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05-20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靖康之变”谁之过: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靖康元年(1126)闰十一月初,金国大举南侵,兵临北宋都城汴京(开封),当月二十五日,汴梁外城告破,宋钦宗赵桓出城请降。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仅仅23天,这个存在了167年的庞大帝国,便在金人的铁蹄下轰然倒塌。但客观地来说,靖康之变时的北宋,谈不上多么鼎盛,但也根本没到风雨飘摇、穷途末路的地步。

徽宗执政期间,虽然洪涝蝗灾时有发生,但对于广袤的国土而言,并非灭顶之灾;山东、江南几乎同时爆发了宋江、方腊农民起义,但不久即被招安或镇压。

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靖康之变发生前不久,北宋的版图还在向外扩张。

1104年,徽宗于青海河湟地区设立陇右都护府,北宋的疆域第一次抵达了西域腹地;1119年,宋军攻克横山之地,几乎将多年的心腹之患西夏逼上绝路。这哪里有半点亡国之兆,分明还有几分复兴气象。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所以,面对靖康之变,在令人无比痛心惋惜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强盛、繁华的北宋帝国,轻易而迅速地走上了灭亡之路?

千年不绝的“南北战争”

纵观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中原王朝绵延数千年的交战史,如果非要为双方的战争找到原因,无非就是一场关于生存权的争夺。

北方苦寒之地,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也没有培养商业社会的土壤,好在水草丰美,尚能放牧牛羊。

因此,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这些赫赫有名的游牧民族,无论多么强大,基本上都只能逐水草而居,根本不具备抵抗自然灾害和恶劣气候的能力。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如遇丰年,尚能自给自足,但草场毕竟有限,各部落之间,也会因为彼此抢占生存空间而爆发战争。

而一旦灾荒发生,或者严寒天气降临,草料减产、牛羊死亡,就会严重威胁整个种族的生存。

因为彼此紧邻的地缘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会将视线投向南方广阔丰腴的中原地区。而南下抢劫,就成为了便捷而必须的生存之道。

站在汉民族的立场,这样的行为当然是一种野蛮的侵略。

但对于游牧民族本身而言,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面前,所谓的道德约束和正义与否,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弱肉强食从来都是残酷却最真实的丛林法则。

当然,作为应对,中原王朝在足够强大的时期,都会千方百计地利用武力、联姻等手段,征服或笼络游牧民族,除此之外,就是不停地修筑长城,构筑战略纵深,以确保北方的安全。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但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机动性远远高于汉族,进则迅疾如风、防不胜防,退则深入茫茫大漠,无影无踪。让整个中原政权即难以在战争中掌握主动,还要持续地受到侵扰。

好在农耕文明的高度发达,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带来的是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庞大的人口基数又能源源不绝的提供兵源,这也使得南下的游牧民族可以占便宜,但很难顺利、彻底的吞并中原王朝。

所以,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数千年的对峙中,除非有一方特别强大,打破平衡,大多数时候,议和、联姻、你来我往的攻守转换都在持续上演。

赵宋帝国的先天不足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帝李从珂与重臣石敬瑭,君臣相互猜忌。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为后唐兵马围困于晋阳(太原)。

为请契丹发兵救援,助其脱困自立,石敬瑭尽然恬不知耻地认下小自己十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义父。

不仅如此,为表忠心,这个臭名昭著的“儿皇帝”还承诺,事成之后,将割让燕云十六州作为酬谢。

因为强大的契丹军队介入,晋阳之围被解,随后石敬瑭灭后唐自立,而耶律德光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燕云地区。

而割让燕云十六州这一卖国行为,却给紧随五代十国之后的宋朝,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难以估量的伤害。

燕云十六州是横跨河北北部到山西北部,一块东西长约六百公里,南北宽约二百公里的狭长地带。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这一区域的北部,耸立着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东西横贯着长城和桑干、巨马两条大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天然军事屏障。

也正因如此,后晋之后的中原政权,都将北伐燕云作为头等大事,后周世宗柴荣,本来是最有可能收复燕云的一代雄主,无奈英年早逝,以致功亏一篑。

公元960年,赵匡胤代周自立,建立宋朝,太祖在平定四方之后,也有意争夺燕云,但天不假年,还未等到计划实行,赵匡胤便驾崩了。

此后宋太宗也曾于公元979年和986年两次北伐,但最终都以惨败告终,此后宋朝军事实力衰弱,而北方的契丹正逐渐成长为一个足以与大宋抗衡,甚至更加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北伐燕云,就只能成为赵宋臣民心中永远的痛了。

由于燕云地区的缺失,使赵宋在立国之初,北方便天然地丧失了长城的庇护和山区复杂地形的缓冲。一旦战争爆发,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外敌长驱直入中原腹地,这也让赵宋王朝在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问题上,比此前的中原政权更加被动,甚至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更要命的是,国都汴梁地处华北平原之上,本身就是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北面又无险要山川,只余黄河一道屏障,渡河之后,将是一马平川。北宋为保证京师安全,不得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北方设置前沿阵地,但国土广袤、边境漫长,又往往防不胜防。

宋初最大的一次军事威胁,便是真宗时辽军大举南下,绕开宋军重兵布防的定州,二十万大军突然出现在汴梁北方门户的澶州城下,弄得宋真宗差点准备迁都,后来才有了力挽狂澜的寇准和宋辽百年和平的“澶渊之盟”。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国家层面的致命病因

不可否认,北宋是一个文化空前繁荣、经济高度发达的朝代,但在高度重视精神内核建设的同时,其对于军事力量的培养,国防制度的建设方面,是存在重大问题的。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武将专权,这些对于宋朝而言,都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960年,武将出身的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谋取了后周的天下,宋朝君主更是从基因血脉里就防备着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从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始,武将被提防、受限制,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稳定,成也了统治者治国安邦的底层逻辑。

对于潜在的武将拥兵问题,宋太祖巧妙地设计了“更戍法”加以预防和制衡,将京城的禁军和边防的戍军每隔两三年便进行一次对调。

以隔断将兵之间的联系来防止叛乱的发生,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恶果就是一旦发生战争,军队的指挥效率和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为加强中央集权,宋朝又在军事上一直沿用太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指导思想,精锐部队大半集中于京城的禁军,其余各地包括边境,都是战斗力较弱的地方武装或者杂牌部队。

如此一来,藩镇割据势力得到有效遏制,但抵御外辱时却变得格外捉襟见肘。

不仅如此,为充实禁军的力量,北宋历代君主都热衷于不断募集士兵,甚至在灾荒年份直接将流民引入其中。

禁军成为庞然大物的同时,三教九流充斥其中,即乏训练又难管理,表面上军队的数量在持续增加,但战斗力反而在断崖式的下降。

宋初禁军曾一度达到八十万,神宗时经王安石变法,对禁军进行裁撤,但人数也一直维持在四十万左右,如此庞大的军队数量,必然带来惊人的财政消耗,也导致“冗官、冗兵、冗费”这“北宋三冗”,成为阻碍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沉重负担。

而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宋朝没有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内部发展倾斜,军事将领的作用在降低,科举取士、培养人才自然是当务之急,“重文抑武”就更成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政治基调。

战略选择的重大失误

在靖康之变前,北宋的主要对手,是北方契丹创立的辽国和西北党项建立的西夏,三大帝国互有交手,但总体而言维持着平衡。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但北宋末年,长期受辽朝统治的女真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接着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辽展开了进攻。

眼见辽亡在即,为了从其手中重新获得梦寐以求的燕云故地,当时的宋徽宗赵佶,竟主动遣使赴金,并于1120年达成“海上之盟”,宋金结成军事联盟,共同对抗辽国。

联金抗辽”,可以说是靖康之变的导火索和催化剂,更是一次自取灭亡的重大战略性失策。

首先,唇亡齿寒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维持了百年和平,辽国不仅没有威胁,而且它的存在,始终是牵制金国的力量,也可以从北面保障宋朝的安全。

其次,根据双方协议的内容,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但是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金军依然神勇,而宋军却惨败于残辽。

伐辽失败,不仅使熙丰变法以来积蓄的军用储备丧失殆尽,使得宋朝彻底转入战略劣势,,完全无力再战,甚至取燕也要依赖金人的能力。

如果没有“海上之盟”,即使女真灭辽,但实力得以保存的北宋,尚有自保之力,面对金国,可能还不至于那么快的全面崩溃。

最致命的是,通过伐辽的窝囊表现,让此前并不了解北宋真实战斗力的金国,更加坚定和加速了亡辽之后再灭宋的决心。

面对空前强大的女真金国,北宋是何其不幸,既有宋徽宗这个“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昏庸皇帝,又有蔡京、童贯这帮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佞臣,君臣联手,又搞出“海上之盟”这种看似投机取巧,实则愚蠢至极的战略,又岂能不亡?

果不其然,辽亡不久,金国便以宋朝收留叛将张觉,背盟弃义为名,于1125年发兵攻宋。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战斗意志的彻底瓦解

靖康之变时,金国东西两路大军共计约十五万兵马兵临城下,对于北宋而言,形势确实万分危急,但绝非山穷水尽。

类似的经历,在300多年后的明朝也曾发生过,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率五十万精锐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几乎全军覆没。

“土木堡之变”,明朝的武装力量几乎损失殆尽,皇帝还做了瓦剌的俘虏,随后瓦剌首领也先也是大举南下,兵临北京。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明朝当时的情况,比之北宋,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于谦的领导指挥之下,顽强抵抗,甚至瓦剌人在攻城时,将英宗做挡箭牌,于谦都敢下令放箭,就是这种玉石俱焚的心态,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大明转危为安。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再来看看面对国难,北宋君臣的荒唐表现:

1125年,金兵第一次攻宋,东西两路大军联袂南下,西路军围攻重镇太原时,负责太原防御的宣抚使、大太监童贯,以传递军情为借口,第一时间溜之大吉。

逃回东京的童贯带来了太原被围的坏消息,宋徽宗赵佶眼看山雨欲来,连忙宣布禅位,让儿子赵桓登基,承担保卫京师的重任。

谁知赵桓也不傻,这明显是让他当亡国之君,坚决不从,父子几乎要为了推辞皇位的问题而翻脸,最后赵桓还是在众人挟持之下,哭喊着被强迫登上了皇帝之位。

1126年1月,钦宗继位,改元靖康,随后金国西路军又攻克相州,开始分兵渡过黄河。

因为黄河南岸的驻军早已逃之夭夭,从正月初三到初六,在金兵长达四天的渡河时间里,没有遭遇宋军任何的阻挡和抵抗。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天险一失,太上皇赵佶更是连夜南逃。但好在宋徽宗临走前还给儿子留下了一个可用之人——名臣李纲临危受命,组织起东京保卫战。

此时金国西路军深陷太原,无力南下,汴梁城外仅有东路军的七万人,其中还有大量契丹、渤海的雇佣兵,真正精锐的女真人,只有三万。

而北宋的京畿附近集结了超过五十万人的卫戍部队,名将种师道率领当时宋朝最精髓的十万西军,星夜挥师回援,各路勤王兵马也是旦夕将至。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宋钦宗依然对金兵充满了恐惧,以割地赔款换来了金国退兵。

从1125年金兵第一次南下开始,宋廷的主和派便一直占据上风,他们从未想过抵抗,或凭实力去赢得胜利,而是寄希望于通过割地赔款,出卖国家尊严换来苟延残喘的机会。徽钦二帝更是性格软弱,面对战争毫无血性可言。

金兵一退,主和派立刻又占据上风,有功于国的李纲被罢免,卫戍京师的部队以耗费财力甚巨为由遭遣散,谁知第二年,尝到甜头的金军再次南下。

这次金兵更猛,西路军攻克太原,与东路军会师汴梁,而宋徽宗在最危急的关头,不是组织军民积极抵抗,却相信神神鬼鬼的术士,以纸甲纸兵在城头抗敌,结果可想而知,仅仅23天,汴梁外城即被攻破。

吓破胆的钦宗立刻出使金营求和,为显示诚意,甚至下旨遣散了各地勤王的军队,“檄止诸军勿前”,几乎把开封变成了一个不设防的城市。

就这样,北宋皇帝在都城尚未完全沦陷,卫戍部队和勤王兵马具在的情况下,主动放弃抵抗,束手就擒。

此后数月,金兵开始疯狂劫掠,北宋成为待宰羔羊,在抢得无数金银珍宝后,徽钦二宗被虏北上,宋室王公大臣悉数为奴,后妃宫女具皆受辱。北宋甚至汉民族历史上最悲惨、屈辱的灾难——靖康之变在北宋的轰然倒塌中上演。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谁该为北宋的灭亡买单,谁又应该对靖康之变的灾难负责?是徽钦二宗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却不是全部——是大宋君臣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一次次拙劣、荒唐甚至致命的表现,合力葬送了延续176年的锦绣河山。

2、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唐灭宋之战这是怎么回事

“唐”和“宋”这两个字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与精华,更是达到了闾巷皆知,雅俗共赏的地步。而“唐宋元明清”,我想这更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不论是金庸先生笔下宋元之交,镇守襄阳的侠之大者郭靖郭大侠;

还是演义中元明之际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似诸葛的刘基刘伯温;

亦或是历史上明清易代,打开山海关,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辽东总兵吴三桂……

这些时代的宠儿,将改朝换代的铁血与惨烈,沁染上一层明丽的光晕,使其上面的血色,看上去不会那么的扎眼。

姑且不论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还是英雄铸就了时势,这些枭雄英豪们的存在,使得我们记住了那段金戈铁马,兵燹频仍的历史。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我们能记住这么多激昂与苦难的时代,这么多历史更迭的瞬间。

但粗略一想,你是否能想起晚唐时暮气沉沉的唐军与新崛起的宋朝军队有着怎样的可歌可泣与经典战役呢?

况且,开国之战或是惨烈万分,让人不忍卒读;或是狂飙突进,依借秋风扫落叶之势一土中原。

其都是值得大书特书,在青史中占据立足之地的。

那么唐宋之战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不了解历史的人应该大概也会有一种印象,那就是貌似应该是宋朝灭掉了唐朝吧?毕竟“唐宋元明清”都是后一个朝代灭亡掉前一个朝代,文章的题目是不是写错了呢?

对历史更熟识的朋友可能更会指出,唐朝和宋朝之间还间隔着五代十国呢,五代十国虽然短暂,但也有着50多年的历史呀,宋朝开国的太祖皇帝一出生就是五代时期,从来就没生活在过唐王朝吧。

因此就像是明末清初的时候,总有仁人志士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来集结义军,而宋朝的农民起义虽然风起云涌,接连不绝,但是似乎很少有打着“反宋复唐”的旗号来起义的一样,毕竟唐宋之间没有直接的战争关系与利害冲突。

那么,难道题目“唐灭宋之战”中的“唐”指的不是“李唐王朝”,而是五代时期的“后唐”?

可是,五代时期五个朝代的顺序是“梁唐晋汉周”呀,“后唐”是被民族罪人“儿皇帝”石敬瑭建立的“后晋”替代的啊,也没有“宋”的关系啊。

或是“唐”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中的“南唐”吧。

也就是那个写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南唐后主李煜所统治的国家?可是历史上明明记载的是,宋灭亡南唐,也不是“唐灭宋”呀。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继后梁之后的正统王朝,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版图最大的王朝。

或许是从头就想错了,“宋”指的不是“赵宋王朝”,而是历史上其他的宋国。

历史上除了“南宋”、“北宋”之外,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代晋称制的“刘宋”了。

“刘宋”也有着近六十年的国祚,疆域面积也为定都建康(今南京)的江左六朝中最为大者。但是无论是从“刘宋”往前的魏晋,还是从“刘宋”开启的南朝“宋齐梁陈”,亦是与其隔江对峙的北朝诸国,都没有“唐”的身影。

当然,如果从国号来看,也可以说“刘宋”与“唐”有着那么星星点点的关联。

“刘宋”所更迭的是渡江而建的东晋王朝,东晋是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江南建立的地方政权。

晋国号的由来,又是在“刘宋”建立前约150余年的时候,晋武帝司马炎确立的,司马炎继承了父亲、“曹魏”大将军司马昭的封国,成为晋王,故立国为“晋”。

至于司马昭的晋王爵位的来历,也是源于继承,继承了兄长司马师在太原、上党的封地而来。

太原、上党一带,属于西周时期分封的晋国,故而由司马炎建立,并最终被刘裕的“刘宋”所灭亡的朝代,其国号为“晋”。

西周初年,封邦建国。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当年上古三皇五帝中尧的故国之地,因为尧是陶唐氏的首领,所以封地就被称为“唐”,之后唐叔虞的儿子燮改国号为“晋”,这样就产生了后来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由此,“唐”与“宋”也就产生了联系。

可是,按照逻辑一分析,“刘宋”灭掉了由“唐”衍生出来的“晋”,仍然是“宋”灭掉了“唐”,而不是题目所言的“唐灭宋之战”啊。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南朝宋(420年~479年),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存在时间最久的,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六十年。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

既然说到了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那么是不是说,“宋”指的是春秋五霸中的宋襄公所统治的宋国呢?

宋国的开国君主是商朝的贵族、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由于吸取了纣王暴政亡国的经验教训,微子启广施仁政,恩泽四方,使得宋国成为一个比较大的诸侯国。同时由于统治中心位于商朝故都商丘,国民为殷商遗民,国家为周朝的二王三恪之一,所以宋国保存下来的殷商文化也最为完整,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

而且宋国与晋国也是有所交好的,宋襄公虽然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他在晚年善待了避难到宋国的晋公子重耳,使得重耳即位后,宋晋结盟。其后晋国更是为了救援宋国,与楚国拉开城濮之战的序幕。

晋国后来发生了改变东周进程的“三家分晋”的大事件而灭亡,而宋国最终为齐楚魏三国联军所灭。若是说魏国取代晋国,继而是文章中所说的“唐”的话,未免有些过于牵强附会了。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宋国(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

那么是否还有更正朔一些的唐国呢?还真有,而且也是在春秋时期,在今天河南一带有着一个小诸侯国,名字就叫唐国。

这个唐国面积很小,实力很弱,最为人们熟知的可能就是辅助另一位春秋五霸吴王阖闾伐楚了。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中的主人公,奔吴而来的伍子胥得以报仇雪恨,率吴灭楚的柏举之战中,与吴国组成联军的就是唐国和蔡国。唐国辅佐吴国成就了一番霸业,但第二年就被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楚国所灭。

这个唐国虽然距离被称作“礼仪之邦”的宋国很近,但其在历史上除了助吴伐楚之外,一直或是楚国的附庸,或是作为周王室汉阳诸姬之一,与宋国的关联就没有那么大了,更不是为宋所灭。

贯穿历史,似乎“唐”与“宋”的联系也就仅此而已,那么到底题目中所说的“唐灭宋之战”指的是什么呢?

事实的真相是,“唐”指的就是实实在在“李唐王朝”,而“宋”指的是在唐初立足于吴越一带的“宋”政权。

宋国的国都立于丹阳。

因为历史原因,丹阳这个地名在各个不同时期指代的地方都是不一样的,有镇江、南京、马鞍山等诸多说法,但大体都位于江淮下游一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找资料查一查。本处这个被立为国都的丹阳指的是今天的南京。

这个宋国的建立者是辅公祏。

辅公祏是和杜伏威一起,在隋朝末年于江淮地区发动起义的一支起义军首领。“李唐王朝”建立后,各个起义势力纷纷归拢投靠,杜伏威和辅公祏也率部投降了“李唐势力”。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三年六月任命杜伏威为淮南道安抚大使、扬州刺史、上柱国,封吴王。辅公祏也被封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赐爵舒国公。其事迹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均有传。

因为辅公祏和杜伏威少是同乡,辅公祏年长于杜伏威,杜伏威以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辅公祏,辅公祏也不负所托,为起义军的兴起殚心竭虑,得到部众的拥戴,而且由于两人又是共同举事,在军中资历高,所以手下的士卒都称呼辅公祏为“辅伯”。因为部下的态度,使得杜伏威对于辅公祏感到了忌惮。所以在投降唐朝之后,杜伏威对辅公祏明升暗降,举荐他为仆射,从而趁机解除了辅公祏的兵权。

随着唐王朝势力逐渐兴盛,对于这些投降于唐朝,但仍盘踞地方的势力就要进行清洗了。武德五年七月,唐军在与刘黑闼、徐圆朗部反唐势力的战争中大胜,声威大震,遂要求杜伏威入朝。杜伏威只得从命,与养子阚棱入朝,留下辅公祏主政,同时让另一位养子王雄诞统兵。

辅公祏因不满杜伏威对其的猜忌,同时因为唐军虽然在南方先后征讨剿灭萧铣的梁国、林士弘的楚国等割据势力,可尚未绥靖地方;在北方唐与突厥的摩擦还在不断升级;并且在山东一带,也是叛乱复起。基于这种情况,以及故人左游仙的游说和对自身实力的自负,使得他有了反唐的底气。最终,辅公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起兵!

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

▲唐朝(618年—907年 ),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与当时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其先是趁统军将领王雄诞抱恙在家之际,一方面用诈称的杜伏威的书信和自身在军中的威望,控制了军队;另一方面派遣心腹前往王雄诞的家中擒获了王雄诞,并将王雄诞及杜伏威在地方上的死忠分子进行了清理。

解除了自身的危机之后,辅公祏正式起兵反唐。

武德五年八月,僭越称帝,国号“宋”,设置百官,以当年南朝时期陈国的故都作为国家首都。

在登基称帝之后,辅公祏一面派左游仙前往会稽一带招兵与增修攻守器具,一面也不断派兵四处出击,进攻唐军,同时也派人联络反唐的前洪州总管张善安。

面对辅公祏的反叛,唐高祖李渊派遣前几年刚刚平定萧铣等势力的宗室李孝恭为主帅,率领驻扎在江陵一带的南方唐军主力,会同统御岭南诸州军兵的李靖、怀州总管黄君汉、齐州总管李勣、舒州总管张镇周,五路大军,水陆并发,由西、南、北三面围攻新建立的宋国。

能开国之人,绝非易与之辈。辅公祏定然不会束手就擒,反而是打算“御敌于国门之外”。其率先命令部下出击,将锋线推至枞阳(今属安徽),在唐军主力东进的途中驻军拦截,抢占地势。另一方面取法三国时期的东吴,铁锁横江,在梁山(今安徽和县南)连铁锁以断长江水路,并在两岸广筑坞垒十余里以阻击唐军水师。

两军交战伊始,唐军的几只偏军在局部取得几场胜利,但宋军毕竟也是在隋末战乱中拼杀出来的,战力并不弱于唐军太多,两军主力始终是处于相持阶段。后来在李靖的谋划下,唐军示敌以弱,诱敌深入之后,精锐部队以逸待劳,才一举击溃了宋军的主力部队,取得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由于长江天险已被攻克,水道畅通,李孝恭的主力即将开赴宋朝都城之下,辅公祏决定转移部队与左游仙部汇合,退守到会稽一带,再图大业。在撤退的途中,受到李靖军和李勣军轻骑的袭杀,部队由转移转变为溃败。最终,辅公祏被捕,转送至丹阳处决。余部皆被搜杀殆尽,宋国始灭。

以上就是题目中“唐灭宋”的由来,相信如果不看到结尾,很多朋友是不会知道,历史上“宋”真的有被“唐”灭国的经历吧?

课堂小讨论

全文最后,本人还是有一点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希望诸位能够各抒己见:

为什么辅公祏所建立的国家,定都南京,国号却是“宋”呢?是追逝建国南京的“刘宋”?还是道士左游仙给了他类似“唐宋元明清”之类的谶语呢?

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景旭

本文关键词: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唐朝如何灭亡的 宋如何,唐宋灭亡,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唐朝怎么被宋朝灭的。这就是关于《唐朝灭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北宋的灭亡和汉民族的巨大耻辱》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