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现状,深圳特区43年:大城担当依旧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现状】,深圳特区43年:大城担当依旧,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深圳特区43年:大城担当依旧,风采卓然如新
深圳城市景观。本文图均来自视觉中国
8月,骄阳似火,深圳如炬。
对深圳而言,8月是一个特殊的节点。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深圳再次被赋予特殊使命。时至今日,无论是提振士气的经济成绩,还是凝心聚力的文化软实力,深圳都交出了优良的答卷。
在惊人的发展数字之下,这座城市依然游刃有余。8月17日,深圳平安中心金融大厦,以及湾区另一核心地标广州塔,罕见地联动起来,为一部名为《咏春》的舞剧喝彩。
这是一部新时代舞剧,运用深圳创新设计理念,活用广东非遗宝藏“咏春拳”“香云纱”,化用香港狮子山下的拼搏精神,在广州大剧院连演3天5场。
在此时机下,《咏春》的精神从舞台外延至城市,浓缩了深圳奇迹诞生的密码——岭南湾区诸城的守望相助、协同进取;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高质量发展精神;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敬畏和发扬创新。
经过时代的淬炼,深圳已然锻造出了两个面貌。一面是愈发成熟的大城担当,湾区建设如火如荼;一面是朝气磅礴的新城风采,持续探索未来潜力。半个世纪即将过去,深圳特区仍以充足的韧劲和后发力,频频刷新世界对于一座城市的认知。
湾区核心,锚定世界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以来,深圳作为湾区核心城市之一,同时作为先行示范区和经济特区,就肩负起了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立于湾区向外看,深圳要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世界样本,提升湾区的综合发展水平,增强“引进来”的吸引力,提高“走出去”的竞争力。
2023年上半年,深圳招商引资效果显著,据深圳市商务局数据,1-6月,深圳实际使用外资416亿元,同比增长10.6%,全球共有92个国家和地区来深投资,其中瑞士、英国、新加坡等国增速显著。
从具体案例而言,一些超级项目密集落地,巨额增资亦不少见。例如,英特尔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在深圳启动,西门子计划在南山区追加投资10亿元,法雷奥(深圳)智能制造中心在宝安区落成,全球第九座、粤港澳大湾区首座嘉佩乐酒店落址深圳。
作为外贸大市,深圳的“走出去”战略依然强劲。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68万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出口1.05万亿元,增长14.4%。
在鼓励开拓海外市场的举措方面,深圳市商务局今年将支持超2000家企业组团出海参加国际展会,驻海外机构协助挖掘合作项目。同时,深圳对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核心竞争力要求,积极提高新技术新产品占比,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而立于湾区向内看,深圳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促进者,发挥好带头作用,切实关注民生利益和营商环境建设,推进9个城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互联互通。特别是自今年有序恢复正常通关以来,以深港为代表的湾区城市联系愈加紧密。
港版支付宝AlipayHK数据显示,香港人第二季度到内地消费金额和笔数环比飙升超3倍,深圳的奶茶、中式糕点成为代购热销品。经济的流动,推动了产业集群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生产标准,湾区正合力实现软硬联通大提速。
深圳湾畔,一个占地约117公顷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正在积极筹建中;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超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已逐步解锁关键成就;粤港澳三地,110项“湾区标准”在深圳发布后逐步在各地实施,涵盖食品、中医药、交通、物流等25个领域。
在中国南海之滨,眺望世界之窗。深圳正在一步步拓展海内外“鹏友圈”,将开放、合作、共赢的成功经验提炼优化,并复制到更广阔的地方去。
深圳质量,绿色动能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过去,深圳经验讲求速度,精准预判潮水的方向,找对产业的风口,坚持埋头苦干,追求的人是“从无到有”。但在市场趋近饱和,能耗负担加重之际,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的目标既是发展追求,也是必然要求。
8月初,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成为全球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汽车品牌。而就在不久前,深圳也提出了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预计到2025年,全市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比亚迪的成功,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和城市彼此成就的故事。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人才公园。
在深圳这片创业的热土之上,奇迹似乎总在发生。从宏观数据来看,2020年至2022年,深圳市财政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费用达150亿元。据《国内城市科创人才对比分析——暨深圳市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深圳科创人才从2018年的1.83万增长至2022年的5.45万。
从企业侧来看,深圳坪山每28.5秒可产出一台荣耀手机;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上,骑着平衡车舞蹈的人形机器人是深圳造;全球最小、最轻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Corheart®6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在深圳发布。
今年7月,深圳有310家企业被公示为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数量全国城市第一。加上此前公示的442家企业,深圳已经提前并超额实现了2025年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00家的目标。
仅看企业案例和数字,或许不足以体现深圳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举措。然而,用全国0.02%的土地,创造出全国2.6%的GDP,是深圳的实绩。
占地面积不变,如何实现单位产值倍增?研发路径不变,如何缩短运用距离?深圳首创了两个“上下楼模式”,让建筑的“上下楼”变成产业的“上下游”。
一是“工业上楼”,2015年开园,宝安区沙井街道的全至科技创新园,以近3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创造了约16.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累计孵化科技企业数量300多家。今年5月,升级版“工业上楼”落地,国内首个全装配式“摩天工厂”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正式交付。大型货车可直接开至3楼卸货,小型汽车可直接搭汽车梯至17层。
二是“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在深圳南山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首创了一套“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将科学家和企业家安置在同一空间,实现从创新到创业的零距离直达。
这两个模式,都是在切身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解决方案,既思路大开,又符合实际需求,展现了深圳敢想敢干的高效行动力。而长远的眼光和耐得住的决心,则是深圳发源于小渔村时期,所保留的朴素价值观。
2018年4月,深圳决定举全市之力建设光明科学城,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
如今,曾只有青山绿水为伴的光明城,已逐步实现“世界一流科学城”的目标。
宜居深圳,文化高地
深圳,一座没有外地人的城市,兼收并蓄,创新多元。在这里,来自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实现了交汇融合和独立生长。
原创舞剧《咏春》,展现了两个时代的共振、岭南诸城的精髓,一度在B站跨年晚会引发破圈讨论。截至8月20日,《咏春》已在全国20城演出74场,在广州演出时,广州塔和深圳平安金融大厦连续4天为其亮灯祝贺。《咏春》之后,国内首部人工智能题材舞剧《深AI你》也将于8月25日起,连续3天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电影《奇迹·笨小孩》和《少年的你》,让影视市场重新认识了深圳。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等11部深圳作品获奖。这些作品彰显了深圳的软实力,和根植于岭南的文化魅力。然而,最能完整概括和展现深圳精神面貌的,却不在荧幕之中。在深圳街道走一走,从目之所及的生态景观,以及渗入肌理的志愿服务,及教育等以人为本的社会事业,更可窥见一个真实自然的温情都市。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树林生态公园。
2022—2024年,深圳将深入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目前,深圳已经累计新建改造公园1260个,累计建成绿道3119公里,首条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实现全线贯通,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荣誉。
作为“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行动诠释,2022年深圳全市共发布志愿服务活动约70万项,351万志愿者身披红马甲,随时出现在各个街道、交通枢纽;深圳关爱行动连续举办20年,让困难的人们能在年关收到一份丰盛的年夜饭物资;45家社工机构1200余名社工,开展儿童领域服务总量约570万人次。
2、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现状,深圳特区43年:大城担当依旧
从今天算起,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40余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各级政府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改革,不过从现在来看,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就属深圳了。在中国的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是最年轻的一个,不过正是这么一个年轻的城市,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
四个经济特区
其实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仅只开发了深圳这一个经济特区,而是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个经济特区,不过其他三个经济特区却没有像深圳一样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奇迹,那么为什么这四个经济特区只有深圳走出来了呢?
其中当然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不过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人总说,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只要有中央对深圳一样的政策扶持,一样会成为深圳那样发达的城市。不过在其他三个经济特区的建设中,国家的扶持政策力度也很大,为什么这三个经济特区没能成为深圳那样的发达城市呢,究其根本就在深圳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深圳优厚的地理条件主要有三个,一个是与香港相邻、二是位于广东省沿海地区、第三点则是深圳位于中国的大陆最南端。
深圳能傲视群雄的缘由
第一点,以深圳靠近香港来说,当时我国刚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深圳还是一个十分贫穷的落后地区,而与深圳仅仅一河之隔的香港,则是香港最为发达的国际都市。当时我国中央政府考虑的就是,深圳作为一个离香港如此之近的城市,可以利用香港的聚集效应,为深圳建设吸引外部资金,而且还可以加强深圳与香港的经济交流,那时香港还没有正式回归,此举也可以作为一国两制的初期试验。
第二点,位于沿海地区,深圳虽然是在我国所有沿海城市之中开放沿海比较晚的一波城市,不过深圳一经开放,深圳的沿海港口优势就马上超过了我国其他沿海城市,深圳地处珠江口东岸,是珠江的入海口,而且还拥有蛇口、盐田等众多港区。这些港区不仅仅可以作为与世界贸易的中介,还可以与我国内陆地区进行陆海联运,我国内陆的湖南、湖北两湖地区都可以经过深圳进行海外贸易,也正是因为如此,深圳引来了很多内陆与海外投资。
第三点,位于大陆最南端,有人会说海南岛比深圳更靠近南边,不过海南岛毕竟与大陆隔着一个海峡,而深圳作为内陆板块的最南端,与大陆相连,成为了我国大陆南北经济和对外经济的咽喉地区,在海外贸易中,深圳起到了中转作用,成为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最为迅速的国家,直到今天,依然是我国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发达城市。
与深圳一同建立经济特区的珠海、厦门和汕头虽然也享有中央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这三个城市虽然也得到的很大的发展,不过论起发展的变化程度,这三个城市加起来的经济总量和深圳都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
这里面让人最为唏嘘的就是汕头,汕头经济特区曾经被我国寄予厚望,不过时至今日,汕头明显已经不能做到自己造血,而是需要和深圳一起建立深汕特别合作区,用深圳的输血来刺激汕头的经济发展。
深圳隐藏的优势
除了上述的三个地理优势之外,深圳还有一个隐藏的地理优势,就是深圳源源不断的人口输入。有的专家曾经说过,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就是要看人口走向。深圳目前在我国的所有一二线城市中,无疑是人口流入最为集中的城市,而且流入的都是一些高素质人才。要知道早年间深圳作为一个地级市只要30万的人口总量,可是如今40年后,深圳光是常驻人口就已经达到了1200万,算上外来的人口,深圳人口总量已经达到了2千万,800万的外来人口更加刺激了深圳的经济发展,这也是深圳发展比北京和上海这两大国际都市迅速的主要原因。
时间荏苒,深圳从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到地级市、再到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最后成为一线城市的龙头,深圳已经成为傲视我国所有一线城市的存在,可以说在过去的四十年间,深圳的发展速度可比火箭一般。
本文关键词: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现状分析,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启示?,深圳经济特区经济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分析。这就是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现状,深圳特区43年:大城担当依旧》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