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国的历史是什么,安南国的历史是什么朝代(为何朱棣却派兵介入了安南国内乱)
关于【安南国的历史是什么】,安南国的历史是什么朝代,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明朝本不该插手藩属国内政,为何朱棣却派兵介入了安南国内乱?
自从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与周边地区的其他国家建立起朝贡关系以来,中原封建王朝的封建君主就一直秉持着不干涉藩属国内政的核心思想。除非是藩属国主动请求宗主国帮助,宗主国才会考虑付诸实质行动,而且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付诸实质行动。
但是在明代初期时,明皇却执意决定出兵干涉安南国的内政,而且是以极端的武力手段。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明朝皇帝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南征安南这一小国的呢?
上图——明帝国疆域图
一、 安南国觊觎明帝国领土,是为威胁帝国边境的大患
明代初期的安南国虽名义上是一个拥有独立的国家,但实际上却一直依附于历代中原封建王朝。而在秦代时,这里还曾经是中原封建王朝的领土之一。虽然后来脱离了中原王朝并独立,但依旧和历代中原封建王朝保持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其君主也一直向后者的封建君主称臣。
上图——交趾地区示意图
元帝国建立后,安南国便继续向其称臣纳贡,并一直"安分守己"。但是在元末明初时期时,安南国的活动开始变得频繁了起来,其活动的范围也逐渐扩大,甚至与明帝国之间发生了直接的利益冲突。对此,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的张清涛硕士在《论明成祖对安南政策的转变及安南之役》一文中曾经提到:
···明初,由于安南国势力在中南半岛的崛起,开始了向外扩张行为,并多次侵犯占城国边境。除此之外,安南也不断侵略明朝的西南边疆地区,明太祖对此深为不满,但仅仅是斥责,仍然坚持不征之策···
上图——明太祖朱元璋雕像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安南国虽与明帝国建立起了朝贡体系,二者君主也以君臣相称呼,但是安南国一直暗藏野心。自洪武一朝开始直至永乐一朝,安南国的野心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反而愈来愈大。到了后来,甚至敢于直接侵占明帝国的领土。
永乐帝之所以一直隐忍不发,主要还是为了遵循朱元璋所制定的"祖训",因此才对安南国一忍再忍。只要能够通过协商解决的内容,就不会付诸武力去解决。但是当局势发生较大变化之后,永乐帝不得不决定以武力的方式讨伐安南国。
上图——与中原封建王朝相邻的安南国
二、 永乐帝意在北征蒙古,需要稳定后方
在探讨和分析明军远征安南国此事时,不能够仅仅将视野局限于帝国南部,而是应当从全局角度来看待此事。安南国内乱,以及明廷卷入其中,发生于公元14世纪末期至公元15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此时的永乐帝,正忙于处理内政和抵抗北方的蒙古诸部。
靖难之变过后,永乐帝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稳定内政。在基本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根基后,永乐帝把目光重新转向了北方。此时北方的蒙古诸部仍不定时的劫掠帝国边境地区,对边境地区生活的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上图——阻挡蒙古诸部侵袭的明长城
我们不妨站在永乐帝的角度来思考一下,当帝国南部和北部同时面临着威胁时,该优先处理哪一方?
盘踞在北方草原的蒙古诸部虽然是明军的手下败将,但战斗力依旧十分强悍。在正面对抗中,明军想要取得胜利也并非轻而易举;而南方的安南国持续威胁着帝国的边境地区,虽然其活动规模和所造成的影响却十分有限,但却让明帝国无法专心对抗来自北方的威胁
所以永乐帝必然会选择先消除安南国给明帝国带来的威胁。如此,永乐帝便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与蒙古诸部的事务中,并集结帝国全部的力量来消除威胁北部边境地区的安全隐患。
上图——意在根除蒙古之患的永乐帝
三、 胡氏擅杀陈天平触及永乐帝的底线
公元1404年,有一名自称是陈氏后裔陈天平的人逃入明帝国境内,并将安南国的内部情况向永乐帝全盘托出。陈天平明确指出,希望永乐帝派遣军队南下消灭乱国的胡氏家族。
在此之前,永乐帝也曾经多次接到安南国周边小国的请求,希望能够出兵干涉其内政。在彻底弄清楚安南国内部情况之后,永乐帝命边境明军护送陈天平回国继位。然而在归国途中,陈天平却遭到了胡氏的暗杀。
在明代的朝贡关系之下,宗主国享有接受藩属国进贡和朝拜的权力。同时,宗主国还肩负保卫藩属国安全的职责。而这种职责从广义上说是保护藩属国的国土安全,从狭义上说是要保卫藩属国全体国民的安全。保护陈天平的人身安全,其实也是明帝国应尽的义务。
虽然如今仍无法确认陈天平的身份,但当时永乐帝确确实实将其视为陈氏的子嗣,并有意护送他返回安南国继位。然而胡氏政权却欺瞒了永乐帝并将陈天平杀害,这对永乐帝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耻辱。即便是为了天子的尊严,永乐帝也必然会发兵讨伐胡氏政权。
四、 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论述,可以发现永乐帝其实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决定发兵南征安南国的。无论从领土面积、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上比,安南国都不值得明帝国大动干戈。但是,当东亚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时,安南国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就不得不让明皇重视起来。
假如永乐帝并不打算亲征蒙古,或许也并不会对发兵攻向安南国;大概率也仅仅是继续与其进行协商,并尽可能的化解两国之间的冲突。但是当亲征蒙古已经被永乐帝提上"工作日程"之后,永乐帝就必须消除一切能够影响其北征结果的不安定因素。出兵南下攻伐安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这些都是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其实也十分重要。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胡氏政权对永乐帝的欺瞒无疑刺激到了后者脆弱的神经。即便是为了帝王的尊严,永乐帝也必须发兵南下,以报侮辱天子颜面之仇。
参考文献:
【1】《论明成祖对安南政策的转变及安南之役》,张清涛著
【2】《大越史记全书》
2、安南国的历史是什么
安南国的历史是什么
在印支半岛东面有一地方,中国对其进行了上千年的直接统治,却最终也没能将他留在华夏。这个地方就是越南的前身,安南。 安南得名于唐代安南都护府,公元939年,由于中原内乱,安南将军吴权自立为王,成立了安南国,摆脱了中国内地对交趾,长达1149年的统治。
直到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张辅率军深入安南,消灭了安南胡氏政权,才恢复了在安南地区的郡县,依照内地的行政区划模式,设立三司,对外称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称为“交趾省”, 但由于数百年的独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成立后,当地民众起事不断,明廷岁岁用兵。
到了明宣宗时,财政困难,不得已放弃了交趾布政使司,复立安南国,为明朝藩属国,纳入朝贡体系。直到清朝嘉庆年间,广西巡抚孙玉庭持令,改安南为越南,安南这个国号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安南国的历史是什么
今越南顺化以北地区之旧称。唐调露元年(679)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简称“安南府”、“安南”。“安南”之名始此。五代晋时独立,建国号为大瞿越,后又作大越。
北宋开宝三年(970),封其王为安南郡王;八年又封为安南都护、交阯郡王;南宋淳熙元年(1174),改封安南国王,此后遂称其国为安南。其南部疆域不断扩张,早在十一世纪即蚕食南部邻国占城领土。
十五世纪以后,逐渐占有占城国全部与真腊国(今柬埔寨)一部分,拓地至暹罗湾。
光绪十年(1884)沦为法国保护国,分其国为东京(北圻)、安南(中圻)、交阯支那(南圻)三部,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民间仍沿称其地为安南。明永乐五年(1407)至宣德元年(1426)于其地设交阯布政司以统之。二年独立,仍沿袭宋以前旧称安南。万历时分为大越(北越,黎氏统治)、广南(南越,阮氏统治)两国。
清康熙五年(1666),册封大越王黎维禧为安南国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广南归仁府阮文岳、阮文惠兄弟起兵,转战十余年,夺得政权。
五十一年,阮氏兄弟引兵北上。五十三年,安南王黎氏家族向清廷求援,高宗乃命两广总督孙士毅出兵,进至河内,然为文惠所败,狼狈入关。文惠既惧清军报复,又方与暹罗构兵,乃叩关谢罪,并改名光平,奉表入贡。清廷遂封光平为安南国王。
嘉庆七年(1802),广南阮氏后裔阮福映灭光平嗣子阮光缵,遣使入贡,乞以“南越”为名。仁宗以“南越”所包甚广,不得以名国。次年,谕改安南为越南国,封福映为国王,越南之名自此始。
安南国的历史是什么
在印支半岛东面有一地方,中国对其进行了上千年的直接统治,却最终也没能将他留在华夏。这个地方就是越南的前身,安南。 安南得名于唐代安南都护府,公元939年,由于中原内乱,安南将军吴权自立为王,成立了安南国,摆脱了中国内地对交趾,长达1149年的统治。
直到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张辅率军深入安南,消灭了安南胡氏政权,才恢复了在安南地区的郡县,依照内地的行政区划模式,设立三司,对外称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称为“交趾省”, 但由于数百年的独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成立后,当地民众起事不断,明廷岁岁用兵。
到了明宣宗时,财政困难,不得已放弃了交趾布政使司,复立安南国,为明朝藩属国,纳入朝贡体系。直到清朝嘉庆年间,广西巡抚孙玉庭持令,改安南为越南,安南这个国号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本文关键词:古时候安南国,安南是哪国,古代安南国是现在的哪里,安南国的历史是什么朝代,古时安南国。这就是关于《安南国的历史是什么,安南国的历史是什么朝代(为何朱棣却派兵介入了安南国内乱)》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