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中元下元分别是什么节,上元中元节下元是什么节(传统鬼节、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
关于【上元中元下元分别是什么节】,上元中元节下元是什么节,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传统鬼节、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这么多节咋都在七月十五?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又称"鬼节",佛教在这一天有盂兰盆会。这一天的确是一个很有包容性的日子,无论是传统的鬼节,还是佛教盂兰盆会、道教中元节,其核心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为鬼带来便利,因为中国传统习俗重祭祀,而佛教、道教注重赦罪。
一、七月至阴与"鬼节"
我们通常称中元节为"鬼节",意指百鬼夜行。鬼节的说法与我国古代祭祀习俗和鬼神信仰有很大关系。早在远古氏族时期,男女每逢月圆之夜都会在广场上集会,进行歌舞庆典。
中国古人也有拜月的习俗,《礼记》记载:"七月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秋与西郊。"农历七月十五左右又恰逢初秋,所以这一天拜月还有祈祷丰收的含义。秋天本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但在阴阳五行学说产生之后,秋天乃至中元节就有了新的解释。在阴阳家看来,七月是一年中由阳转阴的开始,七月十五满月这天,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日。《淮南子·天文训》就说:"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月者,阴之宗也。"
中元节夜晚
而"鬼"这个概念,在中国产生的历史很早。《礼记》曾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先鬼而后礼。"此时的鬼,并没有后世鬼的邪恶色彩,鬼音同归,实际上就是指人死之后魂魄之所归,所以先秦时期有招魂的传统。楚国最迷信鬼神,而楚国最重视春、秋二祀,而秋祀就在七月,楚人在这天大祀鬼神。
中元节祭祖
阴阳五行学说产生之后,七月专门变为鬼的日子。而后来道教产生,在道教的影响下,民间产生了这样的传说:阎王爷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而在七月最后一天,鬼门关就会关闭,群鬼必须返回。因此七月十五阴气最重的一天,是世间鬼最多、活动最为频繁的一天。所以这天在民间习俗中,百姓不仅要在家中设置贡品,等待祖先的鬼魂享用,还要在野外设置贡品,让孤魂野鬼享用,避免他们在世间作祟。同时这天要在路边点火给鬼照明,这天晚上不准外出,以避免厉鬼的袭击。
二、佛教的盂兰盆节
中元节还与佛教有着密切联系。佛教在农历七月十五有盂兰盆会,盂兰盆是梵语"解救倒悬"的音译。据《盂兰盆经》记载,有个名叫目连的人看到自己死去的母亲变成饿鬼,于是他用钵盛饭给他母亲吃,但是食物还没有入口,就统统变成火炭,并不能缓解他母亲的痛苦。
于是他便向佛祖求教,佛祖对他说:"你母亲生前所犯的罪孽太沉重了,不是靠你一个人就可以救赎的,你需要借助十方高僧的力量,在七月十五日那天,你应当为处在厄运中的父母,准备百味和五果放在盘中,供养众高僧,然后我让众高僧一同进行念经颂法,为你的母亲祈愿,你的母亲就可以进入禅定而受食,到时候就可以脱离饿鬼之苦。"目连照做,果然心愿达成,让母亲能够饱食一顿。随后目连便向佛祖请求道,但凡弟子孝顺者,能不能都为他们的父母设置盂兰盆,佛祖说很好。
盂兰盆供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盂兰盆会开始传播开来,早在魏晋时期,就有多种形式的盂兰盆会。到了南朝时,梁武帝十分推崇佛教,他甚至为了供奉佛祖而三次舍身于同泰寺。于是他将七月十五这天的盂兰盆会正式改为盂兰盆节,并且对其仪轨进行了详细规定。梁武帝在同泰寺时就曾设盂兰盆斋。受皇帝的影响,王公贵族乃至平民百姓都纷纷效仿。梁武帝曾梦到神僧托梦说道:"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大斋以拔济之。"于是梁武帝作水陆斋,举行盛大的活动,在水陆斋上,"一礼灯烛皆明,再礼宫殿震动,三礼天上雨华"。
梁武帝
到了唐代,武则天把佛教视作自己当皇帝的合法依据,便十分重视盂兰盆会。武则天不愧为一代女皇,将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佛教结合在一起,极力宣扬盂兰盆节所带有的孝道色彩。到了唐代宗时,曾命令数百人在盂兰盆节这天陈设佛像、诵经,谓之为"道场"。唐代的盂兰盆节可谓十分热闹。但到了宋代,随着三教合流,佛教意义的大型盂兰盆会基本只保留在一些寺院中,民间所遗留的盂兰盆会传统,大多是进行祭祖活动。
马来西亚中元节
三、道教与中元节的定型
中国古代有三元信仰,这源于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在中国上古时期就出现了三元,分别代指天、地、水的说法。东晋时期,《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中提到了"上元一品天官、中原二品地官、三元下品水官"。这种说法是在三元的基础上附会出的三官思想。
东汉末年,由于外戚和宦官专权,社会十分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在思想上需要寄托,道教便应运而生。当时流行于世间的《太平经》和《周易参同契》,宣扬"天地人"三合便可缔造太平盛世的政治理想。当时道教行事就是借用三官的名义来进行施道布教。《三国志》记载:"熹平中……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这讲的是一种治病方式,就是病人将自己的病情写在符纸上,一份飞上天,一份埋在地里,一份埋于水中。三官收到祈求后便会降福。
道教三官
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部《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这本经书实际上是将《盂兰盆经》中佛祖和目连的故事进行再版,直接将主人公替换为原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很明显受到了佛教很深的影响。故事中讲道教徒看到地狱的惨状之后便向天神求救,方法依然是借助四方圣人的力量,在各方圣人施救之后,向他们献上世间的珍稀之物。
与此同时,这部经书还规定了三元之日分别由三官所执掌。上元日正月十五日,"上元左府主生,生太阳火官考";下元日十月十五,"下元右府主死,死太阴水官考"。上元、下元既然分别执掌生死,那么中元所执掌就是涵盖生死,执掌"一切地狱囚徒罪福之事"。整体而言,天官、地官、水官分别执掌天界、地界和水中,在其掌管的三元日,分别要进行赐福、赦罪和解厄。因此三元之中,地官对人的命运执掌是最为重要的。而在七月十五日这天,地官会解救一切生灵,涵盖饿鬼、囚徒、不敬不忠不孝不礼之人。
唐代皇帝标榜为老子的后代,大力推崇道教,于是将道教的三元节日规定为法定节日,这三天全国上下都要进行斋戒活动。在唐代,中元节正式成为一个节日。
文史君说
中元节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七月十五的具体节俗在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之前就有滥觞。我国的先民自古就有秋祀和鬼神信仰的传统,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之下,七月十五被打上了阴气浓郁、百鬼夜行的印记。而在佛教教义中,这一天恰巧也是拯救鬼魂的盂兰盆节。道教模仿佛教的教义,与三元、三官思想相结合,构建出了"地官赦罪"的理论依据。虽然今天中元节的仪式性变弱,但我们仍然能从中体察中国人尊重传统、敬畏生命的人文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高洪兴:《中国鬼节与阴阳五行:从清明节和中元节说起》,《复旦学报》2005年第4期。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和民间传承》,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2、上元中元下元分别是什么节
上元中元下元分别是什么节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时间
1、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2、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 俗称七月半。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的魂, 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的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 例要上新坟, 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所以, 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 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3、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区别
1、上元节
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2、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3、下元节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就要进行非常重大的祭祖的活动了。
中元节有什么讲究
1、中元普渡
中元节的时候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的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的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2、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
3、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就不会再去抢自己送给祖先的钱财了。
上元中元下元分别是什么节
元宵节又名上元节
元宵节,在另外一种含义上,也被称为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它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该节日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人们对于元宵节也是格外关注。
盂兰盆节又名中元节
盂兰盆节,同时也被称为,盂兰盆会,是指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俗称“七月半”(华南地区为七月十四,一些地方为七月十三),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或亡人节等。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
盂兰盆节归属佛教。盂兰盆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希望他们可以脱离苦难。
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在这一天之中,实际上其实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下元节。
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所以对于这一天也被称为下元节。
上元中元下元分别是什么节
上元节有什么说法
元宵节这一天,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中元节有什么含义
中元节,其实就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 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的美德。
下元节有什么说法
下元节这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 [2] ,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
祭祀祖先。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上元九炁赐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下元日,由此而来。
本文关键词:什么叫上元中元下元节,上元中元下元节啥意思,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哪,上元节是什么中元节是什么下元节是什么,上元中元下元分别是什么节日。这就是关于《上元中元下元分别是什么节,上元中元节下元是什么节(传统鬼节、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