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富豪故事,将五星红旗升到美国上空
关于【印尼富豪故事】,将五星红旗升到美国上空,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印尼混血富商熊德龙,为中国捐款上亿,将五星红旗升到美国上空
作为印尼地区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生活在印尼的华人几乎每天早上人手一份《国际日报》,《国际日报》是他们获取祖国信息的主要来源。
而《国际日报》的创办者却是一位有着印尼血统的华人,他虽然有着一张外国人的面孔,但却有着一颗中国心,他就是身在海外,却心系父邦的熊德龙。
熊德龙
知名华商结缘报业
《国际日报》是印尼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20年来一直服务于生活在印尼地区的上千万华人。
《国际日报》不仅仅只报道印尼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等,而且还有专门的华侨版,《国际日报》以其专业的态度和广大的社会认可度迅速占领了印尼的华文报纸领域,《国际日报》的广告登刊比例占据印尼华文报纸广告量的83%之多。
熊德龙创办的报业在东南亚极具影响力,他是当地极为有名的报业大亨,而且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熊德龙也在经营着美国版的《国际日报》,并同时在澳大利亚、泰国、秘鲁等地区发行。
熊德龙创办的美国版的《国际日报》可谓是用心良苦,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上对中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然而一些美国人对中国总是带有刻板印象,熊德龙创办的这份美国版的《国际日报》旨在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中国,看到中国的最新动态,向世界展现中国的风姿。
国际日报
《国际日报》每年在海外的发行量达200万份之多,为全球无数的海外华人提供了便利,他们从《国际日报》上了解全球局势,心系祖国大事。
熊德龙是一名极为优秀的企业家,他创办的熊氏集团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在印尼地区站稳了跟脚,并且还一手创办了熊氏集团。
熊氏集团是一家大型的跨国集团,熊氏集团经营范围广泛,旗下拥有矿产、房地产等数十家公司,分布在中国、澳大利亚、印尼等多个国家。
作为一名成功的华商,熊德龙旗下拥有数亿的资产,那么他又是如何与报业结缘的呢?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搭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开始迅速崛起,然而,西方国家的一些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印象十分固化,他们甚至肆意抹黑、扭曲中国以及中国人的形象。
众所周知,主流媒体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之广,西方主流媒体以一种十分不友好的态度对待中国,这是十分不利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的。
西方主流媒体往往以一种固有的高高在上的心态来报道中国,据研究,他们对中国进行的报道,更偏向于战争和灾难,很少有提及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的情况,更多的是以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来报道中国新闻,一些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明显偏颇和歪曲事实。
另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掀起了一股出国留学热,很多中国优秀的人才涌向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有些留学生在国外学有所成之后,就留在发达国家为他们效力,他们之中的一些人看不到中国的进步,看不到中国的崛起,有的甚至在西方媒体有失偏颇的报道下失去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初衷。
熊德龙
在这种情况下,华人急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报纸来向他们传递真正的、公正的,关于中国,关于亚洲以及关于国际大事的报道。
熊德龙看到了西方主流媒体的这种弊端,作为华裔的后代,他想要创办一家属于华人自己的报纸,能够公开公正地报道中国新闻的报纸。
深思熟虑之下,熊德龙做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决定,那就是以6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当时最大的华文日报—《国际日报》。
事实证明,熊德龙的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在高价收购《国际日报》之后,熊德龙就开始着手研究对《国际日报》的转型布置。
1992年,《国际日报》的办报路线开始转型,报纸开设了对中国所有省份介绍的专栏,这些专栏定期报道有关中国省份的旅游、历史文化、社会人文经济的发展动态等,向无数定居在海外的华人传递了有关中国的真实信息,展现了中国日益快速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向世界展现中国,熊德龙更是收购了几十家英文报纸的印刷厂,有了基础设备,熊德龙就开始寻找可以合作的报纸。
碍于当时的局势和西方人固有的思维,很多家报社都不愿意同熊德龙合作,或者说这些报社不愿意报道真实的中国。
洛杉矶时报
熊德龙把目光放在了日刊量两三百万的《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他们不愿意报道,熊德龙就锲而不舍地一直和报纸的负责人做思想工作,在进行了大量的努力之后,《洛杉矶时报》终于答应了给熊德龙每一个星期8个版面来报道中国。
于是《洛杉矶时报》上就出现了英文版的有关于中国城市的专栏报道,让更多的美国华人、美国人了解到了日新月异的中国。
熊德龙的这一举措非常有效,这一举措有效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无数的海外华人和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他们也明白了真实的中国和西方主流媒体眼中的中国是有着非常大差异的。
报业反哺熊氏集团
对于熊德龙当时的企业来说,高价收购《国际日报》算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且收购了《国际日报》之后的前十年一直都没有盈利。在收购了美国版的《国际日报》日报之后,熊德龙甚至亏损了两三千万的美金。
报业的经营不易,在当时还有一个笑话,就是当你想要害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叫他去经营报业,话虽糙但理不俗,当时的报社扎堆,很多报业都是处于负盈利的状态,真正盈利的只有那几个知名的报业。
但即使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熊德龙也一直没有放弃对《国际日报》的经营,对于熊德龙来说,国际日报不仅是他的事业,更是他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是他对父邦的思念。
熊德龙所有的努力也不是白费的,他的敬业态度以及真实的报道是被无数华人看在眼里的,《国际日报》的名气起来之后,无数的广告商蜂拥而至,现在无论是印尼版的《国际日报》还是美国版的《国际日报》都已经处在盈利状态。
报业的成功也反哺给了熊氏集团的发展,当初读国际日报的那批人有些已经成长为企业家和社会精英,由于对《国际日报》的特殊情感,他们开始在《国际日报》上大量投放广告,有的人还开展了同熊氏集团的合作,多元化了熊氏企业的发展。
熊德龙
熊德龙创办的报业在美国站稳脚跟之后,他又把《国际日报》办到了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华侨人数将近1000万,占据印尼总人口的5%。
印度尼西亚的华侨数量是很多,可真正有影响力的华人报纸并没有几家,熊德龙创办的《国际日报》很快占领了印度尼西亚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印度尼西亚最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并且在短时间内成功开拓了东南亚的报业市场。
《国际日报》迅速成为了旗下有十多个报纸的大型报业集团,东南亚各大华人社团争相订阅《国际日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国际日报》的影子。
据熊德龙说,他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报纸的畅销,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认可这份报纸,并且从这份报纸上了解到了真实的中国发展信息。
1995年10月1日,中国人知道这个值得纪念庆祝的日子,国内各处都升起了红星红旗,而此时的熊德龙也在美国庆祝了中国国庆节,他与华人华侨、中国留学生等人,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升旗仪式。
伴随着激昂的国歌,无数身处异乡的游子聚集在一起,眼眶开始湿润血液开始沸腾,胸中涌起一种无法言说的自豪感。这是美国华人有史以来第一次庆祝中国的国庆节,熊德龙没有中国血却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
除此之外在国庆当天,熊德龙还特地租用了两架飞机,让它们拉起了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字样的横幅,从洛杉矶的上空飘过。
那么作为一个身具荷兰人和印尼人血统的熊德龙,又为什么偏偏对中国有如此热烈的情感呢?这一切都源于他的身世。
被华侨父母收养
1947年的印度尼西亚,一个小小的男婴降生在这片国土上,不幸的是,这个男婴的父母遗弃了他,他成了一个孤儿。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好人,遇到了把他视如亲子的,一对来自广东梅县的客家华侨夫妇。
熊德龙与家人的合照
这对客家华侨夫妇收养了他,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庭,从此他便不再是孤单一人。
这是一个大家庭,在收养熊德龙之前,这对善良的客家华侨夫妇还收养了三个女儿,熊德龙也有了三个姐姐。
熊如淡与黄凤娇的生活并不富裕,一家子都靠夫妻两人沿街售卖面点维持生计,尽管如此,但是夫妻二人还是给了孩子们良好的教育,对熊德龙更是宠爱至极,视如己出。
熊如淡夫妻二人在刚开始收养熊德龙的时候并不知道他是一个混血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熊德龙的外貌和印尼人变得十分相似,而住在周边的都是一些华人邻居,街坊邻居的孩子会嘲笑熊德龙,说他不是中国人。
每当听到类似此类的话,熊德龙都会十分的难过,年幼的他会跑过去跟母亲黄凤娇诉苦,黄凤娇十分疼爱自己这个儿子,她告诉年幼的熊德龙:“你就是我十月怀胎生出来的,你是我的儿子,你是中国人。”
母亲黄凤娇对儿子的心理问题十分重视,她会带着熊德龙找邻居评理,让他们管教自己的孩子。因为异域相貌的问题,熊德龙小的时候总是受到排挤,但是这份排挤在现在的熊德龙看来却是一件好事,它会使人成长,让人更早的成熟。
熊德龙
因为熊德龙是熊家的独子,父母在熊德龙的教育上十分的严格。作为中国人,他们有着中国传统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他们十分重视熊德龙的学习情况,从小就培养熊德龙独立的性格,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
作为中国人,熊如淡夫妻十分注重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承,于他们而言,他们是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在哪里定居,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他们要求熊德龙以及三个姐姐在家里的时候必须要用客家话来交流。
正是因为如此,熊德龙从小就讲着一口流利的客家话,他对中国的情感也都是从小培养的。熊德龙的母亲黄凤娇是一名传统的中国女性,在闲暇的时候黄凤娇会教授熊德龙背诵《增广贤文》等传统书籍。
这些都是中国的国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代表,黄凤娇在用中国传统的思想来教授熊德龙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一点即使是在生活在中国的父母也很难做到。
除此之外,熊如淡夫妻也无时无刻都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教授熊德龙,正是在这种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情况下,熊德龙才会对中国有深刻的情感,坚定不移的认为自己是华夏的后代。
令熊德龙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春节过年,母亲黄凤娇没有钱寄回家去给老人生活,这让母亲十分伤心,于是母亲带着年幼的熊德龙去了金店,把自己唯一的首饰给卖了,卖首饰的钱被母亲寄回中国给家中的老人过年。
图源网络
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下,忠与孝的观念在年幼的熊德龙心里深深扎根,这也是后来熊德龙看不惯西方主流媒体歪曲、摸黑中国,自己创办报业的背后原因。
父母为生活而辛勤劳碌的身影,也深深被熊德龙记在心里,他继承了父母身上客家人的那种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熊如淡夫妻在收养熊德龙的时候已经50多岁了,这已经算是高龄了,但他们还要承担几个孩子的抚养费以及国内父母的赡养费,这让这对夫妻生活的十分辛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母每天做好面点之后,熊德龙和姐姐们就负责挨家挨户的售卖,这让熊德龙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清贫的生活反而成为了熊德龙的磨练,他迅速地成长起来。
父母的辛苦,熊德龙也一直都看在眼里,还在初中时期,头脑灵活的熊德龙就批发文具在校园中售卖,以补贴家用。
艰难的创业之路
为了父母不再辛苦,熊德龙更是早早地脱离了校园,16岁时就来到了社会上打拼,同时他也展现了惊人的商业天赋,熊德龙最开始的时候是在一家海绵厂做帮工,两年之后就开了属于自己的海绵作坊。
没有资金来源,母亲黄凤娇便骑着自己的三轮车到处向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借钱,借来的第一笔钱就给了熊德龙,让他去做自己的事业。
熊德龙也不负母亲的希望,仅用半年的时间,就还清了向亲朋好友们借的钱,熊德龙对自己的第一份事业投入了100%的努力,他每天都跟工人同吃同睡,但是不幸的是,一场大火把熊德龙两年多来的努力全都化为灰烬。
熊德龙
那一段时间算是熊德龙的人生低谷时期,母亲黄凤娇并没有埋怨自己的儿子,夫妻二人一直陪伴着儿子,不断鼓励着他,母亲告诉熊德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为了支持儿子的事业,夫妻俩还把正在居住的房子拿去卖了,没有地方住,一家人就吃住都在工厂。
父母的爱与支持一直都是熊德龙前进的动力,在父母的不断鼓励之下,熊德龙重振信心,利用卖房子的钱很快就开了第二个海绵工厂,幸运的是,这一次的事业没有再遭遇其它的意外,熊德龙的生意蒸蒸日上。
有了第一笔生意启动资金,熊德龙开始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他开始进军房地产、矿产、电器销售等行业,资金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在1974年,熊德龙成立了熊氏集团,熊氏集团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熊德龙也成了印度尼西亚地区著名的华商。
我的中国情
熊德龙在印尼居住的房子是一座中国式的风格建筑,他向记者展示自己父母的照片,照片中熊德龙的母亲黄凤娇面容慈祥,身穿中国农村式的碎花上衣,熊德龙的父亲熊如淡则西装革履,这张父母的合照一直摆放在熊德龙的办公室之中。
熊德龙一直敬爱着这对善良的,把他抚育成人的老华侨。
熊德龙的身上并没有华夏民族的血统,他是荷兰人和印度尼西亚人的后代,熊德龙从出生以来,也从未在中国生活过一天,但是在养父母的影响下,他对中国有很深的情感,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中国是自己的父邦,是自己的故乡。
在中国澳门旅行的时候,熊德龙看到了中国农民在稻田中劳作的辛苦,这让他联想到了一直都没有见过面的祖母,祖母已经95岁了,他想要去梅州看看她。
熊德龙在中国
虽然熊德龙一直把自己当做是中国人的后代,但是从他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去过中国,他想要去中国的梅州,去看看父母生活过的地方。
熊德龙第一次到中国内地的时候是在1979年,那时的梅州远没有现在的繁华,梅州还仅仅是一个小镇,虽然之前从未踏足过梅州,但是家乡亲人的热情招待让熊德龙有了一种归属感,在这里他见到了自己的祖母。
祖母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但是在摸到熊德龙鼻子的时候,她就知道是自己的孙子回来了:“是我的乖孙回来了吗?”
祖母的话让跪在地上的熊德龙泪奔,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纵然没有血缘关系,但祖孙之情是怎么都掩盖不了的。后来随着熊德龙父母年龄的增大,他们落叶归根的愿望日益强烈,熊德龙也为自己的父母在家乡梅州盖了一座名为“淡凤楼”的两层小洋楼,黄凤娇夫妻二人也在此安享晚年。
在熊德龙看来,父母是中国人,那么他就是中国人,他说自己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
纵然身在海外,熊德龙也时刻向着中国。
生意上的成功让熊德龙也有了资本,在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他也想为父亲的祖国,为父母的家乡,为自己的父邦做一份贡献。
梅州有一个泮坑小学,这个小学就是熊德龙捐赠的,这是他为家乡做的第一份贡献,之后熊德龙又陆续在梅州修桥铺路,建造学校和医院,如今坐落于梅江河畔的“德龙大桥”就是熊德龙当年出资修建的。
梅州嘉应中学
“嘉应大学”这个梅州人尽皆知的大学也是由熊德龙和其他两名著名的华商在上世纪80年代共同出资捐建的,十年种树,百年育人,嘉应大学的建立造福了一方学子,培育了无数人才,这也是熊德龙如今最为骄傲的地方。
这么多年来,熊德龙对于家乡梅州的帮助也从未停止过,梅州市区随处可见熊德龙的慈善项目,他心里有着最传统的中国人的情怀,那就是衣锦还乡,回馈社会。
几十年来,熊德龙对中国的慈善捐款达上亿元,他慈善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岁月匆匆,熊德龙的父母在上世纪80年代相继过世,母亲黄凤娇的去世更是熊德龙一生难以磨灭的伤痛,养育之恩大于天,即便母亲已经去世几十年,但现在在谈到母亲的时候,熊德龙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中饱含热泪,哽咽到说不出话来。
父母的坟墓都在梅州,梅州也成了熊德龙最为惦念的地方,每一次回到中国,他都会去祭拜自己的父母,梅州不仅是父母的家乡,也是熊德龙的家乡。
熊德龙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在熊德龙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熊德龙和父母纵然没有血脉关系但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羁绊是永远都分不开的,他感恩自己的父母,爱屋及乌,自然也感恩父母的祖国,对于熊德龙来说,父母的国家也就是他的国家。
追远,感恩,代代相传,对于熊德龙来说,他不仅要记得自己的来处,他更要自己的子孙记住自己的来处,中国梅州是他永远不能忘怀的家乡。
2、印尼富豪故事,将五星红旗升到美国上空
最近,日本综艺《樱井有吉THE夜会》深扒真正名媛的生活!其中,一位日本贵妇——晴代夫人的奢华程度震惊了众人!
她年轻时嫁给了一名原新加坡籍的大亨,身价高达32.5亿新币!感受一下......这是她在东京著名的富人区——世田谷区拥有的宅邸!
豪宅庭院中,有从意大利空运的喷泉、陶瓷狗。
一进门,抬头便是价值超过40000新币的水晶吊灯。
桌上摆的茶具高达88000新币.......
墙上还挂着拜占庭皇室送来的肖像画。
豪宅里面存放着各种名贵珠宝。要知道,这座豪宅只是晴代夫人在东京停留时短暂住所......
187600新币的祖母绿宝石。
黄钻戒指价值312700新币,戴在手上就是普通人的一套房有没有!
还有12克拉的钻戒,价值750000新币。
因为收藏太多,晴代夫人在东京专门买下第二套房,作为储物室。
在印度尼西亚,她和丈夫的爱巢实力诠释啥叫“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新加坡的武吉知马富人区,两人坐拥疗养院风格的宅子。
在澳大利亚,他们的庄园还包括了高尔夫球场!
然而,这些配套在晴代夫人的世界里,充其量只能算作“富”,不能称为“壕”。在晴代夫人生日时,她的丈夫直接送给了她一座无人岛!
▲晴代夫人在无人岛留影
岛上有别墅、泳池、街道、佣人,这一切都是丈夫派人亲自打造。晴代夫人心情郁闷时,便能登岛散散心,思考一下人生。
她名下还有另外一座岛,专门用来保护红猩猩这种珍稀动物!
除了富甲一方外,晴代夫人的丈夫还拥有着拿督的爵位,因此她也获得了拿汀贵族身份。
和富豪丈夫竟然曾是师生!
提起丈夫是一个怎样的人时,晴代夫人只是笑笑,并不觉得丈夫有啥特别魅力。
不过,两人的恋爱过程可是相当戏剧性!
晴代夫人曾经是丈夫的老师。她在山梨英和高中毕业后,只身前往印尼的大学学习印尼语。上学期间,她还兼职做日语老师,未来的丈夫便是她的学生之一。
大学毕业后,她应聘国泰航空乘务员,在飞机上再次邂逅了未来丈夫。丈夫对她展开了猛烈追求!
每当晴代做空乘飞到某个机场时,丈夫便带着花束去迎接她。随后两人陷入热恋,恋爱一年半后,便领证结婚了。
晴代夫人的丈夫究竟是谁?
尽管这档综艺节目详细地描述了晴代夫人的豪华生活,却没有透露她的丈夫更多信息......
作为东南亚开瓜能手,新加坡眼为大家深扒一下。晴代夫人的丈夫——煤炭大亨刘德光(Low Tuck Kwong)。他原是新加坡国籍,创建了采煤公司巴彦资源,如今是印尼第三大富商!
▲刘德光在无人岛上怀抱红猩猩。
刘德光1948年出生在新加坡,父亲是本地华人,从事建筑业。在29岁之前,刘德光一直跟着父亲在新加坡工作。直到1972年,他才随父亲从新加坡到雅加达承包工程。
登陆印尼后,他很快成为印尼有能力承建大型工业项目的几家建筑商之一。
1975年,刘德光包下印尼油气企业的建筑工程。正是这次合作,让他意识到采矿业的丰厚利润。于是他转行给当地煤矿老板打工积累经验,后来在婆罗洲北部港市巴厘巴板持有一家小型煤矿码头的股份。
1992年,刘德光希望拥有自己的煤矿。然而印尼法律规定,只有国人才拥有采矿经营权。出于对事业的考量,刘德光决定加入印尼国籍!
终于在1997年 ,刘德光在获得印尼公民身份的第5年,买下了位于东加里曼丹的一座煤矿,并由此创建了著名的巴彦资源公司......
2008年,他将公司挂牌上市,以便融资扩张业务。如今刘德光已经拥有8座煤矿,年产煤700万吨。2010年,公司收入高达5.8亿美元。
除了在印尼,他在新加坡还拥有着航运公司Manhattan Resources的股份!新加坡的The Farrer Park Company也是他的产业之一。
其中包括了医院......
高大上的酒店......
以及教育中心等......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Utown的一所建筑是以刘德光的名字命名。
最近,他还投资了SEAX Global公司,负责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三国的海缆系统。
今年71岁的刘德光和晴代夫人育有一儿一女。他已经计划逐步将产业交给自己的儿女,儿子Low Yi Ngo目前负责打理家族在新加坡的产业。
女儿Elaine Low较少出现在公众眼前,2011年日本发生地震和海啸,她代表父母将100万新币支票交给了日本驻新加坡大使。因为长相出众,引起了媒体的轰动。
儿女双全、家庭幸福又富可敌国,刘德光和晴代夫人堪称真正的人生赢家了。
本文关键词:印尼富豪排行榜100名,印尼富商nurdian,印尼富豪故事视频,印尼富豪故事简介,印尼富豪故事在线听。这就是关于《印尼富豪故事,将五星红旗升到美国上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