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历史深处的晚清,轰动武汉三镇的清末“真假光绪案”

05-05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历史深处的晚清】,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历史深处的晚清:轰动武汉三镇的清末“真假光绪案”

清末刘禺生的《世载堂杂记》中记载了一则奇事,光绪皇帝居然逃出瀛台,到了武汉,一时真真假假,很是热闹了一番。

光绪25年,武昌有一位湖北籍的候补官员愿将他在金水闸的公馆出租一年。1899年的一天,有主仆二人前来纳银租住。那老仆约50岁,白面无须,说话带娘娘腔;少主不过30岁,面容清秀,俊秀倜傥,气度不凡,二人均操一口流利的北京官腔,显然来自京师。入住公馆后,少主每日在家读书吟诗作文,服用华丽,起居开支十分豪华奢侈。这主人匿居不出,仆人每日跪进茶食。每当老仆进呈各种食品用物,均行跪拜大礼,口称“圣上”,自称“奴才”,完全是清宫皇室中的一套。年轻主人所用的被盖绣金龙,所用的碗也是镂金的五爪金龙,不时抚弄的一方玉印,上镌着“御玺之宝”四个篆字。这些东西只有当今皇帝独用,任何“僭用圣物”的人都是要问斩的。这一切,都被那位候差的官员看在眼里,于是,“光绪皇帝已到武昌”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异乎寻常的一主一仆立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极大注意,消息传遍了武汉三镇和湖北内外。有人以光绪之照与这主人面容对比,确实相仿。这时,有几位曾在京城做过官见过光绪的缙绅也前往探看,乍看觉得很像昔年的“万岁爷”,因不敢细认,忙三跪九叩,口称“恭迎圣驾”。一时武汉三镇的大小官绅,怀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往拜“圣驾”者日有多起,三跪九叩,献款献物者不绝于门,闹得满城风雨。这主仆二人对这一切都视之当然,受之无愧,照收不拒。又有如事者设法邀其仆进浴池洗澡,验其下身,果为阉人,定是皇宫的太监无疑。

历史深处的晚清,轰动武汉三镇的清末“真假光绪案”

于是,武昌城里到处纷传光绪皇帝逃出北京来到武昌,依靠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保驾,准备东山再起。不久此事传到上海,一些报纸还发新闻、评论,谓之光绪在革命党的掩护下,逃出中南海,往武昌找张之洞图谋再举等言论。

后来这是传到了江夏(今武昌)知县陈树屏的耳朵里,陈树屏闻之不敢怠慢,忙去金水闸“请安”,询问“圣上”幸临何为。“皇上”答曰:“见张之洞方可透露。”不仅对陈知县不屑一顾,而且对湖广总督张之洞也直呼其名,可见其身份非同一般。陈树屏立即如实禀告张之洞。张之洞大惊,但他毕竟是官场老手,觉察到其中有诈,于是密电京中同僚打听虚实,回电说光绪仍囚禁瀛台,并无逃出之事。张之洞于是便开始思忖此假皇上有否皇帝背景,便令陈树屏反复查询。

不久,梁启超也传书张之洞,问此事可否属实;京中大员也纷纷电告张之洞务必将假光绪逮捕归案,免遭失职之罪。张之洞这才下决心将那主仆二人押到总督衙门,张之洞亲自开庭审问,那假光绪支支吾吾,装傻卖呆,其仆则百般狡赖,审理毫无结果。后来张之洞将此案交江夏知县陈树屏严刑拷打,方供出真相。原来,这“皇上”乃是八旗伶人崇福,自幼学伶唱戏,多次出入宫中,尽谙宫中礼仪,其容貌清秀,颇似光绪,当日在宫中服务时,伶人中有“假皇上”之称;老仆则是宫中太监,职守司库。

戊戌政变后,崇福看到光绪幽禁瀛台,与外界信息隔绝,而当时假冒朝廷亲王大臣至各省行骗而致富者大有人在,觉得有空子可钻,就串通了宫中因监守自盗畏罪潜逃的守库太监,窃取宫中御用之物(如“假皇上”用的服饰、杯盏、还有御玺等物俱是所盗),利用崇福貌似光绪和久在梨园颇能逢场作戏的特点,假冒光绪,一同到外地诈骗发财。他们第一站就来到了这九省通衢的武昌城。

案情大白后,这假光绪主仆二人均被判为“斩立决”。次日二人被押到武昌草埠门斩首,轰动一时的假光绪案以两颗人头落地而宣告结束。

2、历史深处的晚清,关河五十州笔下的

知名历史纪实作家关河五十州近代史经典力作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增订版)

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历史深处的晚清,轰动武汉三镇的清末“真假光绪案”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真实的人性底色与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晚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本系列分为《鸦片战争》《湘军崛起》《火烧圆明园》三部。增订版增加了较多细节之处的史料,丰富了我们对一些史实和历史人物的认知。

《鸦片战争》——

晚清时期,长于守成的道光帝遇到了传统中国帝王从未有过的挑战——鸦片战争。它将传统中国社会的坚实外壳敲出了裂痕。这一危机,让整个大清帝国疲于应付,进退失据。就在鸦片战争告一段落的时候,噩耗却再次传来——广西出事了……

本书以嘉庆朝“林清之变”为引子,从道光皇帝的登基讲起,通过对江河日下的清帝国诸多弊端情状的解读,以及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撞击与矛盾冲突的多视角展示,揭开了鸦片战争这一历史大幕背后的种种秘辛,并从多个方面解读鸦片战争爆发和中国失败的原因,清帝国与英帝国之间的碰撞、试探、冲突和博弈的诸多历史细节。

《湘军崛起》——

晚清乱世,在清朝命运正值日落西山、难以为继的时候,湘军集团横空出世,几乎成了清廷唯一可以倚仗的力量,晚清朝廷也因此得以苟延残喘。而湘军集团也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清帝国最顶尖的人才——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无一不是可以独挡大局的救世能臣。

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以全面的视角来讲述湘军崛起的历史,揭秘湘军“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的彪悍作战风格,并对湘军集团独特的组织构架、训练方法、募兵制度、以及湘军领袖的个人性格、才干及相互关系,进行非常生动到位的评价。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给所有中国人造成了巨大的创痛。而清帝国的南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与太平军的决战在即,清帝国如何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历史还能再给它机会吗?

本书以火烧圆明园事件为切入点,将晚清帝国风雨飘摇的历史画面徐徐展开,对咸丰帝、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洪秀全、李秀成、巴夏礼、华尔等诸多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人性底色的刻画与描摹。这里有风云人物的成长与折戟,有朝堂政治的诡谲波澜,有战场上的玄黄带血,有对外博弈中清政府的进退失据,有人性的闪光、懦弱与复杂,也有对火烧圆明园等诸多历史迷误的辨正与思考。

历史深处的晚清,轰动武汉三镇的清末“真假光绪案”

试读:《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写东西有写东西的诀窍,与“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相应的,是“天下文章一大吹,看你会吹不会吹”。郭嵩焘把左宗棠与东南大局连在一起,虽是事实,但潘祖荫觉得还不够:要吹就往大了吹,为什么不说全国大局?

潘祖荫在荐疏中强调:“左宗棠不过是一个在籍举人,他对做不做官无所谓,过去也多次隐居,倒是国家不能失去如此重量级的人才。”传诵一时的名句也就此诞生:“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无任何实际官职在身的师爷,至此完全升级为救世英雄。如此一来,作为英雄的对立面,樊燮的定位就尴尬了,按照潘祖荫所说,樊燮完全是在陷害好人,而官文在处理上则失之于轻率。

潘祖荫的荐疏在朝廷内外广为流传,被称为难得一见的佳作,不过咸丰在看完这篇荐疏后却始终没有回应。

不回应并不代表咸丰不心动,因为除荐疏外,他还同时收到了骆秉章和胡林翼发来的奏折。骆秉章的奏折不提,自然是为左宗棠鸣冤叫屈,而胡林翼也以“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一句,来诠释左宗棠所面临的困境,再三说这人恰恰是太有才了,所以造他谣的人才会满天飞。

所有这些意见,都初步改变了左宗棠在咸丰心目中“劣幕”的印象,他迟迟不决的原因,要想再倾听一个人的意见,此人就是肃顺。

肃顺太了解咸丰的心思了,他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个水到渠成的机会。如其所料,咸丰召见他时,一上来就对他说:“现在天下多事,如果左宗棠确实在军事上有一手,即便有点小毛病和错误,也应该弃瑕录用。”

肃顺看出皇帝对左宗棠的军事才能还不够肯定,于是他直言告诉咸丰:“骆秉章之功,皆左宗棠之功也。”

前面湖南传来那么多捷报,你以为都是骆秉章的功劳?其实全是左宗棠帮他打的啊!

历史深处的晚清,轰动武汉三镇的清末“真假光绪案”

咸丰如梦方醒。照这么说,左宗棠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不仅不能处分,还得重用:“不过朕已经给官文发去了严办的密旨,现在出尔反尔,如何说法”?

肃顺早就想好了办法:“这有何难,皇上您可以再写一道密旨给官文,别的不用多说,把内外保荐左宗棠的奏疏抄上去就行了。至于以后如何,官文是个聪明人,他会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办的。”

官场之上,很多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咸丰的第二道密旨如同丹书铁券,虽然没有明讲,但作为老牌官僚,官文立刻从中读出了奥妙。

现在对左宗棠不是抓不抓的问题,而是再也动不得了。官文赶紧找来幕僚文案,让对方帮他写出奏疏,将“樊燮事件”予以匆匆结案了事。

樊总兵作为原告,告被告不倒,他就有诬告之罪,加上骆秉章要查办的事均已查证为实,樊燮落得个被革职回籍的下场。

樊燮为此郁闷不已,他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左宗棠,认为自己混到二三品武官不容易,如今竟然被一个师爷给轻轻撂倒,实在是奇耻大辱。

清代“重文轻武”,甚至“视武人如犬马”,在一般人眼中,军官只是一介鲁莽武夫,“不学无术”是他们的共同标志,哪怕是像樊燮这样的高级武官,亦为社会所轻视。樊燮想来想去,自己这辈子是没指望再弃武从文了,只能寄望于下一代,于是回到家乡后,他先出资在街上建了一座楼房,接着宴请父老,席间,他告诉众人,他建的这座楼是学习楼、用功楼,为的是给两个儿子读书。此后,樊燮果然以重金请来名师,除师生三人外,任何人包括他本人都不准上楼。

樊燮督促儿子读书的方式更是令旁人瞠目结舌。两个儿子平时在家,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全都穿女装。只有考中秀才,才允许脱去外面的女装,考中举人,允许脱去里面的女装,到了这一步,他们才能凭借男子汉的身份,与左宗棠平起平坐,所谓彼为举人,我亦为举人,谁也不输谁。

樊燮还乡时即做了块木牌,放置于祠堂的祖宗神龛下侧,定期率两个儿子下拜。

樊燮对儿子们说:“你们不光是中举人,还要中进士,入翰林,总之一定要高过左宗棠。否则的话,这块牌将被永远放在这里。”

以后,樊燮的两个儿子果然都考中了进士,积压在他胸口的一口怨气这才得以平息。

本文关键词:晚清事情,历史深处的晚清mp3,历史深处的晚清共和国,晚清的历史故事,晚清时期的史实。这就是关于《历史深处的晚清,轰动武汉三镇的清末“真假光绪案”》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