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四种暗示法,教育孩子的四种暗示法是什么(与孩子沟通的36种方法第13种方法)
关于【教育孩子的四种暗示法】,教育孩子的四种暗示法是什么,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与孩子沟通的36种方法「语言沟通法」第13种方法:暗示
长期以来,人们总习惯于把“暗示”这种方法和理论归入催眠术或者心理治疗之类的范畴。实际上暗示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沟通而达到想要的效果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运用在教育中,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感觉到的教育者的意图越少,它的教育效果越大。
相对于直接的批评来说,暗示性的语言往往能够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情感,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
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使用暗示的方法呢?
建议一:用语言暗示孩子
当父母要求孩子怎样做时,孩子往往会产生排斥感;当孩子自己意识到应该怎样做的时候,他则会努力去做。而暗示正好给了孩子自我反省的机会,激发孩子做的更好的内驱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多运用暗示性的语言来代替批评,避免让孩子感觉失去面子,以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比如,当你发现孩子正在跟比他更小的孩子争夺玩具的时候,你可以温和的说:“儿子,你是小斌的哥哥吧?”孩子一听,马上就会意识到,自己作为哥哥不应该与弟弟争夺玩具,一场即将爆发的亲子冲突就这样平息了。
再比如,对于不爱吃饭、吃饭挑食的孩子,父母不要直接批评他,这样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厌食。有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有一天,妈妈请来与儿子同岁的小刚,小刚长得比儿子高大魁梧。餐桌上,小刚吃得津津有味,妈妈故意惊奇地说:“呀,小刚,你长得可真高、真壮呀!你是不是从来不挑食呀?”小刚说:“是呀,阿姨,你做的饭可真好吃!”妈妈有点遗憾地说:“啊呀,我们家勤勤要是像你一样能吃饭的话,肯定长得比你高!”果然,勤勤在妈妈的暗示下,努力地扒着碗中的饭,从此以后,勤勤也总是能够吃下满满一碗饭,吃菜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挑了。
建议二:用行动暗示孩子
明智的父母应该明白自己的行动对孩子的作用,尽量运用正面的行动去暗示孩子。
用行动来暗示孩子,可以避免严厉的语言伤害孩子自尊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时,父母更应该注意用行动来暗示孩子。比如,当与人聚餐时,如果孩子不顾他人,拼命夹自己最喜欢的菜时,父母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对孩子摇摇头,暗示他不要过于无礼;在公交车上,当看到有老年人上车时,拉拉孩子的手,用眼神示意他给老人让座。这些行动暗示的效果都不会比语言差。
建议三:用文字、故事等暗示孩子
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孩子的艺术体现在于委婉地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改正。
暗示不仅仅可以使用在委婉地批评孩子上,父母还可以通过暗示的方式来启发孩子,教育孩子一些道理。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是孩子愿意接受的,而且可以显示出父母的才华,使父母获得孩子的尊敬。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可以用比喻、格言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比如,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曾经给孩子们写了这样一幅对联:
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真似儿孙。
郑板桥通过比喻,教育孩子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刚直不阿。
建议四:用环境暗示孩子
环境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是每个父母都知道的,历史上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的学问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每一位父母要特别留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他指出,人在幼年时期,“神情未定”,很容易学习模仿周围的人,很容易受到别人的“熏渍陶染”。他还打比方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九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而且,这种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长期下来,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远。
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只知道怎样选择良好的环境,很少主动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来教育孩子。
聪明的父母一定要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意识地用环境来暗示孩子。比如,在该学习的时间,父母们要关掉电视,打开书本,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在该睡觉的时候,父母们要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东西,让孩子明白不要再闹了,应该上床睡觉了。这种温和的暗示一般不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父母再适当地提醒一下孩子,亲子之间的沟通就不会出现冲突。
建议五:避免消极暗示对孩子的影响
暗示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同正面暗示一样,负面暗示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遗憾的是,许多父母经常在生活中给孩子一些负面的暗示,从而使孩子长期处于沮丧的境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会恶化亲子之间的关系。
比如,一位5岁的孩子与邻居小伙伴发生了摩擦,情急之下,孩子挥拳打了小伙伴一下,结果把小伙伴打哭了。孩子的父亲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他把孩子叫到面前,恶狠狠地对他说:“你怎么可以欺负小伙伴,你竟然把他打哭了,看我不揍你!”结果,父亲在孩子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在这里,父亲的做法是相当错误的。他的做法实际上暗示了孩子,对于自己不满意的事情,应该用暴力来解决,这种负面的暗示会让孩子在遇到相似的情形时毫不犹豫地用暴力行为来解决。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亲把孩子叫到面前,对孩子说:“你把小伙伴打哭了,你看他现在好伤心,如果是你被他打了,你会难过吗?”
孩子必然会反思自己的行为。父亲可以进一步地开导:“如果你们只是为了争夺玩具,那么方法会有许多,比如,你让他先玩一会,然后再让你玩一会,或者你们两个一起玩。”
孩子似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点莽撞。父亲接着说:“现在,你不顾小伙伴的感受,把他打哭了,他心理肯定很难过。如果你想继续和他成为伙伴的话,就向他道个歉,并把自己的玩具借给他玩几天。”
只有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才会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如果以暴制暴,结果只会让孩子对你产生怀疑,从而拉开你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2、教育孩子的四种暗示法
教育孩子的四种暗示法
一、男人负责在外挣钱,相夫教子是妻子的职责
这种模式在很多家庭里不难找到,有些爸爸终日忙于工作,从不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或学校活动,觉得赚钱养家才是身为父亲该做的事,教育孩子自然是妻子的责任,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观念!成龙的家庭就是一个例子。据房祖名曾经提到,小时候成龙忙于工作是不怎么管教他的,有一次成龙突然想起去接他放学,在校门口等了很久都不见人,后来才得知原来房祖名已经上中学了,早就不在那个学校读书。连儿子上中学很久了都不知道,可见成龙在孩子的教育中是有多不尽责,也就怨不得房祖名最后在狱中对成龙的各种“控诉”。
二、父权高高在上,不可触碰
时代在转变,中国传统的这种“父权”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孩子更加渴望和父亲当朋友,与父亲交流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如果作为爸爸的你一直以严厉的面孔面对孩子,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和你产生隔阂,代沟也就此产生,一旦孩子有什么问题不再求助于父亲,也不与父亲商量,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很多时候是直到孩子出了事,当父亲的才开始追悔莫及。
三、男人天生就不会带孩子
有些爸爸也觉得在家庭教育中自己的参与很重要,但是认为自身缺少妈妈身上的母性,而且感觉自己粗枝大叶的根本照顾不了小孩,缺乏耐心,最后简单尝试了一下就把孩子全程交给妻子照料,并且错误地以为就算自己怎么努力,孩子一般都更喜欢粘着妈妈,于是就干脆放弃开始忙于工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却不知在孩子眼中,你不陪我就是你不爱我,我自然和你不亲了。
四、爸爸唱黑脸,妈妈唱白脸
在京剧脸谱中,黑脸表示严厉。在中国家庭教育中,此角色通常由父亲去担任;白脸表示调和,在家庭中多由妈妈来扮演此角色,“严父慈母”便是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但事实上扮演黑脸的一方往往无法和孩子建立好的亲子关系,长期以往孩子会和这样的父亲产生距离感,同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父母,对母亲更亲近,对父亲更疏远,导致父亲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五、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模式
有些父亲倒是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关心,采取严格的态度对待子女的学习生活,就像棍棒下出孝子一样,习惯性否认孩子。记得曾经有一个孩子问孩教圈小编:“老师,你觉得我好看吗?”小编说:“你很漂亮啊。”她说:“可是,在我看来,我是一个非常非常丑的女孩儿,没有人会喜欢我,”小编非常惊讶,后来据了解才得知,从小到大她的父亲对她都非常冷漠,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认为她可以做得更好,从不给予表扬。小女孩学习成绩倒是蛮好,就是有点自卑内向。
六、我这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
不少家长都喜欢采取说教的方式,“为你好”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但事实上,榜样的力量要远胜于说教。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孩子如果存在冲动控制问题,那么其父亲的行为总是很冲动,父亲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如果自己做的不好,却总是要求孩子要这样那样,其结果就是让孩子不胜其烦,并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七、“子承父业”,没实现的梦想是下一代的职责
这一类的父亲大多身上有个共同的特点---“重男轻女”,女孩子娇惯些无关紧要,但男孩就得承担起大任。比方说,父亲自身没实现的愿望,硬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强行加给儿子。小编就曾遇到过一位这样的爸爸,年轻时没考上某知名大学,便从小给孩子灌输了这样的理念:“你必须考上这所大学,爸爸一辈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孩子从小就背负重大的心理压力,每次成绩稍稍不理想就觉得辜负父亲的含辛茹苦,长期以往焦虑的情绪便一直伴随着他,整个人看起来也很没朝气。
八、习惯过度“包装”自己,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每个孩子都有英雄情结,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也是小孩童年中最崇拜的对象,刻意在孩子面前树立这种形象本事无可厚非,但这类爸爸显然就做得有点过了。为了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榜样,他们有意在孩子面前伪装自己,就像曹禺的话剧《雷雨》中的父亲周朴园一样,俨然一个圣人模样。当然小编并不是说这类父亲就和周朴园一样道德败坏,但可以隐射到一个点就是,当孩子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父亲并不是一直以来表现的那么完美,各种不真实感一旦显现出来,孩子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不再信任自己的父亲。
九、优越感爆棚,习惯在众人面前“显摆”自己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很多言行举止都会深深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当爸爸的在跟孩子的老师或是学生家长的交谈中喜欢有意无意透露自己家室殷实,满满的优越感,习惯抬起眼皮看人,同时对孩子也过分宠溺,让孩子产生一种和别人很不一样的感觉,时间久了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也开始滋生自豪感和虚荣心,变得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向同学炫耀,慢慢的`孩子在同学中开始受排挤,人际关系出现危机,家长着急自家小孩在学校不会交朋友,却不知正是自己的行为“坑”了有样学样的小孩。
十、男人就应该有大男子主义,小男子汉要从小养成
小男子汉是不是从小养成的小编不知道,但一些父亲大男子主义严重,用现在的话讲便是直男癌晚期,觉得“三妻四妾”是所有男人共同的梦想,私生活不检点,喜欢玩弄感情,并把各种不良的信息透露给孩子,有研究称,这些男人的童年大多有一个出轨的爸爸,这样一代影响一代,孩子除了整天面对争吵不休的父母以外,接收着父亲传递的各种这样的信息,长大了变成什么模样也可想而知。
教育孩子的四种暗示法
儿童善于模仿,所以成人的行为就是无声的教育。暗示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品质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父母,你注意到暗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吗?你是否采取了正确的暗示方法呢?
调查:
家长“无声教育”令人忧虑
12月21日,在翔龙山机关幼儿园,一位年轻的母亲接到自己女儿后,恰巧遇见了买菜回家的同事,孩子的母亲喊女儿跟“阿姨”打招呼。女孩迟疑了一会儿,没有吱声,母亲解释说:“这孩子就这样,从小遇事就很害羞、胆怯,怎么教都不会。”同事善意笑笑道:“女孩子嘛,性格比较内向腼腆,这很平常。”女孩听到后,下意识地闪避在母亲身后,把头埋得更低了。
记者随后采访了这位后来得知叫周仪萌的家长,她告诉记者,女儿平常在家里还比较活跃,遇到陌生人或在公众场所时,就变得特别拘谨,不仅不爱说话,不敢表现自己,就是碰到熟人,也很少打招呼,她不知道如何改变孩子的这种性格。
12月23日,在市中区大洲广场,记者看见一对夫妇陪着父母、带着孩子在广场散步。孩子只有几岁大,但非常活泼,趁家长聊天时,从父母手中挣脱后,一个人在旁边玩耍,不小心摔倒在草坪中,父母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问:“宝贝,是不是摔得很疼?”孩子的祖辈则当着孩子的面埋怨父母没有照看好孩子。记者注意到孩子在摔倒时并没有哭泣,在父母及祖辈采取一系列行动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并且越哭越厉害,孩子一会儿说腿痛,一会儿说肚子疼,一直被父母搂在怀里边走边哄。
在记者采访中,有不少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很挑食。12月23日晚,在邱家嘴某大型超市内,家住南环路266号的李建宏带女儿李瑗佳购物,在蔬菜摊位上,女儿指着菠菜与土豆说:“这里有妈妈爱吃的菜。”李建宏说:“我们今天主要买佳佳喜欢吃的鱼和排骨。”李建宏告诉记者说,孩子平时不怎么爱吃蔬菜,周末特地为孩子选购一些食品。当记者问女孩挑食吗?女孩说:“爸爸喜欢吃鱼和肉,我也喜欢吃。”
分析:
家长消极暗示误导孩子
针对以上现象,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熊骊龙主治医师。他说:“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接受暗示对象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在潜意识中发生变化。暗示在本质上是情感和观念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即心理机制受到外界刺激作用,在潜意识层面形成一种心理倾向,从而支配个人行为或思想。暗示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暗’,即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它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与说理教育相比,正确的暗示更有利于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使教育含蓄委婉,无形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消极的暗示则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除了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外,还可能误导孩子接受某种错误的信息或概念。”
他具体分析道,例如,家长以“孩子从小就胆小、害羞”解释孩子不愿意招呼他人的原因,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暗示孩子“我本性就是胆怯内向型”,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也使孩子默认了对自我性格定型的害羞、胆怯元素,不利于孩子人际交往的发展。
又如,家长过分担心外界带给孩子的伤害,在表示焦虑不安的状况下,也同时暗示孩子“摔跤一定会很疼痛”、“不应该脱离父母的精心照顾”等信息,一方面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使孩子变得娇气脆弱,另一方面让孩子滋生了生活中的惰性,丧失独立自主的意识,加深对父母的依赖。如果家长此时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吧。”孩子则很有可能若无其事地站起来。
又如,个人口味是后天养成的,最初孩子并没有对食物定义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之所以某些孩子噘着小嘴,噙着眼泪,表示“青菜不吃,萝卜不要……”,除了自身体质不佳等因素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表现出来的偏好,也会使孩子对某种食物产生厌恶感。另外,父母出于对孩子体重期望值的考虑,有可能针对孩子饮食施加某些压力,要求他们多吃某类食物,形成暗示效应,从而也会影响到孩子的饮食习惯。
对策:
慎言慎行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针对问题,熊骊龙医师说:“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积极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积极的认识和体验,家长应慎言慎行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他说,家长在讲解道理时,可以将“理”通过设喻、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形式表现出来,从中点拨启发孩子,实现教育目的;在纠正孩子错误时,可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在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的同时,促使其不断进步。家长在暗示教育时,要灵活运用神态表情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对孩子独立能力给予赞赏、肯定的眼神,让他体会成功的愉悦;对孩子的挫折失误,给予安慰、爱抚目光,使孩子感受勇气与力量。家长还可以利用激将法,含蓄委婉地避免说教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也能激发起孩子战胜困难的斗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孩子的四种暗示法
一、男人负责在外挣钱,相夫教子是妻子的职责
这种模式在很多家庭里不难找到,有些爸爸终日忙于工作,从不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或学校活动,觉得赚钱养家才是身为父亲该做的事,教育孩子自然是妻子的责任,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观念!成龙的家庭就是一个例子。据房祖名曾经提到,小时候成龙忙于工作是不怎么管教他的,有一次成龙突然想起去接他放学,在校门口等了很久都不见人,后来才得知原来房祖名已经上中学了,早就不在那个学校读书。连儿子上中学很久了都不知道,可见成龙在孩子的教育中是有多不尽责,也就怨不得房祖名最后在狱中对成龙的各种“控诉”。
二、父权高高在上,不可触碰
时代在转变,中国传统的这种“父权”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孩子更加渴望和父亲当朋友,与父亲交流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如果作为爸爸的你一直以严厉的面孔面对孩子,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和你产生隔阂,代沟也就此产生,一旦孩子有什么问题不再求助于父亲,也不与父亲商量,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很多时候是直到孩子出了事,当父亲的才开始追悔莫及。
三、男人天生就不会带孩子
有些爸爸也觉得在家庭教育中自己的参与很重要,但是认为自身缺少妈妈身上的母性,而且感觉自己粗枝大叶的根本照顾不了小孩,缺乏耐心,最后简单尝试了一下就把孩子全程交给妻子照料,并且错误地以为就算自己怎么努力,孩子一般都更喜欢粘着妈妈,于是就干脆放弃开始忙于工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却不知在孩子眼中,你不陪我就是你不爱我,我自然和你不亲了。
四、爸爸唱黑脸,妈妈唱白脸
在京剧脸谱中,黑脸表示严厉。在中国家庭教育中,此角色通常由父亲去担任;白脸表示调和,在家庭中多由妈妈来扮演此角色,“严父慈母”便是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但事实上扮演黑脸的一方往往无法和孩子建立好的亲子关系,长期以往孩子会和这样的父亲产生距离感,同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父母,对母亲更亲近,对父亲更疏远,导致父亲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五、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模式
有些父亲倒是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关心,采取严格的态度对待子女的学习生活,就像棍棒下出孝子一样,习惯性否认孩子。记得曾经有一个孩子问孩教圈小编:“老师,你觉得我好看吗?”小编说:“你很漂亮啊。”她说:“可是,在我看来,我是一个非常非常丑的女孩儿,没有人会喜欢我,”小编非常惊讶,后来据了解才得知,从小到大她的父亲对她都非常冷漠,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认为她可以做得更好,从不给予表扬。小女孩学习成绩倒是蛮好,就是有点自卑内向。
六、我这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
不少家长都喜欢采取说教的方式,“为你好”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但事实上,榜样的力量要远胜于说教。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孩子如果存在冲动控制问题,那么其父亲的行为总是很冲动,父亲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如果自己做的不好,却总是要求孩子要这样那样,其结果就是让孩子不胜其烦,并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七、“子承父业”,没实现的梦想是下一代的职责
这一类的父亲大多身上有个共同的特点---“重男轻女”,女孩子娇惯些无关紧要,但男孩就得承担起大任。比方说,父亲自身没实现的愿望,硬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强行加给儿子。小编就曾遇到过一位这样的爸爸,年轻时没考上某知名大学,便从小给孩子灌输了这样的理念:“你必须考上这所大学,爸爸一辈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孩子从小就背负重大的心理压力,每次成绩稍稍不理想就觉得辜负父亲的含辛茹苦,长期以往焦虑的情绪便一直伴随着他,整个人看起来也很没朝气。
八、习惯过度“包装”自己,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每个孩子都有英雄情结,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也是小孩童年中最崇拜的对象,刻意在孩子面前树立这种形象本事无可厚非,但这类爸爸显然就做得有点过了。为了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榜样,他们有意在孩子面前伪装自己,就像曹禺的话剧《雷雨》中的父亲周朴园一样,俨然一个圣人模样。当然小编并不是说这类父亲就和周朴园一样道德败坏,但可以隐射到一个点就是,当孩子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父亲并不是一直以来表现的那么完美,各种不真实感一旦显现出来,孩子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不再信任自己的父亲。
九、优越感爆棚,习惯在众人面前“显摆”自己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很多言行举止都会深深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当爸爸的在跟孩子的老师或是学生家长的交谈中喜欢有意无意透露自己家室殷实,满满的优越感,习惯抬起眼皮看人,同时对孩子也过分宠溺,让孩子产生一种和别人很不一样的感觉,时间久了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也开始滋生自豪感和虚荣心,变得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向同学炫耀,慢慢的`孩子在同学中开始受排挤,人际关系出现危机,家长着急自家小孩在学校不会交朋友,却不知正是自己的行为“坑”了有样学样的小孩。
十、男人就应该有大男子主义,小男子汉要从小养成
小男子汉是不是从小养成的小编不知道,但一些父亲大男子主义严重,用现在的话讲便是直男癌晚期,觉得“三妻四妾”是所有男人共同的梦想,私生活不检点,喜欢玩弄感情,并把各种不良的信息透露给孩子,有研究称,这些男人的童年大多有一个出轨的爸爸,这样一代影响一代,孩子除了整天面对争吵不休的父母以外,接收着父亲传递的各种这样的信息,长大了变成什么模样也可想而知。
本文关键词:教育孩子的四种方法,什么是暗示教育,教育孩子的12条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教育孩子的巧妙暗示法,教育孩子的四种暗示法是什么。这就是关于《教育孩子的四种暗示法,教育孩子的四种暗示法是什么(与孩子沟通的36种方法第13种方法)》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