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陪读真实性经历1-13,陪读母亲的心声有多美

02-20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陪读的真实性经历,陪读的真实性经历女儿还有三天课程就要结束 6 年小学的日子,孩子长大了,从此,人生将迈向另一个圈子,我感到欣慰,六年里我只做到了一件事,陪伴,不,也是只是陪吧,我的陪读的真实性经历最新章节,陪读真实性经历1-13  那u0006几天相处下。 克,她感触。 祁景桓是个不错的人。 徒家住着的安如希,查问造u0006访完之。学园默示录之命运破坏者,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0, user-scalable=0, minimum-scale=0,

陪读真实性经历1-13,陪读母亲的心声有多美

三个月前,34岁的褚新惠结束了深圳打工的生活,回到江西泰和县的老家,在孩子读书的学校旁租了一间房子,加入了乡村陪读妈妈的行列中。

这个中心小学所在的村子里,聚集着很多像她这样的陪读妈妈或陪读奶奶。她们和孩子们挤在一个房间里,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抽空打零工补贴家用。然而,回到家乡,陪伴在孩子们身边,焦虑仍如影随形。

陪读真实性经历1-13,陪读母亲的心声有多美

陪读妈妈张雪兰在照顾孩子们吃饭。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陪读妈妈让村里作坊不缺工人

11月6日,江西吉安市泰和县石山村。村里的夜比城市来得更早,天刚黑,路上就没什么行人了。

路边上的小学里,教学楼灯火通明,透过大门的栅栏,隐隐约约能看到走动的人影。几个家长站在校门口,等待下晚自习的孩子。

陪读真实性经历1-13,陪读母亲的心声有多美

刚下了晚自习回家的孩子们。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这天是学校开门的日子,住校的学生可以回家一晚上,洗澡、换衣服。一周中的其他四天,孩子们是不能回家的。

学校斜对面,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里,摆着三个工作台,几大捆白色的耳机线搭在旁边的架子上,电灯从天花板上垂下来,垂的很低。屋子里很安静,只有一台很小的电扇发出细微的声音。这是一个做耳机线的小作坊。

陪读真实性经历1-13,陪读母亲的心声有多美

做耳机线的小作坊。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褚新惠坐在靠近门口的工作台前,埋头工作,很久都没有抬头。

她的孩子,就在对面的学校上学。今年9月,原本带孩子上学的奶奶生病了,褚新惠结束了深圳打工的生活,回到江西吉安市泰和县的老家,成了一位乡村里的陪读妈妈,租住在这个中心小学和中学所在的村里。

房间里的另外两个女工,都是和褚新惠一样的陪读妈妈,一位陪读了1年,另一位已经陪读了7年。她们三个人都来自七八里外的下东村,在这里租房,陪孩子读书。除了每天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间小小的作坊里,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

村子里,像这样的小作坊还有许多,做喇叭的、做毛绒玩具的、做手表的、做耳机的、做工艺品的……大的有十几个人,小的只有两三个人。

石山村是乡里的中心小学和中学的所在地,周边村落的孩子们,都在这里上学,有人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在村里办起了来料加工的小作坊,专门招收来陪读的女性。老板不管她们每天上多长时间的班,甚至也不管她们上不上班,随来随走,计件付酬,干多少活儿,给多少钱。

作坊工作很适合要照顾孩子的陪读妈妈们,很多人长期在各个小作坊工作,一直到孩子初中毕业。慢慢地,石山村小作坊成了村子里标志性的产业,也让这个原本普通的村子,变得比其他村更“繁华”一点儿。

加工一根耳机线 报酬一分钱

褚新惠戴着口罩,低着头,仔细分开耳机线的每一个线头,放到电烙铁的焊头上,1根线要精心地焊接4次。每加工1根,她们挣1分钱。

陪读真实性经历1-13,陪读母亲的心声有多美

每加工1根耳机线,能挣1分钱。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下午6点半,学校下晚自习了,两个年轻的老师站在校门口的公路边维持秩序,防止孩子们跑到公路上。有车过来的时候,她们向对方挥手,提醒司机减速。

接孩子的家长,几乎都是女性,而且人数很少。大多数孩子直接三五成群地回家,或者回到村里的出租屋里。

小作坊里的三个人没有动,一直在工作,有一批订单要的急,明天中午就要发货,老板催的很紧,仨人都在赶工。她们的孩子稍微大一点儿,可以自己回家。

小作坊里的三个女工,原本都在深圳、广东等地打工,回乡最长的韩玉琳在这里已经7年了。7年中,她陪女儿读完了初中,现在接着陪儿子。7年了,她仍然有些不适应这里的生活,这里更忙、更累、收入更少、压力更大。好在儿子已经初二了,再过1年多,她就能结束这样的生活。

刚回来1年的张雪兰,还要在这里熬很多年,陪读的生活,远比她想象的更难,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买菜、做饭,等孩子上完早自习回来吃早饭,中午12点做午饭,晚上5点做晚饭……其余时间都在这间小小的作坊里度过,即便如此,每个月也只能赚1500元左右,只有原本在外打工时的三分之一,甚至不够支付母子三人在这里的生活费用。

一栋小楼里合租着四家人

晚上9点,初中的晚自习下课了,张雪兰起身收拾东西,还扫了扫地,然后关上门,三个人各自回家。街上的商店和小作坊,天刚黑就关门了,只有她们要一直工作到9点。

张雪兰和褚新惠住在一起,这是一栋乡村常见的三层小楼,每层有七八十平方米左右,一层是饭堂和厨房,二三层住人。每层两个房间,住着四家人,有九个孩子,四个陪读的家长,其中两个妈妈,两个奶奶。韩玉琳租住在另一家,但也不远,骑着电动车,几分钟就到家了。

张雪兰和两个孩子住在一间屋子里,屋里有两张床,她和女儿睡一张,儿子睡一张,此外只有一张小小的桌子。屋里有卫生间,可以洗澡,但因为没水,只能当摆设了。

合租的四家人,每家都只住一间房,人最多的是57岁的肖晓莲家,她带着两个孙子和两个外孙子住在一间屋里。她打过5年工,儿子结婚生子后,就回家带孙子,孙子上学,她就来这里陪读,顺便把两个外孙也接过来一起上学,这样的话,女儿就可以抽身去打工。

还有一家是72岁的彭夏秀带着孙女住,她在这里已经住了7年,陪孙子读完了初中,接着陪孙女。每周五下午,老伴会骑着电动三轮车接她们回家,周一早晨再送过来。

妈妈们回来的时候,屋子里有了短暂的热闹,孩子们在各个房间里乱窜,妈妈们手忙脚乱地烧水、做家务,张雪兰的两个孩子找各自的同龄人玩儿,褚新惠的儿女则待在自己的房间里。

陪读真实性经历1-13,陪读母亲的心声有多美

打水都要用纯净水的大桶打。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张雪兰想去打水,但最终放弃了,准备明天晚上再去。白天要打工,她们通常都在夜里下班后再去打水,电动自行车的脚踏板上,放两个纯净水的大桶,一次打两桶水,可以用两三天。

打水的地方在山里,电动车10多分钟就到了,泉水从山上下来,穿过山间的公路,在公路的另一侧流出。泉眼的地方原本是一个土坡,没有任何设施,很容易滑倒,而且就在公路边,以前还出过事故,后来村里修了台阶和一块停车的平地,情况好多了。但夜里打水仍旧有风险,尤其又是女性,因此她们通常会结伴去。

高中入学率远远低于城市

晚上的热闹很短暂,妈妈们开始催孩子睡觉,不到晚上10点,小楼里就变得安静了。

尽管和孩子们住在一起,但回乡的妈妈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她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还要处理各种各样意料之外的问题。

刚刚回乡的褚新惠,就碰到了麻烦。她的大女儿从小在山东的外婆家长大,今年刚转到江西老家,但学籍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山东的学校提供了相应的材料,但新学校要求更多的资料,否则无法建立学籍。打电话给山东,那边也提供不了更多的东西,折腾了两三个月,还是没解决,褚新惠有些想放弃了,常年在外打工的她,不知道怎样解决这样的麻烦。

学籍的问题困扰着这对母女。学籍不能落实,初中尚可,如果想考高中、考大学,肯定不行。

刚刚转学的女儿也在为此烦恼,老师催了她好几次。但她更没办法,反而影响了学习,尤其是刚刚换到陌生的环境里,本来就紧张的情绪,演变成了焦虑。她甚至偶尔会考虑要不要继续读下去的问题。孩子听说了,在这所学校里,很多同学初中毕业后就不再读书了,如果她也不上高中,学籍就无关紧要了。

在中国做了30多年乡村教育研究的学者罗斯高,曾经发布过一个乡村学生初中升学率的数据,数据显示,在农村,高中入学率只有37%,远远低于城市的93%。

事实上,一部分没有上高中的农村学生,会选择职高、职业学院等。新京报记者采访中也发现,不少学生愿意去职高或职业学院学一门手艺,他们的想法是,至少比父辈们完全靠体力打工要强。

在今天,初中毕业后闯荡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褚新惠的女儿告诉记者,老师前两天刚刚给他们上了一堂未来规划的课,告诉他们,初中毕业算童工,没有人会雇用,而且将来即便等到成年,工厂早就智能化了,也不需要一线的体力劳动者了。

匆匆忙忙的午饭

11月7日早晨,记者再次来到褚新惠打工的地方。

孩子们早晨6点多起床,去学校上早自习,7点多回家,张雪兰她们已经准备好了早饭,匆匆吃完后,接着去学校上课。张雪兰稍微收拾了一下,她也该上班了。

天刚刚亮,村里的街道上,也开始有了生气。小商店、饭馆都开门了,做完早饭的陪读妈妈们,也从各自的出租屋出来,进入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加工作坊,开始上午的工作。有些作坊的门口,还贴着招聘女工的启事,上面写着待遇2000-3000元,看起来比张雪兰她们的收入要高。但张雪兰告诉记者,其实还是计件工资,收入和她们肯定差不多。

一家做玩具的作坊里,坐着十多个女工,她们告诉记者,加工一件玩具6分钱,但速度慢,一天下来,也就赚五六十元,和干别的工作也差不多。而写着2000-3000元招聘女工的作坊中,一位女工告诉记者,她们的收入其实也达不到启事上的水准。

在这个村庄的各个加工坊里,女工们的收入保持着差不多的水平,她们的工作时间,同样保持着一致。

中午12点,张雪兰收拾了东西,回家给孩子们做饭。褚新惠没有起身,仍在干活儿,这批货订单时间确实紧,要多加一会儿班。而且家里只有一个厨房,一起做饭有些拥挤,晚一点儿回去,刚好错开。

回到出租屋,两位带孙子的奶奶已经做好了饭。张雪兰快速洗菜、下锅,今天她做了米粉,盛在一个大盆里,昨晚做的鱼还有剩下的,热热就是一个菜。孩子们还没回来,她抽空收拾了一下房间。

陪读真实性经历1-13,陪读母亲的心声有多美

家里只有一个厨房,大家都在忙着做午饭。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12点20左右,褚新惠一路小跑回家了,厨房正好空出来。厨房不算大,摆着四个灶,每家一个,但切菜、洗菜的地方共用,抽油烟机也只有一个,其他三个灶上没有。

短短5分钟左右,褚新惠就炒好了两个菜,米饭拜托不上班的两位陪读奶奶提前蒸好了,褚新惠把菜端到房间里,没来得及吃,又一路小跑走了——作坊里还有一点活儿没干完,老板还等着发货呢。

一天中最热闹的10分钟

12点半以后,孩子们陆续回家了,除了褚新惠,其他几个陪读的家长,都把饭菜放在一楼的饭堂里,大堂里空空荡荡,只有两边墙跟前,各放着两张桌子,他们四家人一家一张。

孩子们和家长聚在饭堂里,空了一天的饭堂,忽然间就热闹了起来。七个孩子围在三张桌子前吃饭,聊天的声音,碗筷碰撞的声音,家长询问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肖晓莲家的四个孩子,两个没有椅子,端着碗站在屋里吃饭,有时候还会跑到别人的桌子前,边聊边吃。

陪读真实性经历1-13,陪读母亲的心声有多美

中午孩子们回来吃饭,有的孩子端着碗站着吃。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只有褚新惠的两个孩子在自己的房间吃,女儿刚刚从山东转学过来,对一切都还很陌生,甚至不大能听得懂这里的方言,她不愿意和大家凑在一起吃饭。弟弟陪着她在房间里吃,不过弟弟吃得快,三口两口拔拉完了饭就走,留下她一个人。

中午休息的时间很短,孩子们吃得都很快,甚至不怎么吃菜。每家的盘子里,都剩了许多菜,张雪兰做的鱼,昨天晚上剩下了,今天中午又剩下了。

前后只有10分钟左右,孩子们回来,吃饭,然后又离开。这间一楼的饭堂,从安静到喧闹,然后又回归安静。

等到褚新惠干完老板的活儿,再回来吃饭的时候,屋里已经空了。就着剩菜,她吃了点儿饭,没来得及收拾,还要接着上班。

一条能看到尽头的路

在回家陪读之前,张雪兰已经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回来之后,才发现还是把一切想得太简单。

对她们来说,陪读根本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不是简单地和孩子团聚,一起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她们要面对比以往更大的压力、更琐碎的家务、更繁重的工作。

首先要面对的是经济压力,在这里陪读,房租一年2000元左右,米是从家里带来的,菜要到市场买,孩子们在发育,要买点儿牛奶、水果补充营养。

在乡村里,蔬菜比城市里便宜,但水果、牛奶反而更贵,一盒城市里四块八的牛奶,这里要卖六七块。此外还有孩子们春秋的衣服,还有学费,小学一学期要缴600多元,中学1000多元。张雪兰算了一下,一年下来,她和两个孩子要花两三万。但赚的却更少了,哪怕寒暑假也出来打工,收入也不到两万。

“什么都得省着用,回来陪读,赚钱的人少了,花钱的却多了”,褚新惠说。沉重的压力让她有些不胜负荷的感觉,以前在工厂打工,吃住不用操心,有食堂、宿舍,虽然要花钱,但至少简单,不用自己去想办法,但回家以后,两个孩子和她所有的一切,衣食住行,都靠她一个人操心。

陪读真实性经历1-13,陪读母亲的心声有多美

陪读租住房里间简陋的床。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这样的日子,她至少还要过五六年,“到时候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褚新惠说。

其实,她心里是知道的,只是还不能接受。这是一条看得见尽头的路,孩子们总会长大,会毕业,去更远的地方上学或打工,不用陪读了。

但那时候的她,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今年39了,等小孩们都毕业了,我也40多了,打工都没人要了”,张雪兰说。

可以不陪读吗?

很多上小学的孩子,父母都在外打工,他们在寄宿制的学校上学,周末回爷爷奶奶家,也一样过来了。但正如褚新惠女儿所说,这些孩子,初中毕业后,能继续上学的并不多,而且,即便上初中,学习也只是个形式。张雪兰告诉记者,她儿子曾对她说,很多同学放学后就是聚集在校外抽烟、打游戏。

张雪兰不愿意把孩子放在这样的环境中,她改变不了别人,但希望陪在孩子身边,她想帮助孩子踏上更好的人生之路,没有能力给他们报各种学习班,学习各种才艺,也不能让孩子上补习班提高成绩,以后考重点高中,考名校,但她觉得,至少不能让他们早早地学坏。

褚新惠也希望孩子们能更好的地读书,一直读下去,不要重复她的路,尽管对她来说,这很难。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影 王巍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项玲

陪读的真实性经历,陪读的真实性经历 陪读的真实性经历 我是一名非会计专业大专毕业生,上班后在单位从事出纳、统计工作,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