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佛光寺在哪里,冬天探访郑州市区唯一常驻比丘尼的佛光寺
关于【最大的佛光寺在哪里】,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最大的佛光寺在哪里:冬天探访郑州市区唯一常驻比丘尼的佛光寺,就在西流湖边上
#郑州爆料##郑州身边事##佛光寺##西流湖#
趁着星期天出来转转,沿着建设路往西走,过了柿园立交桥,不期而然来到了郑州西郊西流湖畔的佛光寺。因为天阴又冷,位于湖西路的佛光寺前冷冷清清,零零散散有几个来烧香拜佛的人和几个观光客。因为疫情的原因,扫码、登记、测温、戴口罩等程序,一个都不能少。
进了山门,迎面便是弥勒佛大肚能容笑眯眯地瞅着你。
山门两侧墙壁上,是著名的四大天王,严肃的面孔,并不凶悍。
背对着弥勒佛的是一个手捧降魔杵的汉白玉制的年轻俊朗的韦陀,脑子里想起了赵子龙这个帅小伙。
山门正对着的是药师殿,里面供的都是佛像。
药师殿的屋脊檐角,七只神兽惟妙惟肖。
药师殿旁的石栏上挂满了许愿牌,寄托着多少人的愿望和祈祷。
钟楼在东。
鼓楼在西
鼓楼北侧有一个伽蓝殿,里面是法物流通处。
最大的殿宇是大雄宝殿,殿前的银杏树挡住了主体,看不清整体的轮廓。
侧面来看大雄宝殿,建筑严整。
吉祥宝鼎上有吉祥宝塔。
大雄宝殿东侧的禅堂,里面有女性出家人比丘尼在谈话。
禅堂前的小菜园,透露出出家人的辛苦和清净氛围。
大雄宝殿西侧的三圣殿,工工整整。
据说佛光寺的主持名为行贵大师,是个比丘尼,佛光寺经她一手创建。尽管佛光寺历史不长,但是建的工工整整,还是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
据我所知,佛光寺应该是郑州市区唯一的由比丘尼主持的寺院了。
2、最大的佛光寺在哪里,佛光寺东大殿上
关于佛光寺的整体介绍与背后的故事请查看 《梁思成与林徽因发现佛光寺》 ,本文主要介绍佛光寺东大殿的那些事。
1、大殿历史关于现存佛光寺东大殿的建造年代,普遍认为是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 年)。这也是梁思成与林徽因最早发现大殿时确认的纪年,来自梁下墨书与大中十一年经幢的互证。
断代的关键:唐大中十一年的经幢
随着近年研究者对大殿各处进行碳十四测年,发现了一些年代更为久远的构件(包括木构、斗栱以及泥塑中的秸秆),这些构件将东大殿的重建年代推向了更早的 8 世纪,比现在的断代早了一百来年。当然,最终的准确断代还有赖于更多证据来确认。
佛光寺相传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一直带有官方色彩,最早便有「帝见佛光之瑞,因为名」的记载。东大殿旁的祖师塔可能就是北魏时期的遗物,当时的许多木构毁于北周武帝的灭法。隋唐时期有许多禅师驻锡佛光寺的记载。后来唐代僧人释法兴对佛光寺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包括一座巨大的弥勒大阁,而后又毁于唐武宗的会昌法难。到了唐宣宗时期,开始重建各地寺院。而佛光寺的重建,据记载,是宣宗让僧人释愿诚号召僧众,「特许修营佛光寺」。我们所见的东大殿,便来自于此次重建。
建造年代有争议的祖师塔(建于北朝或唐)
建寺的资金则来自一名姓王的右军中尉,即东大殿北次间梁底所书的「功德主故右军中尉王」,梁思成当时认为是权倾朝野的王守澄,根据后来的研究,此功德主更可能为王元宥。而同一梁上「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则很可能是王元宥的妻子。
藏在角落里的宁公遇
「送供」通常指专程赴寺院施送钱物,供养佛法僧「三宝」或支持寺院修建、佛像塑绘的施助行为。可能在王元宥过世之后,宁公遇带着亡夫与其他官员的钱财来资助佛光寺的重建。而宁公遇也就此成为佛光寺的佛殿主,留在了寺内。所谓佛殿主,就是在寺院内具体掌管某一佛殿勤杂事务的管理人员。根据大中十一年经幢上的刻字,释愿诚和宁公遇同为东大殿的佛殿主。
这便是东大殿之始。
2、环境与外观东大殿全貌
东大殿坐东朝西,位于佛光寺的最东头,背后是岩壁,前面是高台,站在殿前可俯瞰全寺,进而遥看西边的宽阔谷地。东大殿所处的空间实际上是将山体部分凿开而成,凿出这块高台之后,再建大殿。原来的山岩离大殿后檐非常近,下方几乎紧贴着台基,由于 1950 年代初一次山洪对大殿后墙的破坏,人们便将山岩向后又凿去数米至今日所见的位置。
佛光寺的垂直布局
东大殿周围的地质环境
这种独特的环境大有一种奇妙的时间感。殿后的山岩中有一种五台山绿岩,约有将近30亿年的历史,是最早的陆地岩石之一。与这些岩石的年岁相比,边上东大殿的历史也就是倏忽一瞬。但这「倏忽一瞬」的千年岁月,对人间来说,又早已是沧海桑田。
东大殿后方的岩壁
古老的五台山绿岩
另一处有意思的是,东大殿的佛坛并不是在平整的地基上用砖石砌成,而是直接利用山岩修凿而成,表层的砖下便是山岩。这种做法,有可能是为了节省用料,但考虑到东大殿的形制,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石窟寺的变体。唐初的石窟便有在山岩母体之中凿出中央佛坛的做法。而当时的石窟寺,又有不少在洞窟外加木构屋檐。东大殿所处的环境,就是在山岩的环绕之中,而后檐与山岩的距离最初又极近,再加上唐代前廊的设计(后文详述),整个东大殿的空间就颇有石窟寺的感觉。这可能是佛寺在汉化过程中的一种历史形态。
东大殿的岩石佛坛
东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八架(四间),单檐庑殿顶,正面五扇板门皆为唐代原物,两尽间安直棂窗。出檐平缓深远,斗栱硕大,气势恢宏,是国内唯一一座可呈现原汁原味大唐气度的木构(其他几座唐构,皆为等级不高的小庙),乃必看的古建国宝。梁思成谓之:「殿斗栱雄大,屋顶坡度缓和,广檐翼出,全部庞大豪迈之象,与敦煌壁画净土变相中殿宇极为相似,一望而知为唐末五代时物也。」
门上「佛光真容禅寺」匾额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造,屋顶琉璃构件与脊兽也为明清遗物。
唐代板门,明代匾额
3、内部空间东大殿的平面空间为金厢斗底槽,即内外两圈柱子围合而成。佛坛位于内柱围成的内槽空间中,后部内柱间砌有跨五间的扇面墙。内柱与外柱等高,为法式所谓的「殿堂造」。上有小方格平闇(天花板),内槽平闇高于外槽(内外柱之间的空间),营造出更大的中央空间。平闇两侧有斜向的遮椽板,形成了一种梯形的「小穹顶」。
梁思成所绘东大殿断面图,可见梁架结构
平闇之下的梁,谓之明栿,东大殿的明栿都削为「月梁」,两端呈明显弧线(即「卷杀」),外型秀美。平闇之上的梁没法直接看到,谓之草栿,用的是粗木,对外型无太多追求。
内槽明栿为四椽栿(实际跨度仅两椽多),连接前后内柱,由内柱上的斗栱出四跳承托。四椽栿的梁背正中安半驼峰承十字斗栱,与两端的十字斗栱共同承平棊枋,平棊枋直接承托平闇。内柱斗栱的第二跳向外则为连接内外柱的乳栿。乳栿之上施半驼峰承一条隐刻栱的素坊,向上承托外槽的平棊枋。
内槽梁架结构
外槽梁架结构
平闇之上的草栿也同样是四椽栿接前后乳栿,四椽栿上承平梁,平梁之上为大叉手,叉手顶端承脊槫。无蜀柱(侏儒柱)的叉手是典型的唐代建筑特征,梁思成见到时为当时营造学社多年调查所得唯一孤例。
平闇上的大叉手
东大殿历史上有过一次较大的改动(推测是在元代),就是正面门窗与外墙的外移。原先的板门与窗墙在内柱的位置,内外柱之间是一条前廊,与同时期的奈良唐招提寺金堂相似。虽然这个改动对梁架结构并没有大的影响,但却给了身处其中的人大不一样的空间感受。
与佛光寺东大殿同时代建造的唐招提寺金堂,拥有敞开的前廊
两种空间感受
前廊的空间处于内外之间,有屋檐的遮盖,但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通。从室外空间来说,观者从西边台阶上来,第一眼看到前廊,有一种纵深感吸引观者前往殿内,造就了层层深入的节奏感。从室内空间来看,从前廊进门之后,相比没有前廊(门墙外移)的情况,佛像与观者的距离拉近了很多,首先得仰观,同时由于视野受限,需要在行进中逐一凝视佛像,有点类似于在石窟中的礼佛方式。这与后来许多大殿在佛坛前营造巨大空间的设计完全不同。而这也与前述东大殿作为石窟变体的形制有所关联。
可惜我们今天没法体会这前廊的空间意境。好在唐代的大门仍然敞开着,等待我们来感受扑面的唐风,听一听古人凿岩建寺的故事。
(上篇完,下篇:佛光寺东大殿(下):唐代的塑像和壁画如何打动今天的我们?
参考资料:
[1]《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 梁思成
[2]《佛光寺五点》丁垚
[3]《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代重建若干问题稽考》崔元和、罗世平
[4]《唐初五台山佛光寺的政治空间与宗教构建》任思捷
[5]《隐匿的前廊——佛光寺东大殿的空间性》冯路
本文关键词:佛光最多的地方,佛光寺面积,佛光寺大殿建造年代,佛光寺大殿比例,佛光寺大殿面阔几间。这就是关于《最大的佛光寺在哪里,冬天探访郑州市区唯一常驻比丘尼的佛光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