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清朝铁帽子王,清朝的几位铁帽子王

02-28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清朝8大铁帽子王是什么?

在清朝的时候,还有一种身份更高的王爵叫做铁帽子王,这里的铁帽子王其中的含义并不是说戴着的是真正的用铁做的帽子,这里的帽子相当于一个头衔,是这些王爷们尊贵地位的象征,而“铁”则代表着永恒、永久,有一句话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的铁就有着不可动摇的含义。铁帽子王就说明了这些王爷们身份的稳定性。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清朝铁帽子王,清朝的几位铁帽子王

​清朝入关以后,顺治和康熙等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接连实施了很多收买人心的政策,同时打压权臣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到了清朝后期,官员们普遍都成了磕头虫。道光时期,有一个叫曹振镛的军机大臣,从乾隆执政的时候就开始做官,先后服侍了三个皇帝,最后成了道光的心腹大臣。当时有人总结说,曹振镛之所以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主要是因为他一直“多磕头、少说话”。

清朝铁帽子王,清朝的几位铁帽子王

其他人看到曹振镛得宠,纷纷跟他学习,严重影响到了清朝的办事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碌碌无为的官员,就像蛀虫一样不断侵蚀清朝的江山,百姓对朝廷的不满越来越大,最终以起义的形式爆发了出来。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不断派遣士兵到全国各地镇压。久而久之,清朝的军队越来越少,到后来只能从民间征收壮丁。晚明名臣左宗棠筹办军务的时候,就从民间征收了几千名士兵。

清朝铁帽子王,清朝的几位铁帽子王

在这期间,有一个叫陈春万的人,也跟着加入了清朝的军队。他是安徽桐城人,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从小就在庄稼地里干活,没有机会去私塾里念书,进入部队主要是希望吃点军粮,不至于饿肚子。陈春万虽然只是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但却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跟左宗棠四处打仗的时候,立下过很多战功,被提拔为记名提督,还获得了“巴图鲁”的称号,在清军部队有了一定的地位。

清朝铁帽子王,清朝的几位铁帽子王

需要注意的是,记名提督只是一个虚衔,手里并没有太大的实权。清朝当初为了激励士兵,经常进行这种册封。当时,像陈春万这样因军功被册封为记名提督的人,差不多有八千多人。过了一段时间,清朝看国内局势逐渐趋于稳定,下令解散了陈春万所在的编制,他不愿意回老家继续过苦日子,鼓起勇气找到了左宗棠,希望凭着以前的功劳,谋求一个差事。没想到左宗棠看见他后,立刻跟他道喜。

清朝铁帽子王,清朝的几位铁帽子王

陈春万被吓了一跳,他还没有回过神来。左宗棠那边就已经让人准备香案,让他跪下来接听圣旨。陈春万这才知道,他居然被朝廷任命为正二品总兵,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封疆大吏,理论上只需要向皇帝负责,其官印甚至比左宗棠的官印还大。左宗棠念完圣旨后,跟陈春万说了很多寒暄的话,客客气气地把他送了出去。看起来相处得非常融洽,可实际上左宗棠心里却提防起了陈春万。

清朝铁帽子王,清朝的几位铁帽子王

左宗棠之前写奏折,跟皇帝推荐了两个人,希望他们其中一个担任肃州总兵,没想到朝廷却任命了陈春万。左宗棠本以为是李鸿章从中作梗,不过事实并非如此,陈春万能当上总兵,完全是一个例外。军机处之前给皇帝送了一大批候选人名单,同治皇帝在筛选的时候,因为毛笔多蘸了一点墨水,不小心滴到了陈春万的名字上,他不愿意承认自己失误,直接将错就错,将陈春万这个目不识丁的小兵,册封为二品总兵。

清朝铁帽子王,清朝的几位铁帽子王

也就是说,陈春万能够当上大官完全是一个意外,他本人没有太大的能力,在朝廷也没有足够可靠的人脉关系,上任之后根本没有办法掌控局面。没过多久,他就主动称病辞职。皇帝这边本身就没指望他建功立业,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让他彻底离开了战场。从这件事不难看出,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领导,首先得拥有足够的能力,不然的话,即使靠运气爬上去,也很难保住自己的位置,最终只能狼狈不已的逃走。

参考资料:《清代野记》、《湘军秘闻》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简介 睿亲王多尔衮的结局最惨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是大清朝开国史上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八大铁帽子王都是清朝的开国功臣,而且后代子孙可以继承世袭罔替,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铁帽子王,清朝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萨哈廉。

1635年,代善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1636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被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代善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压抑。1643年皇太极逝世,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1648年11月25日病死于北京,终年66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1671年7月,追谥曰烈。

天命十一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至七年的松锦之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济尔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尔哈赤的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这样他才会在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济尔哈朗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成为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后入享太庙。

后金天命五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顺治元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晋和硕德豫亲王。顺治六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努尔哈赤时期从征蒙古诸部因军功授贝勒。崇德元年,以军功封肃亲王,掌户部事。顺治三年,挂靖远大将军印,平定四川张献忠。次年,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下狱,不久死于狱中,年四十。顺治八年,追复封爵。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庙,入祀盛京贤王祠。

爱新觉罗·硕塞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顺治元年,封多罗承泽郡王。姜镶反叛期间,硕塞移师代州,解围有功,晋升为庄亲王。顺治七年,降为郡王,八年,晋封和硕承泽亲王。掌兵部、宗人府。十一年十二月初五,卒,子博果铎袭爵。

岳托是清朝开国史上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在祖父去世后,以大局为重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岳托很早就投身戎马,太祖朝,岳托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岳托先被封为台极、贝勒,后因军功被封为亲王,主管兵部。因其性情耿直,引起皇太极的不满,动辄获咎,屡遭贬斥至贝勒。1638年病逝于济南。皇太极念其功绩追封他为克勤郡王。1688年,清政府为岳托立碑纪功。1778年,使岳托配享太庙岳托简介,入祀盛京贤王祠,并以克勤郡王之爵世袭罔替。

爱新觉罗·萨哈廉,又作萨哈连、萨哈璘。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礼亲王代善的第三子。因他多次跟随作战有功,天命十一年封贝勒,同年八月,后金汗努尔哈赤去世。萨哈廉与父兄相商,主张并最终促成由皇太极继承汗位。其后的岁月里,萨哈廉始终保持着对皇太极的忠诚,在清初开拓疆域的军事和政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崇德元年四月岳托简介,拟封多罗郡王,而这年五月二十七日他便病死了,时年33岁。死后追封和硕颖亲王。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