给波兰;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等一部分割让给捷克斯洛伐克;
布克维那、德兰西瓦尼亚和巴纳特东部等地割让给罗马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巴纳特西部和达尔马提亚沿岸等地割让给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南蒂罗尔、特兰提诺、得里亚斯特、伊斯的利亚、达尔马提亚海外的若干岛屿等割让意大利。
直至今日,诞生在原奥匈帝国领土上的国家,包括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十余个国家。
除此,波兰、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国也从中获得了部分前奥匈帝国的领土。
本文关键词:奥匈帝国因为什么解体,奥匈帝国是什么时候解体的,奥匈帝国什么时候解体几个国家,奥匈帝国解体为哪些国家,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几个国家。这就是关于《奥匈帝国解体几个国家,奥匈帝国解体为哪些国家(其战败后分裂成了几个国家)》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